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孩過去玩的打碗籽現在很少見了,其學名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

下壩毛哥


農村小孩過去玩的打碗籽現在很少見了,其學名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

打碗籽的學名叫做草珠子,以前的農村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生長著很多打碗籽,有的是野生的,有的是人們種的。


我小的時候特別喜歡在房前的一片空地上種各種花草,有菊花,指甲花,串串紅,燒湯花,刺果等,除了種這些花外,打碗籽也是每年必須要種的,因為打碗籽除了有觀賞價值外,還有很多用處,成熟的種子黝黑髮亮,可以用來做手鍊和門簾,窗簾等。


每年打碗籽成熟之後,我就會把他們採摘下來,用針線把它串起來,戴在手脖子上當手鍊,感覺特別的漂亮,走路都多了幾分自信。

母親把成熟的打碗籽做成門簾掛在房間門口,房間頓時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打碗籽不但是很好的裝飾品,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和薏米是同一科,所以和薏米有著相似的功效。作為一味藥材它有健脾養胃,去除體內溼氣,清熱潤肺,利尿消腫等作用。



如今的農村,很少見到打碗籽了,現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打碗籽為何物,而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它伴隨了孩子們快樂的童年。


豫南小平


說起這打碗籽,小時候的農村生活就展現在眼前了!為了做一個不花錢的門簾,我們全家人上山連續採摘了三年!然後母親和我穿針引線足足兩天兩夜才把這不花錢的“打碗籽”門簾做好了!這個門簾每年夏天我們都要把它掛在堂屋門口,秋天的時候再把它清洗乾淨收起來,一直使用了有十幾年!

這種打碗籽學名草珠子。在我們這裡還叫它“玉珠子”,因為這種草珠子天生質地很硬,採摘的時候我怎麼都不肯相信是從植株上長出來的!還以為是像算盤子那樣,是什麼地方生產出來的呢!

秋天的時候,農村女孩子還會把打碗籽串了串戴在手上,有的戴在脖子上,過足了戴首飾的癮。有時候想一想,大自然鬼斧神工,知道農村人買不起首飾,自然界就有這些最天然的東西來彌補啦。



打碗籽植株的葉子和玉米植株的葉子非相似。它的花和根還可以藥用的。小孩子們腹瀉的時候,農村老人們會熬一些給他們喝,非常管用的。聽老人們說,以前糧食緊缺的時候,這種打碗籽還救過許多農家人的命,那根和莖都可以食用的。但好像不能用量太多,太多了會中毒。

我們這裡還有一種打碗花,跟這個打碗籽風馬牛不相及!打碗花是喂兔子的好草,可是為什麼都帶“打碗”二字呢?!這大自然的事兒真是奇妙無窮啊。


村姑說村事


打碗籽!如果不看圖片的話,我還不知道是啥?


打碗籽在我們這裡叫草珠子!我們小時候經常見,在家門前的地裡,似乎不是長在好地方!任何一個土坡上都能看見它!後來,人們發現用草珠子串簾子非常不錯!於是有人開始種植!草珠子的簾子似乎家家都有一個!😂我家也不例外!等草珠子成熟,幹些變硬之後,我媽帶我姐倆去地裡採回來。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稍稍晾乾些,然後拿針把中間的芯捅掉,這樣中間就有一個洞了,再用長長的有韌勁不易斷線一根一根穿起來,幾天之後就完成了!後來發現會長蟲,然後會用油漆大概刷一遍!相信那時候草珠子串的簾子,也是家家戶戶的一道風景。



至於有什麼作用,在我看來只是串簾子防蚊蟲,其他的還真的不知道呢!現在草珠子在村裡很少很少看見了,只能存80後記憶裡了,好懷念小時候,也只能懷念咯!


小李子的Vlog


打碗子又叫草珠子,小時候在農村非常普遍,也算是小時候的一種玩物吧,因為草珠子有天然的孔洞,並且表面光滑而堅硬,小夥伴們常常收集起來做手鍊。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大人不讓我們玩,說是這東西會吸人血,直到今天,我也一直沒有搞清楚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大人故意不讓小孩穿戴物品嗎。

不過現在農村地區確實很少見了,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東西是屬於90後之前人們的記憶吧。草珠子其實沒有太多的價值,唯一的價值便是用來製作首飾或者裝飾,記得小時候去同學家裡玩耍,看到對方家裡的門簾都是用這種東西串連起來的,進出碰到門簾後,清脆作響。

現在也有部分旅遊景區用草珠子做成首飾,比如手鍊、項鍊,作為一種地方特色的東西,用來賣給遊客,殊不知,其實這東西在農村地區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南方農村。


Power泡兒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四川叫尿珠子!在我們小的時候田邊地頭長了很多!現在比較少了,偶爾還能看到!

