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解讀“少年任俠,晚節為儒”的唐代文俠

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武俠經典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受到人們的大力追捧。這種小說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學形式,更是涵蓋了更多的傳統文化。許多武俠痴迷者真正崇拜的並不是其中的武功絕學,而是裡面蘊含的豐富的俠文化。但是俠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並不是一個正統的文化。在封建統治者的作用下,東漢之後對於俠的記載越來越少。但這依然不能夠阻礙人們對俠的嚮往。

無數的文人墨客嚮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俠客形象。因此文人們不斷地歌頌俠文化。

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解讀“少年任俠,晚節為儒”的唐代文俠

一、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的俠

其實俠文化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並不是一直呈現發展狀態的。在漢代的中後期,俠文化受到更多王權的打擊。王權貴族們鄙夷這種俠士的存在。他們以國家大器為正統。尤其是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社會更奉行於儒學的發展,而忽視了俠士的存在。因此俠文化在這一時期深受重創。

但是時代的更替給了俠文化一個得以延續的機會。在東漢末年以來,時代變換,政朝更替,國主荒淫無道,朝臣們無視令法,法令朝頒夕改,百姓們苦不堪言。整個社會處於動盪之中。只有受到壓迫之後才會有反抗。俠文化中的自由激發了人們反抗的精神。魏晉南北朝時期俠士們大量出現,反抗當權者。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俠士文化已經不是真正的俠士文化了。因為貴族們的任俠行為,俠士行為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氣。但是那時候,俠士的存在並不會導致社會動盪。

那麼魏晉南北朝“俠”為什麼會致使社會動盪?原因就在於魏晉南北朝的遊俠跟之前的俠士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不是真正的俠。而是貴族們一時之間的行為愛好和樂趣所在。

俠是為了拯救別人,拯救不公平,伸張正義而存在的,必要時他們會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才是為國為民的俠者風範。俠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離經叛道者,但卻有著極高的內涵精神。這種任俠行為與之前的俠士們根本不能相比擬。

貴族子弟們只會跟風模仿俠士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他們認為豪飲和博鬥是俠士們的主要生活方式。但是最終卻只是表面功夫。這些貴族子弟們根本不理解俠的真正含義。拯救百姓的俠才是為國為民的俠者風範。

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解讀“少年任俠,晚節為儒”的唐代文俠

俠士不僅是貴族子弟的專有,魏晉南北朝的知識分子還十分尤其迷戀俠文化。在本質上講,文人和俠士本來就不同,兩者應該互相唾棄。但是最後流傳廣泛的俠士事蹟還是由文人撰寫的。研究俠士行為的存在,必不可少要關注它在文化史上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俠文化的成長和發展比俠行為更加久遠。這也是文人的功勞。當然這種現象並不是現代金庸描寫武俠世界才開始出現的,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萌芽。

魏晉南北朝的知識分子對俠文化有所追求。可能是因為動盪的社會讓文人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文人們妄圖拯救這個世界,但是自己卻毫無作用。得不到的才會更加渴望。文人們容易受到俠士精神的影響而創造出自己嚮往的俠士人格。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們更加嚮往俠士行為,也更加迷戀俠士文化。俠士和文人都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滋潤,他們同根同源。所以文人們才會容易在自己個人當中,分離出另一個俠士人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對俠的嚮往自然延伸到他們的文學創作當中。雖然一些小說和遊志已經涉及到了俠士的人物形象方面。但是他們因為沒有經歷過遊俠的事蹟,所以創作出的故事也極其無聊,基本上敘事線路比較簡單,人物形象單薄,一些故事根本立不住腳,所以這些作品基本無人問津。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歌作品卻不同。一些遊俠形象也是從他們的樂府史上首次出現。最後遊俠形象和精神也成為了樂府詩的一個重要部分。

《世說新語》中對俠士的描寫眾多。因為這個時期對俠士精神和文化的記錄眾多,所以俠士文化才沒有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俠的文學形象在文人的文學作品中代表了更加高尚的道德形象。儒家中對俠士們的描寫“言必信,行必果”和司馬遷對俠士們內涵的闡釋,也被涵蓋其中。這些文人們傳播的俠文化既有了國家大義,又包含了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生活氣息,所以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對俠士的歌頌。漸漸的,更多的文人認識到了俠士的精神和文化內涵。

文人們不再唾棄俠,反而更加欣賞這種俠士精神和文化。一些文人更加成為了俠士精神的鼓吹者,他們對俠士的一些行為進行了包裝和宣揚。在他們的宣傳下俠士並不是社會上的背叛者,而是為社會創造自身價值的勇士,俠士們的一些行為也是勇的表現。就連韓非子曾經說過俠士們,“以武犯禁”的蠻橫影響,也被文人們賦予了新的思想。他們用功德精神和國家大義對俠的一些行為進行了改造和美化

俠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文人的創作下,經過各種的藝術手法昇華了自身的精神,再現了自身的輝煌。而且這種行為和文學創作對後世人們對俠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對俠文化的傳承產生了很好的作用。

唐朝時期也是對俠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唐朝時期的俠士文學作品眾多。所以受到魏晉文人的影響,唐朝人對於俠及其俠士精神的理解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因為魏晉文人在詩歌方面對俠文化進行了高的推崇。而唐朝文學是在魏晉南北朝文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所以對俠士精神的傳承,唐朝人也緊隨其後,通過其“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的唐朝文學特點創造出更加具有時代氣息的俠士文學。但是唐朝的俠士文學作品多呈現一種民間社會和綠林好漢的色彩。但是詩歌跟遊俠小說相比,唐朝人更加樂於與用小說來描繪自己認為的那種俠士精神和事蹟。

