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你最烦哪个人物?

李逍遥84


高俅我没那么烦,最烦的是宋江,没有他的存在,这些好汉就不会死的这么惨,这么忠于他李逵也被他毒死了,他就是卑鄙无耻下流的小人……!



糊涂戏梦


请坐请喝茶,咱们书接上文,今天聊一聊《水浒》

今天,咱们不聊三国,不聊西游,咱们来说说《水浒》中你最烦哪个人物,说到这,我拿烟的手微微颤抖,为啥呢?因为是气的,生气!这本书中我最烦的是宋江,为啥子呢?虚伪+大局观不行+队伍带跑偏了!导致大家伙团灭了!


首先,虚伪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我们看过水浒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宋江这个人是很虚伪的,从本质上来说,比如说他跟黑旋风李逵的那些故事就足以看得出来,虚伪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说的这里,跟大家探讨下最近特别火的一件事,就是央视主持人在《开学第一课》中大谈孩子们怎么爱国,但事实上她自己千方百计的把孩子生在美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美国人,就好比一个家长终日告诫孩子不要玩游戏,不要玩手机,他自己却每天沉迷游戏,这跟宋江是一样的,所以说虚伪是不受欢迎的。


其次,宋江的大局观错了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一个人如果大局观错了,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宋江你本来就是推翻暴政,建立一个新秩序,但是你却一心想着当官,比如高俅被捉上梁山,本来可以杀掉他替林冲报仇雪恨的,但你偏偏不这么干,还放了人家,看到林冲气的仰天吐血的那一刻,我哭了,哭的很伤心,为什么?我大骂宋江,你还是人吗?


最后,宋江把兄弟们都送进了火坑

兄弟们本来跟着你奔前程呢,你倒好,一心投降敌人,最后把梁山108个好汉坑死不少,最可气的是,你还带人攻打友军方腊,这什么鬼操作?最后官没当成,把兄弟们都坑死了。


从水浒中我们学到了啥?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无论是上班也好,还是创业也好,一定要找一个好领导,找一个有大局观的带路人,要不前程一片糟糕,你看懂了吗?



国学读书汇


《水浒传》中我最烦的人是矮脚虎王英。这个人简直就是个畜牲,跟英雄好汉压根就不沾边。他不但杀人越货,最主要的这混蛋就是个色魔。为了一个抢来的女人甚至可以不顾兄弟之情,向生死与共的兄弟拔刀相向,毫无义气可言。仅凭这一点王英就令人及其讨厌。



王英,两淮人氏也即安徽人。他本来是个赶车搞运输生意的商贩,一次在运输途中见财起意便实施了抢劫。后来事发被官府判刑进了监狱,没想到王英胆大包天居然成功越狱了。越狱后便跑到了清风山跟燕顺、郑天寿合伙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而且王英竟然当上了二寨主。

当然了,王英干得杀人越货的勾当在《水浒传》中有不少好汉都干过,这还显不出他的讨厌来。他最令人反感的地方就是色迷心窍、色欲攻心之下所干的龌龊事。最明显的例子是王英曾两次把清风寨知寨刘高的老婆劫上山来要作为压寨夫人。第一次恰逢宋江在山上,看到王英干得这勾当真心看不下去,于是跟大寨主燕顺一起要求王英放了那女人。碍于宋江情面,又有宋江打包票将来给给物色个漂亮女人做王英老婆,王英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把刘高老婆放了。

后来清风山的人把刘高活捉到山上来,刘高被花荣杀死。王英又打起了刘高老婆的主意来,于是二次将她劫持到山上来执意要将她收为压寨夫人。因为刘高老婆也非善类,大寨主燕顺怕王英被这女人误了事,于是挥刀将这女人斩为两段。这下王英急了,拿刀就要跟燕顺拼命,丝毫不念兄弟情。王英这种行径实在卑鄙丑陋。

说起王英就不得不提扈三娘,三打祝家庄的时候,王英见到扈三娘的美貌就垂涎三尺,在战场上就对扈三娘不三不四,言语轻薄,结果不是扈三娘对手遭擒。后来扈三娘被林冲活捉带上梁山,王英要求宋江兑现承诺,宋江为了笼络住王英,便不顾扈三娘本人的意愿,强行将扈三娘许配给王英。王英是梁山的一个另类存在,别的梁山好汉都是喜欢舞枪弄棒不近女色的,唯独王英是见了女人迈不动腿,见了漂亮女人更是会神魂颠倒,丧心病狂、丧失原则的货色。

