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为什么英美盟军的头盔上要安装一层渔网?

谈文论史


以前那些军用头盔上的网其实就是一层伪装网,可在潮湿环境中一定程度上减小头盔的反光(网比较密集的时候),或者是减轻碰撞时的声响,有时为了提高隐蔽效果,还可以直接在外层的网上插上各种伪装物,比如树叶叶、枯草之类的,也可以给头盔包上一下迷彩盔布,然后外层再用网给网住,在1942~1943年期间,当时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就是这样做的,等到后面的M-1944网出现后,美国陆军才统一确定了指定用头盔伪装网。其实也不止是盟军,德国、日本等国的军用头盔同样也有这样的网。下图是一位给自己的头盔加了伪装物的士兵:


▲给头盔加装伪装物

除此之外,士兵在闲时还能用头盔上这层网来放一些小物件,比如香烟、打火机绷带、三角巾等,当然,这种用来放私人小物件的行为,完全是士兵自己琢磨出来的,就比如跟下图中的那样,直接把香烟和打火机别在头盔上面,图中的头盔并没有伪装网,仅仅用的是一根绳子,如果是那些外层加了伪装网的头盔,想必也是同样可以的。

▲头盔上放东西

其实对军用头盔的伪装,最早是出现在一战时期,只不多当时不是用网的,而是利用别针或者其他东西将迷彩布固定在头盔的上面,也就是早期的伪装盔布,除了用盔布给头盔伪装之外,发展到后面还有直接给头盔上迷彩涂装的,一直到二战的中后期,这种利用抽绳来固定的伪装网才开始在当时的军队中流行,在这个绳状伪装网之前,还出现过一种给头盔加装钢丝网的情况,比如纳粹的党卫军,他们使用的M35钢盔上的网就是用钢丝编织的,如下图所示:

▲头盔上的钢丝网

总之,我们见到的以前那些军用头盔上的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伪装,不是指直接用网伪装,而是有了这层网,士兵就能直接在上面插各种能用来伪装的东西,像花花草草、树叶那些。到了今天,军用头盔一般不使用这种网状的伪装物了,而是有了更加方便的迷彩罩,当然了,这个迷彩罩也是可以用来“插花”的:


哨兵ZH


二战中,美英军队对这种所谓“渔网”的称呼很简单,就叫做“钢盔网”(helmet net)。

虽然在一战中,法军将领以一个厨子在战争中使用铁锅护头为灵感,发明了世界上首个钢盔——亚德里安头盔,为今后士兵在作战中提供了防止被爆头的装备。但这依然还不够,因为,钢盔因材料问题容易反射光源,即便是在月光和微弱的灯光下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士兵就会因此而暴漏位置,很容易招来杀身之祸,也不利于士兵进行隐蔽作战行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军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在钢盔外部笼罩网,这样能有效减少钢盔的反光机率。

在丛林环境的战场上,士兵还可以在钢盔网上插上树叶、花草、动物的毛等自然生物界物品,借此与环境融为一体起到伪装效果。

此外,钢盔网的收口位于钢盔内部,并在钢盔和钢盔网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空隙,这样可以包覆住士兵的脑袋,使脑袋不会和钢盔直接接触。

如果士兵的脑袋和钢盔亲密接触,当钢盔遭到子弹射击、流弹、弹片等其他外力击中后,会对钢盔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随后这股力会传递到士兵的头部,进而诱发出脑震荡等脑损害,会使士兵丧失一定的行动能力,严重的,即便没被子弹直接击中也会因此死亡。所以钢盔网是个缓冲冲击力的好办法。

此前,美军英军为避免钢盔和士兵脑袋接触,他们使用了皮革作为钢盔内衬,把皮革用铆钉固定住。然而这种设计并没有解决问题,还增加了新的问题——不透气。带着这种钢盔的士兵常常因头上的汗水而烦恼,如果在丛林战场这种潮湿的环境里,汗水则会加剧潮湿,士兵难以适应这种情况。

