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禪換成劉邦,諸葛亮換成韓信,張良,蕭何,蜀國可以統一嗎?

嶽祥聘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問:如果劉邦集團穿越到三國時期是否可以統一天下?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統兵以來,無敗績。亥下全殲楚軍,天下無敵!不可不謂之兵聖!

蕭何,善內政,官拜宰相,西漢開國功臣,個人認為他的主要功績就是向劉邦保薦了韓信!

張良,張良此人深明韜略,足智多謀,是劉邦集團帳下智囊。

如果拿這三人換下諸葛亮,又有劉邦穩坐後方的話,劉邦政權在三國時期可占人和!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佔領的地區僅有漢中,巴蜀兩地,可扼守險要守之,缺不利於北伐!如果蜀想要一統,就要艱難跨越八百里秦川。劉邦集團在三國時期不佔地利!

天時就更不用說了,漢室佔了天時,就不會有黃巾之亂,也就更沒有後來的三國時代了!

由此可見,劉邦集團出現在三國時期並不能統一天下。這裡麵包含著天時,地利,人和,等客觀因素!最後說一句,歷史沒有如果!





庸子


不一定。三國的形成,是一個特殊的歷史現象。這個現象就是:三國的統治者基本上個個都是厲害角色,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現象。而中國曆來統一天下,往往都是在亂世之中,只出現了一個非常突出的雄才大略之主,而同期的競爭對手,能力都不是太強。下面我們就一個一個來看看:

一、歷代開國君主其個人能力大多碾壓同期的競爭者。

除去蒙古滅南宋,清軍入主中原這兩個外敵入侵奪得天下的特例。成吉思汗、忽必烈PK宋末三帝、皇太極PK崇禎、李自成,屬於能力絕對碾壓對手型的。其他歷代的開國君主其個人突出的政治軍事能力,也都是同期的競爭對手不能相比的。

1.秦始皇統一六國。六國的其他君主基本上能力都不是太強。長平之戰後,趙國實力大減 ,後期唯一可能挽救危局的是名將李牧。可是趙王遷自毀長城,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將李牧殺害。

以燕太子丹那種水平,已經算是諸侯中間比較出色的一個人物了,不過他也沒能提出什麼強國之策,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刺客刺殺秦王。而他那個“坑兒子”的父親燕王喜,擔心秦國出兵攻打燕國,居然殺了太子丹,將其頭顱獻給秦軍以求和。

所以,六國統治者無能,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個一個被秦國所滅。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賦體文《阿房宮賦》中說: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2.再看楚漢相爭。戰爭開始楚強漢弱,但劉邦面對的對手項羽雖然號稱萬人敵,卻實在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能識人用人。陳平曾經評論項羽:

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項羽只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他所信任的人,大多和他有血親、姻親關係,真正有能力的人,他卻不能重用。所以陳平離開項羽,投奔劉邦。

楚漢戰爭中項羽手下的韓信、陳平、英布、彭越等人,最終都離開項羽,投奔了劉邦。如果項羽有曹操那種“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胸懷,把這些人用好,憑項羽的實力 ,那就沒劉邦什麼事了,早就戰勝了劉邦。

劉邦能夠戰勝項羽,統一天下,其實他個人的軍事能力和項羽無法相比。但劉邦善於用人,他稱帝后,自己總結是善用了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個人。劉邦在奪取天下的戰爭中,能夠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手段。而項羽只會使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


3.劉秀建立東漢。跟他同時期如更始帝劉玄,公孫述之流,其能力充其量就是三國裡袁術那種水平。至於農民起義的綠林軍、赤眉軍等,就更不要說了,自己內部都選不出來能夠服眾的首領。綠林軍選來選去,缺乏公認的領袖人物,只好還是從漢朝宗室中選了一個劉玄。赤眉軍只能通過抓鬮選出來一個皇帝,也就是放牛娃劉盆子。像這樣選出來的領導人,其能力水平可想而知。

