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给他们一点掌声吧

  人过中年,情感内敛,很少有什么能够直抵内心。尤其是那些空洞的口号,什么**加油,不但没有感动,而且极为反感。

  因为,喊一句加油很容易,但被鼓励的那一方,得不到实质性帮助。为受难者祈福当然可以,但不用那么大声。

  不喊出来,不用文字表达出来,不代表我们没有良悯之心。

  正如有人所说,疫情之下,老实呆在家里,不要乱跑,不要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

  真正用实际行动为重点疫区加油鼓劲的,是那些赶赴重点疫区支援的医务工作者,还有捐款捐物的企业、爱心人士。这些人,我为之感动。

  如果我们既没有专业的知识可以帮助疫区群众,也没有献爱心,那么,还是免开尊口吧。

生活中,总有让你感动的人

  这场疫情十分凶猛,即使不是重点疫区,抗疫形势也很严峻。

  我所在的地区,确诊人数并不多,而且至今无死亡病例。即便如此,处处严阵以待。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有一群人,他们穿着红马甲,发传单、贴通告……

  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

致敬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给他们一点掌声吧

  在基层,志愿者大多是党员干部,有的在职,也有退休老干部。他们可能是教师,可能是社区工作者,也可能是村干部。他们的工资有高有低,高的每月七八千元,低的只有几百元。比如村干部,除了党支部书记工资高一些,村民组长的工资一个月不过三四百元。但不论怎么说,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计报酬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我今天所说的志愿者,不是社区工作者,也不是村干部。他们是真正的奉献者,自愿不拿一分钱报酬为抗疫出力。

  面对这样的一群人,哪怕我已近乎木头,都没有理由不感动。

  当我们的志愿者招募令发出后,有十几位报名,都表示哪里需要去哪里。

致敬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给他们一点掌声吧

  报名的人并不多。但可贵的是,他们每天都坚持到社区集合,拿着“小喇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遇到聚集的人群,他们要劝导分散。

  农村人喜欢拉呱,三五人凑一堆,天南海北,啥都能聊。

  这些人尽管爱扎堆,但通常都讲理。

  你一劝:疫情这么严重,还聚干啥,都散了吧。他们态度挺好:散了散了。

  但是你走了以后,没一会儿,他们又凑一块唠得特别欢。

  这十几位志愿者,每天都在社区里转,碰到没戴口罩的就嘱咐:“师傅,要戴口罩啊!”

  “好好好,回去就戴!”看,人家多配合。至于他回家后有没有找口罩戴,或者说他家有没有口罩,都没个数。但至少,人家的态度是好的。只要被劝的人配合,志愿者的成就感就十足。谁不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认可呢!

致敬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给他们一点掌声吧

  难劝的,是那些聚集在一起打牌的。

  我们这边,很多人都喜欢打扑克,不一定赌钱,就是纯粹消磨时间。

  有些人的牌瘾,可以说是大到不可思议。搁在平时,你打牌就打牌,没人管你。

  关键时期,还是要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不能聚在一起打牌。

  但这些人可以用不识好歹来形容。

  不听志愿者劝导就罢了,有的还会口出恶言,脏话随口就来。

  志愿者没有执法权,不能强制聚集的人散开,遇到不讲理的人只能苦笑。

  这种委屈,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懂。

我们不煽情,但也不能吝惜掌声

  从招募志愿者到现在,不到十天,但我觉得已经过去了不止一个世纪。

  是的,这段日子,每一天都是煎熬。

  有时候我在想,志愿者图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中间,有的是企业职工,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大学生。

  他们有的是党员,有的是普通群众。

  不论身份,我认为,他们都是高尚的人。

致敬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给他们一点掌声吧

  当然人,他们也是平凡人。他们没有超能力,只是爱奉献。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他们可能不会主动报名当志愿者。

  不是他们不愿意,只是生活总是给了我们很多限制。

  时间、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让我们缩手缩脚。

  但只要我们内心善良,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及时出现,这就够了。

  志愿者图的到底是什么?名和利?这些身外之物,我觉得他们不图。而且,即使他们图,也没人给。

  心安。我觉得,他们还是图个心安吧。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心安,我们都要图。

  我们给不了他们什么,那就给他们一些掌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