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森林消防队伍坚持把指战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闻令而行,挺膺负责,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以守土有责、措施有力、防控有序、虑患有备的状态抓好队伍自身疫情防控,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防疫先锋 | 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当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党员,优秀消防员,他们不惧苦累,冲锋在前,面对疫情,挺身而出,上演了夫妻共抗疫情,推迟婚礼,累到在岗位上等等一系列的感人故事。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奋战在疫情阻击战上因过于劳累,病倒在岗位上的卫生员王书才的故事。

防疫先锋 | 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再见到王书才时,他躺在病床上,旁边的队友正在为他打点滴。然而,病床上的王书才此刻也没有闲着,手指在手机屏幕上不停地敲打着一天的工作详报,他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单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信息上报。王书才说:“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松懈,不允许自己停下来。”

防疫先锋 | 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王书才是保山市森林消防支队的一名卫生员,在支队队医空缺的情况下,独挑大梁,担负起队医和卫生员的两项职责。大年三十,王书才和队友杨再林报批轮休,按计划可以回家过年。可上级的一纸通知,让他嗅到了新冠病毒的严峻形势,主动提出让队友杨再林先回家休息两天再来轮换自己,没想到的是,大年初二所有在外人员停止休假,单位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王书才在岗位上度过了新春佳节,离营区100米左右的家成了最远的路。

防疫先锋 | 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每天进行3次体温测量

“我是卫生员,疫情防控监测就是我本职工作,我也是一名党员理应冲在最前面。”从大年初一到现在,王书才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上。每天与驻地防疫部门沟通联系,了解疫情动态;积极与协议药店协调采购防疫用品,将购买到的口罩、防护服、体温枪(计)、医用垃圾袋等一批批物资配发到基层一线中队,并为每个班级配发一个喷壶和一瓶酒精,方便指战员日常消毒。支队后勤处处长王钧祥说:“王书才心很细,考虑问题很全面、有前瞻性。去年底建议采购了一批N95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没想到现在真的派上用场了,支队目前防疫用品很充足。”

防疫先锋 | 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设置隔离区域

“体温正常,今天还有其他发热、咳嗽等状况吗?有没有不舒服?已经第四天了,切记不能出隔离房间,再坚持一下,医学观察期很快就过去了!有问题及时打电话给我。”防疫消毒、测量体温、为隔离人员送饭、上报疫情防控信息......王书才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就寝,身穿防护服的他始终来回在营院内、在楼道里穿梭。有一次刚消完毒,下楼梯时踩在自己喷洒的消毒液上,脚一打滑,摔了好几阶楼梯,脚当时就肿了。一瘸一拐回到办公室,自己喷了一些云南白药就继续投入工作中。一瘸一拐的背着喷壶走在营区里,被队友们称为“最靓的仔”。

“忙起来了,什么都感觉不到,只有休息的时候才能感觉到真的累、真的疼。”王书才说,在自己休息的时候就会给家里人打电话,报个平安。电话中,家人对他最多的叮咛就是“注意安全。”还会问他:“什么时候疫情能结束,什么时候能回家。”王书才的回答总是“快了”“快了”......

防疫先锋 | 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做好疫情信息笔记和登记

家人的叮嘱、期盼,也是王书才工作的最大动力。工作中,每一次上岗,王书才总是认真穿戴好防护服,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是为所有人负责。工作之余,王书才就会上网收看收听新冠病毒讲座,了解专家们在前沿的最新动态,笔记本上记录着满满的疫情防控知识和信息。在和王书才面对面交流时,他疲惫的双眼始终带着微笑,没有谈太多关于自己做了那些工作,而是普及了很多医学方面的常识,让我对这个卫生员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些都是平时陪着队友去医院看病,在医生那里偷偷学的,哪些病用哪些药都被自己用手机拍下来保存在相册里,一点点累积。”王书才笑着说,我和总队其他卫生员建立了一个群,平时大家都会将学到的东西在群里交流探讨,方便工作。

防疫先锋 | 营区到家的100米成了最远的路

“前几天我和妻子、孩子视频,孩子会叫爸爸了!”王书才说,这是孩子第一次叫爸爸。讲述这一段故事的时候,王书才很兴奋,但泪水在却眼中打转,低下头故意避开我的眼神。他说:“和那些逆行的白衣天使们相比,我能做的就是把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用自己的坚守,守住第一道安全防线。”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保山市森林消防支队10余名像王书才一样的卫生员始终坚持在抗击新冠病毒最前线,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筑牢新冠病毒防疫屏障,有效防止疫情在单位内扩散和蔓延,保障着指战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