因为时常处在战备状态,也很少有士兵摘下来并晒干钢盔,导致了很多士兵在安全期间拿下钢盔后,其头发甚至是头皮和钢盔的皮革粘连在了一起,给士兵带来不小痛苦。

当冬天来临后,因钢盔里的水汽不能有效散发,导致士兵头发上的污垢和钢盔皮革粘连的更厉害,士兵因此也经常将头皮搞伤,添加了大量的非战斗受伤人员。

到了现代,虽然钢盔的涂料技术有所突破,能减少反光,但已经难以见到裸露的钢盔了。主流国家的军队所配备的钢盔都有迷彩布包覆,能起到更好的迷彩效果,最有名的就是以色列,人家直接在头盔上套一个口袋,伪装效果无人能及。


利刃号


我们在看好莱坞的战争大片时,发现在士兵的头盔上套一层渔网,在一些国内的影视剧中也可以见到。这层网有什么用呢?

现代的军用头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这主要是因为火炮在一战中被广泛运用,大量的士兵被炮弹的弹片击中头部而阵亡。军用头盔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它不仅可以抵御炮弹弹片,也可以阻挡因爆炸而飞起的碎石。因此,军用头盔在现代战争中对于士兵来说,,与手中的武器几乎是同等重要的。

在二战时期的头盔,基本上还是那种比较简易的铁壳子。在作战中,这玩意儿戴在脑袋上虽能保命,但是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光溜溜的头盔在阳光或月光下容易反光,铁壳子碰到碎石或树枝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些都极不利于士兵在战场环境中的隐蔽,甚至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会带来灭顶之灾。当时一些有条件的国家就在军用头盔上套一层网,不仅能减少反光,还可以防止在碰到树枝碎石时发出声响。同时,有了这层网,士兵在伪装时可以将树枝或杂草插到头盔上进行更好地伪装。

除此之外,过去那种头盔,里边的内衬比较简陋。士兵在连续作战中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摘下头盔,在一些比较严寒的天气环境中,头发、头皮会与钢盔粘连在一起。长时间佩戴头盔后如果贸然去摘,很有可能会扯断头发,甚至是撕下头皮。头盔上的那种网兜会一直包到里面,这就相当于多加了一层网状的内衬,这就能很好地防止士兵在摘头盔时发生危险。


兵说


其实美英军队给钢盔加装网子的情况并不特别多,倒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会大量给士兵配发带网子的钢盔

钢盔是单兵装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护具,也是从冷兵器时代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护具。佩戴钢盔可以保护士兵头部抵抗碎石、破片的袭击,极大地降低伤亡率。在现代战争中,不带钢盔上战场就跟裸奔没啥区别,完全就是去送人头。

在二战时期,不论是盟军还是德日军队,都会给部分士兵配发带有网子的钢盔,但并不是所有士兵的钢盔上都带网子。这种带网子的钢盔大多出现在太平洋战场上,美日军队在热带雨林中经常佩戴这种钢盔。

在头盔上加网子的目的主要是出于消除头盔反光和伪装自己。

在浓密的热带雨林中,穿着绿色军装的士兵很容易跟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敌人很难一眼就将其发现。但如果你的头盔锃光瓦亮,那么你很有可能成为丛林中最亮的那颗猩,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告诉敌军:“小爷在此,你过来呀”!

如此“猖狂”,敌人咋么可能视而不见,必须用弹雨招呼你。所以为了避免反光,军队就在头盔上包了一层网子。首先这些网子就可以起到一定消除反光的作用,并且士兵还可以在网子上差一些树枝和野草,将自己伪装的更加隐秘一些,防止被敌人发现。

不过给钢盔上加装网子比较常见于日军当中,其实美军给钢盔包上网子的情况并不多,从目前常见的一些太平洋照片中可以看到美军的钢盔上还是比较干净的。

(从二战的旧照中可以看到,美军钢盔上很少佩戴网子,倒是美军钢盔的下沿会有一个皮带,士兵可以将野草和树枝插在皮带上进行伪装)

(在这张照片中,美军士兵的钢盔已经开始用迷彩布进行包裹,抗反光能力更强)