而偏偏劉秀卻是一個特別厲害的開國皇帝,屬於皇帝中的極品。毛澤東在他的《沁園春.雪》中曾說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毛澤東認為,這些歷史上的著名皇帝,都沒什麼了不起。 但他唯獨對劉秀有非常高的評價。他在點評《東觀漢記》時說: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皇帝”。一連用了三個“最”。對他的評價如此之高,僅此評價就可見劉秀這個皇帝有多厲害。

因此,劉秀在開創東漢的戰爭中,其個人的能力水平,在當時的各方勢力中屬於一枝獨秀。


4.唐朝開國李淵、李建成、李世民。這父子三人個個都是特別厲害的角色。李淵和李世民,一個是太祖,一個是太宗,其能力水平毋庸置疑。李建成雖然在玄武門事變中被殺,後來被人為黑化。但其實他的個人政治軍事能力也還是非常強的。這裡不展開敘述。

而和他們同時期的農民起義軍,如瓦崗軍的李密。還有各式各樣的武裝,如王世充、竇建德之流。這些人如果放到三國裡,如果讓曹操再來一次煮酒論英雄,沒有一個能夠稱得上是英雄。相反,如果讓李世民到了三國,那就和曹操、劉備、孫權就有得一拼了。

5.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自己是個特別厲害的角色,他又是從寡婦幼兒手中奪得天下。黃袍加身,沒有人跟他競爭。他得到天下屬於獨孤求敗式的。但如果周世宗柴榮不死,就沒他什麼事。

6.元末天下大亂,朱元璋得天下。也是因為同期沒有什麼雄才大略的英雄。如果把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放到元朝末年,和朱元璋爭天下試試看。恐怕就遠不是像陳友涼,張士誠那麼好對付了。


二、三國時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我們再來看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一個比一個厲害。這三個人放到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亂世中,都有足夠的能力爭奪天下。可偏偏這三個人在東漢末年碰到一起了。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1.曹魏政權。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也是個厲害角色。曹丕在位期間,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修好,恢復西域建置。其能力不亞於曹操。

曹丕之後的魏明帝曹叡,重用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又平定了鮮卑,攻滅公孫淵。自此之後,三司馬登上歷史舞臺,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一個個全都不是善茬。

曹魏的這些人,遠不是項羽那種萬人敵那麼容易對付。不要說劉禪和諸葛亮,就是劉邦和韓信在世,遇到他們也會頭大。


2.東吳政權。孫權在世的時候就不要想了,孫權活得長,一直活到公元252年,以孫權的能力,不是蜀漢滅得了的。他死了之後,先後繼位的孫亮,孫休,孫皓,能力平平。不過蜀漢要想統一中國,他首先要解決曹魏的問題。諸葛亮在世時,五次北伐,都是針對曹魏發動的戰爭。

3.蜀漢政權在三國中實力最弱。蜀漢只擁有益州一個州,雖然益州很大,且地勢險要,但其地盤和曹魏和東吳差距很大。此外,益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又相對落後,人口稀少,人才客觀上難以培養。因此,蜀漢無論從人口、資源、軍力等方面,在三國中都是最弱的,缺乏長期維持戰爭的資源。

4.蜀漢統一天下缺乏客觀條件。從中國歷史上看,除明朝外,都是由北向南征服,統一全國。根據當初諸葛亮《隆中對》的分析:曹操有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難以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地形險要,百姓擁護,且能任用賢臣,只能結為盟友而不能與之為敵。如果要想統一天下,要等到將來曹操和孫權自己內部亂了,才能趁機出兵。可惜諸葛亮的這個設想,一直沒有出現。


因此,蜀漢政權要統一全國,只能寄希望於曹魏和東吳之間相互發動大規模戰爭,雙方打得兩敗俱傷,或者兩國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動亂。否則以弱勝強,由南攻北,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諸葛亮之所以堅持要北伐,也就是知道守住益州,只能是作為根據地,做長遠打算能夠自保都很困難。


