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大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他的

文治武功,多为后人称道。诸如,擒拿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等等。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藩率先开始起兵作乱。清朝入关后,由于八旗的军马不足,又加之生长在东北寒冷地区的满人,不习惯炎热湿润的南方气候,因此,清政府决定,将先前在和李自成义军义军、南明政权作战有功的明朝降将封为藩王,让他们镇守南方。这就诞生了三藩之王——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立藩之初,清政府就考虑过,假设三藩起兵作乱,该以何策应对。孝庄太后把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招其为驸马,把建宁公主嫁给了他。由此,吴应熊成为了

顺治皇帝的妹夫,康熙皇帝的姑父。顺治帝对他这位比他小两岁的妹夫,关照有加。授予吴应熊子爵不说,还对其进行火箭式的提拔,一直提拔到少傅兼太子太傅。想想看,人家顺治爷对你吴三桂够意思吧!按常理来说,皇帝把自己的妹子下嫁给你的儿子,你吴三桂一下子成了皇亲国戚;你儿子吴应熊,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娶得了金枝玉叶做老婆。皇帝对你吴家不薄吧?这正是孝庄太后的高明之处——把吴三桂的儿子做为人质,留在京城,以绝吴三桂的反叛念头。

耿藩的对策亦是如此。皇帝把耿精忠的两位弟弟——耿昭忠、耿聚忠,滞留在了京城。

清朝政府对

平南王尚可喜不怎么提防。因为尚可喜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就曾向顺治帝上书,以“痰疾时作”为由,请求还乡养病。但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的理由,驳回了他的请求。看看吧,人家尚可喜早就不想当这个官了,还会犯上作乱吗?因此,也就没把他的亲属做为人质。

从对吴藩和耿藩的策略看,从设藩之初,大清皇帝的意思,就再明白不过了。意在警告吴、耿二藩:胆敢分疆裂土,虽远必殊!不但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还会祸及家人.......。

然而,三藩之乱到底还是发生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当年仅十九岁的康熙皇帝下旨撤藩后,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率先在

云南起兵。不久,耿精忠在福建积极响应。此时,第11次向皇帝上书,请求还乡养病的的尚可喜,正在准备执行康熙皇帝撤藩命令,具体落实撤藩的各项事宜。不料在这个节骨眼上,吴已反叛。尚随即接到了康熙皇帝的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加封长子尚之信为镇南王,次子尚子孝为平南大将军。后,尚可喜为朝廷剿灭吴、耿两藩,积极效力,牵制了吴、耿二藩兵力,为平定吴、耿两藩,立下了功劳。不料其子尚之信忤逆不忠,强行夺取了他的最高指挥权,成为了吴、耿二藩的帮凶

朝廷经过长达八年的平藩,至康熙二十年(1673),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叛乱的老大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称帝,国号

“大周”,建元“昭武”。数月后病亡。由于他的儿子吴应熊已被康熙皇帝砍掉了脑袋,他只好让他的孙子吴世璠继承了皇位。耿精忠由于先反后降,降又欲反,最后,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而此时的尚可喜早已病故,他的长子尚之信,兵败被俘,被康熙帝赐死。不作死就不会死。三个藩王,自寻死路,实在怨不得康熙皇帝不念旧情和亲情。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吴、耿二藩,在反叛做乱初期,就明白这次举事,必然旷日持久。便先后鼓铸钱币,以筹备军饷,做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吴三桂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铸造了钱币“利用通宝”。意在以此激活经济,稳定民心。利用通宝的版别。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光背。第二种,纪铸地名。背有“云”、“贵”等。第三种,纪值。背书“厘”、二厘“、”五厘“、”一分“,为权银钱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吴三桂称帝后,所铸的年号钱”昭武通宝“,拙文《过了一把皇帝瘾,铸了两炉昭武钱——一枚”昭武通宝“赏析》已做介绍,此文略过。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几乎在吴三桂铸造”利用通宝“的同时,耿精忠也开炉铸币,铸造了裕民通宝“。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是时,耿精忠下令,在福州靖南王府(今福州王庄一带)内,设炉铸”裕民通宝“

钱。

裕民通宝的版别,有小平、折二、折五三种小平钱,为光背;折二者,背书”一分“;折五者,背书”一钱“或”浙一钱“。背纪值的”一分“、”一钱“钱,皆为权银钱“权”者,秤也。所谓权银钱,就是按照钱币的背文纪值,兑换相同重量的银两。如背书“一分”的该钱,便可在市面上,兑换一分的银子。余者,以此类推。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下面,我们通过一枚裕民通宝折五背壹钱的实物,看一下该钱的形制和特点: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三藩祸国 虽远必诛;两藩铸币 扩充军饷——“裕民通宝”赏析


该币的参数:径宽:32.8mm;穿口:7.5mm;厚度:2mm;重量:10.09克。

从钱面、钱背看,缘阔,内郭狭,穿口流铜极少。内外郭较为规整,地章亦平整。熟坑,绿锈。

从钱文看,为真书,大字,直读。钱面”裕民通宝“四字,笔画稍细,但笔力雄劲。尤其是背文的”壹钱“二字,笔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有柳体之风。

裕民通宝的铸造时间不到两年。耿精忠被凌迟处死后,朝廷为了肃清其影响,将该钱全部用官方的行用钱兑换收回。因此,该币的存世量较少。

裕民通宝背文壹钱的价格,品相一般者,价格在两千元左右。品相好的,价格在两千五百元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