综合王英的行径,他就是十足的重色轻友,在美色面前可以不顾兄弟情、不顾大义的混蛋和无耻之徒。


郑非梦妙文


(水浒传)中造反生事的好汉其实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如林冲是上层大贪官高求逼反的。而象解珍,解宝,孙立,孙新,乐和,顾大嫂等登州好汉,却是因一个小吏被逼上梁山。

登州的动乱起于虎患,知府无能,治不了老虎,就拘留猎户,棒打判刑,官府的告示限期三天内必须拿老虎来免罪。这吃黄粮的都没责任。

解珍,解宝在山上守了两天两夜,第三夜好不容易药箭射中个老虎,还滚到毛太公后院里,被毛太公霸占功劳。毛太公的女婿又是州府里的大官的助手,什么事都是这个助手亲力亲为。帮他老丈人把老虎抢去领赏,可怜解珍,解宝挨打吃官司,我想问他们犯了那条发律?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传)里举不胜举,没有武功就一命呜呼,凡是武艺超群,人品出众,讲义气都有好人搭救,无路可走,被逼上梁山,最可恨的是那个朝庭的昏官和贪得无厌有权有势的地方州府官员!


加减乘除39187


《水浒传》中你最烦哪个人物?

我的答案是:《水浒传》中我最烦鲁智深!总感觉鲁智深有点《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的味道,很喜欢装逼,所以才让我烦他:第一,鲁智深看上去是为金翠莲讨要说法而找郑屠的茬儿,实际上郑屠自封绰号“镇关西”才是他愤怒的更主要原因;第二,鲁智深看上去喜欢结交好汉,实际上却是看人打卦;第三,鲁智深看上去很能打,实际上有点柿子挑软的捏的味道;第四,鲁智深看上去是老江湖,实际上老是着了别人的道。

第一,鲁智深看上去是为金翠莲讨要说法而找郑屠的茬儿,实际上郑屠自封绰号“镇关西”才是他愤怒的更主要原因。

鲁智深带着新认识的哥们史进以及史进的“蹩脚”师父李忠在酒楼上喝酒聊天,谈兴正浓,老被隔壁传来断断续续的啼哭声打断,心下烦躁发怒,从酒保口里得知金翠莲之事,便把金翠莲父女叫来详细询问。当他听到金翠莲诉说自己的遭遇,没想到竟然有一个自封“镇关西”的郑屠这么霸蛮,白白玩弄金翠莲三个月,再把人赶出家门,最后倒打一耙,还要金翠莲倒赔他三千贯。愤怒的鲁智深第二天送走了金翠莲父女后,就直接找茬儿挑事激怒郑屠。郑屠果然上当,就这样干起架来。从他们干架的过程来看,鲁智深念念不忘第一句话就责问郑屠“镇关西”这名号的事,对欺凌金翠莲的事只是一句带过。可见,鲁智深内心让他真正生气的是郑屠的这个绰号而已。

第二,鲁智深看上去喜欢结交好汉,实际上却是看人打卦。

鲁智深看上去很豪爽,很和气,很接地气。实际上他对人也是看人打卦的。对于那些地位比较高,或者看上去有点本事的人,鲁智深从来都是客客气气,很友好的样子。比如他在茶坊里遇到打听事儿的史进,觉得史进长得高大修长,像条好汉,立刻对史进十分亲热,主动邀请史进上街喝酒,走路都是手挽着手,想象一下这画面,两个五大三粗的大爷们像女人一样手挽着手走在大街上。而对于一些地位低贱的人,鲁智深向来是凶巴巴的。比如他瞧不起史进的师父李忠,对李忠说话就夹枪带棒的,态度也粗暴;还有就是他带着史进和李忠喝酒,被隔壁金翠莲吵烦了,就冲酒家的酒保发怒,连桌上的盘儿、碟儿全都摔在楼板上,吓得酒保赶紧过来伺候。

第三,鲁智深看上去很能打,实际上实际上有点柿子挑软的捏的味道。

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听上去的确战斗力爆表,而且这个也成为他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战绩,此后在江湖上和人屡次提及,和杨志就曾提过此事。但实际上,鲁智深天生神力是能给他撑场面的主要原因,至于他的武功并非那么神乎其神。而且鲁智深还有点喜欢柿子挑软的捏。尤其是看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那一段时期,简直就是胡闹,寺庙里的僧众都只是些普通和尚,又不是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他打起这样的人来特带劲儿,怎么打会让动静最大,他就怎么打。结果打得寺庙里的僧众鼻青脸肿的。一遇到杨志这样的高手,他也只能和杨志打成平手,尤其搞笑的是在瓦罐寺想要帮那些老和尚出头,结果却被生铁佛和丘道成打得落荒而逃。

