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

用户58626656814


那时读书的唯一,七岁考试进入市第一流小学,第一班,那时读书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做有文化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的!!!有方向,才有目标!!!不论经过了多少岁月,我始终朝着理想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只因心中有理想,有目标,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在实践中遇到瓶颈,不耻下问,向已知,求未知,在已懂,向未懂中一直努力!!!永远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从未畏畏缩缩,从未后退!!!我们这代人的信念:“为了理想前进"!!!


江水绿更蓝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对这问题的时间表述提下不同看法:题主提的六、七十年代过于拢统。这是因为从1966年5月起,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大约一个月后,从小学到大学陆续停课。1967年,虽然提出了“复课闹革命”,但是复课是假的,闹革命才是真的。我当时上大学,复课学毛主席诗词,革命样板戏,上不了专业课。小学就学毛主席语录,老三篇。这种状况直到文革结束。因此,六十年代的后半期,七十年代的前半期,高小就基本不存在。所以这个问题的时间段要么是文革前,要么是八、九十年代。

现在我按文革前的时间段来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文盲率极高。我没有掌握具体数据,但是以我的家乡那个小镇来说,几千人口,识文断字的超不过五十人。一个前清秀才,是镇上文化最高的,因而也最受人尊敬。其余多少认识点字的,都参加了工作,有的在政府,有的在供销社,有的在粮仓库或银行营业所。他们都属于镇子里有面子的人。

我1952年进小学。班上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大。我读小学一年级时,班上后排就坐着几个已经结婚、生养了孩子的同学。这是共和国为了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大力动员大家读书的结果。后来还有几年,镇上各居民小组都成立扫盲班,凡是不识字的青壮年都要进扫盲班学习。通过扫盲,不少人认识了一些常用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那时候小学分初小和高小。初小是一至四年级。高小是五、六年级。有初小和高小的小学称为完全小学。我家乡的小学大门上就刻着《大同完全小学》几个大字。初小课目为语文、算术、音乐。高小增加了历史、地理、自然、美术,还学珠算,就是学打算盘。高小毕业,就算得上个小知识分子了,可以参加工作了。我姐姐同我一道高小毕业,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无力供养两个中学生,我姐就让我读书,她参加了工作。

若论课程的深度,现在的小学超过我们那个时代很多。我曾经在城市里带过孙子读小学,他的一些数学题我真做不出来。虽然我的数学丢了几十年,但是我在中学前的数学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呀。据说,有的小学生数学题,连博士生都不会解。

不过,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只知读书,缺少社会经验。小学毕业的孩子,还是爸爸妈妈羽翼保护下的小乖乖,不像我们那个时代,小学毕业就是半大人了,可以独立工作了,这是综合素质的差距。


直心1


本人76年高中毕业,小学在县里读书,文化大革命结束,小学三年级,69年父亲五七道路,全家随下乡,春天村小学四年级,小学毕业,到公社中学读至高中,那时有运动是事实,但文化课还是按步就班的进行,并且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有北大毕业的,有正牌农大的,有大学教授的子女,具体什么大学,不知道,都是响应号召,下放到农村的,由于自己淘气,除班主任的课,任课老师的课都不上,逃课玩球去,所以,数理化没学好,七七年报考没敢去,后听说一百多分上中专,后悔至及,早知分数这样低,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数学也许也能蒙几道题,也去考试了,也许能拿回个中专文凭,虽然那时我功课不好,但那时的教育,和教师的水平,还是一流的,那时的高小与现在比,只能说学生和家长的素质比现在要好,一尊重老师,二听父母话,三没有家长为孩子受点委屈,就兴师动众,找老师麻烦。我是这样认为的。


正必压邪


六,七十年代的高小生,要分为两个阶段来回答,不能混为一谈,才能说清楚根由:六十年代的高小毕业生,只能从上个世纪六零年至六六年这个阶段毕业的高小学生才能称之为六十年代高小毕业生。因为这个年代的高小,是延续了自解放以后五十年代;初小四年,高小两年,初,高小合计六年的学制;初小一二年级课程设有语文,算朮,图画,音乐,体育和手工,三年级去掉手工,开始学作文,四年级增设珠算课程,四年初小期满,要进行毕业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发给初小毕业证。要想继续就读,就要进行升学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升学就读高小。就读两年高小,经过毕业考试成绩合格,发给高小毕业证书者方能称之为六十年代的高小毕业生。六七,六八,六九,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停课,这三年没有高小毕业生。所以,六十年代高小毕业生,就只能特指六零至六六年这个时段的高小毕业生。在这个时段毕业的高小生,小学知识应当是扎实的。

至于七十年代,因为改为小学五年制,去掉初,高小分段和初,高小毕业和升学考试。开始了学工,学农,学军等社会活动,所以七十年代的小学毕业生,文化功底如何的确就不好说了。这也是七十年代小学毕业生,没法与六十年代高小毕业生相提并论的根由所在,更不能将六十年代高小毕业生与七十年代的小学生混为一谈的根本原因 。

见于上述两个时期的高小毕业生和小学生相当于现在什么学识水平,那就更没有可比性了。没法比。


紫水金龙浩淼


我读五六年级的时候,全乡有五年级两个班,六年级两个班,班里有两个女同学(这两个女同学的父亲都是有工作单位的),课本有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化学共五门课程,老师管得很严,上课时不许讲话或做小动作,如被老师发现,一是罚站,二是戒尺打手掌心,午休不睡讲话者到侧所旁罚站两小时,星期六背不出老师规定的课文,不能回家。语文课里面有写毛笔字的课,数学里面还珠算课,还有截斤两公式(因为那时的一两等于现在的0,625两)。六六年以前的小学应是实实在在的读到了小学的文化,加之学了些实用的,进入社会的锻炼,都能信任工作。从我看现在的五六年级的知识面及难度,比我读书时复杂得多。


