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萌:加強金融與科技融合方能有效扶持疫情中的小微個體

為了應對疫情,國家採取了疫區封城、延長假期、推遲返工等一系列措施,這使得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產、銷售、回款等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企業停工減產。其中尤以餐飲、酒店、旅遊、電影、娛樂、交通運輸等服務業及實體零售業小微企業受影響最大。

“小店經濟”受到的衝擊最大

在中國的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佔比9成以上,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微型小微企業,如從事服務業及批發零售業的各種小店(多數為個體工商戶或未登記註冊的個體戶)。目前全國小店數量超過1.1億,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穩就業的主力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每個個體戶平均提供2.37個就業崗位,考慮到小店中還有比個體戶更具規模的小微企業,估算可得1億小店提供3億左右就業崗位。

2019年12月30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做出“發展‘小店經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指示,並指出“‘小店經濟’有利於拉動消費、城市建設投資和就業,一舉多得。”小店雖小,但它們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和溢出效應卻是巨大的。它們就好像一個人無數的毛細血管,只有當每一條毛細血管是暢通的,一個人的生命才會生機勃勃。

但是,小店抗風險能力非常弱。今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以來,“小店經濟”遭受供需兩端衝擊,面臨存亡危機。清華大學朱武祥、劉軍、魏煒近期對995家中小微企業的草根調研顯示,高達85%的企業可能撐不過3個月。網商銀行調研數據顯示,72.7%的小店表示受疫情影響很大,無法正常運營或被迫停工,20人以下的小店無法正常運營的比例比300人以上的店高出約23個百分點。大量小店處於資金鍊斷裂邊緣,面臨生存問題。不僅如此,小店無法支付工資也導致往年春節後的“返工潮”變為“退工潮”。

政策性金融措施紛紛出臺

中央採取了多項金融幫扶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控領域,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行業和企業,以及社會和民生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對相關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要提高審批效率,降低貸款成本,完善續貸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如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對湖北省內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下調0.5個百分點,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增加了專項的信貸額度,對逾期的利息給予減免等。各省市也相繼出臺了扶持小微企業若干條政策,從財政、金融等層面給予了有力支持。

近年來,國家在積極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各大行提出了“兩增”要求,因此大行及商業銀行一直在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覆蓋。

金融科技破解小店融資難

然而,以個體工商戶為主的小店既沒有抵押擔保物,也屬於傳統金融服務中的“信用白戶”,它們仍難以從大行或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破解難題的鑰匙則是金融科技。

二維碼支付的普及讓小微商家實現交易數字化,以螞蟻金服為例,通過支付寶收款數據可以為商家進行精準的信用畫像,令其積累建立信用記錄,從而擺脫“信用白戶”,大幅提升信貸可得性。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它們的大數據,減低信息成本、風控成本和違約懲罰機制的成本,降低融資成本,讓“血液”順暢地流到每條毛細血管。

如浙江網商銀行,依託螞蟻金服的大數據風控技術,利用獨創的310模式(3分鐘申請,1秒鐘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服務了2200萬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其中80%都是此前從未在銀行獲得過貸款的獨家客戶。網商銀行近期調研顯示,受疫情影響,81.9%的小店面臨資金缺口,36.2%的小店將借款補充運營資金作為應對疫情的主要手段。利用互聯網技術賦能,在1億家小店中,超過一半已經獲得無需抵押物的信用貸款額度,資金門檻有效降低。

最近,阿里巴巴集團與螞蟻金服集團聯合推出了六大方面20項特殊措施,扶助中小企業發展。其中,網商銀行宣佈對信用小店不抽貸不斷貸,為線上線下850萬小店下調20%的利息,給了小店更大的底氣抗擊疫情,發展數字經濟。另外網商銀行還宣佈,將針對150萬湖北小店和正在抗擊疫情的30萬醫藥類小店,不抽貸不斷貸,避免小店資金鍊突然斷裂,並且對利率下調10%。這些舉措對小店起到了積極的扶持作用。