今古講堂


首先是蜀國政壇不團結,價值體系不統一,力量分散內耗。劉備以欺騙拉攏的方式騙得西川,在很短的時間內來不及整肅就撒手西去,留下一個16歲遺孤,靠著諸葛亮慘淡經營維持著現狀。蜀國的政權始終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中,劉備過早死去,他還沒來的及實現權力的移交,蜀國出現了主弱臣也弱的中央集權軟弱渙散局面,內部各派別林立,主要有益州派,荊州派,東州派等三個,三方矛盾激烈,給蜀國造成了極大消耗。特別是隨著時間延續,原來的璀璨將星紛紛謝世,導致本土益州派逐漸掌握了主動,可是在這部分人的眼中,只有自己家族的利益,卻是並沒有國家的概念,既然當年可以輕易的背叛劉暲投降劉備,那麼後期投降司馬昭也一樣是輕車熟路的。

其次是基本國策存在偏差,殺敵八百自損三千。一是在政治上蜀國以正統自詡,謊稱獻帝已死,自己受命於天,迫不及待自稱漢中王,隨後稱帝,帶行漢祚。表面上是打著恢復漢室的名義,實際上卻實施了判漢篡漢的勾當。為了體現季漢的合法性,蜀國不得不與強大的曹魏集團對立。在軍事上,蜀國兵力軍力弱小,長期用兵激化了國內各民族矛盾,蜀民大量流失,百姓從劉備建國時的430萬戶逐步減少到劉禪亡國時的94萬戶,42年時間裡蜀國人口大量逃亡,蜀漢政權對百姓的苛政,使得人心失盡。特別是蜀國地形險要,適合打堅定的防禦戰,但是在蜀國主動進攻的態勢下,崎嶇的山路卻增加了實施後勤保障的難度,加大了蜀國的物資損耗,蜀國雖然取得了有限的戰績,卻不得不付出較曹魏更大的人力和物資成本,使得蜀國本不富裕的財政雪上加霜。

第三是蜀國喪失戰略主動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從整體國力上看,蜀國力量薄弱,對曹魏無法構成實質性威脅,曹操時期僅有的攻擊作戰就是突襲漢中,被劉備舉蜀國之力,依靠地形優勢實施了艱苦防禦,打贏了漢中保衛戰,隨後便採取了防禦態勢,安心發展國內生產。直至司馬昭攫取實權後,才發動了滅蜀戰爭,蜀國力量薄弱一推就倒,被三路大軍輕鬆拿下。

結論,蜀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地形險要,適合打防禦戰。蜀國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內各派別目標和利益不統一,國內矛盾突出。這些深層次問題不解決,換成任何人來都不行。在我看來,蜀國最有利的戰略應該是實施堅定的國土防禦戰,重點強化幾個交通隘口的防禦,如漢中,隴右道,白帝城等,同時積極實現民族和解,團結人心,積蓄力量,立足不敗之地。一旦曹魏集團出現了內部分裂,或者異族入侵,再根據時機中原逐鹿。


小屋253315373


如果劉禪換成劉邦,諸葛亮換成蕭何、張良、韓信,蜀國可以統一三國。但前提是蜀國必須先伐吳,只有取得吳國的所有資源,才能打敗曹魏,統一天下。由劉邦親領大軍伐吳,韓信自統一軍,張良為軍師,水陸並進。由蕭何坐鎮成都,調和各派關係,供應前線糧草,鞏固漢中邊防。由魯王劉理監國,蕭何以丞相之職統籌全國軍政。但征服東吳也不是一件易事,因蜀國力較少,先鋒猛將不多。。。若先伐魏,劉邦、韓信、張良出兵關中,以韓信老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怕行不通。或用子午谷之謀奪取長安,此計也沒有多大用,蜀國國力薄弱,兵力不多,勇將也少,佔領長安只會受困。魏國兵精糧足,謀士眾多,魏主曹睿親率大軍從虎牢關救援關中,司馬懿可率荊州之軍從武關進軍關中,么雍涼二州有五萬兵力,在名將郭淮的率領下可圍困長安,蜀軍腹背受敵,又無後續援助,很難取勝。。。三國時期與秦末時期情況完全不同,秦末後期劉邦的軍事力量還算強大,除項、羽外少有敵手,秦朝已亡,沒有國家體制,各地諸侯一盤散沙。劉邦率軍直入關中,關中三王是落泊軍閥,不是漢軍對手,劉邦佔領關中,由蕭何管理後方,供應軍需。劉邦與韓信分兵出武關、涵谷,勇往直前,無後顧之憂,佔領中原、河北、山東,只與項羽一決雌雄,最後奪得天下。但曹魏是國家體制,國力遠比蜀國強大,正面交鋒蜀國是不能取勝的。諸葛亮棄之子午谷之謀不用是正確的,不能奪取長安,他的戰略意圖在隴西,以隴西為根據地,只有佔領隴西,徐徐後進,兵進關中,進取中原才會成功。。。不管是劉邦也好,劉禪也罷,要想統一三國,只有先滅掉東吳,才會有勢力打敗曹魏,才會一統三國。當然劉邦替代劉禪,韓信、張良、蕭何替代諸葛亮,成功的幾率要大七成以上,必經是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劉坤忠120


