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助中國女籃昂首去東京!運動心理學並非簡單“打雞血”

南都訊 記者汪雅雲帶著三戰全勝的驕人戰績,中國女籃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舉行的奧運會落選賽裡順利地拿到了進軍東京奧運的資格,無論是面對歐洲霸主西班牙隊,還是去年曾輸過的對手韓國女籃,中國隊的姑娘們這一次的表現都堪稱完美。

除了技戰術方面準備充足外,每個隊員的精神面貌都愈發穩定成熟,這也使得外界注意到了本次隨隊出戰的一位新成員——運動心理學家黃菁。

心理学家助中国女篮昂首去东京!运动心理学并非简单“打鸡血”

2月9日,中國女籃隊員、教練員奧運賽三連勝後合影留念。 新華社發

保持隊伍的團結和樂觀,是職業運動隊引入運動心理學家的目的,而真正做這份工作的學者,並不像想象中那樣只靠“打雞血”或“灌雞湯”就能做到,而是有一套科學嚴謹的專業理論。

心理学家助中国女篮昂首去东京!运动心理学并非简单“打鸡血”

去年斯坦科維奇盃上克羅地亞男籃教練組裡的心理教練。南都記者汪雅雲攝

去年夏天,南都記者曾在深圳舉行的斯坦科維奇盃男籃洲際賽上採訪過克羅地亞男籃的隨隊心理教練卡塔琳娜·瑪丁諾維奇。她告訴記者運動心理學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系統學科:“要從事這份工作,除了要在大學接受運動心理專業的教育外,還需要參加認證考試,拿到運動心理學者的證書,才能上崗。”

而除了幫助隊伍爭取勝利外,這位女心理學者表示更重要的是,幫助每個運動員保持心理健康,“職業運動員也是普通人,有各自的生活,就難免有喜怒哀樂,這些都會影響到場上情緒,”她說,“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留意到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釋放壓力,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

事實上職業運動員的精神健康問題近年來也受到了更多關注。2017年NBA勞資談判中,NBA聯盟就設立了全新的職位用於關注球員的精神健康狀況,很多球隊也聘請了自己的臨床心理學家或運動心理學家出任治療師的角色,一方面處理球員們的抑鬱、焦慮或悲傷的情緒,一方面改善球員在場上出現的專注度或溝通等方面的問題。

“我們並不想讓球員產生‘我必須得投籃’的想法,我們希望他們能這麼想,‘我想要接球投籃,我得讓自己處於一個好位置。’一旦他們能集中注意力,並且更加專注於這個過程,也就能夠消除所謂的壓力和焦慮。”曾在達拉斯獨行俠隊擔任過心理顧問的專家唐·卡爾克斯曾這樣描述過他的一項工作。不過也有心理教練承認,他們的工作沒有得到主教練的充分支持,甚至“從未在球隊面前發表過超出5分鐘的講話”。

而這些不重視的現象,會隨著如今越來越多隊伍意識到運動心理學的重要性而減少。“職業體育界越來越認可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多人認為運動心理輔導是很有必要的存在,”卡塔琳娜說,“所以只要當球隊意識到它的幫助有多大時,一定會很歡迎運動心理學家跟隊,未來你們(中國隊)也會引入更多運動心理學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