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四十歲,才四十不惑呢?

UUU劉億神轉運命理UU


雞湯式的“四十不惑”

“三十歲以前如何才能成功”、“四十歲再不這麼做就晚了”,這些造作浮誇的雞湯文、空洞煽情的成功學口號,除了製造持續的焦慮和煩惱、對無力改變現實的失望沮喪之外,一無是處。

其實,“四十不惑”和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四個字原本與雞湯、成功學沒有絲毫關係,之所以會看起來像“近親”,是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導致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說?我稍後解釋,在此之前,先來認識一下武漢方艙醫院裡的“清流哥”。

四十不惑的“清流哥”

付先生今年39歲,是留學美國的博士後,春節假期回武漢探親。按照常理,他正處於糾結“四十不惑”的年齡。

他的父親在大年三十確診罹患了新冠肺炎,他本人在一週後也被確診,剛剛轉到方艙醫院診治。他躺在病床上,正在讀《政治秩序的起源》,一本艱深燒腦的社會政治學著作。

大多數因病住院的人,都是憂心煩躁、寢食難安。在人員穿梭往來的方艙醫院裡,就更難保持平靜的心態,遑論讀書和思考。然而,無論是周圍的環境,還是捉摸不定的病情,都沒有干擾到他。

付先生並沒有為“四十不惑”焦慮苦惱,而把時間用在了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畢竟,這樣一本書、或者十本書,也難以回答“四十不惑”的問題。留美博士後都不在乎的問題,你又何苦為之困擾呢?

套用郭德綱在《笑傲江湖》開場常說的一句話,還是乾點正事兒吧。

“四十不惑”的前世

“四十不惑”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孔子在古稀之年對自己一生的回顧總結,也是自我評價。

他在說這句話時,神情和語氣是平緩、淡然的,既沒有對未實現抱負的不甘與遺憾,也沒有對既成事業的自滿與驕矜,更不會有將自己的人生軌跡強作他人的“楷模”、“範本”的任何傾向與意圖。

孔子的教育思想,重在講究“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斷不會要求一眾門生統統以自己的人生為理想標杆,亦步亦趨地每隔十年設定一個節點:三十歲應該“而立”、四十歲必須“不惑”。

自西漢以後,很多統治者將儒家思想被奉為主流意識形態、將孔子尊為“聖人”,《論語》被視為國學之精粹,某種意義上成了中國的《聖經》。

古往今來,無數人出於對聖人先賢的嚮往之心,希冀通過把孔子的人生履歷CTR+C和CTR+V到自己的生活裡,實現“修齊治平”的世俗理想。

特別是裡面的這三十八個字,“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被後世之人奉為圭臬,作為天經地義的神聖教條、理所應當的人生模式和評價標準,廣為流佈、世代傳誦,人們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拿這把標尺量量自己。

“四十不惑”的今生

在儒學這一主流文化形態的薰染下,不僅很多古人是按此“套路”度過一生,現在也有很多人、將來可能仍會有不少人這麼做,把生活納入一種確定無疑、被大家公認的軌道。

他們把孔子的人生作為顛撲不破的真(tao)理(lu),把人生機械地劃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做該做的事,按部就班、規規矩矩,不越雷池一步。由於從小的耳濡目染,我們總是不假思索地認為,人生理當如此。

如果孔子看到後世子孫如此操行、如此“不逾矩”,大概會連連搖頭,爾等不可教也。

不可否認,這樣做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清晰、明確,便於執行與操作,與社會主流保持同步一致,將風險降至最低。

但是,這樣豈不太無趣、太單調了嗎?它否定和排斥了更加豐富多樣的道路選擇,更加獨特嶄新的生命探索。

人生不是流水線。我們不需要、也不應該全盤複製別人的道路。

在很多人為“四十不惑”而困惑時,忘了孔子還說過另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他們沒有反思和追問過,三十而立究竟何意?為何一定要在三十歲?四十不惑意味著什麼?如果四十歲還是困惑叢生,就是失敗的人生麼?

“四十不惑”的另類解讀

《論語》言簡意賅,孔子並未仔細解釋上述三十八個字的含義。孔子在四十歲時對哪些事情“不惑”、又是如何做到“不惑”的,我們已無法考證。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秉承的,全部是後人的發揮和杜撰,假孔子之名、闡揚其個人之想,夾帶了很多“私貨”。

這就是我在開篇所說“斷章取義”、“以訛傳訛”的原因。

不過,這並不影響將聖賢的人生作為我們的參照,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看待“四十不惑”?我向大家提供三條線索,一家之言,僅作拋磚引玉:

▎“四十不惑”的指向目標 ▎

儒家說人有惑憂懼,道家說人有三塗五苦,佛家說人因造作而輪迴六道。人生在世,生也惑,死也惑。耶魯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萊文森把人生的困惑歸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 人生理想:明確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 良師益友:找到能夠與自己同行或志趣相投的良師益友
  • 事業追求: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作為長期的事業
  • 親密關係:親情、友情、愛情

如果這四個方面處理得當,生活幸福、愉快,少有煩憂苦惱;如果某一方面有所缺失或相對薄弱,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困惑。

所以,當你為“四十不惑”糾結時,可以從這四個方面檢視,自己有哪些困惑?歸屬於其中哪個方面?哪些對自己的影響最大?如果你能就此列出一個簡要的清單,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查漏補缺,相信會收益良多。