春天84155764


我是五一年出生,六三年高小毕业,在那时代的农村算是有点文化的人,我当过亦脚医生,当过区企业组的统计,会计,后来读了三年函授中专,考过助理统计师职称,助理会计职称,经济管理师职称,从事过办公室作,工作总结,报告书,合同’文书等都是自己写,现在退休在家,回想那时读书,小学就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几种课,老师教的非常认真,学公生也学的认真,基本没有多少作业,但在回想起来,觉得很实在而且实用,你看现在的学生,作业堆成山,还有各种校内校外的补习班,一个小学毕业生,你叫他写个正规请假条或者留言条之类的东西,却写的东倒西歪,文不成句,反而,一个小学生每年要消费一万多至几万元,就这样家长难予支付,小孩还累的行,希望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用户4228705816872


应当分开说,六十年代的高小生在农村是个文化人,七十年代无高小。小学五年一惯制,不分初小高小。村村办高中甚至大学 。反正什么也不学,除了打倒xxx就是学工学农学军。

本人六六年初三上完文革开始。七三年兴工农兵上大学,推荐。本人报了名。公社让公社高中出题考一下。结果,全公社报名24人,除我是初中毕业生,其他人都是“五.七高中”毕业生,他们的分数远远低于我(当然,被推荐上大学的却不是我)

假如七十年代有高小,你说他们的水平相当于今天的什么?文盲加流氓。


冬雪5175


首先要纠正一个问题,高小这个称呼不是六七十年代的事儿,最起码是60年代以前的事儿。60年代以前,中国的学制完全模仿苏联的学制, 也就是“六三三”制。什么是“六三三”制,也就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为是刚解放,公办小学很少,我们镇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所公办小学,六级三班,比较完整,所以称完全高级小学,老百姓都叫“完小”。当时学校的学生很多,一个镇方圆几十里的学生。当然学校没有这个能力收完。学校很吃香,学校老师更吃香,大家非常尊重老师。凡是现在六七十岁的人,只要上过完小的,他们现在还能记住老师的名字。

那时的学生大小不一。同一个班,小的十来岁,大的十七八岁,有的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在一个班级里面,后面一两排全是大个子。他们离学校很远,远的就寄宿。有的妻子领着孩子往学校给自己上小学的丈夫送饭,现在说起来让人好笑,那是确是这样。

1960年前后,学制在慢慢变化,特别是1965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毛主席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农村学校很快就出现了522制。所谓的522制就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完小从此消失了。

完小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劳动,还有其它的副科。那个时候的课本主侧重于实用。语文以识字为主,写字为主。特别是写字,用毛笔写,每一个学生都练就了一手好字。另外数学注重于珠算,那个时候每人都能打一手好算盘。他们上学不容易,学习非常勤奋,学习目的很明确,所以班里的差生很少。

学生上完六年小学,要考初中。那个时候,我们这里方圆百里就一所初中,几十所完小的毕业生都往这儿一所初中考,落榜的很多,考上的很少。我们这里的完小每年能考上20多个初中生,在所有的完小中升学率还算高的,当时很有名气。

完小毕业回到农村,在那个时候的遍地文盲的农村,个个是人才。到生产队当会计,到学校当民办教师,到大队当会计,到公社各个部门当点儿什么,很少有在家务农劳动的。

如果把那时的完小毕业的学生和现在的什么学历相比,没法比。如果和现在的学生比计算机,他们是文盲。如果和现在的学生比毛笔字比打算盘,那现在的博士后都是文盲。如果比好找工作,现在的大学本科都没有他们好找工作。因为时代不一样,那是一个缺少文化人的时代,有文化就吃香。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已经不稀罕了。这没有什么可比性。

题主出了一个很可笑的问题,让人没法回答。我只是随便写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会认为我写的很好,年轻人会嗤之以鼻,会说我 翻历史翻老账了。


寒韩寒


我是1949年生的,1960年9月上高小,高小就是小学五、六年级。当时,每个村一个初小,一个公社一所完小。当时,只有一到四年级的小学叫做初级小学,简称初小;只有五、六年级的小学叫高级小学,简称高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俱全的小学叫完全小学,简称完小。我们那个时代,一个公社一所完小,一所完小两个班。初小升高小,成绩好的进甲班(可考工办中学),成绩差的进乙班(只能考农办中学)。我们五个公社五所完小五个甲班,考同一所中学,只招一个班50人。你可能想,能进这个班的都是佼佼者,其实不然,当时吃都吃不饱,很多很多孩子都无缘读书,难道这些孩子中没有聪明的?没有天才?

那时候六年级与现在的六年级怎么比较呢?各有所长,但总的来说,现在学的知识面广,内容深奥一些,蕴涵的科学技能技巧量,那就多多了。


Nicetomeetyo57564418


老朽是50年上小学的,54年初小毕业,当时的区公所驻地办有小学校。周围多个村办有村小学校,统一召考后,禄取高级小学生一个班,近四十名同学。时至今日六十多年了,依然清楚记得教室内座次。当时都是学生自带课桌凳子。当年生活之艰辛,买张白纸自用针线订成作业本,破碗底研墨水,有的是砚台,当时几百元(改币后的几分钱)一支毛笔。赤脚,雨天无有雨具。扯远了。社会经历了几十年,与他人接触言谈后外人眼中愚人被视为有些知识吧,曾常有与大学生接触交往,多有尊为老师之惶恐。扪心自问,愚人文学根底知识之渊博,古今中外之认知。现大学毕业生实有差之。但年轻人的数理化还是超越吾辈也!世界是年轻人的!后来者居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