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車臣的網絡博主在法國一家酒店裡被殺!這關俄羅斯什麼事?

華正先生


覺得別太奇怪,現在西方的一些媒體的”命題”甚至所謂”事實”都是“選擇性”的,無非就是帶個風向,扯犢子個什麼”暗示”什麼的……所以沒有具體基於證據的調查結論出來之前,你認真了,開始聯想了,它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看球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看起來,這個案子十有八九是車臣土皇帝小卡德羅夫乾的。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8日報道,當地時間1月30日,一名曾因公開批評普京以及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而出名的網絡博主伊姆蘭·阿利耶夫,被發現死在了法國里爾市的一家酒店中。他的喉嚨被割破,警方在房間中發現了一把沾了血的小刀。法國警方透露,兇手的殺人動機可能出於政治目的。

現年44歲的阿利耶夫出生於俄羅斯東南部的車臣共和國,後來,他搬到了比利時居住,並且還育有四個孩子。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確認,阿利耶夫先生在Youtube上開設了一個頻道,專門批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以及他支持的車臣政權。

當地時間1月29日,阿利耶夫和另一名35歲的車臣男子一起乘火車前往法國里爾市,並於他們提前預定的一家酒店住下。第二天,酒店負責人在檢查房間時,就發現了阿利耶夫先生的屍體。

法國一名高級警官表示,由於阿利耶夫先生的反對派言論受到了俄羅斯當局以及車臣當局的“特別關注”,他在比利時境內時,一直受當地警方的保護。然而,就在來到法國的第二天,他就遇害了。

顯然,這不像是報復殺人,因為看不出阿利耶夫在法國有什麼仇家。

阿利耶夫被殺,很可能是因為他不斷抨擊普京和小卡德羅夫。

但抨擊普京的人很多,相反抨擊小卡德羅夫的較少。

所以,阿利耶夫被小卡德羅夫派人殺死的可能性很大。

總部位於瑞典的車臣人權協會主席曼蘇爾·薩杜拉耶夫表示,莫斯科當局應該為這起謀殺負責。他說:“阿利耶夫被殺是對其他人的警告,他們想以此事來恐嚇那些批評車臣總統卡德羅夫的人。”

需要說明的是,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類似的政治暗殺非常多,俄羅斯人已經見怪不怪。

 2006年10月7日,女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乘坐電梯來到寓所的一樓。電梯門打開的剎那,一個陌生人出現,用腳擋住了電梯門,同時掏出手槍,扣動扳機,連開兩槍,安娜倒在了電梯裡。這成為俄羅斯近年來最為轟動的謀殺事件之一,人們紛紛在問:到底是誰謀殺了俄羅斯媒體的“良心”?

  安娜是俄羅斯家喻戶曉的名字,她生前為俄《新報》工作,多次冒著壓力和危險深入車臣戰爭地區報道。她不僅抨擊車臣叛軍,也抨擊俄羅斯政府軍在車臣違反人權的行為。莫斯科劇院人質被車臣恐怖分子劫持期間,她曾作為政府和恐怖分子之間的調停者前去調停。

  安娜遇刺之後,調查一直在進行。2014年,俄羅斯對兇手做出了判決:五名被定罪的人中,四人來自同一個車臣家庭:扣動扳機的魯斯塔姆·馬赫穆多夫被判處終身監禁,他的叔叔洛姆-阿利·蓋圖卡耶夫也被判處終身監禁。另外兩個人,馬赫穆多夫的兩個兄弟,以及謀殺的中間人、前警員謝爾蓋·哈德日庫爾巴諾夫分別被判12到20年。然而,這些人極有可能只是一個更大的遊戲之中的棋子。一個“不知名的人”付了他們15萬美元,讓他們去殺掉安娜。這個真正的幕後主使,時至今日仍未現身。

