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

2020年的春節過得有點特別,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少人按照防控要求“居家隔離”——網民更願意稱之為“宅”。客廳、臥室、廚房,百十平米的“戰場”,宅在家的人們是怎麼參與抗“疫”的呢?

新華睿思基於網絡公開數據,對疫情中“居家隔離”的相關信息進行傳播路徑、情緒演化、群體畫像等多維度的大數據分析。一起來看看國人的“戰鬥”姿態和心態。

一、宅在家,大家過得怎麼樣?

刷手機、買口罩,全民圍著廚房繞

在新華睿思“網民參與度”模型下的分析發現,“關注疫情”始終是網民參與度最高的宅家活動。其次是購物和做飯。而在購物中,口罩、消毒用品、食品、藥品的網絡討論度最高。同時,微博平臺的#宅在家美食才藝大比拼#、抖音平臺的#涼皮大賽#吸引了上億網民參與。有網民留言,生活還將繼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中國人對於美食和美好生活的熱愛。

過去三週,各類信息交織作用、互相影響,疫情信息的傳播堪稱社交媒體時代的一次大考。居家隔離的網民用吐槽、曝光、建議、鼓勵、倡導和感動,讓線上和線下、一線和後方、信息和真相無限接近。“宅”,並非一無所獲。

同時,“我宅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宅文化”在這場戰“疫”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高度的國家級響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而在此基礎上的“宅娛樂”也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社會情緒的自我安撫和修復。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這種謹慎穩重卻又積極向上的心態彌足珍貴。

宅家群體畫像,你是哪一款?

“宅”在同一屋簷下,卻“宅”出了風采、“宅”出了風格。新華睿思以社會角色為區分,用大數據手段刻畫了不同群體在戰“疫”中的“靈魂畫像”。退休族、上班族和學生族在此次“宅”過程中扮演了相同又不同的角色。

群體一:退休族——賦閒在家、愛好養生

你有沒有收到過他們的“緊急擴散”?你的家族群是不是“轉發”刷屏?退休族在疫情信息傳遞中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被晚輩戲稱為“傳謠先鋒隊、闢謠主力軍”。同時,他們對“營養”和“保健”關注度高,熱衷於各種防疫“妙招”“秘方”。退休族整體相對焦慮,是最需要心理疏導的群體沒錯了!

群體二: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領導追著找

廚房美食、DIY玩具,宅在家的上班族新技能猛增。“從來不知道自己還有這個天賦”是不少網民對自己的評價。此外,延期復工不代表放下工作,“遠程辦公”“電話會議”中的你有沒有被老媽喊吃飯、被子女喊陪玩?總之,這個群體有點手忙腳亂。

群體三:學生族——作業再多,也沒有家長的套路多

延期開學的“吞金獸們”過得相當愜意,“網遊”到天亮、“睡覺”到天黑,短視頻、vlog玩得飛起。但是!沒有了學校和線下輔導班,爸媽也不會輕易讓你過寒假。“居家隔離”下的消費場景加速線上轉型,“雲課程”“在線課程”“名師課堂”讓孩子們逃不過家長們的“套路”。

二、“宅模式”是如何開啟的?

新華睿思在對疫情下“居家隔離”相關信息的傳播趨勢分析中發現,鍾南山院士兩次接受採訪發聲後,相關信息量出現了明顯上升趨勢。此外,武漢“封城”、復工延長通知、最新疫情通報、疫情管控升級等消息,也促使大家陸續進入“宅模式”。

“宅”是不得已的選擇,更是人民對國家的承諾。廣大人民群眾閒而不荒、靜而不亂,承擔了“宅”的責任、履行著“宅”的擔當、作出了“宅”的奉獻。輿論認為,這是對防疫一線“逆行者”們最好的支持。

三、宅家抗“疫”,心情如何?

抗“疫”進入關鍵期,新華睿思對疫情下“居家隔離”的網民情緒進行了持續追蹤,結果顯示:網民對於疫情中重大輿情的感知較為敏感,同時目前整體社會心態較疫情爆發初期相對平穩,“宅群體”的正向情緒呈上升趨勢。其中,1月23日武漢“封城”、1月31日世衛組織將新冠肺炎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事件,對“宅群體”帶來了較大的情緒衝擊。

四、有他們在,“宅”的安心

中央:政策有多密集

抗“疫”期間,隔離治療期的工資怎麼發?暫時沒有收入,房貸、信用卡怎麼還?生活物資如何有保障?就群眾重點關心的主要問題,多部門出臺各項政策及措施,讓大家安心居家隔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