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他出生在金軍開始南侵的那一年,家仇國恨,與生俱來。

他自幼立志:"劍指中原,還我河山!"八十歲了,仍要請戰上前線。

奈何他一再被冷落,被排斥,抱負無處施展,遂將滿腔失意、苦悶、無奈寫進詩裡:"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所有的戰鬥,都發生在詩裡。

他就是陸游,一位不想當詩人,最後卻以詩人名世的南宋愛國志士。

生逢亂世,"亂離人不如太平犬!"

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京西路轉運副使陸宰帶著身懷六甲的妻子唐氏,沿淮河入京述職。入夜,唐氏生下了他們的第三個兒子,取名陸游,字務觀。此時,金國已經兵分兩路,直撲宋朝首都汴梁。陸宰情知前路兇險,遂將家人安排在滎陽,獨自進京。朝廷對這位冒死來朝的官員十分看重,任他為京西路轉運副使,負責戰爭後勤。陸宰盡心竭力,籌措軍糧,怎奈金軍勢如破竹,宋軍望風披靡。第二年初,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了汴梁。陸宰力主抗金,卻遭主和派彈劾罷官。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兩國交戰,最先遭殃的是百姓。各色人等匯成逃亡人流,哭天號地,一路南下。寒風中,陸宰攜婦將雛,從滎陽逃往祖居之地壽春。唐氏瑟縮著,把剛剛半歲的陸游緊緊抱在懷裡,以體溫為其取暖。陸宰有意在壽春終老,但金軍繼續南下,只好作回老家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的打算。身在難民之中,人命危淺,不知歸路。目睹慘狀,陸宰自嘆"亂離人不如太平犬!"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言傳身教,國仇家恨紮根心中

時局混亂,山陰也不安全,時有盜賊出沒。東陽(今浙江省金華市)山中義軍首領陳彥聲有俠氣,將陸宰一家人接到山上居住。原來金兵攻佔中原後,宋朝軍民同仇敵愾,揭竿而起,陳彥聲義軍就是其中一股。趙構繼位後,一路南逃,將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定為臨時行在。陳彥聲也帶領隊伍來到浙西山地,打起了遊擊。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宋高宗頭像

陸游跟山上的幾個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讀書。課畢,就去看義軍練劍,從而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一有空閒,就跟義軍學劍。人們見陸游小小年紀,練劍不輟,就問他道:"汝練劍何為?"陸游答道:"劍指中原,還我河山!"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靖康之恥

陸宰賦閒在家,日常與友聚談,提起靖康之恥,無不切齒痛心。當年,蔡京一夥投徽宗所好,誘使皇帝玩物喪志,不理政務,遂致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腐敗,軍隊戰鬥力日見低下。宋與金聯合滅遼之時,已全副交底於金國,金國方敢以蕞爾小國之眾,大舉南犯。靖康之恥,絕非偶然。如今當政的秦檜,一味諂媚於上,力主宋金議和,打擊抗金人士。一雪靖康之恥的前景遙不可及,陸宰與朋友們或咬牙切齒,或怒目而視,或傷悲流泣,預備好的飯食,放冷了也沒人食用。

"喜論恢復",遭受秦檜打壓屢試不中

成長在國仇家恨深重的時代,童年逃難的陰影重重籠罩著少年陸游的心!父輩們的言傳身教,不屈不服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他!陸游一面拜主戰派詩人曾幾為師,一面苦練劍術,以期成年之後,仗劍上戰場!一晃數年過去,那個逃難少年變成了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吟詩作文出口成章,舞起劍來虎虎生風。然而,夢想為國效力的陸游,一出山就碰了一鼻子灰。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游參加了兩浙轉運使司主持的"鎖廳考試",以其紮實的學識功底和才氣橫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陳之茂的賞識,被薦為魁首。次年禮部考試,陸游衝著狀元而去,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因為他平時喜歡談論恢復中原之事,引起秦檜反感。秦檜給主考官施加壓力,不得錄取陸游。結果陸游甭說中狀元,連個進士的資格都沒保住。自隋朝創立科考制度以來五百多年間,從未有過這等黜落出類拔萃者之事,朝野震動。陸游見識了權臣的可惡與可怕,看透了科場的黑暗腐敗,從此絕意科舉。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秦檜坐像

紹興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禪位於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宋孝宗希望有所作為,勵精圖治。可嘆當年名將已凋落殆盡,沒有幾個能堪大任的帥才。一日,他步入華文閣,詢問當今可有李白才華之人?右丞相史浩答道:"陸游。"未幾,孝宗調陸游任樞密院編修,兼編類聖政所檢討,負責整理編寫樞密院檔案、修撰國史、記錄當今皇上的政事。孝宗問陸游治國安邦之策,陸游從容而對:"金人詭詐,勝時急進,敗時喘息,以和議為誘餌,隨機撕毀。"還建議孝宗對金作戰"應從長遠計,須謀而後動。"孝宗聽後卻沉吟不語,不想深談。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宋孝宗坐像