一般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小卡德羅夫主使,因為安娜對他和車臣政府反覆抨擊。

這還沒完, 2009年7月16日,安娜生前摯友、俄羅斯著名人權女記者納塔麗亞·埃斯蒂米洛娃在車臣家中被綁架後遭殘忍殺害。


很多人認為,小卡德羅夫的手下本來就是武裝匪徒,在車臣和境外經常從事各種犯罪行為,包括販毒、走私武器、綁架女性強迫賣淫、綁架殺人等等。

所以,這些人做一些暗殺的時間毫不稀奇。

在車臣,沒有一個人不畏懼小卡德羅夫,誰敢和他作對基本就是一定會倒黴,甚至被殺

有一個段子這麼寫:小卡德羅夫半夜裡起來,走到冰箱前。他打開冰箱,一盤肉凍顫抖起來了。小卡德羅夫溫柔的說:別害怕,我是來拿啤酒的。


薩沙


事件大致描述: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8號報道:當地時間1月30號,一名曾公開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而出名的網絡博主,名叫伊姆蘭.阿利耶夫被發現死在了法國里爾市的一家酒店。他的死因是割喉,警方在房間中發現了一把沾了血的小刀。法國警方透露,兇手的動機可能處於政治原因。

現年44歲的阿利耶夫出生在車臣共和國,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確認,阿利耶夫先生在youtube上開設了一個頻道,專門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他支持的車臣政權。也正是由於他的“叛逆”所處的潛在危險,才讓他移居比利時。然而,即使其遠走他鄉,死亡的陰影仍然像索命梵音一樣追隨著他。

因為他特殊的身份和其對自身的擔憂,在比利時一直受到警方的保護。1月29號,阿里耶夫和一名35歲的同行者(車臣人)從比利時坐火車前往法國,臨行前預訂了法國的一家酒店。入住後的第二天就遭遇不測,與他同行的車臣人神秘消失。

事件發生後,除了法國警方認為與政治有關,總部設在瑞典的“車臣人權協會”主席曼蘇爾.薩杜拉耶夫表示,俄羅斯當局應為此事負責。他說:“殺死阿里耶夫是對其他人的警告,他們是恐嚇那些反對普京和車臣當局的人:無論你逃到哪個國家,都會處在危險之中”。

很明顯,法國人只是根據當事人的身份特徵,將其與複雜而深刻的政治格局聯繫在了一起,而該結論也明顯代表了歐美“反俄”思潮的思維慣性。從偵破學與證據學的角度出發,這種立場先行的導向性推論,顯然存在有意帶偏案件偵破方向的初始動機。

但是,拋開案件本身,法國人的“臆測”也有其理論來源。

眾所周知,老蘇聯的情報機構從最早的“蘇維埃政治保安局”到後來的“契卡”再到二戰後的“克格勃”,一直到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局”,在世界情報界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二戰時期,蘇聯的間諜人員為消滅法西斯立下過汗馬功勞。比如我們熟知的紅色間諜理查德.佐爾格。尤其是蘇聯後期,克格勃不僅擔負著國內“肅清運動”的重要職責,而且深入近邦甚至歐美進行對“反蘇者”的調查,壓制與清洗。毫不誇張的說,當時整個歐洲都有克格勃若隱若現的身影。



其實在複雜的國際社會中,“間諜”是個中性詞,敵對國家互派間諜也成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實。我們知道,戰爭時期的間諜是不受條約保護的。因此,即使被俘虜後虐殺和“消失”,也都只能作為國家“禁止解密”的檔案,永凍在國家深層記憶的櫃子裡。但和平時期的間諜,沒有了戰爭的殘酷性,加上聯合國對間諜的防控法案,互相殘殺也被有效遏制。這樣的話,就衍生出了另外一個人性化的折中辦法:“互換間諜”。而這種潛規則被踐行最多的就是美俄之間。

但這種相對寬容的“互相保護”只能存在於國與國之間,但不能阻止國家對“背叛者”的懲罰機制。因此,各國也都有關於針對情報人員的國內法。如果“依法辦事”,其實誰也沒有指責的權利,但俄羅斯對自家的間諜也經常是“法外執法”。

