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牛和尚是谁?此人说了什么话,让宋太祖与佛祖都很满意?

 

宋朝最牛和尚是谁?此人说了什么话,让宋太祖与佛祖都很满意?

 赞宁,宋初佛教领袖、佛教史学家。

  “时”不可违,赞宁由僧入官,既在于审时度势于心,又在于眼疾口快于神。时势之“时”,乃大势所趋,时机之“时”乃运之所在。赞宁之不凡在于将“势”与“运”之“机”握在了自己手中。  

  安鸿渐是北宋初年的一位才子,才子都有些牛脾气,见不得一些是非。安鸿渐每到一处,看到不顺眼的事情总喜欢点评一二。有一天,在京城开封繁华的大街上,安鸿渐看到一行五六位和尚,个个身穿紫色官服,气就不打一出来,指着为首的和尚赞宁说:“郑都官不爱之徒,时时作队。”安鸿渐本是文人,骂人自然不带脏字。话中的郑都官是指唐代诗人郑谷,他曾经写诗“逐胜偷闲向杜陵,爱僧不爱紫衣僧”。  

  时势之“时”在心

  什么是紫衣僧呢?有史记载最早的紫衣僧人出现在武则天时期。在唐高宗驾崩之后,武则天以皇太后的名义执掌政权,可是如何才能顺利登基称帝呢?正在武则天煞费苦心不知如何制造称帝舆论之时,僧人薛怀义、法朗向武则天呈送《大方等大云经》。经书中有净光天女以女人身份成为国王,而薛怀义、法朗等人又说武则天乃是弥勒佛转世,堪当女皇。武则天大喜,将这本经书颁布天下,第二年就做起了皇帝。为了报答薛怀义等人做出的贡献,武则天将薛怀义、法朗封为县公,并赐给紫色官服。在唐朝,三品(宰相不过三品)以上高官才有资格穿紫色官服。于是后人把出身佛门,却贪恋权力,迎合世俗的和尚,称之为紫衣僧。

宋朝最牛和尚是谁?此人说了什么话,让宋太祖与佛祖都很满意?

  这件事情出自《大宋僧史略》,而作者恰恰就是这位赞宁大和尚。

  赞宁和尚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一方面是赞宁和尚对佛法颇有研究,本职工作过硬。年纪轻轻就精通南山律,和其他僧人谈论佛法,没有人能够说服他,时人称之为“律虎”,南山律研究者中的猛虎,这个外号够霸气。

  另一方面,赞宁和尚和官府交往颇深。赞宁和尚本是浙江人,早在五代时期,就为当时吴越国王欣赏,任命赞宁担任两浙地区的僧统(吴越国佛教主席),并且封其为“明义示文大师”。之后,赞宁前往开封,在大宋的地盘上继续发展。宋太宗年间,吴越王投降,赞宁为了表示两浙佛教界对大宋王朝的尊奉,六十多岁了还护送阿育王的真身舍利前往开封。宋太宗亲自在大殿接见了赞宁和尚,并当场赐给赞宁紫衣,又加封其为“通慧大师”,之后竟然还让赞宁进入翰林院,成为第一位和尚学士。

  之后,赞宁官运亨通,因为编纂《大宋僧史略》《大宋高僧传》有功,赞宁被提拔担任史官编纂(略等于院士)左街讲经首座(佛教界首席法师),在八十岁的时候终于担任左街僧录(全国佛教协会主席),登上大宋帝国僧人所能达到的权力巅峰。

  对于赞宁这类紫衣僧,世人大都有两种看法,其一就是安鸿渐一类。在他们看来,佛学、佛法本是好的,与僧人谈禅是许多诗人学者喜欢的风雅事。对出入名利场的紫衣僧自然看不起。可是,想安鸿渐这类人不过是少数,老百姓也好,朝廷的士大夫也好,面对名气大,权位高的赞宁和尚,更多的却是羡慕。  

宋朝最牛和尚是谁?此人说了什么话,让宋太祖与佛祖都很满意?

  时机之“时”在神

  那赞宁和尚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僧官挺身一跃成为紫衣僧人呢?

  欧阳修的札记《归田录》中就记载了赞宁和尚的发迹史。

  当初,还是在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时候,第一次去相国寺拜佛。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笃信佛教,赵匡胤则看得比较寻常。可是母亲有吩咐,宋太祖也不能违拗,何况参禅礼佛也可以彰显大宋和平气象,稳定世道人心。按照佛法,世间平等,皇帝也不过是普通一人,当初南朝梁武帝不但是对佛跪拜,还亲入佛门当了和尚,成为佛祖门下一弟子。可是,来到大殿佛像前,宋太祖犹豫徘徊,不肯下跪。宋太祖说:“按照礼节,朕应不应该下拜?”

  此话一出,随从的官员高僧很是面面相觑,很是尴尬。怎么回答呢?按照之前惯例,当然是应该下拜;可现在皇帝既然有此一问,想必是不想下拜。可是怎么回答才能既维护佛法的尊严,又不扫了当朝皇帝的兴致呢?当时,赞宁和尚在相国寺,担任僧录。僧录和那些寺庙的主持、方丈不同,并非是寺庙自主选拔,而是由礼部进行严格考核后,正式任命的管理僧人的官员。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僧录正是这位赞宁大和尚。

  赞宁和尚不但是精通佛法,而且对于朝廷礼法也了如指掌,对于公卿权贵们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赞宁看到局面比较紧张,越过方丈,主动走上前来,回答道:“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把宋太祖说成是当世佛祖,既然同是佛祖级别,宋太祖这个当世佛自然可以不对过去佛下拜了。赞宁说完,宋太祖脸上露出笑意,大家都认为赞宁和尚说得实在太好,佛法与皇权都得到了尊重。

  赞宁虽然因为精通佛法在开封得到僧录官职,可毕竟出身吴越,很难让大宋朝廷真正信任。正是因为对宋太祖的巧妙吹捧,赞宁进入了宋太祖的视野,从此之后青云直上,成为行走在佛教和朝廷之间的大人物。

  赞宁和尚的这句话对后世也影响深远,从此之后,历代皇帝都被称为“见在佛”,到寺庙礼佛时都不再下拜行礼,成为定制。  

  回到开头,当赞宁和尚听到安鸿渐嘲讽自己,根本就没有一丝愧疚,而是毫不示弱,应声回答:“秦始皇未坑之辈,往往成群。”在赞宁看来,你安鸿渐不过是迂腐的儒生,整天喜欢胡说八道,妄议国政,难怪秦始皇要焚书坑儒了。赞宁和尚还真是没说错,安鸿渐是宋初名士,可是一生坎坷,到五六十岁才在管理歌女舞女的教坊当了一个微末小官。当媚俗成为时尚,清高反倒显得可笑,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