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穿越到明崇祯时代,能复辽东吗?

用户6502379185851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如果诸葛亮穿越到明末崇祯时代能否收复辽东?也就是能否降服满清?

一、富有谋略,治世之能臣,复辽东很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三国当中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物,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他的军事、政治、谋略等都是持肯定的态度,当年若不是诸葛亮可能就不会有三国这个说法,没有诸葛亮曹操可能就会直接灭掉吴国或者是吴国投降蜀国。正是有了诸葛亮的计策才有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蜀国建立后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时候也是很有策略的他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序,平定南蛮,让西南的少数民族对蜀国服服帖帖的,如果诸葛亮穿越到明末崇祯时代,那对于辽东的满族肯定也会有治理的好方法,必然也会让辽东少数民族臣服!

二、刘伯温能帮朱元璋开创大明,诸葛亮也能救大明!

当年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刘伯温可谓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刘伯温的计策谋略可能天下就不是朱元璋的了,很有可能是陈友谅的,朱元璋正是用了军事刘伯温的计策用兵用将才一步步的建立起了大明王朝。但大家也知道刘伯温常和谁比呀?没错就是诸葛亮,但他却认为自己比诸葛亮还是要差,试想一下崇祯能比的上朱元璋吗?不能吧?虽然明朝也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皇帝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疑心太重,朱元璋能信任刘伯温,说明刘伯温是有方法的,知道如何能获得君主的信任,诸葛亮的智慧必然高于刘伯温,如果他穿越到明末他难道没有办法让崇祯信任他吗?既然信任那以他的能力收复辽东肯定轻而易举!

三、崇祯比刘禅谁强谁弱

刘后主刘禅治理天下的能力相比大家都知道吧,如果治理的非常好的话那就不会有成语“乐不思蜀”了,在刘后主时期假如按照刘禅的水平估计蜀国早就投降魏很多次了,但其不但没有投降而且多次攻打魏国,经常让魏国很被动,这是刘禅的原因吗?不!这是诸葛亮的原因,正是因为有诸葛亮才有小蜀国经常攻打大魏国!那么崇祯皇帝怎么样呢?他比刘禅差吗?不!其实他也是一个有作为有能力的皇帝,肯定比刘禅强,推理,一个比崇祯差的皇帝都能接受诸葛亮那崇祯为什么不能呢?而且诸葛亮能让刘禅那么信任他,对于崇祯估计也一样!所以诸葛亮是完全可以复辽东!


东郭先生说


我的观点是:不能。

自从万历萨尔浒之战被努尔哈赤打得一败涂地到天启初年的广宁之败。等到崇祯时期辽东已经是顽疾。不仅被后金数次一路南下威胁京师,松锦之战更是被后金杀的片甲不留,十三万大军魂断关外。其主要原因除了崇祯疑心太重杀了诸多武将之外更重要的是关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在加上自然气候的恶劣。所谓祸不单行,明政权对辽东实在是有心无力。

纵观诸葛亮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的五次北伐。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其实是一位擅长治国治军却在兵谋之事不甚理想的只是做一个宰相不适合做一个军事统帅的人。诸葛亮就算靠着崇祯没有的蜀中充沛的粮食和钱财完成的五次北伐,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其实历史大势浩浩荡荡的往前走,并不是靠某一个人一件事就能改变一个时代的局势。更多的是历史车轮向前滚动时候车轮下的那一粒粒尘土,才最终塑造了后来的世界。诸葛亮也好,袁崇焕也罢,明末辽东女真的强势和明朝国内的动荡,任一代战神霍去病来了亦或兵神韩信降临,恐怕也无济于事。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对抗的不是人,是历史潮流。明病于万历,崇祯时期已然不可救药。当历史选择了女真人,诸葛孔明即使穿越站在了明末山海关的城楼上,恐怕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话只会是无力无奈的感慨了。