尿珠子的珠子中間有個洞剛好用針穿得過!那個時候就用線穿成一竄做成項鍊或者手鍊!如果比較多的話還能做成門簾!由於成熟了的珠子各種顏色都有!做成這樣的裝飾品也是挺好看的!以前村子裡的老人說尿珠子會吸人血嚇得我們把這些手鍊和項鍊都扔了!到了現在也就成了兒時的-種回憶了!





釀酒倆灣小哥


其實就是草珠子,高雅點叫菩提珠,我們老家叫穿珠子,小時候沒少拿來做手鍊和項鍊戴。也叫野薏仁,尤其去了殼的,和薏仁(薏米)長得超像。然後就有不良商家拿來冒充薏仁賺錢,你懂的,託前些年養生熱的福,能祛溼又美白的薏仁火的不能行,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我本人就上過幾次當。花錢買一堆沒啥用的野草籽,口感還很不好。

都說到這兒了,順便囉嗦幾句兩者的區別。

草珠子顏值其實比薏仁要稍微高那麼一點。尤其去了殼之後,白白胖胖,光滑堅硬,稍帶透明,不大好咬,咬開後乾巴巴的,沒甜味,還不容易煮熟。而薏仁也是白白胖胖,但稍微帶點青,個頭比草珠子小,沒那麼光滑,也不透明,比較好煮,咬開後有點甜糯的感覺。重要的是,人家真的有祛溼美白的功效。

說到草珠子的作用嘛,沒發現它有啥特別之處。作為草本植物,當肥料的功效肯定是不缺的。其實就讓它安安靜靜地做一株漂亮的觀賞植物,給人類提供些做手工的珠子,個人認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下面圖片裡是草珠子的倩影。



阿財姐姐


你說的這種植物叫做「薏苡」(學名:Coix lacryma-jobi)。打碗籽所用的材料,其實是它堅硬的果實部分,即“卵圓形的骨質念珠狀總苞”。

《中國植物誌》載:“薏苡:禾本科薏苡屬植物。一年生粗壯草本,鬚根黃白色,海綿質,直徑約3毫米。稈直立叢生,高1-2米,具10多節,節多分枝。葉鞘短於其節間,無毛;葉舌幹膜質,長約1毫米;葉片扁平寬大,開展,長10-40釐米,寬1.5-3釐米,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中脈粗厚,在下面隆起,邊緣粗糙,通常無毛。總狀花序腋生成束,長4-10釐米,直立或下垂,具長梗。雌小穗位於花序之下部,外面包以骨質念珠狀之總苞,總苞卵圓形,長7-10毫米,直徑6-8毫米,琺琅質,堅硬,有光澤;第一穎卵圓形,頂端漸尖呈喙狀,具10餘脈,包圍著第二穎及第一外稃;第二外稃短於穎,具3脈,第二內稃較小;雄蕊常退化;雌蕊具細長之柱頭,從總苞之頂端伸出.穎果小,含澱粉少,常不飽滿.雄小穗2-3對,著生於總狀花序上部,長1-2釐米;無柄雄小穗長6-7毫米,第一穎草質,邊緣內折成脊,具有不等寬之翼,頂端鈍,具多數脈,第二穎舟形;外稃與內稃膜質;第一及第二小花常具雄蕊3枚,花葯桔黃色,長4-5毫米;有柄雄小穗與無柄者相似,或較小而呈不同程度的退化。花果期6-12月。

產於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多生於溼潤的屋旁、池塘、河溝、山谷、溪澗或易受澇的農田等地方,海拔200-2000米處常見,野生或栽培。

本種為念佛穿珠用的菩提珠子,總苞堅硬,美觀,按壓不破,有白、灰、藍紫等各色,有光澤而平滑,基端之孔大,易於穿線成串,工藝價值大,但穎果小,質硬,澱粉少,遇碘成藍色,不能食用。”