當然能,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蕭何、張良、韓信這三位是難得的人才,能一起聚在一起是劉邦之幸也,漢初三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這三位人物。蕭何,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蕭何是漢朝第一位丞相,從劉邦百手起家開始就一直追隨左右,劉邦評價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張良,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曾經不得志時居無定所,遇見黃公望被戲耍,三次讓其拾履,覺得人品不錯,孺子可教也,畢生絕學盡得真傳。劉邦評價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看來其謀略有獨到之處。後漢朝建立被封“留侯”。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成就王侯將相的人,自幼家中貧窮,然軍事中是個天才,從軍項羽,多次進言沒人採納其意見,後改投劉邦,起初並不看好,是蕭何發現這人有能力,在軍事方面有獨到見解,逃跑後是蕭何月下追回的,並進言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劉邦評價說: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劉禪能力極差,人言“扶不起的阿斗”,縱使諸葛亮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如果是韓信,蕭何,張良這三位出現的三國那可是三個大神級別的人物加在一起,難逢對手。


名士張海


導語:

蜀漢走到盡頭,是劉禪選擇了投降。其實蜀漢堅持下去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後三國時代蜀漢的特殊性顯得更加璀璨。

不過蜀漢到底是沒有一統天下,那麼如果將蜀漢的主人公換成漢朝開國元勳的話,會不會有另外一番機會呢?

比如說將劉禪換成劉邦,將諸葛亮換成韓信或者張良蕭何中的任何一個人,會不會改變蜀漢的命運呢?我認為不能。

01蜀漢資源枯竭,根本沒有與中原王朝一戰的資本。

蜀漢過去曾經強盛過,在關羽沒有丟失荊州之前。劉備集團擁有荊州、益州、漢中、上三郡等土地,實力雄厚,兵甲充足,而且戰鬥力非常強悍。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三國志》

可是這只是過去最輝煌的時候,劉禪登基的時候,蜀漢簡直不像一個正常的國家。因為蜀漢當時能控制的範圍,只有成都城附近的部分地區,還有漢中部分地區。

其他地區全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造反叛變,他們認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戰敗,導致蜀漢帝國會就此瓦解,所以南方少數民族全都選擇背棄劉備集團,甚至集團內的部分將領也選擇了背叛。

  1. 在這種情況下,劉禪先後失去了上三郡和益州南部的控制權,實力大大削減,簡直是雪上加霜。以至於曹丕都瞧不上蜀漢的存在,認為消滅孫權就能夠一統天下了。
  2. 儘管在諸葛亮的努力之下,蜀漢逐漸恢復了元氣,卻再也無法跟巔峰時期相提並論。尤其是丟了荊州對蜀漢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3. 荊州不僅是蜀漢北伐的重要通道,更是蜀漢的重要糧倉和兵源地。這裡丟了以後,蜀漢不僅面臨失去北伐機會的問題,也面臨著缺少兵馬,缺少糧草的危險。

當時劉禪能夠執掌的範圍只有益州這麼一個地方,漢中的人口都被曹操遷走了,所以漢中只是一個大門口的作用,不具備增加蜀漢實力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將劉禪換成劉邦,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劉邦手裡沒有足夠的人馬,照樣也變不出個什麼花樣來。

02曹魏和東吳都是相對統一的王朝,跟漢初的亂世完全不一樣。

蜀漢所面對的對手,實在是太強大了。劉邦時期,他佔據漢中之地,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呢?那是因為劉邦的對手多而雜。

