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大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他的

文治武功,多為後人稱道。諸如,擒拿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等等。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藩率先開始起兵作亂。清朝入關後,由於八旗的軍馬不足,又加之生長在東北寒冷地區的滿人,不習慣炎熱溼潤的南方氣候,因此,清政府決定,將先前在和李自成義軍義軍、南明政權作戰有功的明朝降將封為藩王,讓他們鎮守南方。這就誕生了三藩之王——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立藩之初,清政府就考慮過,假設三藩起兵作亂,該以何策應對。孝莊太后把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招其為駙馬,把建寧公主嫁給了他。由此,吳應熊成為了

順治皇帝的妹夫,康熙皇帝的姑父。順治帝對他這位比他小兩歲的妹夫,關照有加。授予吳應熊子爵不說,還對其進行火箭式的提拔,一直提拔到少傅兼太子太傅。想想看,人家順治爺對你吳三桂夠意思吧!按常理來說,皇帝把自己的妹子下嫁給你的兒子,你吳三桂一下子成了皇親國戚;你兒子吳應熊,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娶得了金枝玉葉做老婆。皇帝對你吳家不薄吧?這正是孝莊太后的高明之處——把吳三桂的兒子做為人質,留在京城,以絕吳三桂的反叛念頭。

耿藩的對策亦是如此。皇帝把耿精忠的兩位弟弟——耿昭忠、耿聚忠,滯留在了京城。

清朝政府對

平南王尚可喜不怎麼提防。因為尚可喜早在順治十二年(1655年),就曾向順治帝上書,以“痰疾時作”為由,請求還鄉養病。但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的理由,駁回了他的請求。看看吧,人家尚可喜早就不想當這個官了,還會犯上作亂嗎?因此,也就沒把他的親屬做為人質。

從對吳藩和耿藩的策略看,從設藩之初,大清皇帝的意思,就再明白不過了。意在警告吳、耿二藩:膽敢分疆裂土,雖遠必殊!不但自己死無葬身之地,還會禍及家人.......。

然而,三藩之亂到底還是發生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當年僅十九歲的康熙皇帝下旨撤藩後,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率先在

雲南起兵。不久,耿精忠在福建積極響應。此時,第11次向皇帝上書,請求還鄉養病的的尚可喜,正在準備執行康熙皇帝撤藩命令,具體落實撤藩的各項事宜。不料在這個節骨眼上,吳已反叛。尚隨即接到了康熙皇帝的命令:尚可喜留鎮廣東;加封長子尚之信為鎮南王,次子尚子孝為平南大將軍。後,尚可喜為朝廷剿滅吳、耿兩藩,積極效力,牽制了吳、耿二藩兵力,為平定吳、耿兩藩,立下了功勞。不料其子尚之信忤逆不忠,強行奪取了他的最高指揮權,成為了吳、耿二藩的幫兇

朝廷經過長達八年的平藩,至康熙二十年(1673),終於平定了這場叛亂。叛亂的老大吳三桂,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稱帝,國號

“大周”,建元“昭武”。數月後病亡。由於他的兒子吳應熊已被康熙皇帝砍掉了腦袋,他只好讓他的孫子吳世璠繼承了皇位。耿精忠由於先反後降,降又欲反,最後,落得個凌遲處死的下場。而此時的尚可喜早已病故,他的長子尚之信,兵敗被俘,被康熙帝賜死。不作死就不會死。三個藩王,自尋死路,實在怨不得康熙皇帝不念舊情和親情。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吳、耿二藩,在反叛做亂初期,就明白這次舉事,必然曠日持久。便先後鼓鑄錢幣,以籌備軍餉,做打持久戰的準備。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吳三桂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鑄造了錢幣“利用通寶”。意在以此激活經濟,穩定民心。利用通寶的版別。大體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光背。第二種,紀鑄地名。背有“雲”、“貴”等。第三種,紀值。背書“釐”、二釐“、”五釐“、”一分“,為權銀錢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吳三桂稱帝后,所鑄的年號錢”昭武通寶“,拙文《過了一把皇帝癮,鑄了兩爐昭武錢——一枚”昭武通寶“賞析》已做介紹,此文略過。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幾乎在吳三桂鑄造”利用通寶“的同時,耿精忠也開爐鑄幣,鑄造了裕民通寶“。據《福州地方誌》記載,是時,耿精忠下令,在福州靖南王府(今福州王莊一帶)內,設爐鑄”裕民通寶“

錢。

裕民通寶的版別,有小平、折二、折五三種小平錢,為光背;折二者,背書”一分“;折五者,背書”一錢“或”浙一錢“。背紀值的”一分“、”一錢“錢,皆為權銀錢“權”者,秤也。所謂權銀錢,就是按照錢幣的背文紀值,兌換相同重量的銀兩。如背書“一分”的該錢,便可在市面上,兌換一分的銀子。餘者,以此類推。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下面,我們通過一枚裕民通寶折五背壹錢的實物,看一下該錢的形制和特點: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三藩禍國 雖遠必誅;兩藩鑄幣 擴充軍餉——“裕民通寶”賞析


該幣的參數:徑寬:32.8mm;穿口:7.5mm;厚度:2mm;重量:10.09克。

從錢面、錢背看,緣闊,內郭狹,穿口流銅極少。內外郭較為規整,地章亦平整。熟坑,綠鏽。

從錢文看,為真書,大字,直讀。錢面”裕民通寶“四字,筆畫稍細,但筆力雄勁。尤其是背文的”壹錢“二字,筆畫頓挫有力,挺勁瘦長,有柳體之風。

裕民通寶的鑄造時間不到兩年。耿精忠被凌遲處死後,朝廷為了肅清其影響,將該錢全部用官方的行用錢兌換收回。因此,該幣的存世量較少。

裕民通寶背文壹錢的價格,品相一般者,價格在兩千元左右。品相好的,價格在兩千五百元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