(不过在这张照片中,许多美军士兵的头盔上就有网子,可见美军当时并不是没个钢盔上都装网子的)


千佛山车神


《兄弟连》剧照,101空降师的美军头戴M1型钢盔。

美军M1型钢盔,此钢盔有:外盔和内盔、系带部分组成。外盔采用“高锰”钢板冲压成型,并且经过热处理提高强度、内盔采用硬纸板制成(就是我们平时看见的电焊面具那样的材质)、系带使用帆布制成,可以系在下颚,有调节松紧扣。总体来说,M1型钢盔在二战期间保护性与佩戴舒适性在参战国钢盔当中属于上品,可以防步枪弹在200米外的侧位置射击和炮弹弹片的打击。




那么,为啥美军要在钢盔外面罩一层网?这张《兄弟连》的剧照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了,就是进行进一步的伪装。 由于二战期间的头盔都采用钢板冲压成型,为了防止钢板“反光”在头盔外面都要喷涂伪装色。但是,战场上环境恶劣头盔上的喷漆经常会剥落,露出里面的“银色”钢板……这在战场上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钢板露出来以后会形成“反光”,这也就给敌人提供了目标的指示!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就要在钢盔外面罩一层丝网,这样可以将一些布条或者树枝、草放在丝网里面,这样即可以保护头盔涂层又更加起到伪装的作用。


但 ,缠绕网这个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陆战队在头盔的外面罩了一次伪装布。

M1头盔从二战中期开始,已经在美军服役了50年,据说生产了2000万个左右,不但美军使用,至少有30个国家也使用……直到海湾战争以前才由“凯芙拉纤维”头盔完全替代,它是上个世纪美军形象的一大象征之一!
“凯夫拉”


头盔 内里有所谓“记忆海绵”, 可以大大削弱子弹的动能更好的保护头部。

美军M1头盔出现在二战以后历次美军参加的战争当中,直到“海湾战争”前,到了现在美军部分军事院校对学员进行训练的时候,仍然有部分M1头盔在使用…但是大部分“品相好”的M1头盔都被收藏了。

二战期间英军MKⅡ钢盔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碟型盔” ,它是在一战期间MKⅠ盔基础上改进的,也增加了悬挂避免头部直接与钢盔接触 ,但MKⅡ防护面积太小了,并且钢的材质也差!水平与日寇的90式钢盔性能相当。

头盔在一战发明 到现在已经超过100 多年了,已经向轻重量、高强度、多功能方向发展了,而头盔上罩网这个事情也不会再有了,现代头盔外面都是有迷彩罩布,伪装效果更好!同时可以防红外、微光……等夜视器材的探测。


皇家橡树1972


对二战或者军事感兴趣的朋友经常会发现,美军还有部分太平洋战场的英军的头盔上一般都会覆盖一层渔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其实别看这渔网就薄薄一层,这可关乎美军400万士兵的生命,在战场上至少拯救了20-30万的美军和英军的宝贵性命。

太平洋爆发初期,美日以及英日交手时,盟军都损失不小,尤其在单兵损失率上,肩部以上重伤负伤率非常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军头盔导致的。头盔在战场上有效保护头部,避免士兵在战场被到处四射的炮弹爆炸碎片、石头伤及头部。比如最为经典的M1,M1军用头盔在1941年开始大规模装备美国军队,以取代之前的M1917“飞碟盔”。1941年至1945年期间,美军制造了近2200万顶M1钢盔供前线士兵使用。不过,由于M1钢盔中含有一定的钨,因此头盔表面光滑锃亮,在太阳光下也非常容易反光的,就这样美军头盔不知不觉就成了日军的活靶子。套上了渔网后,便能轻松解决反光的大问题。并且,对于丛林隐蔽作战来说,头盔上有渔网,还具有较好的伪装作用。在丛林作战时,为了更好的隐蔽自己,可以将树枝、树叶、烂布条等伪装物插在渔网上,这样就可把自己融合在周围的环境之中,来更好的对敌作战。在军队实行秘密任务或者是行军的时候往往会经过一些地形复杂的地方,头盔在这种地方很容易碰到东西,进而发出声音,而有这个渔网在就会减轻或抵消声音,也会减少对周围的碰触。