第四,鲁智深看上去是老江湖,实际上老是着了别人的道。

鲁智深在军队待过多年,又在渭州府待过,按道理也是见过些世面的人,对于江湖上的一些套路应该也是心中有数的,按道理,他应该是个十足的老江湖。实际上,他却没有很丰富的江湖经验,称不上一个老江湖。第一个例子就是他在瓦罐寺的遭遇,既然是一天没吃东西,严重影响他的战斗力,就应该避敌锋芒,先想办法吃饱肚子再说,倘若生铁佛和丘道成不是想赶跑他,而是想杀他,估计这下鲁智深就凶多吉少了。第二个例子就是他在孟州十字坡酒家的遭遇,居然毫无察觉地被孙二娘麻翻在地,都被剥得赤条条的,就差最后一道工序,他也要被做成人肉馒头了。看看武松就牛了,到哪儿都不吃亏,哪里像鲁智深老是着了别人的道。


乔鞅


大概是七五年,毛主席评小浒时说过,这本书好就好在,宋江这个投降派,可以做反面教材,篡夺了梁山大权就招安,去打方腊,最后一杯毒酒结束性命。毛主席的用意至今很多人不懂,美国永远容不下中国,怎么讨好,它也会灭你,只有在斗争中,中国才能发展壮大,使它不敢冒犯。


东方30388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如果让我选一个最烦的人物,那就是高俅。

高俅原名高毬,是东京一个浮浪破落户,北宋末年四大奸臣之一,是水浒正文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不会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只会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尤其气毬踢的好”,也正是因为此,当他有了跑腿送礼的机会到了端王府,凭借踢球的绝技,“得来全不费功夫”,找到了命中的贵人。端王一步登天做了皇帝,高俅跟着平步青云,做到了殿帅府太尉。


让人烦者,乃使人心烦或厌烦也。

高俅本是小混混出身,陪人斗鸡玩鸟,闲游于风月场,典型的泼皮无赖、市井流氓,连他父亲都容不得他。纵观其一生,可用十六个字概括,即:为人不齿,品格恶劣,公报私仇,祸乱朝纲。如对王进公报私仇,逼得八十万禁军教头背井离乡,西逃延安府:陷害同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手段之毒辣,心计之精巧,让开卷不久的读者瞠目结舌;把殿帅府制使,大名府管军提辖使杨志弄得流落街头,无处容身;阴谋陷害招安后的梁山好汉,108人几近死绝。

以上足以说明,高俅是个令人厌烦、且遭人憎恶的《水浒传》人物。


斯之尔文


最烦刘备了,一天到晚的要跟悟空和八戒拜把子,说什么桃园三结义。

没事就摇着一把桃花扇,一副心有成竹,其实无所事事的吊样。一日无事,独自一人骑马架鹰,逐犬撵兔,偶遇葬花女黛玉,见其貌美,身体羸弱,爱心爆棚,欲强收其作义女!

怎料恰好李逵杀虎下山,李逵虽一粗鲁人,但也侠肝义胆,见刘备言语轻薄,行为猥琐,岂见得如此厚颜无耻之徒,一蹭上前,也不言语,三板斧将其砍于马下,刘备虽战力不行,可是战略转移意识挺强啊,一见不敌,瞅着机会,往一偏僻处撒开四条腿就是一个狂奔!

按下李逵如何送黛玉回的贾府,贾府又是如何招待李大恩人的不表,这是后话!

且说,这刘备也是命大,一气跑出了百十里地,见一县城才停下,来到了城门,见有官兵把守,出入人等货物盘查仔细,他却是没有出入腰牌,便扮作一痴汉,装疯卖傻,却也蒙混过关!

