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是不是真的呢?樹皮還能磨面嗎?

棒奔霸


親身經歷過,六七十年代家裡困難,糧食不夠吃,在那青黃不接的季節,不得不以穀糠充飢。

可是用穀糠做饃,熟了不成個,散在鍋屜裡,在這種情況下,就少不了榆樹皮,把榆樹皮去掉老皮,曬乾後用碾子壓,篩出細面摻在糠裡蒸饃,這樣熟後成個,可以用手拿起來吃。


冷眼回眸笑看花開花落


榆樹皮確實可以吃,而且在大饑荒年代救了很多人。可能會有許多人認為粗糙的樹皮怎麼能吃,這裡先給大家澄清一下,外面的樹皮確實不能吃,其實吃的是裡面的真皮。小時候聽奶奶說,大饑荒的時候家家戶戶沒有糧食吃,許多人家吃的是磨碎的紅薯秧、花生殼、甚至還有吃觀音土的,這些東西不易下嚥和消化,吃完容易腹脹、便秘,還死了不少人。那時榆樹皮就是好東西,把外面的老皮去掉,把裡面嫩滑的真皮取出來,曬乾、磨成粉,可以和其它食物摻起來一塊吃,可以增加其它食物的粘性。同時,榆樹皮還能起到潤滑腸道的作用,降低便秘程度。靠著榆樹皮、野菜等食物,救活了很多人。 榆樹皮性甘、平、無毒,具有利水、通淋和消腫等作用,可以治療小便不通,淋濁,水腫,癰疽發背,丹毒,疥癬等疾病。


首都農業人


榆樹皮在生活困難的那些年裡,曾經也有一定的作用,它是當年唯一一種可以摻在麵粉裡亂竽充數的樹皮。

記得當年小編偏食厲害,不喜歡吃玉米麵餅子和紅薯,瘦的沒個人形,母親晚上摟著我,撫摸著小編脊背上的肋骨說道:總不願意吃飯,你看看你瘦的,皮包骨頭了都。小編不是故意不吃飯,而是真心吃不進去。

那年春天,門前的榆樹砍倒了,母親把榆樹葉子摘下來餵雞餵豬,又用一把鐮刀把榆樹皮颳了下來,清洗晾曬乾透了,才拿到磨坊加工成了榆樹皮面。

一開始不明白母親磨出來榆樹皮粉是幹啥用的,等到了下雨天,農民不用去山裡幹活了,母親就在家裡給小編做好吃的東西,當年吃餃子必須得用白麵,別的麵粉粘性不好,包不出來餃子,比如玉米麵和高粱面,它們根本包不了餃子。


那天母親把榆樹皮面跟家裡的高粱面和在一起,用山裡的野菜做餡,餡裡面擱了豬油,竟然包出來一蓖子餃子,煮熟後一家人歡歡喜喜吃了,在過去,除了過年,過十五,哪有機會吃到餃子啊,而那年春天母親竟然利用了榆樹皮面粉的粘性,和著高粱面給我們做了餃子。

後來母親還用剩下的榆樹皮面合著高粱面做麵條吃,味道有點甜,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年缺少好吃的東西的原因,小編覺得榆樹皮面做成的餃子和麵條格外好吃。

從那以後,小編知道了榆樹的真正作用,榆樹錢可以蒸熟了吃,榆樹葉子可以餵雞餵豬,榆樹皮可磨成粉包餃子,榆樹木板可以做菜板,榆樹全身就沒有沒用的地方。


悠然見東山


這是真的,樹皮是可以磨面的。不過,那都是農村困難時期,無耐的一種選擇,現在農民生活好了,沒人再用榆樹皮磨面了。

我也是農村人,家裡也種有榆樹。有一次,父親找人來,要把家裡的一棵榆樹給打了,好幾個人用鐵鎬刨了大半天,因為想把樹根也挖出來,就不能用鋸來據。然後,等樹快要倒了,就用繩子綁住大樹,幾個人一起向一邊拽,眼看樹就要倒了,幾個打樹的人,就趕緊跑到一邊,以防被大樹砸到。