千里相逢江湖路远


诸葛亮如果穿越到明末,他才不会为崇祯那种君主效忠呢。

虽然诸葛亮是一个政治生物,但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他来说,如果遇不到理想的君主,他宁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本来他要出仕的话,选择刘表就很合适了,两人是亲戚,刘表也是实力雄厚。但是刘表只能算治世之能臣,没有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也缺乏这个能力,所以只有那些想保证宗族利益就满足了的荆州既得利益者如蔡氏、蒯氏拥护他,支持他,真正有王佐之志者都对其不屑一顾。

直到刘备上门求贤,诸葛亮才与其一拍即合,决心辅佐这位颠沛流离半生、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但依然不改初衷、越挫越勇的天下唯二英雄。

和刘备比起来,崇祯算个什么东西?无能又自负,刻薄又寡恩,既不爱民又不恤士,好听谗言又翻脸无情,真正爱护的唯有皇族而已,可以说是一个自私到了极点的虚伪之徒,诸葛亮会辅佐他才怪。


海军史研究会员


这是一个很大的脑洞!我思考再三,觉得很有可能成功。

诸葛亮的一生的政治追求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怒斥后汉,推崇先汉。这当然是一种政治口号,实际上的意思是诸葛亮想要恢复西汉时期的打击豪强,扶持寒门的政治路线。而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政治成就其实是治蜀。诸葛亮在益州坚定执行打击豪强的路线,所以蜀汉是三国当中政治最稳定的一个政权,魏吴都是政变连天,内斗不止,人头滚滚,蜀汉自诸葛亮开始一直到刘禅降魏,总体上是稳定的。

明朝之所以灭亡,其根本就在于地方士绅的势力恶性膨胀,导致中央财政失灵,士大夫阶层把整个国家都吃了。要想拯救大明,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打击士绅。

以诸葛亮的政治手腕,穿越到天启崇祯间,很有可能挽救大明。

明末名臣辈出,但都没有刀刃向内,大刀阔斧铲除蠹虫的魄力。唯一一个有魄力的孙传庭,政治手腕不够,还没怎么样就被坑死。


肆草堂主人


崇祯帝不是刘禅,肚量远不及刘禅,看到崇祯帝对手下“员工”不信任的做法,我们就知道即使诸葛亮在世也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晚明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崇祯皇帝没能收复辽东的原因:1、中反间计,杀了袁崇焕,致使手上再无良将。2、完全没用对《孙子兵法》,在外交政策上一系列的失误,导致失去了解决辽东问题的最佳机会。当时的北方存在着三股势力,蒙古,后金,明朝,明朝想要做掉后金就必须拉拢蒙古,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失去联合蒙古的机会后也就失去了灭掉后金的最佳时机。3、没钱。打仗就得花钱,随着对辽战事的持续开展,这场战争耗银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实崇祯时期,蓟辽费用一直处于严重超支的状态,国内其他征税的地区又有农民起义,没了稳定的进项,又得超额支出,崇祯时期的恶劣的财政状态可见一斑。4、朝廷的胡乱指挥。当时袁崇焕率领的关宁铁骑是后金骑兵最怕的军队,但是崇祯帝却没有用好这支队伍。一是换帅太勤,二是军报通报受阻,三是总有一些人想冒领军工。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崇祯帝还将袁崇焕逮捕,让军队当场失去了效忠的对象。

诸葛亮用兵前会做充足的准备,钱,粮,将领,后勤,外交等方面一样也不会少。孔明先生依托着天府之国的优势,万众一心,主要还有刘禅的无限支持,打仗才能够占一丁点的便宜。

所以,综上所述,即使诸葛孔明在世也救不了大明,也解决不了崇祯皇帝的心头之患,一切还得崇祯自己扛骂名。





上善似水


答案当然是不能。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受命于危难之间,刘备临死托孤。给了诸葛亮至高无上的全力。