據傳聞,俄羅斯在歐洲有一個專門針對“叛逆者”的神秘組織,江湖人稱“俄羅斯暗殺隊”。40年來,歐洲時有俄羅斯背景的政治逃亡人物,金融寡頭,被驅逐的新聞工作者,以及反對俄當局的俄羅斯公民“神秘消失”。這些人無一例外,全都具有“反俄”的特徵。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2018年3月4號發生在倫敦的斯克裡帕爾父女雙面間諜中毒案。英國第一時間咬定為俄羅斯所為,儘管有“先入為主”之嫌,但俄羅斯之前的確有類似的“前科”。很多時候,“前科”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涉及到政治,很容易被當成反擊對手的有力武器。因為,國際法就在那兒擺著,明目張膽的“違規操作”,也很容易被“正義理論”擊沉。由於特蕾莎.梅的刻意引導,加上美國的煽風點火,引發了冷戰結束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外交孤立”。在那場政治圍剿中,西方國家先後有200名外交官在“對等驅逐”的背景下,離開了俄羅斯。

除了在國外的活動,俄羅斯在國內也經常有“反對者”神秘消失。

2015年2月27號深夜,俄羅斯第一副總理涅莫佐夫在莫斯科的一座大橋上被不明槍手襲擊,身中7槍而死。涅莫佐夫一直反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公投入俄”,並計劃在3月1號舉行一場反戰演講。非常“湊巧”,策劃者2月27號被襲身亡。奇怪的是,普京總統在事件發生之前就稱,有人要謀殺涅莫佐夫,並準備嫁禍於我。而事件的發展方向和脈絡特徵似乎也的確嚴絲合縫的順著普京總統的預測發生。果然,涅莫佐夫被殺了。果然,有人栽贓於普京總統。

俄羅斯在2013年以前的10年內,算上涅莫佐夫,已經有9名社會活動者離奇被殺。

一,2004年7月9號,記者保羅.克列布尼科夫在莫斯科被殺。

二,2006年10月9號,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亞在莫斯科被殺。

三,2006 年11月23號,安全局僱員列特威寧科.壓力山大在倫敦被毒死。

四,2009年1月19號,律師斯坦尼夫拉.馬克羅和記者埃斯塔斯.巴布羅瓦在莫斯科被殺。

五,2009年11月15號,人權活動家娜塔莉婭.埃斯蒂蒂米洛瓦在印古什共和國被殺。

六,2009 年3月23號,律師斯瑞格.瑪格麗特斯卡在莫斯科監獄被殺。

七,2013年3月23號,富商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在英國阿斯科特家中被殺。

,,,,,,

而所有的案件都有一個共同點:被殺者都是普京及其政府的反對者。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以及強大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對這些案件似乎顯得束手無策。因此,這些案件無一例外的都成了“無頭懸案”。

因為此次被殺的伊姆蘭是車臣人,其抨擊對象也包括車臣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法國人又將“兇手”指向了卡德羅夫。儘管只是邏輯層面的外圍認知,但也有支持其推論的依據,誘因仍然是“前科”。

因為普京總統對車臣以及卡德羅夫的“特殊照顧”,卡德羅夫自然投桃報李,對反對俄羅斯及對車臣現狀不滿的人,統統視為“反叛者”,而這些“反叛者”也有著與上述倒黴蛋相同的命運。

拉姆贊.卡德羅夫,人稱高加索強人。有人說他就是普京的腰刀,有人說他就是小一號的普京。不管怎麼說,他對普京總統的忠誠皇天可鑑,但其對待國內反對者的手段的確也非常狠辣。

2013年,小卡德羅夫曾力邀英國女王去車臣訪問,並承諾車臣目前是社會治安最好的國家。而事實上,就在當年,23名反對者在車臣被殺。這些人包括記者,評論員,社會活動家甚至體育明星等等。無一例外,這些人都是普京總統和卡德羅夫的反對者。

