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這個春節無疑是最難熬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尤其對於服裝品牌來說,庫存、租金、人工和基本為0的線下客流等重重壓力,更是讓其飽受折磨。

百麗:2月份營收預計下降80%左右,3月份還無法估計

優衣庫:關閉中國市場750間門店中的270間

無印良品:關閉中國市場260間門店中的138間

H&M:關閉在武漢地區的所有門店,共13家

Levi’s:關閉在中國約一半數量的門店

Adidas:暫時關閉部分中國門店,並表示會對短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耐克:關閉中國約半數門店,瑞銀髮布報告稱其從1月中到2月底的業績將大跌70%

Burberry:關閉中國內地市場64家門店中的24家

加拿大鵝:預計全年收入將增長13.8%~15%,不及此前預期的20%增幅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85%的中小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

近日,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有85%的企業現金流最多維持3個月、近60%的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20%以上......受訪的行業分佈如下: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由圖中數據可知,63.08%的企業員工人數不超過50人,74.04%的企業2019年營業收入在5000萬元以下,說明參與問卷調查的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在現金維持時間、對營業收入的影響等問題的反饋上,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也就是說,有85%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此外,合計58.05%的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20%以上,形式不可謂不嚴峻。

本以為熬過了2019的寒冬,卻緊接著迎來了2020的“地獄式”開局!活下去,成為橫亙在所有老闆面前的首要問題!

如何挺過這個春天?

跨界投“醫”。為保障口罩、防護服等產品的供應,眾多服裝企業“臨時轉型”,將自身生產線拉長至防護用品生產。寧波市服裝企業聯合搭建起了一條由太平鳥提供設計方案、物流,廣源針織、藍禾醫療等企業提供原料,銘朗服飾等企業組織產能的臨時口罩生產供應鏈;雅戈爾通過官微透露研發團隊正在研發新型口罩,用於對病毒預防,研發成功後馬上投入生產;紅豆股份則發佈公告稱,根據經營發展需要,經營範圍新增“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二類醫療器械生產”。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疫情下的服裝企業“生死戰”: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業內人士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醫用產品儲備方面存在一定挑戰,服裝企業在社會需求及政府統籌安排的背景下,進行醫用防護產品的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

發力線上。除轉型外,更多企業開始發力線上零售,拓寬銷售渠道爭取一線生機。

根據太平鳥公開數據:線下 PEACEBIRD男裝、PEACEBIRD女裝、LEDíN 女裝、Mini Peace 童裝、MATERIAL GIRL女裝、PEACEBIRD LIVIN'鳥巢,通過推出微信線上會員專場、微信秒殺、小程序分銷、不同區域輪流直播等形式,實現了半數暫停營業門店有銷售,日均總零售額800萬+,並仍在持續提升。

面對疫情影響,茵曼也迅速組織調整了去年定下來的策略,從除夕夜開始,聯動全國在營業門店展開線上的社群營銷。短短七天,逐步扭轉了線下店因停業帶來的業績下滑。在全國線下店僅有50多家店鋪開門營業的情況下,迅速收攬了6.5萬名成交客戶,完成了日常140%的銷量。

總結:與非典時期相比,如今線上購物的比例相比於線下消費,已有了巨大的提升,今年的疫情更是加速了這樣的發展。

對於服裝企業來說,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及多方面應對能力,積極探索線上渠道,嘗試微信營銷、短視頻及直播營銷,重新籌劃商品計劃,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才有可能活下來,挺過這個難捱的春天!

關注【麗晶軟件】,私信我們回覆“門店”,瞭解更多「數字化門店」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