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方言:苞谷kaokao稀泥gaogao究竟是個什麼字?


自貢方言:苞谷kaokao稀泥gaogao究竟是個什麼字?


“苞谷 kao kao”這種食物相信大家都聽過,很多人也吃過,尤其是年齡越大越熟悉,這種食物在從苞谷(玉米)大量種植以來就陪伴著平民百姓從出生到死亡,正可謂福禍相依生死相隨了,大家都理解這種食物也知道怎麼製作、怎麼辨別、如何稱呼,但是怎麼寫卻是一個難題吧?

說起 “苞谷 kao kao”的另外一種稱呼“苞谷geng geng”大家就輕鬆一些了,這個就好寫很多了,“羹”字很常見,“羹”的意思就是用蒸煮的方法做成糊狀、凍狀的食物,用在此處定不會錯。所以我們常見的文字記載中就很容易就見到了“苞谷羹”,“高粱羹”等等。

我們都知道在製作“苞谷 kao kao”的時候要進行攪動,使之均勻,而這個“攪”字在自貢方言口語中也念作“kao”,比如說;把水kao“攪”渾,把灰kao“攪”散。那是不是因為這個動作的原因就應該寫作“攪攪”呢?我們也見過不少以製作方式來命名的食物,比如:扯麵、打糕、燴麵、攪團等等,按照這個思路考究的話似乎有一點道理,但是這些案例都不約而同的將動作和成品連在一起的,既說明了工藝也標定了食物類別,“攪攪”則不符合這個習慣或者標準。

我們再來看看文字記載,因為“kao kao”是一個民間口頭俗語,在正式書面上沒有記載或者微乎難尋是很正常的,正式書面沒有記載那民間文本中有沒有記載呢?有,這個還是有的!那麼又記載在何處呢?答案就在川劇腳本里!

川劇腳本按照來源方式一般分為三類:抄本、錄本、編本,抄本就是別人有一些經典名目經得對方允許後把它抄了回來學習;錄本就是將存在於民間尚無人整理表演的把它記錄下來,編本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編排的腳本。腳本的文字記錄又分為文筆和平筆,文筆就是找文化人來整理,遣詞造句都很有講究,寫出來像做文章一樣文縐縐在裡面加很多詩詞典故;一般在比較高檔的堂會表演;平筆呢就是戲班自己抄寫的,因其目的更多是為了讓普通老百姓也聽得懂所以更加市井化口語化。(另外還有傳本,比如師父傳給徒弟,但通常相傳是極少直接把腳本交付的,因為一個師父不會只有一個徒弟,通常都是師父念徒弟把它記下來,通常把這類也歸為抄本叫“承抄”)。

我們翻閱了川劇文筆腳本目前尚未發現有“kao kao”的記錄,這個一點也不奇怪,他們走的是高端路線恨不得全都編成詩歌才遂意呢,而平筆腳本則多處出現了“kao kao”一詞,比如腳本《黃么公》(寫的是民國時期黃鄭鋪(今沿灘區黃市鎮)一個姓黃的秀才怒懟地主鄭胖兒的故事),腳本中“白天茶館把腳翹,晚上回家吃洘洘,婆娘早把陪嫁賣,耳性全無傻起操……都說跟著棒老二學耍刀,跟著鄭胖兒長膘,誰曉得騎馬摔斷螺螄拐,早先不如吃洘洘”。

《假道士》(講威遠一個敲鑼的冒充掌壇道長被人識破的故事)“還說他平常宴席不入眼,我見他洘洘吃了四五碗……苞谷洘洘顏色好,吃了熱火又管飽……豬兒粑三籠賣一元,洘洘白送不要錢……”。

《兩老挑》(講連襟背後說老丈人小器的笑話)“刀頭掛在屋簷上,邊上一副大肥腸,歡歡喜喜去磨刀,哪知又是吃洘洘……洘洘裡放點鹽黃豆,哄我捱打又著揍……莫要跟他操,天天吃洘洘”。

《水口寺》(講泥塑匠人調戲婦女被縣官治罪的故事)“若是還比牙狗騷,教你丟了刮泥刀,聽打不聽教,牢中吃洘洘……”。

《劃蔑條》(竹編匠人訴說物價漲得太快)“昨場還能換蔑刀,現今只能喝洘洘……洘洘稀來洘洘清,更比鏡子照窮人……”。

《槽門殺狗》(講放牛娃被冤枉後自證清白的故事)“你家狗兒吃稀飯,我家狗兒喝洘洘,如今一刀破開肚,可憐狗兒命一條……洘洘熟時舀三碗,送我狗兒去西天,為富不仁天曉得,叫你世代把壽減”。

看,腳本里多處記為“洘洘”,那這個“洘”是什麼意思呢?其書面正式釋義為踩水車使之轉動提水,這與我們平時所說的“kao自行車”“kao風簸”(風車)動作很有相似之處,就動作而言“洘”字這種掄圈的動作方式顯然比“攪”字更精準。康熙字典裡對“洘”的釋義為:水乾也,結合這種食物的性狀,顯然掄圈的動作是為了使之更均勻粘稠,怪不得會用“洘”字呢!

好,講完了“苞谷洘洘”,我們來看看這個“泥巴gao gao”,這個gao讀四聲,指的是比較深的稀泥,我們常聽到說:雨落大了,路上起“gao gao”了,那條路不好走,盡是稀泥“gao gao”……

同樣因為“苞谷洘洘”出處的原因我們也在川劇腳本中找一找,看看這個“稀泥gao gao”是個什麼。

又是《黃么公》裡面記著“出門就是稀泥滘,粘著馬蹄自難跑……解藥掉進稀滘滘,張三氣得把崖跳”。

《進京趕考》(講隆昌曹秀才的啞妻因為一個夢千里尋夫告知菩薩提示的故事)“那啞妻志不移,稀泥滘裡也爬去……陪嫁簪子哪能失,稀泥滘裡蹤難覓”。

《菜籽灣》(這個有葷素兩個版本)素本“稀泥滘滘愛扯腳,一時心迷犯了錯,花街哪有真情義,都是逢場作假戲……稀泥滘滘有深淺,婊子無情不得冤”,葷本“生得美來柳枝俏,兩腿之間稀泥滘,待得紅蓮包玉柱,沾染半分魂已銷……”。

《弄送一盤》(弄送,捉弄的意思)“一把把他推在稀泥滘滘裡頭把褲兒給他剮了……告就告,稀滘滘,堂上捱打堂下跳……稀泥滘滘糊得緊,扯也扯不出,屁都掙出來”。

看,這裡面都把“gao ”寫成“滘”,滘在普通話裡讀jiao4,不過我們四川話裡讀成gao,比如:瀘州老窖的窖,我們也讀成gao,在看看“滘”字的意思是水邊與水相通的地方,那麼這些地方是什麼狀態呢,沼澤和半沼澤狀態。難怪腳本中都寫作“滘”,看來即便是平筆腳本在書寫的時候也是很認真考究的!

當然,我們今天只是從川劇腳本里找出了“苞谷洘洘”和“稀泥滘滘”的寫法,不知在其他資料裡是否還有別的寫法呢?朋友們知道還有哪些寫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