法國方面認為,在俄羅斯情報部門的幫助下,車臣總統經常派出刺客前往歐洲刺殺政敵。而普京總統顯然不會為了這些雞零狗碎的事情“髒了手腳”。因此,車臣總統卡德羅夫的嫌疑最大。就在去年,一名前車臣叛軍指揮官在柏林的科萊恩.蒂爾加藤被針對性的殺害,頭部遭到兩次槍擊,當時被懷疑的刺客就來自車臣。而此次被殺的伊姆蘭,在比利時經常化名曼蘇.史塔裡或老曼蘇來發布批評俄羅斯和車臣政府。此外,他還通過博文譴責與車臣相鄰的印古什和達吉斯坦的本地人。因為當年的車臣叛軍也試圖將印古什和達吉斯坦納入車臣版圖。

目前,很多當年受到美國和西方支持的車臣反對派和武裝分子都長期居住在法國,德國和美國等地區,繼續從事反對俄羅斯和車臣的活動。

為了國家的安全與統一,肅清反對者無可厚非,但如果當事人身處異國,自然享有該國法律甚至國際法的保護,就像斯諾登在俄羅斯的保護之下就非常的安全。如果在他國領土用非法手段清除異己,首先就是對他國法律與尊嚴的踐踏,其次也將因為缺失正義基礎而拉低了國家的威信。

如果光憑“前科”就鎖定兇手,顯然無法服眾。但如果這真是一起“政治謀殺”,也的確違背了政治文明原則。如果真如法國人懷疑的那樣,相信和其他同類案件一樣,永遠不可能有“破案”的那天。而策劃並執行此類謀殺的遙控者,也不會因此而停止活動。法國人的推論缺乏有力證據,而且明顯帶有意識形態層面的傾向性,但被懷疑者的“前科”在短時間內也很難被人們忘記。


冷兵器TILLLINDEMANN


自蘇聯建立以來,保皇派、蘇聯變節特工和軍人被契卡、KGB、格魯烏們清理的案例比比皆是了:就連列寧和斯大林的戰友、蘇聯紅軍的奠基人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也被蘇聯情報機構暗殺在墨西哥!


而在車臣戰爭開始以後,俄羅斯情報對於反對俄羅斯統一戰爭、親西方的俄裔、車臣裔人士實施重擊:車臣歷任偽‘’總統‘’;擁有烏克蘭國籍的俄羅斯前國家杜馬議員沃羅年科被暗殺,他是反對俄羅斯政府的議員;車臣戰爭中屠殺俄軍官兵的澤裡姆汗-罕戈什維利、車臣反卡德羅夫的蘇利姆·亞馬達耶夫、車臣頭號恐怖分子多庫·烏馬羅夫……只要危及俄羅斯(車臣)的穩定和統一,全部都是俄羅斯國家的敵人!



俄羅斯情報部門秉承了蘇聯的傳統:叛逃者可恥、汙國者可恨——兩者皆可殺!

這位被暗殺在法國的網絡博主,他是長期反俄反車臣的傢伙,也是車臣卡德羅夫總統的眼中釘!不過,他的死亡未必如西方輿論所言是俄羅斯所為,也有可能是仇家或者黑幫乾的:一把小刀就把他割喉了,專業的殺手所為——潑髒水也是西方國家抹黑對手的拿手好戲!


熊style


這件事既和俄羅斯有關又沒有關係:顯然是車臣的小卡德羅夫派人乾的,所以與俄羅斯地方政府有關;但普京不會派人幹給小卡德羅夫擦屁股的事,所以與俄羅斯中央政府無關。


以小卡德羅夫以往清除異己的手腕,他完全乾得出來。這名叫伊姆蘭·阿利耶夫的網絡博主此前一直在比利時居住,他在Youtube上開設了一個欄目專門抨擊小卡德羅夫,並受到了比利時警方的保護。但比較蹊蹺的是,1月29日他和另一名35歲的車臣男子一起乘火車前往法國里爾市,第二天就被發現死在旅館裡,而和他同行的車臣男子下落不明!以小卡德羅夫的手腕完全可能派人幹掉他:他曾多次派人潛入莫斯科暗殺包括老卡德羅夫(就是他爹)衛隊長在內的多名異己分子,而曾獲得俄羅斯聯邦英雄稱號的車臣東方營營長亞馬達耶夫從莫斯科逃到迪拜後還是被暗殺了。被迫生病向總理移交權力的小卡德羅夫正煩著呢,派人幹掉阿利耶夫完全可能。