榆樹打倒後,父親會把榆樹皮刮下來。刮下來的榆樹皮,被綁成一小捆兒,一小捆兒的掛在高處晾曬。同時,街坊鄰居的,誰家要是想要點榆樹皮,可以自己來刮,想要多少,就自己在大榆樹上颳去多少,都是拿回家晾曬後,準備用來食用的。

當然,榆樹皮不能直接食用,榆樹皮曬乾後,磨成了面,可以摻在別的面裡,和了面後,做成食物,烹飪之後,才可食用。

其實,榆樹皮一般情況下,在我們農村,人們只把它摻在紅薯面裡,做成食物來吃。紅薯在現如今,價格也不低,可在過去,像紅薯面這種粗糧,在價格上要比白麵低的多,以前,我們農村人,吃不起白麵,就用紅薯面來充飢。

可是,只是用紅薯面和麵,麵糰不好粘合,而且還不筋道,沒勁兒,容易爛。所以,人們就加入一點兒榆樹皮面,和出的面就會相對有勁兒點兒,煮後不那麼容易爛,而且,這樣也可以節省點兒紅薯面,因為紅薯面在過去的農村,也不是太富裕。

紅薯面和榆樹皮面摻和在一起,可以做成餄餎面.紅薯麵條.紅薯麵餅.紅薯麵餃子等。這些紅薯面做成的食物,食用起來,口感確實是比不上白麵做成的食物,可是,只要能填飽肚子,人們也就很滿足了。

現在,農村人民生活好了,各種食物應有盡有,人們不再為了溫飽而發愁。吃白麵食物吃膩了,還會偶爾做頓紅薯麵食物,只是貪圖新鮮,吃個希罕兒而已。說句實話,我雖在農村長大,小時候,也吃過幾次紅薯麵食物,可吃的並不多。像紅薯麵餅.紅薯麵餃子,也沒吃上幾次,也忘了什麼味道了。唯一有記憶的:就是餄餎面了。

餄餎面雖說是紅薯面做的,可吃起來還真不錯。它是紅薯面摻了榆皮面做出來的,吃起來滑爽香濃,當然,吃餄餎面得有滷湯,澆上了滷湯才能更加的香濃好吃。小時候吃餄餎面,其實也沒吃過幾次,因為,做這種面有點兒麻煩,還得用到餄餎床,用前得清洗餄餎床,用後還得洗。一不小心,面還會爛,加入的榆皮面適合,面才不會爛,而且口感才好。

總之,榆樹皮能磨成面,可以食用,這是千真萬確的。可不能直接食用,得摻和在紅薯面裡。而且,那只是缺吃少穿年代,人們的無耐選擇。現在,農民生活好了,豐衣足食,沒人再去想著把榆樹皮,磨成面來食用了。

當然,如果你想嘗試一下,最好的選擇,就是試著做一下餄餎面,當然,你首先得有餄餎床。現在,餄餎床在我們農村,也幾乎已經絕跡了。自己做不成餄餎面,又想嘗一下榆樹皮面的味道,想品嚐一下美味的餄餎面,那你就去賣餄餎面的小吃店吧!只不過,小吃店的餄餎面裡,有沒有放榆皮面,那就不得而知了。

吃榆樹皮面,那只是農村困難時期,不得已而採取的一種方式。現在,農村人民生活好了,再不用為了填飽肚子,而愁眉不展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要勤儉節約,不要奢侈狼費,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趙杏愛


榆樹皮磨成面煮糊我就吃過。

記得小時候,那年子鬧饑荒,父親在區食堂給單位做飯,每月也就掙個生活費,還供養姐姐讀書。母親在家裡養活著我們姊妹三個,那個年代的生活可真是苦啊!

