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行情尚未結束

 近期股指展開超跌反彈,反彈的過程中市場內部分化加劇,上證指數、上證50反彈力度遠遠不及創業板指、中證500,上證指數跳空缺口尚未回補、創業板指再創新高,對比鮮明。


結構性行情尚未結束


  在市場運行邏輯上,基本面上的利空影響已經發生,未來影響到底有多大尚無法判斷,基於此,期貨市場給未來市場的不確定性通過基差進行了風險定價。2月、3月生產指數可能會回落至收縮區間,至於二季度生產會不會受影響,還要看疫情控制的情況。

  從市場預期的角度來分析,原本市場普遍預期2020年年內宏觀經濟會經歷階段性企穩並有弱復甦的可能性,企穩的機會來自於政府的財政政策發力帶動基建投資回升、製造業投資觸底反彈、消費季節性回暖。目前經濟內生節奏被打亂,前期預期大概率落空,在預期落空之後市場開始尋找新的運行邏輯。

  2020年本來就不具備全面牛市的基礎,因為中國經濟仍處於長期下行趨勢之中。不過從結構上分析,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增量結構的變化具有推動資本市場啟動結構性行情的動力,這也是結構性行情演繹的邏輯基礎。通過前面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宏觀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以上證50成分股為代表的大型藍籌股多屬於金融、地產、週期行業,其業績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最大,未來一段時間不確定性還會壓低其估值,其在反彈的過程中遇到的阻力最大。

  從政策導向上看,管理層對於創新領域、科技領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較大,對信息技術、醫藥衛生等能體現科技創新的行業佔比較高的創業板、中證500指數構成利好。科創板高舉高打走勢也對主板形成示範效應,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反彈過程中中證500走勢強於上證50,因為資金選擇了阻力最小的方向。

  整體上看,目前股指結構性行情尚未結束,還在繼續深化。春節後首個交易日股指大跌之後,市場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反彈,操作上仍需謹慎,大盤目前已經回到2700—3000點運行區間,後市多空均有機會,保持耐心。

更多交易技術視頻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