小卡德羅夫的這種搞法影響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只會讓普京更加反感。俄羅斯在歐洲國家的國際形象也不是很好:叛逃到歐洲的俄羅斯特工、金融寡頭都不時死於非命。去年的斯帕裡克爾事件更是讓俄羅斯被外交群毆後形象更糟,而去年12月在德國剛發生過一起在與車臣有關的格魯吉亞人被暗殺的事件,導致兩名俄羅斯外交官被驅逐。法國警方就表示這是一起政治案件,可能與在歐洲活動的俄羅斯暗殺隊有關,所以這又給了西方媒體抹黑俄羅斯的藉口。而阿利耶夫既罵小卡德羅夫也罵普京,對於小卡德羅夫這種有意無意的碰瓷行為,普京只會越來越反感。


雲霄飛翼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一個車臣人,死在法國,怎麼會與俄羅斯沒有關係?就因為他是車臣人,而車臣也是俄羅斯的。就因為他曾經辱罵過俄羅斯和車臣領導人,所以就一定與俄羅斯脫不了干係。

在西方人看來,雖然該事件還沒有調查清楚,但只要與俄羅斯作對,就一定沒有好果子,所以只要做對俄羅斯不好的決定,就是一定是政治正確的。


至於俄羅斯是否被冤枉,會有誰去真關心?大家還記得那對在英國被神經毒氣傷害的父女嗎?即使俄羅斯已經找出一大堆反駁證據,不也是被認定就是俄羅斯人乾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或許俄羅斯人也對此不介意或習慣了:現在西方要想醜化俄羅斯,都不用戴眼鏡。

再者,死者不就是網民嘛,本就是一介草民,他的死能被西方人利用打擊俄羅斯,也算是死得其所,死得很有意義。


新文化街男孩


一名35歲的車臣網紅伊姆蘭.阿利耶夫,在去法國旅遊中,發現第二天死在法國的一個旅館中,死者被割喉,死者的房間屍體旁放了一把沾血的小刀,他生前因在網上發佈批評俄羅斯總統和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贊.卡得羅夫而聞名。

《英國郵報》藉助法國警方的話,阿利耶夫的死可能與政治目的有關。


※死者伊姆蘭.阿利耶夫

阿利耶夫生前是一名車臣人士,他是4個孩子的父親,他因反對普京和車臣總統卡得羅夫,而一直居住在比利時,受到比利時警方的保護。

阿利耶夫如果死在英國,說不定英國政府又會造出一個“謝爾蓋.斯克裡帕爾父女中毒案"的新聞來。2018年三月,俄羅斯雙面間諜中毒案,就被英國政府利用,釀成多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大案。

不過此案,法國政府顯然只將此事件當作了普通刑事案件。

因阿利耶夫反對普京就認為是俄羅斯間諜所殺,顯然證據不足。與阿利耶夫一同旅行的另一位男子蹤跡不見,是否為謀財害命或另有目的尚未可知。

單從政治的角度考慮,阿利耶夫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持不同政見者,俄羅斯有眾多的持不同政見者住在俄羅斯國內,並未出現謀殺事件。俄羅斯最大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經常組織反普京者舉行全國遊行示威,也不見俄羅斯將其殺掉。相反還允許他參加歐洲人權法院聽證會。

※納瓦爾尼在歐洲人權法院聽證會上

納瓦爾尼可是普京的最大反對者,他不僅強烈譴責普京和普京政府的政策,還反對俄羅斯兼併烏克蘭克里米亞。

一切的事實來源於調查,沒有確鑿的證據,任何的指責都是沒有說服力的。


老狼48440790


在沒有其他證據的佐證下,是俄羅斯方面下手,這是唯一可以作為嫌疑的線索,但也正因如此,這證明了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嫌疑,栽贓!一個民間小博主的政治能量,豈能夠威脅一個國家的權力安全?值得普京或者小卡德羅夫出手嗎?那件發生在前年的雙面間諜謀殺案戲碼似乎又要重演了。