有一天我跟著母親去山上挖野菜,走到小河邊看見一棵榆樹上開岀了花,村上有些大人在樹上拉花,我問母親榆樹花也能吃嗎?母親說:“榆樹花能吃,榆樹皮也能吃。可樹太高了你上不去,我們挎點榆樹皮吧。”

我和母親拿著鐮刀,把樹皮欄腰割開一個口子,然後把樹皮挑開一條縫,順著縫隙連撕帶拽,像布條一樣撕了下來。

樹皮拿回家裡,放在外面幾天就曬乾了。那時候家裡有個石頭對窩,母親就把樹皮放進對窩裡,對著樹皮連續不斷地衝砸,一直把幹樹皮砸成面,然後用塞子過濾,就成了榆樹面。

榆樹面,可以做成麵餅,也可以做成麵糊。記得第一次吃麵糊,母親把鍋裡放上水,燒開後就丟把野菜,把榆樹面用冷水攪開,倒入鍋裡同菜一起煮,一會就煮成了一鍋粥。糊糊煮好了,放了一點鹽到鍋裡,我就迫不及待的盛了一碗,涼都沒涼端起碗就喝,因為榆樹面沾連度高,呼哧一吸竟然把一小碗喝進了肚裡,燙的我哇哇亂叫。

這以後,我就涼冷再喝,慢慢品味,那味道里雖然有點澀,但它讓我度過了那個青黃不接的年月。多少年過去了,它仍像一縷鄉愁,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裡。


用戶桃花盛開的地方


“農村老人說榆樹皮可以磨面吃”說出這話的人其本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啦。這群人大部分都經歷過那段“忍飢挨餓”的歲月!我的老家在東北,在一九六零年時,由於連續的自然災害,那位“老大哥”又逼債。那真是“飢寒交迫”,當年的榆樹皮成了寶貝。用鐮刀扒皮,用鍋烘焙乾翠後,再用鐵杵或其它工具研碎成粉。添加到苞米麵裡,蒸出的心饅頭、窩窩頭、餅子呀充飢。澀澀的香香的味道,當時算是不可多得“精糧佳餚”。至今想起來,舌尖上還會溢出酸酸的苦澀!

現在的生活幸福,歲月靜好。這就是國富民強👍這就是國泰民安👍這是中國共產黨賜予我們的福祉。惟願我們珍惜!用心血勤奮回報社會,感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一片雲101511871


榆樹皮肯定能吃,我哥我姐都吃過,那時沒的吃,糧食產量低,好的要交公糧,生產隊分糧食又不夠吃,特別是男孩多的家庭就更吃不飽了,榆樹皮,野菜,坑裡的渣草都是入口的食物,有的父母孩子多這都得緊著孩子們吃,自己餓著。所以我們要對父母好上加好才能對得起他們為我們吃的苦。


馬208874096


榆樹皮是可以磨成面的。我小時候就吃過用榆樹皮面和地瓜面混合在一起的餃子。那時太窮過年時小麥麵粉根本就不夠用,(主要是太少了)光用地瓜面又包不住,用曬乾的榆樹皮放在石磨上一遍一遍的磨,再用籮篩過一下,最終榆樹皮就磨成面了,再用溫水和了面後,因榆樹皮粘性特別大,和別的麵粉摻在一起就用了。實際上用榆樹皮包餃子是不得不的事。如小麥麵粉夠用的話,誰願意用啊。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哎……一想起那時,就一個字`苦`啊。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就沒有用的了。