唐朝的小說,通過文人們的盡力創作而輝煌發展,漸漸地趨於成熟。這些武俠小說是文人們印象中的武俠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有著無數的武俠人,面對著現實,施展著他們的抱負。這種文學作品開拓了一個嶄新的文學空間,完成了一個俠文化記載方式的過渡。

所以說唐代是俠和俠文化在歷史上記載的重要時期。雖然唐代跟以前時代相比之下對俠文化的記錄有所不同。但還是保留了俠文化的主體精神和行為方式。

而且在唐代時期對於俠和俠文化的認知和傳播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在唐朝文人的轉換下,俠士行為和精神更加隨意化。俠士們終究回到了自由中。在唐朝文人們的努力之下,俠文化的記錄也從史書簡單的記載變成了文人傳頌。這樣,俠文化不在只存在於史書當中,而成為了人人可以接觸的一種文化

俠的含義也被賦予了新的主題。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是貴族子弟對俠的行為進行崇拜。但是到了唐朝卻發生了轉變。唐朝時期的文人將俠文化從貴族子弟中剝離,把俠文化投放到民間當中。因為俠士行為本來就是存在於平民當中,所以毫無違和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俠士行為都被承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在大唐氣象下,俠文化也成為了主流文化。唐朝文人氣勢磅礴的語句和富有特點的時代精神影響下,俠文化增添了許多藝術記載形式。更因為唐朝人將俠士主題的創作由詩歌轉向了小說,所以晚唐時期的小說遊記呈現出巔峰狀態。一些具有鮮明特點的遊俠形象也被人們廣為傳頌。在這種創作模式下,俠士精神大熱。

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解讀“少年任俠,晚節為儒”的唐代文俠

二、少年曾任俠,晚年更為儒

俠士精神在某方面刺激了眾多文人。致使一些儒士也有了一些俠士風範。一些文人將這種俠義精神轉換成文字,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所以文人才更樂意描述遊俠精神和遊俠文化。“千古文人遊俠夢”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都向往那種執劍走天涯的生活。還有更多的文人會在自己的身上佩戴配劍。人們總是嚮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文人們大多出身卑微,沒有好的權勢和地位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能把這種夢想寄託在幻想中的俠士身上。俠士們劫富濟貧,仗義疏財,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向上流社會作鬥爭,而且他們不慕名利。文人們嚮往這種俠士的行為和精神才會大力宣揚。所以人們可以從文人創作的文學作品當中,看到文人們對俠士們的嚮往和歌頌。

可以說,俠士們在一定程度上活成了文人理想中的模樣。雖然兩者在後世當中多有爭議,但是兩者互相之間有著眾多聯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古人也早就知曉了文人和俠士們的聯繫。

比如韓非子中的漆雕氏之儒,就說明了文人對俠士暗地裡的崇拜。這就足以說明兩者的關係。

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解讀“少年任俠,晚節為儒”的唐代文俠

一些文人還出現了對俠士行為的模仿,比如李鷹、張儉等人,一身俠氣為人民。這些人最後還成為了大多數文人們的榜樣。正是因為漢代人的任俠風氣,所以影響了更多的人們崇尚於俠士行為和俠士精神。一時之間,人們嚮往的精神成為了一種風氣。

正所謂“蓋當時薦舉徵辟,必採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為苟難,遂成風俗。”在中國古代,文人任俠頗有其名。但是其中最為明顯的,還是要屬漢唐兩代。漢代的文人崇拜俠士們的見義勇為和救苦救難的行為,所以更加奮力地歌頌俠士們的精神,而唐代人也不甘落後,雖然唐朝時期的文人崇拜俠士,在描述俠士行為時,離不開功名利祿。“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等句子可以提現。但是這更是表明了唐朝文人的可愛之處。

唐時的任俠行為的存在可能也是當時社會現實和文化境界導致的。李白在《俠客行》中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也成為了後來的千古名句。可見當時在文壇上,對於俠士行為的寵愛。任俠行為也不是簡單的詩句和小說記錄歌頌就能盛行的,而是在人們的對俠士精神的認知中,才發展起來的。

在唐朝的增容下,俠文化出現了它的新的價值和文化內涵。

所以唐代的任俠行為,不但成了一種風俗,還成為了當時社會上的普遍認同價值。就這樣,任俠成為了全社會人民的共同行為。不僅僅是著名文人對任俠的情緒高漲,就連普通的百姓也有著更高漲的情緒。正如《藻文堂譚藝·三代篇》中所說的,“唐人之學博而雜,豪俠有氣之士。”

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解讀“少年任俠,晚節為儒”的唐代文俠

三、小結

唐朝文人用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塑造了中國俠士的形象。不僅在歷史上更新了俠士形象,更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地位。通過用詩歌和遊俠小說的創作,文人們成為了促使俠文化發展和成熟的重要部分。

從史家立傳到文人歌頌,解讀“少年任俠,晚節為儒”的唐代文俠

俠士文化經過了兩漢時代和魏晉南北朝的現實歷練和歷史鑄造,最後在唐朝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內容和精神內涵。在唐朝的文人記錄中,中國的俠士變得有血有肉,敢愛敢恨,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歷史意義。這就是中國文人的創造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