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人物丨陳德寶:馳援武漢15天,家鄉是最堅強的後盾

昨晚7點多,馳援武漢半個月後,東陽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陳德寶終於在電話裡接受了來自家鄉媒體的採訪。

戰“疫”人物丨陳德寶:馳援武漢15天,家鄉是最堅強的後盾

(圖為陳德寶在實驗室工作)

1月28日,陳德寶隨第二批支援武漢的浙江醫療隊奔赴武漢,對口支援醫院是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在天佑醫院,陳德寶主要承擔病毒核酸檢測、血常規、心功能等檢驗工作。雖然不是在隔離病房工作,但天佑醫院是專門收治發熱病人的定點醫院,收治了近300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因此每天上班之前,包括陳德寶在內,所有醫護人員該有的醫學防護措施一點都不能少。

戰“疫”人物丨陳德寶:馳援武漢15天,家鄉是最堅強的後盾

2月9日,有媒體爆出,此前,因很多網友誤認為天佑醫院是民營醫院,近期醫院收到的捐贈物資大量減少。該院醫用防護服緊缺,因此向社會求援。對此,陳德寶告訴記者,天佑醫院的防護物資確實比較緊張,不過浙江醫療隊來武漢前已經考慮到了這些問題,來武漢前,浙江省內各家醫院都為支援的醫護人員配備了一定的物資。"我來的時候市人民醫院給我帶了20多套防護服及口罩、護目鏡等其他配套醫療防護物資。這兩天又收到了來自東陽的3箱物資。"陳德寶說,"還是要感謝家鄉醫院領導的關心,上次偶然說起因為長期佩戴N95口罩導致鼻子破損膿腫,呂忠院長就讓人寄來了透明敷貼和膏藥,這些物資我也分享了一部分給其他一線的戰友們。"

戰“疫”人物丨陳德寶:馳援武漢15天,家鄉是最堅強的後盾

(圖為醫護人員通道,醫護人員的外衣正在裡面進行紫外線消毒)

除了物資,對於陳德寶而言,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儘管在檢驗科崗位上工作了近30年,有著豐富的臨床一線工作經驗,但初到武漢,陳德寶還是覺得困難重重。"一方面是病人的基數太大,本地醫護人員人手不足且很疲憊,天佑醫院原本是職工醫院,實驗室的條件也不達標,流程、設施都達不到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當地醫院門診就診秩序的混亂,防護措施也不到位。"陳德寶說,浙江醫療隊配備了專門的院感團隊,到達武漢後,醫療隊149人入駐在醫院附近的一家酒店。正式投入工作之前,院感團隊將酒店和醫院都進行了改造,制定了詳細的院感方案,劃分出來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分區塊做好防護工作,並對醫療隊隊員的出行通道進行了規定。醫療隊隊員回到酒店後,外衣鞋子都要留在大門口統一進行紫外線消毒。

戰“疫”人物丨陳德寶:馳援武漢15天,家鄉是最堅強的後盾

陳德寶所在的檢驗團隊共有10人,在浙江醫療隊的支持下,天佑醫院對實驗室流程和設施都進行了改進和完善,並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項目。新冠肺炎病人確診需要檢測確認,治療後效果評估也需要連續兩次檢測結果為陰性才可以出院。因此,僅一位確診病人,就需要反覆檢測血樣數次。為了儘快完成檢測,陳德寶和大部分的醫護人員一樣,每天提前一小時上班,一頭扎進實驗室就不出來,不喝水不上廁所,連續工作七八小時是常事,醫療隊為隊員們發放了尿不溼,以應對長時間的工作需要。"有一天下班回到酒店,照鏡子時看見自己因為長時間佩戴N95口罩變形的臉,感覺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陳德寶說,即便如此,整個檢驗團隊每天也僅能檢測100例左右。

戰“疫”人物丨陳德寶:馳援武漢15天,家鄉是最堅強的後盾

"說實話,心理壓力很大,剛來那幾個晚上經常睡不著。因為發熱病人實在太多了,這兩天病人數量開始減少,心裡就稍微放鬆了一些。"出征武漢,陳德寶心裡最放不下的是老家的雙親。來之前他沒有跟父母說,一直到武漢的第二天,才電話告知了父母。"電話裡我能聽出父母的哭腔,但是身為醫護人員,這是我們應該承擔的使命,我只能寬慰他們,我們的防護工作做得很好,不要擔心我,我肯定能照顧好自己。"陳德寶說,每天下班後,無論多晚,都要給家裡打個電話,因為他知道,無論多晚,家人們都等著他報平安!


東陽日報 記者 呂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