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割韭菜,为什么说不满月的韭菜不能割,有什么说法没?

常德农村小赵


[胡瓜][胡瓜][胡瓜][胡瓜][玫瑰]|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说法,割韭菜的时间不能定,如果水肥多生长就快,一般二十天左右就割,割迟了就会变老了。但是韭菜这种作物在每年三月份只能割一次,打一次韭苔,八月份九月份这连割两次,再也不要割了,割多了会影响来年的生长。[衰][衰][衰][衰]





健康长青


韭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之一,它主要用于饭菜调味,并且经常吃韭菜还可有补肾作用。

韭菜作为人们普遍离不开的蔬菜,在农村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要种的,有的农户专门种植韭菜要种亩二八分的到市场里出售卖钱,有的农户在院里种一小块或者是花盆里种一点够自己家调味就行了。

韭菜虽然味美,可种植起来却不是容易的事情,人们在种植使用过程中逐步总结出韭菜是不可能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随便割着吃的。有些年轻人不懂,花盆里的韭菜还没长高就经常不断的揪着吃,后来发现花盆里的韭菜不往出长了,挖出根来一看,根早已腐烂了。老人就告诉他们说:韭菜是不能经常割的,必须到了一个月后才可以再割,否则根系吸收营养不充实,很容易闷死的。要想经常不断的吃上新鲜美味的韭菜就必须的施足水肥,同时还要等到一个月后再割。我们可以把这盆韭菜分为四份,这个月割了这片,下个月再割那片,依次类推的就能常吃韭菜了。


大叔147409271


问:农村割韭菜,为什么说不满月的韭菜不能割,有什么说法没?

韭菜不满月不能割,是怕憋回去。

庄稼的成长,是根吸收了土壤里的营养,供养茎和叶子,而茎和叶子经过光和作用产生的营养,来供养根。根的生长靠得是叶子提供的营养,植物如长期没有地上部分,会慢慢萎缩烂掉的。

人们所取的韭菜就是地上部分,而地下部分是靠地上部分光和作用来供养的,如果割的太勤了,不到一个月就割,韭菜的根会因得不韭菜地上部分提供的营养而萎缩,就是越割越细,越割越黄,最后导致韭菜根烂掉而死亡。

韭菜在夏天生长快,还可以割的勤一些,而到秋后,必须留一茬塌秧过冬,如果不留一茬,很可能就憋回去而沒有长生韭芽。

我的院外就种了一小块韭菜,平时大家吃个方便,可都爱吃自己种的韭菜,经常有人来割,就是生长不过二十天,割来割去,把这一小块韭菜,割的只剩东一墩西一墩的了。


生产队长老杨


韭菜么时候割比较好

春季从春分开始,一般可收割青掰2-3茬。

秋季是韭菜积累养份的时候,一般收割2-3茬。

全年可收割5-7茬。

韭菜分岔力强,当长到15厘米左右,就可以割第一茬了。

第一次浇水一定要浇透:将韭菜籽一般在阴历3月初下种,可适当施一些有机的肥料、草灰,接下来的几天可以视土壤的干燥程度浇水,新栽的韭菜二,只要把尿水稀释一下拿来浇到韭菜丛的间隙里即可。

采收根据生长情况采收,一年可采收5-6次,每次相隔25-30天。

收割高度以割到鳞茎上3cm黄色叶鞘处为宜。

收后及时浇水、追肥,以促进根系和叶片的生长。


农家小春子


忽悠你的,你千万不要相信。

割韭菜不是讲月,割韭菜实际上是讲:每一棵韭菜的叶片数和叶片的长度。一般韭菜5一6片叶就可以割了,如果地力肥沃,土地的含水量又足,这时候的韭菜可以长到20多公分高(说长也是可以的)

知道了吧!


痴骑朽翁


韭菜为多年生蔬菜,一年可收割多次。韭菜每年收割的次数应根据植株长势、土壤肥力及市场需求而定。当年种植的韭菜不宜收割,以养根为主。第二年以后的收割以春韭为主,春韭品质好,效益高,一般4~6月份可收割3~4次。夏季炎热,韭菜生长慢,品质差,一般以养根为主,只收薹韭或韭花。秋季韭菜品质较好,但为了养根越冬,一般只收割1~2次。如进行保护地


天道酬勤


应邀回答问题;韭菜每一茬相隔一个月才长齐刀口,这时韭菜也长势正嫩。假如不到日子就割会越来越苗细,但是到了一个月不割会干尖变老。春秋节一个月一次,但是在夏天一般在二十多天就割,因为时间长了会老。适时割韭菜看长势和肥力而定。


民农歌者


韭菜为多年生蔬菜,一年可收割多次。韭菜每年收割的次数应根据植株长势、土壤肥力及市场需求而定。当年种植的韭菜不宜收割,以养根为主。第二年以后的收割以春韭为主,春韭品质好,效益高,一般4~6月份可收割3~4次。夏季炎热,韭菜生长慢,品质差,一般以养根为主,只收薹韭或韭花。秋季韭菜品质较好,但为了养根越冬,一般只收割1~2次。如进行保护地


奋力前行


你说的很对,我们村就有三家大棚韭菜专业户,他们为了做到价格优势,只收冬季三茬措季菜,其余季节荒着不管,他们就很在乎韭菜满月开园出售,不满月再好的价也不出手,他们说:满月是韭菜的月龄,如果不达足月而收,对下茬的菜会有伤害,会倒致越来越细不壮实。


百川王占功


在我们当地有这个说法,不满月的韭菜不能割。用老人的话就是说:不满月的韭菜如果割了会影响以后韭菜的生长或者直接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