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如何緩解“宅”在封閉式管理養老機構中的老年人和機構員工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

最根本也是最關鍵的疏導方式就是激發大家的正能量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年人和工作人員就像被迫“宅”在家中的一大家人。看起來歲月靜好,但在封閉空間待久了,缺乏正常的人際社交和娛樂活動,又要持續緊張面對情況不明且尚未解除的危機,老年人和員工也不可避免因為疫情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在與社會工作專家和機構院長們的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深感危機心理干預萬變不離其宗,最關鍵的是激發大家內心的正能量,在機構內營造積極面對危機和壓力的良好氛圍

-1-

恐慌,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缺乏可控感

國家衛健委日前發佈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為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面對疫情,需要進行心理干預的人群根據受到疫情影響大小不同分為四級。封閉式管理的養老機構相對安全,內部的老年人和工作人員基本屬於第四級人群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即使是這樣,在採訪中我們仍然發現,目前機構的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往往會出現盲目消毒,過度防護造成的恐懼、焦慮等情緒。

而老年人由於集體活動和社交活動減少,與家人不能見面,則容易壓抑、易怒。部分返院後被隔離觀察的老年人甚至出現對工作人員的言語和肢體衝撞等。

中國心理學會專家徐凱文博士認為,當人們意識到災難和危險來臨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恐慌等負性情緒,一般主要包括恐懼和焦慮。害怕危及自己或親人的安全,乃至危及生命。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恐慌,是因為缺乏安全感,缺乏可控感。嚴重的恐慌通常以“指向內”或者“指向外”的方式表現出來。指向內部,人可能會抑鬱;指向外部,就變成了攻擊他人的行為。而科學、有力、有序的心理干預,可以幫助人們恢復可控感和安全感

-2-

宣教科學防護知識,傳播正能量

心理學上有個重要的概念叫替代創傷——意為我沒有親身經歷,但是因為我看到了別人經歷的痛苦,我也會感到類似痛苦。

從人的心理特點來分析,相較於“好消息”,人們本能地會對所謂的“壞消息”“危險信息”更敏感,而現在新媒體手段的便捷,又加速了這種情緒的傳播。在這種情況下,恰當的方式是,

不突出那些易讓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信息,而要更加凸顯客觀、科學的信息,傳遞樂觀積極的信息

曾經參加過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心理干預的養老社會工作專家給出了院內宣教的一些經驗,大家可以借鑑。

1、通過院內佈告欄、內部培訓等方式,傳遞播報抗擊疫情的最新消息和正面輿情開展科學防護知識宣教,破除謠言和恐慌。

2、在院內設置一面微笑牆,鼓勵老年人和員工拍攝微笑的照片,張貼在微笑牆上,傳遞樂觀的情緒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3、鼓勵老年人拍攝為疫區、醫護人員和患者加油的視頻,在院內微信群內分享傳播。

4、組織一些積極向上樂觀的活動,如為疫區加油的筆會、詩句、口號等徵集活動,公示到公共區域。

-3-

對老年人:足夠共情、參與感、有節奏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決定一個人免疫能力的重要方面。即使封閉式管理期間不宜舉辦集體活動,養老機構仍然可以在充分評估風險的前提下,分時錯峰開展一些小範圍的戶外活動和線上活動。

活動的安排要注意幾個關鍵詞:

1、足夠共情。活動的內容要與疫情同頻,積極傾聽老年人對於疫情的感受,及時回應他們的需求。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2、節奏感。活動安排應該有節奏有重點,首先要對老年人先安撫,如員工在旁陪伴、與家屬通微信、通報疫情、分享防疫事蹟,然後組織活動。活動也要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設立輕重不同的主題,對於個別煩躁的老人要有帶領,重點關注。

3、參與感。有參與感,老年人才會配合活動。可以鼓勵老年人適度參與機構的工作,體會員工的緊張程度,增進互相理解和包容。

4、互動性。多組織一些動手的活動,單向輸入性的活動容易倦怠,互動性的有樂趣,比如製作千紙鶴摺紙和心願樹等(後面有優秀生的作業可以借鑑哦)

5、趣味性和競技性。活動中可以發一些小獎品,會讓老年人更有成就感,活動更多彩。

6、人情味。鼓勵老年人保持與家人的定期聯絡,發動家屬通過網絡發送老年人的老照片,追憶往昔,共唱紅色歌曲,製作電子回憶錄,組織“一封家書”等活動。特別是要對在隔離區的老年人儘量給予遠程充分的精神支持,傳遞濃濃的溫情。

-4-

對員工:組織減壓小組,傳遞信心

一位院長在電話中動情地對我說,沒有員工的支持,她都快撐不下來了。“我一定要保護好他們,這些員工都是我的寶貝啊!

確實,在養老機構裡,除了老年人之外,員工的心理疏導和支持也不容忽視。因為防疫工作壓力比較大,消毒工作頻率的增加,人手不足和對疫情的恐懼都會造成員工情緒上的緊張。

專家建議,可以組織“明天會更好”等主題的減壓小組,開展情緒疏導,給員工加油鼓勁。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有些養老機構就組織向來自災區的員工捐款。幫助員工與家人取得聯繫,確保家人平安。同時,組織員工開展減壓小組活動,通過繪畫等方式來表達他們對重建美好家園的期待,增加信心,穩定他們的情緒。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八個字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遺篇·刺法論篇七十二 》。為什麼黃帝內經中要格外強調“正氣存內”呢?因為,只有內在的正才具決定性的作用。從中醫上來說,當人體正氣不足,或正氣相對虛弱時,衛外功能低下,往往抗邪無力,則邪氣可能乘虛而入,引發疾病。

什麼因素會影響到內在的正氣呢?《大學》裡例舉了四個方面,即有所憤懥;有所恐懼;有所好樂;有所憂患。四者概括起來,亦就是情緒。情緒是最困擾“正心”,是最容易導致正氣不存內的因素,

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決定一個人免疫能力的關鍵

疫情肆虐,正是考驗養老機構綜合實力的時候。在非常時期,通過正能量的活動和宣傳,疏解引導老年人和員工的不良情緒,培育正氣,必將築起一道精神上的堅強防線,最終打贏這場對抗疾疫的戰鬥!

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老人及員工心理疏導該怎麼做?


-5-

抄作業

北京華錄風華養老照料中心機構不大,床位不超過100張,但社工可是非常專業。

在此次疫情中,他們設計組織了一個互動性很強的活動,叫“穿天猴”,材料輕便,就地取材,可以以小組比賽的形式進行,鍛鍊專注力,腕力,計算能力,社會溝通與交往等等,認知症,偏癱的老年人都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