支持張浚,出師不利遭到清洗

第二年初,宋孝宗任命張浚為樞密使,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主持北伐大計。張浚和陸游的父親陸宰本系舊交,又都主張抗戰,陸游便寫信給張浚表示祝賀,並建議張浚制定長遠計劃,積蓄力量,勿輕率出兵。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張浚畫像

不久,陸游因惹惱宋孝宗,被趕出樞密院,任鎮江府通判。張浚對陸游很是器重,巡視軍備來到鎮江,便叫陸游一起商量,如何重整武備,如何進行反攻,還有意將陸游招至麾下,傳授他曲琦兵法,把他培養成一名武將。但還未得及實施,形勢就發生了逆轉。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陸游形象

四五月間,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兩縣,進據符離。但李顯忠與邵宏淵不和,邵宏淵不肯力戰,諸將相繼違令逃遁,金軍趁勢追擊,宋軍大潰。湯思退等朝臣群起攻擊張浚北伐誤國,力主與金議和。宋孝宗受太上皇趙構掣肘,下罪己詔,並罷黜了張浚。第二年,有人進言孝宗,說陸游曾經"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陸游隨即亦被免官。

入職幕府,一段"鐵馬秋風"的生活

乾道八年(1172),陸游給時任宰相虞允文寫信:"我行年四十有八,……家貧,兒年三十,女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虞允文對陸游的為人還是比較瞭解的,沒想到他家境這麼慘,兒子三十娶不了妻,女兒二十出不了嫁,一個官宦世家,落到這步田地,實在難以想象。於是當即給好友王炎寫信,請他盡力安排陸游的差事。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虞允文指揮採石磯大戰

王炎時任川陝宣撫使,駐節南鄭(今陝西省南鄭縣),統籌西南軍事,待機北伐。他接到虞允文的信,馬上召陸游為宣撫使幹辦公事,襄助軍事。陸游極其興奮,馬上辭別家人,赴南鄭上任。他帶領三十多個侍從士卒,從荒原水畔,到鐵嶺絕壁,從駱谷品、和尚原、仙人原,到定軍山、大散關,在南鄭方圓三百里的範圍內,不辭勞苦,跋山涉水,早晚巡行。天晚了,就和軍卒圍在一起敘談,同啃蕎麥餅子,同睡長木板鋪。有一次在巡邏的路上,他們正在休息,忽然山風中夾著虎嘯聲傳來,士卒們嚇得跑不動。只見陸游拿起長矛,衝向老虎。老虎像人一樣立起來,陸游舉起長矛,直刺老虎咽喉,老虎頓時血流如注,倒了下去。武松打虎很精彩,但那是虛構的。陸游殺虎卻是真實的存在,讓他驕傲了一輩子,到老了還把那個老虎的頭骨放在床上作紀念。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王炎職務雖高,卻從不作驕矝之態,常與陸游做傾心之談。一次,王炎說:"吳璘之子吳挺任都統制,掌兵權。其人遠不及其父,驕橫放肆,傾財結交士人,是為己深謀。用誰把他換下來呢?"陸游道:"吳玠之子吳拱可也。"王炎對吳挺還是有所忌憚的,猶豫道:"吳拱無勇少謀,遇敵必敗。"陸游稍停片刻,沉吟道:"倘若是吳挺遇敵,焉能保證他不敗?即使他不敗,還立了功,他心懷異志,以利為先,恃功而驕,待價而沽,傳予其子,倒可能造成大禍。"不幸的是,陸游一語成讖。34年後,吳挺的兒子吳曦叛變,給南宋造成了極大禍患。

草草收場,"此身合是詩人未?"

王炎對陸游非常器重,委託他起草收復中原的戰略。陸游詳盡研究當年諸葛亮北出歧山的伐魏計劃,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然而,《平戎策》遞上朝廷,返回來的卻是王炎調知樞密院、四川宣撫司撤銷的詔令。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十一月初,陸游南下,就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按說,成都的氣候條件和生活條件比南鄭好多了,他的心情卻糟透了,經行劍門關時,天上正下著毛毛細雨,他騎在黑毛驢身上,隨口吟出一首《劍門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陸游本人的理想是當兵打仗,像李廣那樣在疆場上建功立業,好不容易到了前線,竟然這樣草草收場,難道這輩子就只能做一名詩人了?他還真說對了,南鄭一帶的軍旅生活,成為他唯一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陸游在參議官的位置上,"冷寂無一事,日日得閒遊。"只能把一腔報國熱情傾洩在虛擬世界裡,他經常打開大散關地圖,在地圖上模擬他的北伐中原計劃。還根據他在南康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一首《金錯刀行》:"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全詩詠物言志,借讚美金錯刀寓抗金報國之志。楚國雖然被秦國蠶食,但即使剩下三戶人家,也一定能消滅秦國,難道我堂堂中華大國,竟會沒有一個人能把金虜趕出邊關?展現出一種可以光鑑日月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鼓舞人心、催人奮起。

僵臥孤村,"尚思為國戍輪臺"

