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贈數萬億抗疫風險保障,保險機構利潤承壓多大?

承擔社會責任與規避利潤負擔之間,保險機構選擇了前者。

半個月來,保險機構已為新冠肺炎疫情送出了數萬億規模計算的免費保險保障產品。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已贈送超萬億元風險保障的保險機構,將贈送對象的範圍進一步擴展。

南都記者近日從行業獲悉,繼贈送給醫護人員、記者等群體的抗疫保險外,保險機構近期向內勤、外勤員工等贈送專屬保險,並向大眾贈送免費戰疫保險產品,進一步擴大免費保險的受眾。

多位接受南都記者諮詢的保險業、券商業人士均表示,目前尚無公開的數據統計,很難統計贈送的保險產品所涉及的保費規模。

南都記者根據目前的信息測算,假設萬億元保險保障規模計算,以每份保額10萬至50萬進行計算,涉及200萬份至1000萬份左右。若按每份1元至100元計算,則萬億保險保障對應保費可能在200萬元至100億元左右。

事實上,按照會計準則規定,這部分贈險規模並不納入“保費收入”,但要計提責任準備金,同時將賠款計入賠付成本。這意味著大部分參與贈險的機構,其利潤表當中的“營業支出”會有增加的風險。

不過,多位接受南都記者諮詢的保險業人士稱,贈險行為是由保險機構的總公司批准的,公司在精算角度和合規角度均會對贈險進行考量。而大部分拓展保險責任或籌劃推出的含新冠肺炎保險責任的產品的保險機構,亦在精算方面研究定價標準。

1

從1月20日開始,保險機構為湖北醫護人員(含支援武漢醫護人員)及家屬、其他各省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及家屬以及記者等免費贈送數萬億元的保險保障。

南都記者從保險業界獲悉,近日,保險機構向內勤、外勤員工等贈送專屬保險,並向大眾贈送免費戰疫保險產品,進一步擴大免費保險的受眾。

根據北京保研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汪波濤提供的數據顯示, 招商信諾人壽、泰康人壽、中德安聯等23保險機構以及大童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保險中介公司為銷售夥伴、內外勤員工等提供專項福利保障保險方案,時間最長為一年。

所謂“贈送保險”,是指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免除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義務,或者代替投保人履行支付保險費的義務。

最近幾年,保險機構加強了對贈送保險行為的管控,並規範了贈險的具體操作。 有多位接受南都記者諮詢的保險業人士稱,贈險行為是由總公司批准的,公司在精算角度和合規角度均會對贈險行為進行考量。而大部分拓展保險責任或籌劃推出的含新冠肺炎保險責任的產品的保險機構,亦在精算方面研究定價標準。

事實上,在汪波濤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前,中信保誠人壽、太保安聯健康險等50多家保險機構亦對500多款重大疾病險、意外險、醫療險、壽險等產品的保險責任範圍擴展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2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規定,對於個人保險產品擴展責任的,各人身保險公司不得因責任擴展上浮費率,也不得對公告前後購買該產品的客戶實行差異化的理賠標準。

這意味著,與贈險的行為相似,保險機構紛紛拓展保險責任的最大影響,或將體現在賠付方面。這將在一定程度影響保險機構的利潤數據。

以贈險為例。根據《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贈送保險有關行為的通知 》(以下簡稱“2015年《通知》”)的相關規定,人身保險公司贈送的人身保險產品僅限於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且保險期間不能超過1年。對每人每次贈送保險的純風險保費不能超過100元,以公益事業為目的的贈送保險不受此金額限制。不過,根據當前的消息,保險機構贈送給醫護人員等群體的抗疫保險並未受到此條規定的約束。

南都記者根據目前的信息測算,假設萬億元保險保障規模計算,以每份保額10萬至50萬計算,涉及200萬份至1000萬份左右。若按每份1元至100元計算,則萬億保險保障對應保費可能在200萬元至100億元左右。

3

事實上,新冠肺炎診療費用可由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支付,費用補償性的醫療險產品承擔的壓力並不大。不過,絕大多數免費贈送的意外險和疾病險卻截然相反。由於目前缺乏歷史數據,在精算上如何進行假設仍然存在一定的探討空間。而這類免費保險的定價亦難以跟此前的免費保險產品進行對比。

儘管如此,免費保險產品仍然會給大部分中小保險機構帶來會計層面的壓力。

南都記者查閱獲悉,根據2015年《通知》的規定,人身保險公司贈送人身保險對應的保費,根據會計準則不應確認為保費收入,但應按照監管規定計提責任準備金,同時將賠款計入賠付成本。

這意味著,儘管贈險並未直接被確認為“營業費用”,但實際上從計提責任準備金以及未來賠付的層面看,這部分贈險未來有可能成為“營業支出”,對保險機構的利潤表造成影響。

南都記者獲悉,從當前情況來看,包括員工專屬產品在內,大部分贈險以意外險、壽險等險種為主,屬於給付型的險種,並可疊加賠付,一定程度上會對贈險機構帶來賠付壓力。

不過,有接受南都記者諮詢的保險業人士稱,無論保險責任拓展,還是免費贈險,都是保險機構此刻發揮保險保障功能的體現。

採寫:南都記者梁小嬋,周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