當代社會新媒體的網絡主博,能夠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公知,你需要工於心計的巧妙算計,口舌如簧的表達技巧,更需要可以引領大眾思維的,適應現實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理論的支持,還必須具備普惠最大多數國民利益的政治主張,還可能成為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公知人物,但要達到能夠威脅一個國家政權的安全的程度,他還需要一個強大背景的政治資源,很顯然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網絡主博,可以達到的政治影響力。



也就是說,這位伊姆蘭—阿利耶夫還沒有資格作為普京,或者小卡德羅夫動用國家力量清除的目標,以此二人手中的資源搞掉這個網絡主博,有理有據毫無爭議的手段多的是,為什麼要動用國家資源在費盡心機,把這個“反動派”釣到法國去謀殺掉,他們圖什麼?難道就是想要個當年英國間諜謀殺案,被扣屎盔子的結果?這種作案動機大概也是那種莫須有了。




另外,這位社會公知的網絡主博伊姆蘭—阿利耶夫,為什麼去法國?是依靠這種網紅的能量賺足了財富,放棄自己為主義而拼搏理想,要在法國的波爾多小鎮,做一個養尊處優寓公享受生活?還是去找那些黃夾衫取經,或者實地考察法國的福利?也不能排除接受某種價值觀的召喚,趕赴了一場《鴻門宴》?一個自發孽生的,在俄羅斯車臣那種政治環境下,對西方那種價值觀沒有多大價值的社會公知,被政治謀殺的價值遠大於他自身的實際價值,沒有公開的直接證據,探討一個人的死因就只能靠邏輯推理,符合邏輯的就靠譜,不合邏輯的就是狗屁。



作為一個網紅的公知人物,甚至被其他網紅對手或者或者情敵謀殺的可能 ,也不能絕對排除。但老鐵似乎可以斷定,這起案件經過警察權威調查後,最大概率的嫌疑目標跟哥還會指向普京和小卡德羅夫,他們二人一位是克格勃出身,一位手中掌握著大量的特種作戰人員,他們就必須是幕後的“真兇”,一件完美複製了英國間諜謀殺案的結果,很可能就新鮮出爐了。


鐵嶺鋒


俄羅斯又將“背鍋”?一名普京的反對者在法國慘遭“割喉”。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8日報道,當地時間1月30日,一名長期以來一直批評普京和小卡德羅夫的網絡博主被發現死在法國的一家酒店的客房裡。

這名反對派博主名叫伊姆蘭·阿利耶夫,是1月29日從比利時坐火車來到法國併入住里爾市一家酒店的。30日,該酒店負責人例行檢查房間時,發現阿利耶夫已倒在了血泊中。根據法國警方的勘察,阿利耶夫死於“割喉”。警方還在房間裡找到了一把帶血的小刀。

根據法國警方的透露,兇手的殺人動機很可能是出於“政治目的”。事件發生後,總部設在瑞典的“車臣人權協會”主席曼蘇爾·薩杜拉耶夫表示,俄羅斯當局應該對此事負責。他說:“殺死阿利耶夫是對其他人的警告,他們是恐嚇那些反對普京和車臣當局的人,無論你逃到哪個國家都會處在危險之中。”顯然,這個“屎盆子”扣在了俄羅斯頭上。


這位被“割喉”的網絡博主何許人也?又怎麼同時和普京及小卡德羅夫扯上關係呢?原來,這個阿利耶夫是個車臣人,他曾在youtube上開設了一個頻道,專門用來抨擊普京和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小卡德羅夫),後來由於擔心安全問題,搬到了比利時居住。

