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最大的战略集团如何消失?

白杨树下谈历史


1944年,美国取得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胜利,彻底“踹开”了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如果说在前期的战役中,日本海军还有些反抗能力的话,现如今也彻底地消耗殆尽,太平洋上的主动权完全由美军掌握。

但夺取塞班岛还是让尼米兹等人见识了日本人的“顽强”,决定绕开菲律宾,直攻台湾和厦门。“好面子”的麦克阿瑟却坚持进攻菲律宾,他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日本要重点保守的也是菲律宾,但已无法阻挡盟军的脚步。

在菲律宾,日本部署了最大的一个战略集团。

日本在战争初期,曾试想攻占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菲律宾后,与其进行谈判,迫使对方求和,继而实现称霸太平洋的野心。没成想,美国人非但没有求和的意思,反而在各个方向上采取攻势,自不量力的日本人开始渐入颓势,毫无招架之力。

菲律宾是日本从南太平洋获取石油,及其他战略物资的必经之路,一旦被掐断,逃亡新加坡的联合舰队,就算是能够安全返回本土,也将面临断油的危险。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建议放手一搏。于是,日军投入了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战略集团。

首先,扩充防御兵力。将驻守菲律宾的第14军升格为第14方面军,并从关东军和中国战场上抽调了7个师团加强防守,第14方面军已达40万人。连同其他空军、海军的部队,总兵力达63万人。最后一搏,也是最大的一搏。

其次,海军倾巢出动。丢失菲律宾对于海军来说,就是死路一条,反正都是死,干脆拼一把。丰田副武的想法是,以没有舰载机的4艘航母做诱饵,其余60艘各类水面舰艇与美国海军进行一场“面对面”的厮杀,尤其是发挥战列舰的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这么大一支战略集团由谁来指挥?日军大本营想到了曾经横扫东南亚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他因为在日本政坛的“二二六事件”中,幕后操纵,故意放纵手下参与刺杀,被小肚鸡肠的东条英机贬往东北,担任一闲职。

这一闲就是2年多,现在日军节节败退,前线吃紧,才想起他。换做谁,都会有一肚子怨气,这分明是去当炮灰,尽管不愿意、不情愿,但命令难违,山下奉文只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不管怎么说,日军的最后一搏还是挺“唬人”的。

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却显示不出多强的战斗力。

能够争取进攻菲律宾,对于爱出风头、好面子的麦克阿瑟来说,是个“一雪前耻”的好机会。现在的美国西南太平洋舰队,陆、海军总兵力达50万人,其中登陆部队20万人,海军拥有包括35艘航母在内的近900艘各类舰艇,为登陆提供了保障。

在美军登陆莱特岛的战役中,日本与美军在莱特湾海域,进行了一场“一边倒”的海战。原本想当“诱饵”的4艘航母,还没有诱惑成,就被炸入了海底,剩下的战列舰等舰只就像“待宰的羔羊”,美军飞行员 “撒着欢” 似的进行攻击。

在灵巧的飞机面前,失去战机保护的日本海军舰艇,显得十分得笨拙,丰田副武眼看着自己的军舰一艘接一艘被美军击沉,而代表联合舰队形象的“武藏号”战列舰,竟被100多架战机围攻,很快沉入了海底。莱特湾海战,日本海军仅4天全军覆没。

如果说能给美军造成损失的,也就是“神风特攻”了。面对这样的惨状,日军大本营走投无路,想出了拼死一搏的打法。就是在飞机上装上足够的炸药,发现对手舰艇时,连人带机一同撞上去,破坏力非同小可。

第一次进攻,美军就被击沉了2艘航母,尝到甜头的日军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接连派出“神风特攻队”。“打顺手”的美国海军,也确实被这种“变态不要命的打法”所震惊,一时竟然没有对付的方法。但对局势来说,日军这种打法于事无补。

莱特湾海战的惨败,并未改变日军坚守莱特岛的决心,不断地增援,岛上日军一度达到了7万人,但在美军的严密封锁下,在50天的战斗中,日军阵亡6.8万人,美军伤亡1.2万人。这也是美军第一次在一场战役中,歼灭3个日军师团。

此时的“马来之虎”早没有了“虎威”,倒成全了麦克阿瑟的“作秀”。

莱特岛战役的惨败,驻守吕宋岛的山下奉文手里只剩下28万人,不仅兵力分散在各岛,而且装备少得可怜。更让人绝望的是,援军遥遥无期、不知猴年马月能到,再加上近2个月不分昼夜的狂轰滥炸,毫无斗志的山下奉文收紧兵力,决定在陆地上与美军较量。

这反倒成全了麦克阿瑟的“表现欲”。1945年1月9日,他组织了20万人的登陆部队,在一千多艘各类舰只和一千架战机的支援下,在吕宋岛的仁牙湾登陆。奇怪的是,竟然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登陆部队长驱直入。

麦克阿瑟激动地站在他的旗舰上,看到千军万马顺利登陆的一幕,他迫不及待地要踏上菲律宾的土地,兑现其2年前的承诺:“我会回来的”。为了这一刻,他精心准备了一番,穿着笔挺的军装,嘴里叼着玉米烟斗,踏上了他久违的土地。

更让他洋洋得意的是,衣领上又多了一颗将星,成为五星上将,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巅峰。现在可谓是“荣归故里”,在蜂拥而至的记者面前,麦克阿瑟大踏步地走在海水里。这个场面,一时成为美国国内最具热度的新闻,他的虚荣心再次得到了满足。

然而,在日军的顽强的抵抗下,美军的进展很慢,一个多月后,才攻取了马尼拉,剩余的10万日军主力退入到山地丛林,继续与美军周旋。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清剿工作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山下奉文才率部停止了抵抗。

更令人称奇的是,由于菲律宾群岛日军部署分散,许多日军在消息闭塞的情况下,继续负隅顽抗,直到1974年,最后一名日军少尉在其老上级的命令下,下山投降,负隅顽抗了29年,可见“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之深。

至此,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防御方案彻底破灭,日军在整个菲律宾战役中阵亡52万人,其最后一个战略集团灰飞烟灭,美军开始向其“内防御圈”进攻。然而,这样的结局依然唤醒日军高层的“良知”,继续叫嚣着战争。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