最新數據發現全國小店營業率已經連續4天回升;特別是有貸款額度支撐的小店,開店率比大盤高出一倍,反映了金融科技公司對這些小店的精準扶持作用。但互聯網銀行資本規模小,融資渠道不暢通,導致業務規模很難一下子滿足小店急劇增加的貸款需求。

金融與科技如何更好融合

金融科技在疫情下服務小店經濟的價值顯著,但其潛力受到了多方制約。如與傳統金融機構有存款等穩定、低成本的資金來源不同,互聯網銀行在融資方面成本較高,短期違約率攀升將導致金融科技企業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和壞賬壓力。此外,受疫情影響存在資金缺口的小店數量激增,金融科技企業在資金規模上難以充分支持。只有加強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方能高效精準救助疫情中的小微個體企業。

傳統銀行應積極與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金融科技企業在線上獲客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而銀行在信貸資金上更為充沛,雙方合作可以讓資金精準流向信用優質的小店。

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提供央行再貸款,准予發行小微專項債券或銀行間資產證券化產品,定向支持互聯網銀行加大對小店經濟貸款支持力度 ,提高央行專項資金的效率。另外鼓勵互聯網銀行通過二級資本債,放開股東屬性限制,鼓勵股東直接增資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

特殊時期急需政策與創新支持

同時,在特殊時期,我們需要的監管政策配合。監管創新應及時跟上,突破原有不必要的政策束縛,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在服務小店方面的潛能。就本次疫情來說,可嘗試在湖北等疫情嚴重地方,進行全線上銀行服務的推廣和實驗。試點銀行在技術保障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線、遠程為個人用戶開立I類銀行賬戶,讓疫情嚴重地區的小微企業主、小店經營者,人足不出戶即可開立全功能銀行賬戶,即可辦理收款、轉賬、貸款等多種金融業務。

大量企業正在持續失血,部分小微商家甚至面臨生死存亡,全面降低企業成本迫在眉睫。收單手續費的實質性降低,對於線下實體商家在疫情平穩後快速復甦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相比中大型商家,小微商家,包括個體工商戶普遍存在交易量小、毛利率低、抗風險能力差、議價能力不足等問題,在支付降費政策實施過程中易被忽視,需加大關注並在政策上適當傾斜。因此,應優先減免小微商家收單手續費。將小微商家、個體工商戶等列為收單手續費減免優先支持對象,這樣可以加快小微企業災後重建步伐。

支付降費工作涉及產業全鏈路,僅靠市場機制短期內難以落地。支付手續費優惠靠支付機構自身難以完全解決,還涉及產業鏈上下游多個主體,包括商業銀行、清算機構、專業化服務機構ISV等之間的協作與成本分攤。這麼一項系統性工程,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想要在疫情期間快速落地,需有關部門介入,協調各方利益,制定實施統一工作方案,全鏈路聯合降低費用。參考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改革,由央行、發改委牽頭制定支付降費防控疫情工作實施方案,統籌各方合力降費、共同分攤成本壓力,包括支付機構減免收單服務費用、銀行減免資金渠道費用、清算機構免除轉接清算費用,確保疫情期間小微、公益、民生等重點領域支付服務暢通,增強政策傳導的及時性、有效性。最後秉承“支付惠民”原則,對於公益組織、慈善機構、繳費單位進行收款、提現的交易,支付機構、銀行、清算機構在特定時期內定向實施各類費用全免優惠

金融科技企業運用大數據和平臺場景優勢,加強金融與科技的融合,這樣就能協力高效精扶持疫情中的小微個體。金融科技公司不僅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更是發揮和展現其平臺優勢為小店輸血的舉足輕重作用。

沒有過不去的寒冬,也沒有來不了的春天,只要大家一起攜手創新,春天即將來臨。

作者 芮萌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