1月29日,阿利耶夫和一名35歲的同行者從比利時坐火車前往法國。臨行前他們預定了法國里爾市的一家酒店。所以,在來到法國後他們順利入住。也許是大意了!也許是連他自己都沒有想過的原因,這一趟法國之行成為了阿利耶夫的最後一次旅行。由於阿利耶夫是普京及小卡德羅夫反對者的原因,他在比利時一直是接受比利時警方保護的。長期的“平安無事”使他喪失了警惕性。當然,也許阿利耶夫之死純屬意外!比如劫財害命。

目前,法國警方正在全力尋找阿利耶夫的那位同行者。因為,在阿利耶夫被害後,他的那位“夥伴”已經不見蹤跡。所以,法國警方將其作為了案件的突破口。對於這起“割喉案”的性質,儘管還沒有破案,但一名法國高級警官卻在暗示是“俄羅斯鋤奸隊”所為。


在歐州一直有個傳言,說是俄羅斯有一支“鋤奸隊”活動於歐洲,專門對付那些俄羅斯的叛徒。不過,俄羅斯一直是堅決否認的。2018年3月4日在倫敦,曾發生了雙面間諜斯克裡帕爾父女中毒案。英國當時就一口咬定是俄羅斯所為,為此,導致了冷戰結束後規模最大的一場“外交戰”。在那場外交戰中,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對等驅逐”了近200名外交官。不過,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對於阿利耶夫被殺的真正原因和動機,可謂是眾說紛紜。有西方專家對此進行了歸納,列出了四種可能。一是俄羅斯和車臣的“聯合”行動。二是小卡德羅夫的“擅自行為”。三是經濟利益導致的意外。四是阿利耶夫個人矛盾引起的“仇殺”。


之所以一有俄羅斯籍人在歐洲被殺,就會有人將其往俄羅斯人身上聯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原蘇聯克格勃過去的行為方式給歐洲人帶來的慣性思維。而普京恰恰又是克格勃出身。所以,也就難免有人“聯想”了!二是確實有不少俄羅斯政府的反對者在歐洲國家意外身亡。不過,每當出現這些事件時,都會產生巨大的爭議。有觀點認為普京沒有必要那樣做。爭論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那麼,有沒有是小卡德羅夫所為的可能呢?這要從車臣問題說起。在小卡德羅夫成為車臣總統之前,車臣內部派別林立,一片混亂。在與俄羅斯政府的關係上也是對立嚴重,並曾發生過兩次車臣戰爭。即便是在第二次車臣戰爭被打敗後,車臣人仍然在俄羅斯境內製造了多起恐怖事件。車臣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車臣獨立”。不過,這種狀況在小卡德羅夫主政車臣後得到了明顯的改觀。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普京和小卡德羅夫的私人關係。

普京從兩次車臣戰爭以及車臣人不斷製造的恐怖襲擊中汲取了教訓。在他看來,只要車臣不鬧獨立,其他都好說。所以,普京開啟了拉攏小卡德羅夫的操作。一是支持小卡德羅夫整頓車臣秩序,這自然包括支持小卡德羅夫取締其他武裝組織。二是給予車臣財政援助和經濟利益。三是對小卡德羅夫的一些出格行為是睜隻眼閉隻眼。這自然令車臣的其他派別不滿。也會令一直主張車臣獨立的人士恨之入骨。其中就有這次被殺的阿利耶夫。


阿利耶夫經常在他自己的“頻道”上抨擊普京和小卡德羅夫。攻擊普京收買和勾結小卡德羅夫,奴役和鎮壓車臣人民。指責小卡德羅夫在車臣獨斷專行,指責小卡德羅夫將俄羅斯政府的援助“中飽私囊”,指責小卡德羅夫貪圖享樂,忘記組訓,成為了普京的打手和傀儡。普京畢竟是大國領導人,顯然不至於搭理像阿利耶夫這樣的小人物。可是,小卡德羅夫就不同了!一來,小卡德羅夫已經形成了說一不二的性格,自然會對阿利耶夫不滿。二來小卡德羅夫在車臣的地位和身份自然也會“不容冒犯”。所以,如果單純從動機來說,也不能否定是小卡德羅夫所為的可能。當然,也只是可能。

