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如果一天看20场以上直播,你能坚持多久?


黑马君的答案是,最多九场,不能再多了!!!(在线求购一双没有10小时紧盯屏幕的眼睛)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春节假期前后一向十分忙碌的买房人(和地产小编黑马君),忽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从大年初一江西南昌率先关闭售楼部之后,全国60多个城市陆续宣布停止售楼部的销售活动。线上买房就这么猝不及防的到来:家里蹲的买房人们(和家里蹲的地产小编黑马君)上午点开小程序挨个选楼盘、下午点开直播间听听置业顾问怎么说,晚上没事点开置业顾问微信问问最新折扣……售楼部到手机这“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了,不过“看上去很美”的线上售楼部,会走出一条o2o的坦途吗?


卖房子的“老营生”

穿上互联网的“新外套”

穿上

点开打得火热的线上售楼部,迎面而来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图片、文字辅以视频或VR技术展示楼盘,有些除项目信息,还嵌入了房贷计算、资格审核、置业顾问咨询等功能……让人不禁迷惑“我们是不是在x房通、x助手见过”?


除了折腾的线上售楼部,直播也加入了地产甲方们的全面线上计划中。去年底薇娅宣布即将在直播间开卖成都和济南的公寓,可惜带货top也没能在网红+地产这条路上砸出水花。如果直播间的主播换成专业置业顾问之后,又会不会深入人心?


黑马君分别从两个不同平台,爆肝观看近10小时的直播,收获简直不要太多~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黑马君肉测体验点评!非礼勿杠)


不得不说,大多数直播间的体验和所有女孩最爱的李佳琦直播还相去甚远,一次性看完这么多场,敬业如黑马君也觉得有点吃不消。庆幸的是多数直播时长都在一小时以内,有的甚至控制在20分钟以内,飞快介绍干脆利落结束直播,速度直接让黑马君当场傻眼。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和时长相比,置业顾问们的直播给黑马君最大的观感就是,当一流的销售话术,遇到二流的直播技巧后,最后呈现出来的却是三流的直播效果:比如全程关闭的粉丝留言,没有互动,望着屏幕的黑马君恍惚间感觉自己在上“置业顾问的第一堂课”;比如手持手机直播,20分钟之后画面抖动那感觉才叫酸爽;比如,光顾着背词的小姐姐并没有get到,随口一句的“开间”“进深”会不会对普通购房者的知识门槛产生考验;又比如,本来是抱着看脸心态进入直播间,最后镜头却全程怼在置业顾问白净的双手上……是的,如果你也耐着性子连续看完9场直播,要光是写吐槽,说不定能比黑马君码的字更多。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咳咳,吐槽归吐槽,当靓丽的置业顾问坐在七八米开间的大阳台,迎着阳光笑容和煦,那画面还是十分赏心悦目的。相比起朴素的话语,偶像剧一样的实景画面让黑马君也不禁小鹿乱撞。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说回到直播带货的逻辑,粉丝买明星代言(或爱用)的产品,本质上是一种“应援”;用户购买主播推荐的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拼团”,这既依赖于用户“即时性、冲动性、决策时间短”等观看时产生的心理反应,还包含了对主播的“信任、喜欢、支持”,有着对主播的强烈认同感。


先不论动辄百万的房子能不能打动买房人产生冲动性的心理反应,谈不上粉丝基数的置业顾问,少了实地和面对面的沟通,要是只靠念起大段的案场说辞,基本很难通过屏幕就和购房者建立起认同感,反而像一个“莫得感情的AI”。更要命的是,还有部分直播基于传统的地产垂直网站,因此还不能做到像淘宝直播一样直接下单。依然需要通过跟置业顾问的再次沟通进行下单。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线上买房能走多远,黑马君的感受或许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至少看完10个小时的直播之后,黑马君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不是每一个会高呼OMG的人站在镜头面前就能变成李佳琦。

房地产线上化就能媲美阿里巴巴?

且慢!

穿上


有人说,这次很有可能会是房地产销售模式的转捩点。毕竟三个月之前贝壳还在紧紧攥着地产开发商们的“脖子”,要分走盘子里5%的蛋糕。也有人说,这次疫情会像17年前一样,逐渐改变买房人的消费习惯和思维。

03年,淘宝创始之前,当时由中美两个公司合并成立的易趣网在国内开始大展拳脚,并且已经培育了中国第一批电子商务用户。淘宝的创始团队是怎么做的?首先把已有的全部二手物品和闲置物品都挂上网站,并且如果出现新增二手闲置物品,很快就会被创始团队用小号买下,逐渐累计交易量,并在市场上形成交易口碑。更多的卖家加入,随后因推广而来的人在种类繁多廉价的产品面前,产生消费欲,并因此形成良性循环。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廉价”“口碑”是阿里巴巴最初迅速获得关注的两个关键词。


更重要的是,同年定位为第三方交易中介工具的产品支付宝诞生,在交易端口真正实现了不足出户,这也为阿里巴巴的成功铺垫了第三个关键词

“信任”。而最初电商平台成功思维,在互联网领域,过去的几年里依旧屡试不爽:美团、拼多多……纷纷在前辈的成功经验之上创新“上位”。


尽管线上售楼部搭载的功能已经足够覆盖看房、咨询甚至部分付款功能,但要落地到买房,房屋的实际状况,周边配套,周边二手房等等,包括签约合同这些重要步骤还是得要实地跑一趟,短期内也难以做到“线上一步到位”。现在看来在互联网领域屡试不爽的经验,要让习惯了线下“拉人头”的房地产行业放下身段去适应,还很难。

买房人:我只关注房子

价格还能再优惠点吗?


“房子会降价吗?现在还能优惠多少?如果经济受到影响,我的工资还能付得上贷款吗?”


这两天闲来无事的买房人,谁也逃不过这几个灵魂拷问。其实线上购房并不只是房企一头使劲的狂欢,到头来还取决于买房人对钱包和“钱景”的判断。


逛完第9个线上售楼部,我决定放弃买房


疫情后的经济问题,变成了所有人绕不开的担忧。专业人士口中的“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放到个体身上,就变成工作能否一如既往、工资能否持续增长。

从部分年前有购房需求的购房者口中,黑马君了解到他们中很多人已经暂时搁置购房计划,甚至做好了勒紧钱包生活的长期准备。从2003 年历史数据中可以看的出来,SARS 过后 4、5 月份的北京市场的销售量与一季度相比下跌 36%,后续7-8 月出现补偿性购房,但也仅限于自住刚需类产品。很难说,他们的担忧是不是多余的,


最后,黑马君想说,对于真正买房的人,房地产线上化无疑是一种极好的购房辅助手段,尽管它匆匆上阵,或许还不够完美。该关注的你继续关注,利用好足不出户的时间做好准备,命中注定的那套房子总会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