入得城来,刘备是走街串巷,在一巷陌无故被一掉下来的竹竿打到了头,他抬头一望,见一美妇莞尔一笑,刘备浑身一激灵,骨头都酥了,正想再看,那美人却连忙闭了窗户,让刘备大是扫兴。

这时刘备听得肚子一阵咕噜噜的响,已是久不进食了。正在饿傻了的时候,刚好碰到了一卖炊饼的小矮人,见可欺,抢了一把就跑,一边跑一边吃,只听得那矮人儿在身后打呼:有人抢东西啊!忽闻一阵人声鼎沸,抄家伙的声音不绝于耳!刘备是如丧家之犬,慌不择路,却不巧碰到了一人,不巧的是这人也是跑路之人。只见得得此人仪表堂堂,一身华服,很是不凡!此人正是水师提督常大人之子——常威。常威此时正是生死攸关之际,见有人挡他去路,管他是神是佛,一顿佛山无影脚,脚脚要命,只见刘备是如同沙包,顿时七窍流血,死得不能再死!

正在此时,豹子头带包文星赶到,只见包文星大喝道:常威,你还说你不会武功!

…………………………

博一笑!


相思结8


不是不喜欢宋江,个人认为宋江是作者的一个败笔人物。看完全水浒,没有让读者真正倾服的地方。只是在江湖上施舍过几两银子,落了个及时雨的美名。最突出的是,吃着国家饭,为国家的敌人通风报信,犯事后,还想三年五载掙扎回来做个良民。望江楼醉题反诗,总觉得有点生拉硬扯。长相黑矮,没有高精的武艺,特长,就这些叫江湖上的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实在是有点免強。


诗文稗类


其实我内心深处挺讨厌武大郎的,不知这样说出来会遭人喷不。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而武大郎就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其实,在潘金莲下嫁给他之前,他是做得很妥帖的。自幼父母双亡,靠卖炊饼和兄弟武松相依为命,又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兄弟武松慢慢长大。他和武松名为兄弟,情同父子。我们可以想象到,在每一个起早贪黑的日子里,他的挑子一头放着炊饼,另一头是睡在筐里的,年幼的武松。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这个兄弟长大了,长成了如“撼天狮子,摇地貔貅”般的彪形大汉。可是更让自己费心,武松整天招是惹非,闯了祸就跑路,自己还得去给他擦屁股。不过,这样倒是再没有人敢欺负自己了,赔点钱,挨几下板子心里倒是也不憋屈。

这种生活节奏在武松最后一次跑路后给改变了。武松走了一年多杳无音信,在这期间,张大户莫名其妙的把潘金莲白送给了武大,还倒赔了一些嫁妆。虽然小潘是个丫鬟,可是模样那是真俊啊!

就此,武大开始迷失了自己。他以为这是上天安排的,为最大;他以为这是自己好人得好报;他以为从此以后生活会苦尽甘来,似甜如蜜。

其实他这是自欺欺人,即使每天自己能卖多少炊饼不知道,难道还不知道自己长啥样吗?他和潘金莲站在一起,就好像人们所说的:好一块儿羊肉,倒落在了狗口里。那是真不搭啊!即使透过荧屏,不论哪个版本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组合,我都看着虐心。

武大郎就算刚开始不知道潘金莲是啥人,难道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还不了解吗?这样的人,自己是hold不住的,应该尽快放手啊!不论是休了也好,还是兄弟武松回来以后和他商量商量怎么办也罢,反正是不能留的,要么,就会害人害己。

也许,武大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许他以为自己正在逐渐散发出了属于自己的魅力,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舍不得把这到嘴边的鸭子吐出去。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打算用自己无底线的善良感动潘金莲:

你救得我活,无事了,一笔都勾,并不记怀,武二家来亦不提起。快去赎药来救我则个。

看看吧,这么大的事,他竟然连武松都不想告诉,就是为了能够息事宁人,能够继续拥有潘金莲,至少是形式上的。

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武松其实从一开始心中就明白:这将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可是他又无法言说,他不能向哥哥武大直言,你休了大嫂吧,她不正经。可是这时候,潘金莲除了勾搭自己未果,也没什么出格的事啊!而嫂子勾搭自己的事,又不能向哥哥明言。这种事,很敏感,也很难说清楚,想想石秀。

武松比石秀明事理,所以他只有躲,躲到县衙,躲去东京。

但是他清楚,该来的迟早要来,第二只靴子终究会落地。

我想,对于哥哥武大郎的死,武松是有心理预期的。所以他听到哥哥的死讯后,有条不紊的展开了复仇计划,还是AB 两套,最后执行的B 计划,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幸亏知县,府尹也都深明大义,武松才得以免去一死,刺配孟州,继续他可歌可泣的表演。不然的话,武大郎对潘金莲死不放手的态度将会害去五条人命,包括一个顶天立地的打虎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