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興盛是不是因為淝水之戰?

趙愛虎


東晉(316年-420年),中國朝代名,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統治範圍因為中原陸沉,形成特殊的統治形式.因少數民族內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與北方的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在東北和西北、北方的領土聯繫不暢,長期以屬國的形式間接統治.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進入南北朝時期.

東晉王朝的統治階層大部分是由過江避難的北方僑姓士族與世居江南的南方吳姓士族組成的,存在著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他們之間一直相互排擠;在東晉統治的一百多年中,僑姓士族佔據統治的主導地位,而吳姓士族則一直被排斥。元帝年間,北方大臣王導希望改變這種狀況,他在南北士族之間奔走,極力勸說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後來江南士族也曾多次因不滿東晉的統治而起來反抗,大大的動搖了東晉的統治。

自晉元帝元年(317年)至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是東晉發展比較平穩的時期,雖然在此之間也有過一些叛亂,但都被鎮壓下去了。元帝末年,王導之弟王敦起兵反晉,遭到其兄王導與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後桓溫也曾覬覦帝位,又被王謝兩大家族抵制下去。385年,東晉重臣謝安病死,晉孝武帝將大權交於其弟司馬道子,司馬道子與其子司馬元顯把持朝政,他們暴虐無能、大肆剝削人民,使圖謀王位的大族有機可乘。公元398年,以桓玄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庾楷等人的聯軍佔據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統治被限制在東方的八郡內,開始了其衰亡的過程

東晉時期莊園經濟在社會經濟中所佔的比例比北方更大。早在孫吳時期,江南經濟日益開發。當時吳姓世族即擁有眾多的莊園。晉室南遷後,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改善南方地廣人稀的問題。僑姓世族大量開發無主地,建立方圓數十里至數百里的莊園,有效將勞動力組織起來。由於世族壟斷土地,佔奪田園山澤,使得貧富差距極大。所以王導曾於晉成帝咸和五年(330年)實施度田收租,以改變西晉時將田租與戶調合一徵收;鹹康二年(336年)頒佈“壬辰詔書”,禁止佔山護澤。這些都意圖減輕百性負擔。

當時莊園除了有部曲、佃客外,還有門生及奴隸。中原人士帶來北方精耕細作的技術,推廣牛耕加快耕田速度。東晉南朝重視水利,代有修築。最後,南方的水田普遍開發,農作物品種增加、生產量提高(如嶺南地區一年可兩熟)。長久下來使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



繁花似幽夢


非常榮幸能夠為您解答問題,我認為東晉的興盛離不開淝水之戰。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就是淝水之戰了,當時東晉以8萬人的兵力擊敗了敵方,也就是前秦的百萬大軍。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但是儘管東晉勝利了,然而,在淝水之戰結束的第三十七年,東晉走向了滅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點,淝水之戰的盛況,公元383年苻堅率領百萬大軍討伐東晉,而此時,東晉的主帥是宰相謝安的侄子謝玄,他率領8萬軍隊前去抵禦前秦。

苻堅的弟弟苻融,率領25萬大軍到先秦的先鋒部隊,首先攻守住了洛陽,其次就是謝玄斬殺了秦軍士兵5萬人,同時,率領部隊反攻壽陽。

隨後,東晉和前秦的主力們在淝水展開了對峙。

沒想到秦軍剛一後退,此前被前秦俘虜的東晉軍,在秦軍中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

這時候,秦軍的陣腳開始大亂,最後謝玄帶領部隊大破秦軍,並且殺了苻融。

第二點,東晉末年政局的變化,在東晉內部政局卻發生了悄然的變化,在謝安逝世後,陳郡謝氏對政局都有很大的影響,而這個時候的孝武帝和司馬道子起了爭執,所以整個東晉末年的政局就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不到五年,孝武帝突然逝世,而且他還立司馬德宗為太子,司馬德宗是一個天生愚鈍之人,這樣的決定本身就是錯誤的。

但是孝武帝生前所控制的中央藩鎮部署依然是存在的。

第三點,世俗的沒落,

孝武帝非常忌憚謝氏,雖然在表面上對他們進行了賞賜,但是卻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不過謝安倒是看出了晉孝武帝的心思,主動將自己的權利交了出來。

自己反而出去散了散心,同時,也讓兒子謝琰將兵權交給朝廷,到廣陵來陪他。

但是在謝安逝世之後,氏族就出現了嚴重的人才缺失,特別是政治性的人才是極度缺乏,氏族再也沒有出現向謝安這樣的人物,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呢,嚴重到已經威脅了氏族的生死存亡。

朝廷最開始對氏族很有厚望,希望他們可以儘快平定起義,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氏族的表現也讓朝廷大跌眼鏡。

最後以王謝為代表的氏族官員,則被孫恩、盧循打的落花流水。





覓史記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東晉僅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在淝水之戰後就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總之,淝水之戰前後政局從分裂、戰亂、民族衝撞到對峙相持、局部統一、民族融合。

淝水之戰的結果使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從長期看,淝水之戰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並且直接影響到了此後隋唐等統一王朝的精神實質,可以說淝水之戰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


奧蘇楠


淝水之戰形成了南北對立之勢,但是東晉內部不穩定,一直沒能北上,形成偏安一隅的王朝,而且時間不長,談不上興盛。


講故事的福魔康


幾十年的短命王朝談什麼興奮?淝水之戰為東晉培養了掘墓人。東晉的危險不是外敵,而是南、北士族的矛盾,最終南方士族的代言人劉裕篡奪君位,殺盡司馬氏皇族。


沉140769451


東晉從來沒有興盛過。如果有,倒是個君主立憲制的典型,皇位虛懸,貴族執政,各個家族輪流執政,地方藩鎮割據。東晉軍事強的時候是劉裕掌權時,打下山東,關中,形勢大好,可惜劉裕為篡位,回了江東,司馬氏被殺絕,東晉滅亡。


夢隨風1949


東晉不盛也不衰,人們活的還算滋潤,皇室沒權利,淝水之戰就是以少勝多把前秦給幹廢了


鐵王座的遊戲


淝水之戰是以少勝多的戰例,此戰動搖了東晉的統治,東晉走向滅亡是歷史的必然。


村夫李潤泉


淝水之戰只是給了東晉小朝廷苟延殘喘的機會,談不上振興


曦予夕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