蜀国下至百姓上至朝廷官员都是十分相信诸葛亮的。

刘备的儿子刘婵继位以后,不思朝政荒废国政。历史上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一直铭记先帝的遗言。始终不忘初心。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其一直铭记于心,不好忘怀,刘备死后他就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给了刘婵。尽心尽力的辅佐。更是多次出征。稳固国家边境安危。最后出身未捷身先死。

死后仍然用自己的尸身为蜀国争得最后的利益。

明朝崇祯皇帝和刘婵不一样,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刚愎自用,性格多疑的人。

虽然在国事上他比刘婵用心,也算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但是他多疑的性格始终是一个弱点。

因为多年他对自己重用的人才忽冷忽热,心思百变,这一点看他先后杀了明朝大将袁崇焕就知道了,不能坚持本心,轻易就相信别人的挑唆。

可见他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一个皇帝如此胸襟,实在难成大事。明朝的灭亡也是因为他先后斩杀边关大将,无异于自毁长城。最终国破城灭。自己也上吊自尽。

要知道诸葛亮在蜀国的年代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诸葛亮能够多次出兵就能看出刘婵对他的信任还是非常高的。而这恰恰是明朝崇祯皇帝不能给他的。

所以,穿越到明朝崇祯年代的诸葛亮是不能复辽东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没有一丝胜的希望都没有,最终也会和袁崇焕一样的下场。


努力的就是最好的


不可能的,崇祯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勤俭爱民,缺点也很明显,多疑加刚愎自用(杀股肱大臣袁崇焕等),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诸葛亮很难有机会展现才能的!


小周爱宁宁


崇祯与皇太极几乎同时即位,皇太极的才能与康熙不相上下。皇太极自幼就跟随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历练的很强,观崇祯16岁即位满朝没一个信任的人,陡然做了皇帝,志大才疏,最信不过人。诸葛亮如果在任蓟辽总兵,估计比袁崇焕还要早就被杀了。诸葛亮北伐好无见树,军事能力很一般,面对皇太极肯定抵挡不住。对于急于收复辽东的崇祯,不被杀已经就是奇迹了。如果诸葛亮任内阁首辅,调配全国资源支持袁崇焕,也许有希望,前提是崇祯能用好诸葛亮。诸葛亮任在崇祯初年就任内阁首辅,北联蒙古,东结朝鲜,内部稳定政局,待时机成熟可定辽东。内政一直说诸葛亮的所长,但是就怕崇祯没那么好的耐心,崇祯的性子急,办好就罢官,就杀头,我估计诸葛亮也会死于崇祯刀下。所以很难能收复,关键点是在崇祯


南海男孩


不能,我觉得当时明朝已经从骨子里坏了,崇祯疑心病太重,就算诸葛亮穿越,怕只是另一个袁崇焕。


钱程锦呀


当时蜀国的国情也可以用内忧外患来说!国内民生凋敝,常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在古代,人口就代表劳动力,经济实力!作战兵力等等,而诸葛亮频繁的北伐曹魏就说明了,蜀国在相同的时间内 拼发展是拼不过曹魏的!而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拉越大的,还有蜀国内部第一代打天下的将帅也是死伤殆尽,人才已是青黄不接之时!各种利益集团因为各种动机也蠢蠢欲动,举国上下也是厌倦这种连年征战!间接的反应了对当时的蜀汉政权的不太信任,诸葛亮在时间发展上拼不过曹魏,对内也只能通过北伐来掠夺人口,打破僵局,所以他兵行险招强行北伐六出祁山,最终命丧五丈原。出师表原文有记载《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就算诸葛亮来到明朝!明朝亦是内忧外患,内有闯贼献贼作乱又有天灾人祸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令人咋舌的土地兼并!外有后金叩关,倭寇横行肆虐!已是病入膏肓,回天乏力!在古代讲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诸葛亮能怎么办!触动那个阶级利益能行?来一次集体罢官,皇帝都要下罪己诏!光靠皇帝支持有什么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