在太平洋战场上,例如冲绳之战等战役中,基本都是丛林登陆,沼泽、水路等地方行军的几率特别大,战士们可以把一些没有防水功能的战争用品,放在渔网里,避免头顶被淹,所以很多士兵就会利用这个渔网存放食品以及一些弹药。在战场上有时候往往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此功能对于士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钢盔覆盖渔网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那就是防震,因为钢盔上面有一些渔网,这个渔网的收口,就是在钢盔的里面,这样一来发生什么震动的话,钢盔不会直接碰到头部,这样就可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还可以进行隔温。M1头盔本身就设计成了双层的,外面是钢,用来阻挡冲击。而里面是复合材料,能保温隔热,还能减少外部冲击对头部的伤害。


二战吐槽君


第一,这层“渔网”主要起到降低反光和增强伪装的作用。

钢盔为士兵的头部提供了一定防护,但是由于其材质和圆弧造型原因,对光线的反射比较明显,即便通过涂亚光漆等方式进行防反光处理,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

所以,为了降低钢盔外表面的反光程度,人们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比如进行粗糙处理,以及加上各种伪装材料。

所谓的“渔网”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方面降低钢盔整个外观圆弧一致性,从而改善大面积反光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上树枝、布条等各种伪装材料,降低反光并增强伪装效果。

第二,除此以外,这层网面还起到了一定缓冲的作用,减小钢盔的硬质表面与其他物品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第三,并不只是英美盟军才这么干,参战各方都有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熟知的日本鬼子,也在他们的钢盔外面加上了一层伪装网。


深蓝防务


在二战中,为了保护士兵,各国都给其士兵配备了头盔。并且都根据本国特殊的作战需求对头盔做了改进,比如德军头盔具有明显的护耳,日军头盔上有一圈猪耳朵一样的防晒帘。而英美盟军的头盔,不但具有各国各自的样式之外,还在头盔外面蒙了一层“渔网”。其实这并不是一般的渔网,而是一种叫做盔网的头盔附加装备。它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士兵来说却有三种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盔网可以在头盔触碰到坚硬物体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就让头盔一不小心碰到的石头等坚硬物时不至于发出很大的响声,引起敌军的注意。其次,头盔一般为金属制造,虽然在出厂时一般会镀上一层哑光喷漆,但是日积月累的长时间使用后,一些地方的漆面可能会被磨损,露出金属的内层。这样的话在太阳下会形成反光,明晃晃的金属简直就是在对地敌方狙击手说:目标在这。而盔网不但可以减少磨损,还有利于减少阳关的反射,有利于掩护。最后,在需要进行伪装的时候,盔网上面的网眼可以直接插入一些灌木枝叶,可以在必要时快速隐入自然。

所以,英美盟军头盔上的这层盔网并不是单纯的装饰,而是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二战战场上,许多盟军男儿就戴着这种有盔网的头盔上了战场,同法西斯匪徒战斗。长久以来,看见这种带盔网的头盔,就会让人第一时间想到二战时期的盟军军队。


紫龙防务观察


二战时期英美盟军头盔上安装一层渔网一个作用就是为了伪装,可以插上树枝鲜花等伪装物;还有就是减少反光,在战场上减少头盔的反光可以降低士兵的死亡率;还有用途就是可以装东西一些小的东西可以直接装在头盔网里面,我们经常看二战电影美国大兵不是经常把香烟放在头盔上嘛。至于为什么要设置渔网这些肯定都是从实战的教训中得出来。