劉邦在攻打三秦之地的時候,項羽在平定齊國叛亂。劉邦在聚攏趙國、魏國、韓國的時候,項羽依舊還在平定齊國叛亂。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三國志》

甚至劉邦打下了彭城,項羽才從前線抽調3萬騎兵回來支援老家。而且在對戰的時候,九江王英布甚至都不願意出手相助項羽。

可見當時劉邦的對手,都是一盤散沙。完全沒有一個龐大的政權,與劉邦集團相抗衡。唯一可以稱得上強大的項羽,卻也因為一勇之夫而戰敗。

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徵,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兇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三國志》

所以劉邦的對手雖然多,卻沒有擰成一股繩,相比較而言,就比較好解決。而我們看劉禪的對手是怎樣的。

  1. 曹操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統工作,曹丕接管的地盤是整個大北方,實力是劉禪的四到五倍。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曹丕都比劉禪強大太多。
  2. 孫權繼承了哥哥孫策打下的江東之地,自己又打下了荊州之地
    ,所以佔據了東南大部分地盤,後來又收購了士燮的交州之地,所以孫權的實力也是劉禪的兩三倍大。
  3. 這兩個政權都是獨立的政權,擁有統一的號令和指揮,所以不會出現天下紛亂的局面。這是劉禪無法克服的困難。

所以這種困難就算擺在了劉邦韓信面前,他們又能該如何解決?連自己的軍事力量都沒有發展好,連自己的經濟實力都把握不住,又談什麼一統天下呢?

03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招,韓信用過了,所以害慘了諸葛亮。

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為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功了,而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所以說明韓信在軍事水平上一定比諸葛亮高。

結果我們姑且不論,但是這種評價方法是絕對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韓信的事情發生在前面,而諸葛亮的問題發生在後面。

  •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事情,試問天下人有幾個不知道?基本上全都知道了。所以早在漢朝的時候,歷代帝王都命人在蜀地開闢了能夠開闢的道路,剩下的道路是真的不能開闢了。
  • 而且像陳倉這樣的地方,原來絲毫不起眼,可是在漢朝時期,已經建立成了一個重要的城寨。在城寨上駐守,可以抵擋蜀地前來的軍隊,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也就是說你想到的事情,對手也都給想到的。韓信走過小路,所以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沒有理由不會找小路,所以該有的小路上,早就堆滿了曹魏的防守士兵。

你讓韓信來,看他怎麼帶著劉邦的人馬出蜀地?這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你以為諸葛亮不選擇陳倉這些近路,反而要繞道祁山是幹什麼呢?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記》

難道他真的是覺得士兵缺少鍛鍊,讓他們多走點路嗎?當然不是這樣。諸葛亮是無路可走,唯一從街亭走的路,還被司馬懿識破,而馬謖又沒能守住街亭,所以之後的北伐就顯得非常無力,因為沒有路啊!

你可以說諸葛亮在軍事上不如韓信,因為諸葛亮這輩子創造的軍事奇蹟,的確沒有韓信多,但是出不了蜀地絕對不是原因。

總結:不是蜀漢不厲害,是對手太強大了。

蜀漢的戰鬥力其實早年是非常強悍的,為什麼劉璋擁有二十萬大軍,卻依舊要請只有三萬人馬的劉備入川相助呢?

  • 因為劉備的人馬能征善戰慣了,是當時僅次於曹操的強大兵團。所以請劉備出來對付張魯,這劉璋心裡是覺得非常靠譜的。
  • 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也順利地擊殺了夏侯淵,戰敗了曹操大軍,可見劉備集團的戰鬥力很強悍。不過為什麼他們沒有一統天下呢?

