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為什麼不設計成後置後驅?這樣設計應該既降噪,又有抓地力,舒適度也更好?

永恆的記憶45347493


後置後驅雖然少見但不是沒有,大家熟知的經典跑車保時捷911就是典型的後置後驅佈局車型(718系列採用中置後驅佈局),其全球擁有量已經突破100萬臺。

那為什麼後置後驅沒能成為市場主流,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因素:

1、發動機冷卻問題。

後置(包括中置)發動機因為整個發動機都佈置在車體後側,沒有前向直接進氣口的發動機,當其全力工作時產生熱就很難通過風冷完成發動機降溫,而過高的熱量最終會影響發動機性能和穩定性。

隨著發動機技術的進步,水冷式中冷器、電子水泵、封閉式水道等技術的出現降低了發動機熱管理難度,提升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了發動機油耗。

2、駕控上手難度,理論上講後置發動機更容易轉向不足的問題,因為發動機位置太靠後,大量重量壓在後軸上,導致前輪負載不夠,極限情況下抓不住地,極容易推頭。而在彎道中一旦出現”用力過猛“的問題,後輪就會出現轉向過度。

但是這種佈局的優勢就是出彎後可以更快的給油加速,驅動輪承載的重力負載越大輪胎物理抓地力越強,不容易打滑空轉。

此前網絡上出現過兩篇文章,討論寶馬M5和保時捷911的駕駛,分別是BMW高級駕駛培訓師的《每個Bimmer心中都有一個保時捷,可是……》和保時捷中國教練的《BMW高級駕駛培訓師竟公開黑保時捷911?》。拋開有爭議話題,兩位專業車手在文章中仔細分析了車型的優劣勢。

3、後置後驅的佈局更適合開發跑車,不適合開發家用車(有點類似前置後驅適合中大型車,而不適合小微型車)。

我仍以保時捷911為例,這是992 911車型的縱向刨面圖,你會發現後排中央有一塊超大的隆起,後面乘客幾乎沒有舒適的乘坐空間。隆起的地臺下面是為PDK 8速雙離合變速箱和傳動系統留的佈局空間,變速箱後端接的是3.0T H6發動機。

寶馬前置後驅車型的縱置變速箱正好可以利用中央扶手臺區域佈局變速箱,後排地臺可以做的低一些(仍不能做到純平),高端行政級四座轎車另當別論。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間接,如果疑問大家可以留言溝通學習。


智選車


不是沒有後置後驅車,只能說你不知道罷了。典型的後置後驅車早年國人熟知的菲亞特126P和大眾甲殼蟲一代就是這種佈局,風冷後驅。還有現在許多大型客車也採用後置後驅佈局。

之所以現在大多數的小車除某些跑車外基本摒棄了後置後驅佈局,是因為後置後驅車所固有的問題遠不如前驅車容易解決。

開過126P的人恐怕都知道夏天這種後置風冷發動機的車容易高溫,當年夏天的時候有不少126P就會選擇開著後蓋跑。其實這正是後置和風冷二者結合導致的散熱問題不好解決。現在液冷前置前驅車則基本沒有類似問題。

其次是後置後驅車容易出現轉向過度,且車身比重不容易進行調整。雖然前置前驅車容易出現轉向不足,但相比後置後驅車來說設計上更容易調整比重和佈局。現代的跑車更是通過採用發動機中置佈局來進一步優化車身比重和重心。

當然還有很多細節很難一兩句就能講清楚,總之後置後驅佈局除了大型客車比較常用外,現在的小車已經很少採用了。


路過喵星的汪


最簡單的回答,同樣的第一反應時間下,後驅車出現側滑(簡稱甩尾)時,沒有前驅車的移頭糾正簡單,因為視線和注意力集中靠前,這給普通駕駛員帶來很大安全隱患。試試後驅的微型車在冰雪路面起步,就知道感覺了。說白了,拉著你跑和推著你跑的區別。所以,在緊急躲避障礙的時候,拉著你的,你告訴它往左往右躲開就行,甚至可以略微加力帶回正確路線。而推著你的,糾正路線的操作難度係數過大,側滑翻車的概率大大增加。


手機用戶55138980429


開快了推頭跑


在路上141306363


你見過公交車嗎?


齷齪的蒼蠅


可以設計製造後置後驅小車,只要有那個開車的技術就行,小車可不比大巴車那麼笨重,一不留神就象騎野馬的感覺喲,在擁擠的路上你可以想象得到是啥情況。


小孫哥6


那太不好控制了


飛來橫運


傳動軸佔空間


一生執著大白鯊


我的車就是後置後驅的,沒錯,就是電動車。


不可名狀的生魚片


最好設計成駕駛室也後置,象貨輪[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