“风流时代的艺术结晶”,魏晋南北朝绘画有何特征与历史价值?

虽然纵观历史,魏晋南北朝的传统绘画艺术并不像书法那么引人瞩目,但是其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许多出于供奉佛家思想目的的流传,让本来简单幼稚的绘画终于有了崭露头角的一刻。在魏晋时期,曹不兴曾创建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成功代表作上又添上一花,让绘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风流时代的艺术结晶”,魏晋南北朝绘画有何特征与历史价值?

曹不兴 画像

在绘画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南方出现了顾恺之和戴逵、北方则出现了杨子华等著名画家。这些画家的出现,不仅让绘画行业技法逐渐成熟,更代表了画家这一行业正逐渐步入正轨、为人们所认同。

在魏晋南北朝绘画行业逐渐中兴的这段时间里,人物画发展得最为迅速,佛教人物画尤甚。在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虽然出现了山水人家,但这些对山水的描绘只是为了衬托人物,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山水画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直到南北朝后期才逐渐有所起色。

“风流时代的艺术结晶”,魏晋南北朝绘画有何特征与历史价值?

《洛神赋图》局部

一、中国传统绘画渊源悠久,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堪堪中兴,赏画易画活动兴起,人们的审美志趣得到提高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绘画已经经历千百年的历史。但从欣赏角度来研究的话,人们对画作的精神需求应该从魏晋南北朝起才真正萌芽。因为在此以前,绘画在社会上并不流行,画师也不兴在画作上署名,所以经常出现就算流传出去也不知道是谁画的情况。

这就间接性地导致许多能人巧匠改善前人佳作,在画面上增添布置,一批又一批有才华的人因此横空出世。在那段时期,社会上以画画为职业的人数已经愈来愈多、近有数百余人。这些人不仅画艺精湛、作品被世人所欣赏,地位更是尤其显赫。随着这批画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后期社会上也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

“风流时代的艺术结晶”,魏晋南北朝绘画有何特征与历史价值?

《松鹤图》纸绢卷轴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保留了前朝的壁画与纸绢卷轴画,这种画作多自出于士大夫画家的手笔。虽然因为知名度高、兼有当时大力的市场营销,因而就成为了盗图者们的例图。但从另一方面可以肯定,彼时人们对古画的鉴定意识提高,就等于对前朝的画作作出了肯定。

在这一时期,皇帝宝藏库已不限于收藏,同时还开展了鉴定、评论、记录等多种鉴宝活动。并且这也是我国最早的人们开始对宝物进行鉴定的记录。所以说,对古画研究鉴藏的历史,是从魏晋南北朝正式开始的。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受到汉代的影响,循规蹈矩地迎合社会需求。魏晋南北朝的绘画题材被进一步扩展、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更为亲密。并且因为绘画创作人群的增多,绘画逐渐成为古代的一大行当,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时期横空出世。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作质量得到提高,画作的内涵也相应升华,肖像画应社会需求产生

中国最早的画作是开凿石窟寺时发现的。画作出现在约4世纪以前,盛行于5至8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人管墙上的壁画叫为敦煌。根据研究表明,因为敦煌莫高窟的石质疏松,不太适合做雕像与塑像,所以人们对人、事、物的记载主要以壁画和彩色泥塑构成。

“风流时代的艺术结晶”,魏晋南北朝绘画有何特征与历史价值?

克孜尔千佛洞石窟壁画一角

而克孜尔石窟就处于新疆,它是龟兹石窟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一处,也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的石窟。克孜尔壁画从开凿到结束的每一幅画,都秉承了很大的文化特色,它所刻画的人物五官端正、身形柔美,拥有大量的白种人特征,线条柔韧有力、每一处都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深受大家的喜爱。

石窟壁画的造型既不夸张也不露骨,运用了大量明暗晕染的绘画方式。色彩鲜艳,人物多姿多彩,颜色也以深色为主。服饰与装饰品的细节刻画也代入了印度民族萤蛾,展现了一种与中原绘画不同的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然石窟壁画具有大量的印度民族异域特色,给当时的人们以一种剧烈的审美冲击。但石窟壁画的绘画方式与画风最终还是没有脱离中原盛行的画法。敦煌文化虽呈现出包容众揽各国文化的特点,但它最重要的作用依旧是记录。人们利用壁画记述叙事,除此之外的艺术性是比较低的。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卷轴画艺术得到发展,这种独特的画法在当时同样带起了一股潮流。因为当时用于作画的卷轴造价昂贵,能买得起卷轴画就说明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十分出众,这种思想理念激起了上层社会对绘画的消费欲望。