在事件尚未調查清楚以前,誰都不能妄下定論。不過,也有吃瓜群眾將阿利耶夫的被殺與普京的一個命令聯繫在了一起。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7日的報道,2月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緊急命令,罷免了俄羅斯內務部和緊急情況部的四名將軍。據俄羅斯消息人士透露,普京的這個命令非常及時。因為,這四名將軍均已買好飛機票,正欲出逃。而其中一位就是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車臣分局的局長亞赫亞耶夫中將。確實耐人尋味。

從邏輯上來說,阿利耶夫之死當然也存在著仇殺或經濟利益導致的意外事件的可能。所以,關鍵就是陪伴阿利耶夫去法國的這個人物。應該說,如果能找到此人,真相就可以大白。比如說,是這人見財起意?是被別人僱傭?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這個人也死了的話,那就不是仇殺,因為那是“滅口”。所以說,這個人將是阿利耶夫被“割喉”事件的突破口。


卞競婉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8日報道,當地時間1月30日,法國里爾市的一家酒店中,發生了一起車臣主播被殺的兇殺案。法國警方正在極力調查,根據相關的報道,這名叫伊姆蘭·阿利耶夫車臣網絡主播在1月29日與另一名35歲的車臣男子一起乘火車前往法國里爾市。但是在阿利耶夫死亡之後,他的同伴卻消失了。法國警方正在尋找這名35歲的車臣男子,還有與阿利耶夫一起前往法國的旅伴。



對於這件事,之所以會扯上俄羅斯,主要是因為車臣共和國是屬於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的加盟共和國。車臣地區一直存在著謀求獨立的勢力,而這位現年44歲的阿利耶夫就是出生於車臣共和國,但是他卻是一個公開批評普京以及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的傢伙。因此阿利耶夫在Youtube上專門開設了一個頻道,用來批判專門批評俄羅斯總統和現在的車臣政權。


由於阿利耶夫存在這樣的先例,自然被西方媒體認為這是俄羅斯方面的政治暗殺。畢竟對於阿利耶夫不斷批判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及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這本身就是大勢力與小人物的對決,這自然就能吊起人們的眼球。而法國警方就懷疑,阿利耶夫的遇害與橫行歐洲的“俄羅斯暗殺隊”有關。但是這也只是法國警方的懷疑,目前沒有實際的證據。

而車臣國內一直存在著分裂勢力,那麼發表一些針對俄羅斯政府以及現在的車臣政府不當言論就實屬正常。而在車臣之外的分裂勢力,同樣對該起事件此則俄羅斯方面所為。在瑞典的另一個車臣組織人物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是車臣人權協會主席曼蘇爾·薩杜拉耶夫。薩杜拉耶夫認為,

莫斯科當局應該為這起謀殺負責。“阿利耶夫被殺是對其他人的警告,他們想以此事來恐嚇那些批評車臣總統卡德羅夫的人。”

對於薩杜拉耶夫,的言論和法國警方的猜測,目前都沒有實際證據來證明。而他們的指向也是相對明顯的,畢竟這都是出於政治原因,而指責是俄羅斯方面所為。這似乎與2018年在英國爆發的斯克裡帕爾中毒事件相似,在沒有得到徹底調查之前就先入為主,來此則是俄羅斯方面採取的政治暗殺手段。顯然,這就是西方媒體所謂的法律面前要講究證據,其根本就是偽善的面容。



▲謝爾蓋·斯克裡帕爾及其女兒尤利婭

因此,對於阿利耶夫的死亡,畢竟涉及到的相關案件35歲車臣男子和阿利耶夫的伴侶還沒有抓到,有對事件進行一個認真的調查,就妄下結論,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尤其是將該事件直接政治化,更是對一個國家的有意攻擊。而西方媒體也經常慣用這樣的手段,這本身也不足為奇。畢竟俄羅斯是西方世界的敵人,他們並不待見俄羅斯,那麼給俄羅斯扣個帽子也是自然。(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