無悔一生155096796


我在小時候就吃過榆樹皮磨的面,那只是為了增強其它粗糧的潤滑度和勁道,否則那些面因鬆散而不能夠形成麵條,這也是在糧食困難時農民的一種發現和創造。近年來有些人大魚大肉吃膩了,又想吃一些以前吃過的粗糧,比如說高梁面、玉米麵、還有蕎麥麵,這些面要吃麵條非常的疏散,加一點榆樹皮磨的面,和下的面就有了勁道,下到鍋中怎麼煮也不會成為糊糊和散亂,熟了後吃起來非常光滑順口,我還給一些人專門搞過。榆皮面在特定的時期起過很大的作用,也救過很多人的性命。現在因小麥面不再短缺,人民的生活有所改變,榆皮面逐步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可你若想吃到真正的蕎麵河撈,沒有榆皮面就不是正宗味道。

農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絕巧,這都是生活中苦苦的尋求和總結的經驗,比如說什麼野菜可吃,什麼野果有毒,都是農民嘗試後的結果,也許第一個試吃螃蟹的就是農民。我們要尊重農民,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的生活要幸福離不開農民,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





李增喜3


我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是最有說服力的,我老家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榆樹皮磨成的面做的:“榆面餄餎”。並且小時候我也吃過榆面高粱包子榆面玉米餃子。可以說,榆樹皮面是伴隨著我小時候最困難的人生一路走來的,現在回味起來,我是真的不會再吃榆樹皮面了,更多的是一種難忘的回憶。現在回到老家偶爾吃一下榆面做的美食,還覺得別有一番風味。

先說說我老家的特產“榆面餄餎”,在我小時候,村裡小麥產量有限,秋收之後,大量的麥子交公糧後,剩下的一些麥子一般我們都不捨得吃,而家中玉米、高粱極多,單獨吃既不好吃也不容易成型,因為在玉米和高粱裡幾乎不含麵筋,想吃一頓餃子都不能包成型。

但是榆樹皮有一項神奇的特性,磨成面的榆樹皮面溶於水中會表現出很好的食用粘性,對於沒有粘性的玉米麵和高粱面來說,算是一種補不足吧,但是小麥麵粉我們一般是不會加入榆樹皮面的,一是沒必要,二是破壞白麵本就好吃的口感。

上圖中這碗看起來好吃的麵條,就是我們老家的特產“榆面餄餎”,主要成分就是榆樹皮面和高粱面,因此麵條呈現高粱色。單獨吃高粱面的話,你會發現這種面硬且沒有勁道,不好吃。不過高粱面中加入少量的榆樹皮面後,就會讓高粱面發軟且有彈性,包餃子都不在話下。

當然了,榆樹皮面和搞兩面的比例一定要把握好,畢竟榆樹皮面也好,高粱面也好,兩個單獨來吃都不好吃。但有機的結合之後,卻又可以表現出不一樣的風味。我們老家吃榆面餄餎通常是搭配肉醬來吃的,如果沒有肉醬的調味,我們也不愛吃。

不過你不要以為榆樹皮面很容易得到,首先你需要在榆樹皮生長的溫暖季節取樹皮,樹皮外面的老皮要清理乾淨,取內裡的白嫩細皮,然後將白皮曬乾,越幹越容易出面,即便如此,真正的出面率也不高。而做美食的時候我們老家那邊也不會雖然使用榆面,畢竟取材麻煩,產量不高,榆樹生長週期又長。

以前在東北朝鮮族聚居區吃過榆面玉米麵條,細細的黃色麵條,味道也不錯,但和我們這裡的榆面餄餎差不多,都是少量榆面摻雜大量玉米麵或高粱面製作而成。

現在農村生活好了,真正吃榆面的人也不多,但榆面作為一個可以當糧食吃的樹皮,本身來說並沒有太大營養價值,摻雜到五穀雜糧中作為膠黏劑或者平衡食物營養來說,是一味難得的好東西。

對於現在人們追求健康飲食來說,榆面應該是不錯的存在,否則我們老家的榆面餄餎也不可能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榆樹主要生產在北方,榆面的存在也是過去人們對長期吃不到白麵的一種無奈之舉,現在保留下來更多的是出於健康的考慮。也不是任何樹皮都可以做成面,有著嚴格的要求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