而且因为卷轴画相对壁画和纸画更具有特色,大家在购买时可以更好地看到画面的差距。绘画画风与往日的不同也促进了大家的好奇心与购买欲望。

东晋时期画作买卖与收藏十分流行,很多权贵人物不惜砸下重金去购买那些高质量的画作。卷轴画这种新型绘画形式在东晋时期的崛起。不出意外地占据了绘画市场的主要地位,并且轻而易举地改变了普通绘画的风格和整体审美标准。

随着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们对精神领域追求的深化,画作的数量也瞬间显得供不应求。而画作交易的市场随着时间推移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各个国家发展。

在这个时期,交易的热门画作以人物画为主,这种画作兼有描写与刻画。因为画师人们对人物描写绘画能力的提高,魏晋南北朝兴起了肖像画,但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并不喜欢这种浮于表面的画作,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对精神内在的刻画。

“风流时代的艺术结晶”,魏晋南北朝绘画有何特征与历史价值?

《洛神赋图》局部

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他特别注重画人的精神状态与特定的性格。这无疑体现了画家在画技领域的突破,不仅如此,攀比之风也让所有人都受益匪浅。到了齐梁时,上流官员大臣奢侈腐败的生活皆反映在绘画上,这时出现了画风惊奇的的仕女画,这对画师而言虽然是前所未有的新画风与挑战,但它不仅表达了对王公贵族的生活的刻画,还体现出了当时主流的社会风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人物肖像画,从与石窟画相近的阶段一直发展到更为深入的阶段。起初肖像画的作用也只是简单的记录,但到了后来,肖像画逐渐衍生出了截然不同的内涵,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在画作鉴赏上认知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画作是为社会需求而生的产物。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画家、艺术家的出现带动了绘画技法与绘画行业的发展,历史意义重大

除了人物肖像画外,山水画是最能代表古代哲学和中国绘画美学的一种形式,它所内涵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相对高尚的。山水画形成于南朝刘宋时期,刘宋时期人们刻画山水,主要是为了借用画作表达一种包含哲学涵养的境界。山水画师普遍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他们不仅为中国山水画确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也让他们本人在绘画历史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例如东晋的戴逵,他擅长画圣贤人物,同样也能画山水画与走兽画。他也是南北朝历史中第一位从事雕塑行当的能人,戴逵着重于雕刻和塑造佛像,他创造出了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佛身,其手下的佛身宽宏大气、具有魄力。在雕塑行业的发展历史上,为人们建立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多与佛教和雕塑脱不开干系。拥有绘画才能的人,大多也都从事雕塑行业,能够绘出佛像的画家,多少与佛像雕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比如东晋司马昭,他同样也是个善于刻画佛像和编纂故事的画家;南朝的陆探微在人物刻画中创造出了飘飘欲仙的清风画骨。这是一种由智慧演变而来的实质性发展,他们的成长深刻地反映了人与时代的巨大进步,正是他们对南北朝画坛产生了巨大的贡献。

“风流时代的艺术结晶”,魏晋南北朝绘画有何特征与历史价值?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许穆夫人》

再譬如梁代的著名画家张僧繇,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为六朝三杰。他擅长刻画寺院的壁画, 最擅长的雕塑也是佛像,形象风韵犹存、刻画表情形体更为丰富。可能是受到了外来风格的影响,但是又致力于佛教绘画的内地化,所以他创造了极具有个人风格的佛像。在创立了自己的牌坊后,还为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人带来了很深的影响。

北朝时期对来自印度与犍陀罗,以及其他中亚诸国的绘画风格也进行了吸取与效仿。比如曹仲达是中亚曹国人,在北齐以画梵像出名。他的风格较为朴素谨慎,人物肖像的衣服合身大体,给人的视觉效果像美人出浴般,被后人称为“曹衣出水”,与吴道子的“吴衣当风”相对称。因为自创派系的形成,很多画家艺术家也登上了大家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的肖像画家、山水画家与雕塑家等专职艺术家的出现与技术专精,不仅让当时的行业水平大大提升,更提升了后世人们对艺术的鉴赏水平与能力。个别大家融会贯通所创立下的新流派,更是为后世人文艺术的发展与繁盛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虽然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看似微薄,但总体上的价值较高、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魏晋南北朝》

《二十四史》

《魏晋艺术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