现代头盔的诞生来自于一战

在一战之前世界各国的军队基本都是佩戴布的或者是皮的军帽,大家也都没有意识到头盔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武器的发展,在一战中都发现这些布的或者皮的军帽在枪炮中毫无作用,像加农炮、野炮、臼炮、掷雷器、手榴弹、枪榴弹在军队中的普及,导致战场上弹片横飞,而且对于一战这种战壕普遍使用的战场,头部以下还能够用掩体挡住,头部在战斗中必须要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受到炮弹或者子弹的伤害。由于各国的伤亡都很大,大家都在想用什么样的东西可以减少士兵的伤亡。这时候有一个法国炊事班的厨师无意中发现他在躲避炮弹中用铁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于是这个发现在法军中广为流传,最后引起了法军亚德里安(Adrian)将军的注意,亚德里安由此引发灵感研制第一款现代意义上的头盔,由于这是亚德里安将军的设想,所以它被命名为亚德里安头盔,也就是M15亚德利安头盔。随着法国头盔的使用欧洲各国也纷纷效仿,研制出适合本国军队的头盔。

由于原来头盔容易反光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于是研制出有渔网的头盔

在二战初期,由于美国人生产的M1钢盔很容易在战场上造成反光,在和日军的交战中尝尝因为头盔的暴露成为日军的目标,使得美军在早期伤亡惨重。于是美军方面就在原来钢盔上面安一个渔网,这样一来可以在上面很方便的插上树枝等伪装物,不容易被日军发现,而且还解决了反光的问题。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据专家估计在头盔上安装渔网的设计,可能让美军二战战场上少损失20万人!而且美国大兵发现装了渔网之后放东西也方便多了,一些小的物件就可以直接插在头盔的渔网中了。这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见的美军士兵把香烟等物品放在头盔上的桥段了。

现在军队的头盔和二战时期又有了很大的改变,一是高科技的应有,在头盔上安装通讯系统,导航,夜视器材等等;二是钢盔的材质改变,二战时期基本都是钢制头盔,而现在都是防弹头盔,像美国最新的步兵头盔就是用强化的塑胶材料做成的。这些方面的改变使得头盔的作战用途丰富了,也更加保护了士兵的安全。


山中茅店


在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参战国家已经吸取了一战时的经验,从战斗装备到作战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调整。虽然从表面看来,战争是否可以取得胜利和武器装备的选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不能否认这是重要因素,但是战争过程中往往细节也决定成败,一支有着完善部署并决意取得胜利的军队,一定会注重作战细节。而在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可以发现英美盟军们的头盔上会增加一层渔网,那么这么做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实际上这种在当时看来比较让人不解的操作方式,多半是由于美军、英军在和日军战斗过程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日军在和英、美作战时,让英美军队士兵吃了很多亏,而且日军一直都主攻士兵的头部以及颈部等部位为主,所以导致英美军队的死伤惨重,对战争的影响极大。虽然在一战期间士兵头部也佩戴钢盔,但是钢盔有的时候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钢盔的设计和采用是为了对参战士兵的头部进行保护,但是因为钢盔材料的特点,导致头盔容易受到战场上飞射的子弹碎片以及石块等的撞击,撞击后会产生冲击力,并对士兵的头部造成影响,所以作战期间士兵的头部很容易出现损伤。因为有了一战期间的经验教训,在进入二战后,当时英美盟军士兵所佩戴的钢盔上出现了一层渔网。

虽然这层渔网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它所发挥的作用很大。首先在头盔上增加渔网可以起到减震作用,渔网不仅覆盖在头盔的外层,也连接到头盔的里层,这样就将头盔和头部进行了隔离,避免了头盔因为受到外力作用而和头部发生直接的碰撞,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只是对头盔进行这一简单的改变,就让作战士兵的伤亡率大大降低。另外头盔采用渔网也可以起到隔离温度的作用,在进入夏季后,这层渔网可以避免因为天气闷热而导致士兵头皮和头盔粘连,在进入冬季后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离温度的作用。

二战期间士兵们经常要进行野外作战,为了不让敌军发现,士兵们需要做好伪装,在头盔上增加一层渔网就可以起到掩护作用。因为当时士兵所佩戴的头盔都是采用钢板制作而成的,所以头盔的外部非常的光亮,这样虽然比较美观,但并不利于作战掩护。当有光源直接照射到头盔表面时就会反光,从而暴露了作战位置。而增加了一层渔网后,就可以避免反光现象的出现,让士兵在作战时更加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