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珊 瑚


科普 珊 瑚

珊瑚是一种低等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的钙质为主体的堆积物形成的骨骼,而这种骨骼常呈树枝状产出,

过分的采集珊瑚将严重破坏海洋生态,所以珊瑚在国际上被列为二级保护生物。

一、珊瑚的基本性质

(一) 宝石名称

珊瑚(Coral 或 Caleareous),分为钙质型珊瑚和角质型珊瑚两种。

(二) 化学成分

钙质型珊瑚主要由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和水分等组成。通过研究得知白珊瑚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红珊瑚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这一结果可以在红外光谱的测试上得到证实。除此之外,钙质珊瑚还含有少量的碳酸镁、硫酸钙和氧化铁。各成分质量分数如下。

碳酸钙(CaCO3): 82%~87%

碳酸镁(MgCO3):6%~7%

三氧化二铁(Fe2O3):0.04%~1.72%

硫酸钙(CaSO4):1.27%

水(H2O):0.55%

有机质:1.3%~25%

通过对珊瑚的微量元素光谱分析可知,珊瑚还含有 Sr、Pb、Si、Mn 等十几种微量元素。

有机成分:珊瑚还含有一定量的角质蛋白和有机酸、谷氨酸等 14 种氨基酸。

角质型黑珊瑚和金珊瑚几乎全部由有机质组成,很少或不含碳酸钙,其他成分还有 H、I、S、Br 和 Fe 等。

(三) 结晶状态及形态

珊瑚的组成矿物为隐晶质方解石、文石。集合体形态奇特,多呈树枝状、星状、蜂窝状等。

(四) 光学性质

1.颜色

常见有白色、奶油色、浅粉红至深红色、橙色、金黄色和黑色。偶见蓝色和紫色。

2.光泽和透明度

蜡状光泽,抛光面呈玻璃光泽,微透明至不透明。

3.折射率及双折射率

钙质型珊瑚的折射率为 1.658~1.486,点测法约 1.65。角质型珊瑚的折射率为 1.56。

4.多色性

无多色性。

5.发光性

在长、短波紫外线下钙质珊瑚无荧光或具弱的白色荧光,黑珊瑚无荧光。

6.吸收光谱

不特征。

(五) 力学性质

1.解理

无解理。钙质型珊瑚断口呈参差状至裂片状。角质型珊瑚断口为贝壳状至参差状。

2.硬度

摩氏硬度为 3~4。

3.密度

钙质型珊瑚为 2.60~2.70g/cm3,通常为 2.65g/cm3;角质型珊瑚为 1.30—1.50g/cm3,平均为 1.35g/cm3

(六) 内外部显微特征

在纵截面上珊瑚虫腔体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稍有变化的平行波状条纹,在横截面上呈放射状、同心圆状结构。黑珊瑚和金珊瑚横截面显示环绕原生枝管轴的同心环状结构,与树木年轮相似,纵面表层具有独特的小丘疹状外观。

(七) 其他

1.可溶性

钙质型珊瑚易被酸溶蚀,在不显眼的地方滴一小滴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角质型珊瑚遇酸不起泡。

2.热效应

珊瑚在珠宝工匠用的喷灯或吹管的火焰中会变黑。角质型珊瑚加热后散发出蛋白质烧焦的臭味。

二、珊瑚的品种

按照成分和颜色可将珊瑚划分为两类五种。

(一) 钙质型

主要由碳酸钙组成,含有极少的有机质,主要包括三个品种。

1.红珊瑚

科普 珊 瑚

红珊瑚


又称为贵珊瑚。通常呈浅至暗色调的红至橙红色,有时呈肉红色。主要分布于太平洋海域。

2.白珊瑚

科普 珊 瑚

白珊瑚


分布于南中国海、菲律宾海域、澎湖海域、琉球海域和九州西岸等,为白、灰白、乳白、

瓷白色的珊瑚。主要用于盆景工艺。

3.蓝珊瑚

科普 珊 瑚

蓝珊瑚


蓝色、浅蓝色珊瑚。

(二) 角质型珊瑚

主要成分为有机质,包括两个品种。

1.黑珊瑚

科普 珊 瑚

黑珊瑚


灰黑至黑色珊瑚,几乎全由角质组成。

2.金珊瑚

科普 珊 瑚

金珊瑚


金黄色、黄褐色角质型珊瑚。金黄色珊瑚外表有清晰的斑点和独特的丝绢光泽。

三、珊瑚与相似品的鉴别

珊瑚原石具有独特的外观形态及特殊结构,很容易将它与其相似的宝石区别开来,其成品则较难鉴别。珊瑚的相似晶有染色骨制品、染色大理岩、染色贝壳、海螺珍珠、吉尔森珊瑚、红玻璃、红塑料和木材等。

1.染色骨制品

染色骨制品,通常是用牛骨、驼骨或象骨等动物骨头染色或涂层后仿制的珊瑚。可依据珊瑚与骨类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区分。横切面,珊瑚具有放射状、同心圆状结构,骨制品则具圆孔状结构;纵切面,珊瑚具连续的波状纹理,而骨制品具断续的平直纹理。另外珊瑚还具白心、白斑等特点。另外,二者颜色特征不同,珊瑚红色为自然产生,通体一色。染色骨制品表里不一,并且会掉色,颜色可变浅,涂层者表面会有脱落,钻孑 L 处呈现白色。断口:珊瑚性脆,断口较平坦;骨制品性韧,断口呈参差不齐的锯齿状。珊瑚与稀酸反应,而骨制品不与酸反应。珊瑚叩之声脆悦耳,骨类沉闷浑浊。