這東西小時候雖然也玩過,但長大後就很少見了。深圳這邊只在仙湖植物園的藥用植物區見過兩次,野外倒是還沒有見過逸生或者野生的實物呢。


- 《中國植物誌》第10(2)卷


郊野的瓦爾登


農村老人說這種打碗子穿成串戴了會吸血,一些孩子因此不敢戴。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農村有「打碗」一說的植物有兩種,一是旋花科的打碗花,刺楸相信好些人都聽過,二是打碗子,但打碗子並非打碗花所結的種子,而是另有所指。民間流傳說玩耍了打碗花和打碗子後就會把碗打爛,聽起來甚是詭譎,那神秘的打碗子到底是何種植物呢?

一、禾本科的薏苡

打碗子是種子,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刺楸之前也介紹過,還專程跑到外面去拍了好幾張照片,現在先擺出來給大家看看,估計好些人看到後就顯得是何種植物了。



沒錯,這就是禾本科薏苡屬的薏苡。屬、種同名,可見薏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植物。薏苡廣佈於各地,多見於房前房後、山澗、河溝等土壤溼潤之地。

薏苡的種子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打碗子、尿珠子、草珠子和菩提子。之所以叫做菩提子,是因為其可用線穿成串來唸佛,而農村孩子多用它來當手鏈和項鍊。稍稍講究一點的人家穿長串後吊在門框上以當門簾。


二、不是超市賣的薏苡仁

在與薏苡同屬的植物中,薏米也是一種較常見的。薏米去殼後就是超市裡的一種糧食,不僅澱粉含量高,其營養也豐富。

薏米的植株與薏苡長得像,普通人幾乎難以辨別,但可從種子來辨別。薏米的種子較大且殼薄軟,刺楸發現,一般人用手就能捏破,去殼後叫苡仁或薏米。另外,種子底端的孔小,不便於穿線,故不穿線用來耍。


反觀薏苡打碗子,其種子的體積小且堅硬而不易去殼,種子底端有一個可穿針引線的孔,所以可穿起來當工藝品。

總之,打碗子不用來吃而用來耍,而薏米則不用來耍而用來吃。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打碗子的介紹,如果覺得回答的對你有所幫助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農村小孩過去玩的打碗籽現在很少見了,其學名叫什麼?有什麼作用呢?

打碗籽的學名叫草珠子,小蘭本地叫米珠子,常見生長於小溪、山溝旁邊。其果實在沒成熟時是綠色的,成熟後呈褐色,曬乾或風乾之後會有點泛白。是小時候的最佳玩物之一,也是做裝飾品的天然好材料,同時也是小時候的美食。

打碗籽果實成熟後光亮而堅硬,兩端都有個小洞,摘回家用線串起來就是一條完美的手鍊了。數量多的可以拿做門簾,在八九十年代,在房間門口掛個打碗籽的門簾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記得小蘭小時候經常把它串起來綁頭髮,那時顯得非常漂亮,幾個小姐妹們人手兩串以上。



小時候還有一種玩法叫闖天關的遊戲,就是在地上畫些連起來的格子,用打碗籽串起來的鏈子當子,單腳跳,從第一格開始按順序把鏈子踢到最後一格,然後原路踢回,另一隻腳沒落地、鏈子沒被踢出線外就算贏,不知道有沒有小時候也玩過這種遊戲的人。男孩子喜歡用石頭當子,我們女孩子就喜歡用輕一點的,打碗籽是最好的,耐用、輕、而且又光滑。


我們這裡叫米珠子是因為打碗籽裡面的籽有點像薏米,可以吃。老一輩的人幾乎都吃過,小蘭也吃過。因為小時候基本沒錢來買零食,所以經常會去找一些能吃的野果來解解饞。還別說,剛剛採回來的打碗籽塞到火堆裡面烤一下子,還挺好吃的,就是比較難剝開來。同樣方法烤糯米穗更好吃,韌性好又香,而且烤過之後穀殼很容易脫。

至於有什麼作用就不知道了,小蘭沒聽說過,也沒見過有人使用打碗籽做些什麼。不過,在農村有用的植物真的太多了,只是可能沒被普及吧。


農村蔣小蘭


俺這兒叫穿簾籽,那幾年好多人穿簾子用這,紅過後,現在早都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