淳熙十三年(1188),宋孝宗讓陸游補缺,任軍器少監。軍器監負責武器裝備的生產、調撥和修繕,下轄火藥作、猛火油作、青窯作、火作等十一個大作坊,共有各類匠人四萬多。陸游到各個作坊監察督辦,看到以竹為管的長火槍,便對匠人說,若是以鐵為管,將來必然能夠代替弓箭,是攻守兼備的利器,可以改變戰場形勢。他囑咐各大作坊長官:"中國火藥兵器隔山打擊,長火槍遠處射擊,軍器大進,爾等不可固步不前,要精研精製,機巧勝人。"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然而,廟堂之上,高處不勝寒,變幻莫測。紹熙二年(1191),陸游被彈劾"嘲詠風月"而遭罷官。他對"嘲詠風月"的罪名嗤之以鼻,回到山陰,索性將家裡的一間小軒命名為"風月軒"。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紹熙三年(1192)十一月的一天夜裡,風雨大作,鏡湖波翻浪湧。風聲、雨聲、水聲,聲聲入耳,夜色將盡,陸游恍惚睡去,當年南鄭的戰鬥生活竟又進入夢中,醒來遂成詩一首:"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說他有心報國卻遭排斥,一腔殺敵之志無法實現,只能形諸夢境。

不計前嫌,為北伐大義結交韓侂冑

嘉泰二年(1202),陸游被宋寧宗詔入京城,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這年,陸游77歲,早過了退休的年齡,聖上還想著他,欣賞他的一支筆,他自感非常欣慰。只是摯友周必大、范成大、朱熹等人已先後謝世,京城中不見老臣舊交,自己頗有些形單影隻。此時,執政韓侂冑的庭院南園建成,請他屬文以志。他很不喜歡韓侂冑,認為韓侂冑排除異己,手段惡劣。但韓侂冑主張恢復中原,為北伐積極做準備,這一舉措是符合陸游一生最大心願的。於是他不計前嫌,為韓侂冑撰寫了《南園記》,並開始讚揚和支持韓侂冑,給予種種合作。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韓侂冑形象

開禧二年(1206)五月,韓侂冑出兵北伐。陸游聞訊,欣喜若狂,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等到這一天。他作詩言志,表示自己想要上戰場。當然,對於年過八旬的他,這隻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宋軍出師順利,先後收復泗州、華州。但正如陸游早年所料,吳挺的兒子吳曦裡通金朝,按兵不動。少了西線的牽制,金軍集中兵力,猛攻東線。宋軍紛紛退卻,戰爭形勢逆轉,宋軍北伐變成了金軍南侵。韓侂冑被迫遣使議和,金方提出以韓侂冑首級作為議和的前提。第二年,史彌遠偽造宋寧宗密旨,殺死韓侂冑,把他的頭割下來送往金國。曾經鼓動韓侂冑北伐的陸游當然也脫不了干係,被扣掉了退休官員享有的半份薪俸。陸游的生活本來就非常拮据,失去了退休金,日子逾加艱難,身體日漸瘦弱。

憂憤而死,遺憾不見中國統一

嘉定元年(1208)九月,宋金簽訂和議,宋稱金為伯父,歲幣銀絹各30萬,又以300萬緡錢贖回淮、陝兩地。這是宋金史上最為屈辱的和議,史彌遠的醜行,實是與秦檜不相上下。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憂憤成疾,臥床不起。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陸游兒孫眾多,共有七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子們又為他生了17個孫子。陸游勉強撐了一年,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到了彌留的那一刻。兒孫們陪侍在他床前,問他還沒什麼放心不下的?陸游留下絕筆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說,離開人世,就什麼都沒有了,用不著牽掛了,遺憾的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但他又是樂觀的,堅信宋朝的軍隊能夠恢復中原,統一中國。於是他鄭重地留下遺囑,等到王師北定中原這一天,兒孫們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喜訊告訴他。詩畢,陸游與世長辭,享年84歲。

代代相傳,子孫不墜愛國之志

陸游沒有想到,在他去世的六十多年後,南宋就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所滅。祥興二年(1279),南宋軍隊在厓山海戰中全軍覆沒,左丞相陸秀夫揹著末帝趙昺跳海自盡,宋朝正式宣告滅亡。不過,陸游的精神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他的氣節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他的子孫後代。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在國家滅亡之際,陸氏子孫們都表現出了令人尊敬的行為。陸游玄孫陸天騏親身參加了厓山海戰,為了避免被元軍俘虜,投海自盡。厓山兵敗的消息傳到山陰,陸游的孫子陸元廷悲憤不已,號啕大哭,不久便憂憤而死。陸元廷的兒子陸傳義,也就是陸游的曾孫,亦絕食而死。南宋滅亡之際,陸游的三個子孫均大義凜然,為南宋社稷赴死,受到了後世的無限推崇。

陸游:不想當詩人的詩人

浙江紹興陸游故居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九十年後,歷史證明了陸游所言,明朝將領徐達率軍攻入大都,元朝滅亡,蒙古人退回草原。陸游的後代可以在家祭時,自豪地告訴他,"王師已定中原",就連丟了四百多年的幽雲十六州,也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