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日記|畢賜成:穿上防護服,感覺“戰鬥力”都下降了

“到了武漢,就是戰士,戰士就要馬上上戰場”這是我支援第一天的感受。7號晚上到達,8號去我工作的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報到。上午參加培訓,下午3點就立馬進入重症醫學科開始護理工作,這樣的緊迫感讓我意識到,我的的確確是來“打硬仗”的!

在這裡,防護物資很“金貴”

防護用具是上戰場的盔甲,疫情蔓延全國,防護用具緊缺,作為疫情“重災區”的武漢,防護物資更是緊張。因為緊張,所以使用尤其“金貴”。記得8號那天到協和培訓時,其中有個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因為物資有限,培訓時我們只能在旁邊看要進去重症監護室(ICU)工作的同事演練,不能拿來試穿。等到我們確定要進入ICU工作時,老師們才會指導我們怎麼穿脫。

ICU收治的是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醫護人員的防護是最高級別的,因此每天要用的防護物資很多、用具消耗大。但物資的領取非常地嚴格,每一天都是嚴格按照上班的人數來領取,甚至在派送的時候還會再三確認人員是否確實要進入ICU裡面工作,以保證物資的數量精確,一件也不能多拿。科室的物資也有專人保管,上班時才派發到每個人手中。

馳援日記|畢賜成:穿上防護服,感覺“戰鬥力”都下降了

全副武裝卻“戰鬥力”減半

來武漢前,得知自己入選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醫院(廣醫三院)曾專門組織過我們這些隊員進行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到達協和西院區後,我和其他支援隊隊員也很認真地看老師們演練,但真正“全副武裝”工作才發現——真的難!

確保防護到位是首要的,每天我和同事都會互相確認一下防護用具穿得嚴不嚴,防護是否到位。協和的老師教我們要在防護目鏡、眼睛上塗抹洗手液,讓目鏡上形成一個薄膜,這樣可以防止呼吸時目鏡上有霧氣,影響視線。但因為經驗不足,前兩天塗抹不到位,護目鏡和眼睛戴上後還是不可避免地起霧了。加上防護服、防護鞋套等將全身包裹得密不透風,工作時整個人又熱又悶,就像在蒸桑拿,出的汗、呼出的霧氣有時甚至會形成水滴,滴到自己的臉上,這種體驗還真是不可言喻。

每個人穿戴完畢後都很笨重,更認不出誰是誰,只能靠衣服上的名字來認人。穿上防護服後,呼吸變得更粗,眼罩上的霧氣很大,時常看不清眼前是什麼,這個我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工作時彷彿在迷霧裡識物。要給患者用藥或者進行微量泵等操作時,經常看不清上面寫什麼;要給患者抽血時,有時候找血管都要費一番力,平時兩三分鐘都能完成的事,竟然要5到10分鐘才能做好一些操作。我和同事調侃說“我們現在全副武裝,但好像武力值減半了”。

像個“新人”一樣適應環境

作為一個工作了9年的“老護士”,來到武漢,我彷彿又體會到了護理“新人”的感受。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操作,這裡的一切都需要我儘快去適應。

初來乍到,一切彷彿都是新的。大到護理工作流程、護理文書的書寫、醫生的醫囑和廣州有所區別,小到電腦系統、藥品的擺放、儀器的使用操作都和我熟悉的廣醫三院ICU截然不同。有時候連自己都會突然恍惚一下“我是誰?我在哪?”

我像一個護理新人一樣不斷地去學習、熟悉,讓自己快速從“客”變“主”,儘快適應周遭的環境。

上戰場戰“疫”於我而言才剛剛開始,儘管有諸多困難,但這裡的老師、同行,支援的隊友們彼此都團結一致、互相幫助與支持,一起想辦法、一起克服困難。困難是暫時的、也是正常的,我相信我們可以一個個克服,形成我們的工作模式、生活模式,真正發揮自己在這裡的作用。

作者:畢賜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於2月7日馳援武漢,目前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重症醫學科支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