2.染色大理岩

染色大理岩不具有珊瑚的构造,而呈粒状结构,颜色分布于颗粒边缘,染色剂勾勒出其粒状结构,用蘸有丙酮的棉签擦拭时,棉签会被染色。染色大理岩与稀酸反应,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而红珊瑚与稀酸反应,溶液依旧是白色。

3.染色贝壳

染色贝壳常用来仿制粉红色珊瑚。贝壳表面呈珍珠光泽,具有层状结构,染色后颜色在层间聚集。可用溶剂擦拭或用稀酸检验。

4.海螺珍珠

一些海螺珍珠的颜色和外观与珊瑚很相似,但海螺珍珠的光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火焰状图形,具有明显的成层的粉红色和白色图案。此外,海螺珍珠的密度为 2.85g/cm3,比珊瑚大。

5.“吉尔森珊瑚”

“吉尔森珊瑚”是用方解石粉末加上少量染料在高温、高压下粘制而成的一种材料。这种材料的颜色变化范围很大。“吉尔森珊瑚”的颜色、光泽和外观特征与天然珊瑚很相像。只是其颜色分布很均匀,在 10x 放大镜下看不到珊瑚所具有的条带状构造及同心圆状构造,只能发现细微粒状结构。其密度为 2.45g/cm3,比天然珊瑚小。

6.红玻璃

玻璃仿珊瑚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含有气泡,旋涡纹和贝壳状断口,不具珊瑚特有的结构和构造。摩氏硬度较大,可达到 5 以上,遇酸不起泡。

7.红塑料

塑料仿珊瑚上常留下模具的痕迹,表面不平整,硬度低,密度小(1.05~1.55g/cm3),遇酸不起泡,其内可能存在气泡包体。

8.木材

质地较软,可用指甲刮破,可见人造表面下边的木质结构,可以漂于水面上,不与酸反应。

四、珊瑚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

1.漂白

珊瑚制成细胚后,通常要用双氧水漂白去除其浑浊的颜色,尤其是死枝珊瑚,如未经过漂白处理即呈浊黄色。一般深色珊瑚经漂白后可得到浅色珊瑚,如黑色珊瑚可漂白成金黄色,而暗红色珊瑚可漂白成粉红色。

2.染色珊瑚

科普 珊 瑚

染色珊瑚


科普 珊 瑚

染色珊瑚


是将白色珊瑚浸泡在红色或其他颜色的有机染料中染成相应的颜色。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用蘸有丙酮的棉签擦拭,若棉签被染色,即可确定为染色珊瑚。另外染色珊瑚的颜色单调而且表里不一,染料集中在小裂隙及孔洞中,颜色外深内浅,着色不均。染色珊瑚佩戴后,容易褪色或失去光泽。

3.充填处理

用环氧树脂等物质充填多孔的劣质珊瑚。经充填处理的珊瑚,其密度低于正常珊瑚;在热针试验中,充填珊瑚可有树脂等物质析出。

4.覆膜处理

对质地疏松或颜色较差的珊瑚进行覆膜处理,常见的材料是黑珊瑚。覆膜黑珊瑚光泽较强,丘疹状突起较平缓,用丙酮擦拭有掉色的现象。

五、珊瑚的质量评价

珊瑚的质量评价从颜色、块度、质地和做工精细程度四方面进行,其中颜色是最重要的因素。

科普 珊 瑚


科普 珊 瑚


1.颜色

工艺上对珊瑚颜色的要求是纯正而鲜艳。对于钙质珊瑚来讲,以红色为最佳,红色质量排列顺序为鲜红色、红色、暗红色、玫瑰红色、淡玫瑰红色、橙红色。白珊瑚以纯白色为最佳,依次为瓷白色、灰白色。有机珊瑚中的黑色珊瑚、金黄色珊瑚都是很名贵的。

2.块度

科普 珊 瑚


要求越大越好,大而完整。高大者可做雕刻佳品,小者做小件首饰。

3.质地

科普 珊 瑚


质地致密坚韧、无瑕疵者为好,有白斑、白心者为次。而有虫蛀或虫眼、多孔、多裂纹者价值低。

4.做工精细度

科普 珊 瑚


除造型美观外,还要看雕刻工艺的精细程度。

六、珊瑚的产地简介

珊瑚多产于岩岸和沙岸的交接处,其产区相当广大,代表区域如下。

1.太平洋海区

主要是日本琉球群岛和中国台湾东岸、澎湖列岛及南沙群岛,水深 100~200m 的海床上盛产白珊瑚。中国台湾是当代红珊瑚最重要的产地,年产量约为 2×105kg,占世界总产量的 60%,红珊瑚约在水深 100~300m 的海床上呈群体产出。

2.大西洋海区

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如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西班牙、法国等,是世界上红珊瑚的主要产区。其中最佳的红珊瑚来自非洲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欧洲西班牙沿海,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则是红珊瑚最著名的加工区。

3.夏威夷西北部中途岛附近海区

该地区是红、粉红色珊瑚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