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臘節

[北齊]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今日是臘八節,按照習俗,要喝美味的臘八粥。俗語說,“喝了臘八粥,就把‘年’來辦”,臘八節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節日,也是春節之前,最後一個團圓節,歷來為人們所重視。不過,這個節日到底是怎麼來的,這天為什麼又要喝臘八粥?這就要從(陰曆)十二月為什麼是臘月說起。


十二月,祭祀之月

“臘”月一說,要追溯到商周時期,和我們祖先的祭祀活動有關。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爾雅》中記載:“凡年末歲初之交,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意思是,夏朝稱年關為歲(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表示年齡大小要說幾歲),而商朝稱祀,就是祭祀的祀,周朝稱年。這就是說,早在商周時期,每到年末,便是祭祀的日子。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對於這種祭祀活動,東漢泰山太守應劭所寫的《風俗通義》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意思是,經過系列演變,這種祭祀活動在漢朝被稱作“臘”,這個臘通“獵”,指此時打獵獲取禽肉,用來祭祀祖宗和神靈,同時又可以理解為辭舊迎新。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也是在漢朝之後,每年舉行“臘”的時間被定為十二月,所以十二月便被稱作臘月。順帶一提,我們現在之所以稱一些煙燻食物為臘味,比如臘肉,臘腸等,也因過去這些食物是在十二月(臘月)所製得名。


這種在十二月舉辦祭祀典禮的日子被稱作“臘日”,就是臘八節的雛形。不過當時祭祀日期並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時期,才將“臘日”固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那時的臘八節與今天的習俗也很不一樣,除了舉行各種活動祭祀先祖和神靈,還會擊鼓驅邪迎春,跳儺(nuo)舞祛瘟神等,現在我國一些南方地區,就還留存著儺舞和儺戲。而那時的臘八節,是不喝臘八粥的。


臘八粥,祈福佑安

臘八粥的由來,雖然有眾多傳說,但根據史料記載,很大概率和佛教的興起有關。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在佛教典籍中,臘月初八這天,是佛祖釋迦摩尼悟道成佛的日子。因此佛教徒會在臘月初八舉行一定的儀式,紀念佛祖成道。佛教在漢朝傳入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我們的臘月祭祀活動便與之融合在一起。也有傳說,在這天,一位美麗的姑娘給佛祖奉了一碗粥,佛祖吃過粥後,頓感通透,於是在菩提樹下悟道,因此教徒們會在這天向門徒施粥。


到唐朝時期,佛教興盛,佛教徒臘八節紀念活動的影響力漸漸開始變大。宋朝的時候,便第一次出現了佛教徒向門徒施“臘八粥”的記載。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唸佛……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清末文人徐珂的《清稗類鈔》中,也明確指出,臘八粥最早出現在宋代的東京(現在的開封),當時東京各大寺廟每逢十二月初八都有煮食臘八粥的習俗,寓意喝過臘八粥,便得到了佛祖的庇佑,來年平順安康。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此後,這個習俗也從佛教徒中慢慢走向了世俗民間,不過此時,喝臘八粥不但有祈福佑安之意,還多了喜興豐收的世俗吉祥色彩:進入臘月,農事忙完,年節臨近,喝一碗暖心暖胃的臘八粥,就像節日裡喝下一杯好酒,慶賀今年的豐收歡聚,期盼下個佳節的到來,生活一派歡喜,未來都是好日子!



臘月過臘八:最初的臘八節竟要去打獵?也不喝臘八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