因為對手實在是太強悍了,曹魏實力雄厚,就算是拖都能拖死蜀漢大軍,東吳雖然進攻能力不足,可是防守戰是天下無敵的。由此可見,不管換誰來,蜀漢都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史記》

《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很難。


閒來讀史,看到流氓皇帝劉邦和草根皇帝朱元璋,覺得很有一比。一是,他們都是底層出身。據說朱元璋稱帝后曾拜祭劉邦,倒了一杯酒,說了一句話:“惟公與我起布衣而有天下。”看來朱元璋對劉邦是惺惺相惜,於己是頗為自豪。二是,這兩人都有一干同鄉跟隨打天下。我籠統的計算下,他們的鄉兵隊伍大概如下:

劉邦:蕭何、曹參、王陵、周昌、樊噲、周勃、夏侯嬰、雍齒、周緤、審食其等等都是同鄉

朱元璋:劉伯溫、李善長、徐達、湯和、郭英、郭興、藍玉、沐英、耿炳文、丁德興等等都是同鄉

這兩支人馬當真文才武備,尤其前幾名,個個彪炳歷史,文有“蕭規曹隨”,“一統天下劉伯溫”,武有“大明第一猛將徐達”、“鴻門啖彘”曹操口中的悍將“吾之樊噲”。把這些人物與籍貫羅列一起,當真讓人詫異!

我們仔細琢磨,發現原因如下,那就是兩人都是起於布衣而得天下。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可以想象,古代交通、諮詢不發達,人才散落在江湖,劉邦朱元璋要想得天下,起事之初要有不少忠誠的幫手。劉邦朱元璋一非名門望族,不像袁紹曹操那樣,或者子弟門生無數(袁家世稱“五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追隨者眾),或者家族勢力龐大(曹操部下夏侯惇、曹洪等等均是家族成員,為族親);二來,劉邦朱元璋也不是起身軍旅,不像李淵馬鞭一指黃袍加身,不像袁世凱小站練兵,蔣介石創建黃埔,擁有自己的嫡系武力資本。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倚重鄉黨,培養親信,靠那些來源於生活周邊的人,發展自己的力量。由此而下,風雲際會中那些同鄉也得此機宜,各盡其才,在歷史長河中熠熠閃亮。

由此感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劉邦朱元璋固為人雄,但沛縣也好,鳳陽也好,萬把人的小縣,怎的冒出這麼多英雄好漢?難道真是風水寶地,蘑菇一樣湊堆生出的豪傑俊英?由此感嘆,這世界上的能人異士太多了。歷史上生生死死累積至今生存過成千上萬億人,其中能人(擁有劉邦、朱元璋甚至毛澤東的天分資質者)太多,因為缺乏機遇未能脫穎而出,很多人默默無名死於草根。

所以,歷史發展中更重要的是實時造就英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單純的複製幾個人,其效益會有很大差別。


民間奇譚


我覺得不可能了,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不在蜀漢了。

首先劉邦時期雖有楚霸王項羽實力強勁,但是在原來的山東六國地盤上覆國的都是一盤散沙,而劉備需要面對的是一個統一北方的強大實力曹魏和佔據南方經營累世的孫權。

一個雖然此時秦朝已經滅亡,但關中之地是秦朝的都城所在,富庶程度遠超中原其他地方。這時,劉邦不僅擁有巴蜀的大糧倉,而且還佔據富饒的關中。但相比起劉備三國時期,漢朝的都城已經東遷到洛陽,關中之地經濟已經衰落,是沒有辦法跟秦末年間相提並論的。

  其二,劉邦爭天下時,可謂人才濟濟。運籌帷幄有張良,後勤保障有蕭何,統帥三軍有韓信。再加上有樊噲、盧綰、周勃、曹參等數十名大將。在當時那個時候,劉邦集團的這些人都是最頂尖的人才。而劉備卻相差甚遠,雖說有關羽、張飛、趙雲等所向披靡的武將,但他們的統帥能力卻不強,根本沒有辦法和楚漢時期的韓信相比較。

  其三,在東漢末年三分天下的局勢下,劉備雖然割據巴蜀稱帝,可劉備的地盤上人口和兵士卻是最少的,而敵對的曹魏政權,卻佔據了大半天下,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是遠遠超過蜀漢。而楚漢爭霸,劉邦雖然面對的是戰神項羽,但是經過韓信接二連三的拿下燕、趙、魏、齊等地,可以說劉邦已經擁有的半個天下。再加上許多諸侯的投奔,劉邦集團的勢力就更加龐大,打敗項羽自然就不在話下。(圖片來自網絡)






塵客人生


首先明確一點:劉邦加張良、蕭何、韓信,這樣的組合在任何時代都是無敵的存在。

同一盤棋換棋力不同的人下,結果完全不一樣,棋高一著,滿盤皆活,技高一籌,贏你沒商量。

中國歷史上就兩個一統皇朝的開國皇帝是平民出身,一個是劉邦,劉亭長,另一個是朱重八(元璋是後面改的名),朱和尚。那大家認為劉邦兄弟和朱重八同志誰更牛逼?公元前209年,48歲的劉邦沛縣起兵反抗暴秦,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公元前202年統一天下,前後共計7年,其中楚漢相爭4年,對手是神一樣的項羽。1353年25歲的朱元璋參軍反元,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改為應天府。1367年,北伐中原,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前後共計15年。朱元璋牛,但如果碰到劉邦就是朱重八了,會很愉快的去跑腿。劉邦是最高明的領導,最聰明的老闆。雖然劉邦有點無賴,是江湖大哥風範,但說劉邦是流氓的人都是有眼無珠,他是大豪傑,有大智慧、大胸懷和超高眼光,拿劉禪比,那就是土狗比雄獅,草雞對鳳凰。

秦末漢初的歷史波瀾壯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劉邦有王不過霸的項羽這個神對手。項羽鉅鹿之戰,破釜沉舟,有死無生,一往無前,九戰九捷,以絕對弱勢的兵力用絕對強勢的攻擊,把秦軍主力一掃而空,天下群雄看都看得膽戰心驚。據說後來群雄見項羽都不敢抬頭。彭城之戰,3萬騎兵打得劉邦50萬大軍一洩千里,彭越、英布在背後騷擾是高手,但面對項羽時被打很一敗塗地。項羽是無可爭議的第一戰神,但偏偏被劉邦收拾了。

我們再來看看劉禪的對手,曹丕、孫權。曹丕的老爹曹阿瞞,拼了吃奶的力氣就弄了個三足鼎立,曹丕撿了個現成,也算個明主,孫權他哥孫策有當世項籍(就是項羽)之稱,勇將中的猛人,孫權是書生出身,但政治水平比他哥高,也是一時英主。這兩人都是一時英傑,但總覺得哪裡差那麼一點點。

我們看看項羽、劉邦開始時的實力對比,項羽40萬軍隊對劉邦10萬。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劉邦封在偏鄙的漢中,而項羽是天下霸主。三國蜀漢雖弱,但魏蜀遠不如楚漢實力懸殊。

假如把劉邦和張良、蕭何、韓信換到三國的蜀國,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情況。三國時群星璀璨,但有沒有人比得過張良、蕭何、韓信?蜀國如果有此三人,荊州不會丟。諸葛亮六出祁山,關中只在夢中,但換了張良、韓信,只怕襲得關中不是夢想,穩住東吳,從荊州牽制,韓信出奇兵襲關中。孔明的軍事才能遠不如韓信,謀略只怕也勝不過張良。襲得關中後,劉邦與張良坐鎮關中,時不時出關找找魏國麻煩,打不贏就縮回關內,反正牽制住魏國就行了,韓信放在荊州,蕭何鎮益州,作為韓信後方,韓信伐吳攻魏皆可,以韓信之能,當世鮮有對手。看吳魏哪個好欺負,反正先收拾掉一個就天下大定了。蜀國保有荊州是前提,有荊州方好取關中,襲得關中是關鍵,因為關中進可攻,退可守,是王霸之資,佔有關中已立於不敗之地,以劉邦之明,三人傑之能,席捲天下遲早之事。






雁77


答:不可以。這個答案太簡單了,俗話說:換人如換刀。

現在你把人給換了,用400年前的武器,與曹操的新式武器對壘,而且人家馬鈞不停地發明各種殺傷性武器;特別是羊祜、杜預、王濬的強大水軍,多少個韓信夠打的?

再說蜀漢唯一能與曹魏較量的諸葛給換掉了,也意味著孔明燈、連弩、饅頭、木牛流馬、灌溉用水車等等都沒有了!

拿什麼統一?(馬鈞的系列發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