▎“四十不惑”的衡量標準 ▎

怎樣才是“四十不惑”?以什麼作為評判標準?定性的標準難免模糊,定量的則會有失偏頗。我們無從揣測孔子是如何認定自己“不惑”了,莊子就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因此,並不存在這樣的客觀標準,是否“不惑”全由自己說了算。在這一點上,要特別小心認知偏差造成的“鄧寧-克魯格效應”:有的人認為自己“不惑”,但其實他知之甚少;有的人認為自己“有惑”,但他的認知超過了很多人,即個體自覺的認知水平與實際水平存在差異,有時還非常大:

處在不同的自我認知階段,對自己是否“不惑”會有不同的判斷。知道的越多,越是深刻的認識到未知更多。

蘇格拉底說,我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在於我知道自己多麼無知。

有人問愛因斯坦:“您已經取得了古今罕有的成就,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愛因斯坦在紙上畫了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裡,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是無邊無際的,小圓與未知領域的接觸面小,你感受到的未知也少;大圓與外部接觸得更大,感受到的未知就更多。”

因此,比“四十不惑”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持續提升認知能力、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

而且,孔子說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作為他本人的自我評價當然沒有問題,但如果我們將其拿來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不具備任何可操作性的。

設立人生目標,與我們制定工作上的目標一樣,一種科學而有效的方式是遵循SMART原則。SMART是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分別是:

  • 具體的(Specific):目標的描述要清晰、具體,“不惑”就不符合這一原則,這將給制定行動計劃帶來極大障礙
  • 可衡量的(Measurable):目標要以明確的數字予以量化,以便於測量和監控
  • 可實現的(Attainable):目標應充分結合自身現有能力以及成長潛力,既不能過於盲目激進,也不要過於畏懼保守
  • 具有相關性(Relevant):目標應與自己的其它生活或工作相關,有助於提升整體的人生質量
  • 有明確期限的(Time-based):目標應設定完成時間,可以細分為若干階段,步步為營

請你用SMART原則來評價一下“四十不惑”,到底哪裡存在問題,為什麼不具備可操作性。

▎“四十不惑”的訴求取向 ▎

追求“不惑”的意義何在?它與我們的人生價值有何關聯?這是此三問中最核心的一問。我們經此一生,到底要追求什麼?對我們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最有價值的?

如果你的答案是錢財,那你就去玩兒命賺錢;如果答案是幸福,那你就努力維繫與家人、與朋友、與身邊人的親密關係;如果答案是事業成就,那你就要在工作上努力付出。

“四十不惑”則是空洞、虛無的,既缺乏明確的指向,也不帶來任何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小結

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個人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第二次生命,通常是從四十歲開始。如此說來,榮格與孔倒是有些意趣暗合。

人到了四十歲,仍有些難以釋懷的困惑,不要緊,這很正常——畢竟數千年來,孔子這樣“四十不惑”的人物僅此一位。

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與其糾結於一些不清不楚的口號教條、所謂的警句名言,不如多花些時間讀一些開拓心智、增長見識的書——當然未必是《政治秩序的起源》,努力拓寬你的認知邊界。

最後,和你分享王小波的一句話,我覺得比“四十不惑”有用得多: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夸父的行囊


四十歲後才明白的道理,你可以現在就知道。雖然有些道理不切身體會,就沒法真正明白,但起碼可以試著去體會。人生四十歲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孔子說四十不惑。人過四十應該明白許多道理,四十歲後,我明白的道理越來越多,但是,困惑其實也越來越……

  1、人一生的命運並不完全是由自己決定的。四十歲後大致可看到自己的一生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終結。年輕時雄心勃勃,以為自己只要奮鬥,就無所不能,其實是一種錯覺。人可以追求自己所想的,卻不一定能獲得自己所要的。人一生中其實可以奮鬥的餘地很有限。  

  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社會里,從出生的時代、地域、籍貫到家庭出身,其實你的命脈大致定了,能夠改變的只是很小的空間,只有極少數富有智慧的人,能夠將這個有限的空間與時間充分利用。 

  2、人不可以將自己與他人相比,只能夠與自己相比。每個人都存在一個最好的自己,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卻很難說他是人群中最優秀的。理由基於上面的原因。

  

  3、生命中與生俱來的都是最為珍貴的。不必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煩惱。年輕時為自己個子不夠高而苦惱,四十歲後發現,矮個子其實最有利於保護脊椎不受損害,也有利於心臟的健康。三十歲之前為個子矮小而苦惱,四十歲之後為個子不高而慶幸。

  4、性福是很重要的幸福之源。然而這必須以年輕時不縱慾為前提。放縱性與將性做為交換,人的性福感將會提前結束。四十歲之後還對異性來電,說明他的生命活力不錯。性福取決於質量而不是數量。學會在年輕時珍藏千金良宵,留待老年時回憶,這是年輕時需要努力去做的。

  5、知識不是越多越好。書也不是讀得越多越好。在這裡質量同樣重於數量。怎樣讀遠比讀什麼重要。運用知識信息的能力,比單純地記住知識重要。  

  6、能夠自己給自己定標準,不再以外在的標準為自己的標準。更不為別人的臉色而活,而是按照自己內心的定律與命令去執行。

  

  7、知道死亡是人生中必須面對的必然事實。四十歲之後因身體的變化,已經可以觸摸到死亡的影子。父母中已經有人不在人世,從他們的離世,能夠深切體驗到生命的歷程。

  8、不再憂愁,特別是不為明天的事情而憂愁。今天的憂愁就今天當。人沒有被當天的憂愁與痛苦而壓垮的,人卻常常被一個未知的擔心而壓垮。許多時候,其實事情發展並不會那樣糟糕。回顧自己四十多年的經歷。那些曾經令人痛苦不堪的事情,其實都如過眼煙雲,而且絕大多數並沒有真正發生。原來只是虛驚一場而已。

  9、雖然出生的時代與家庭常常會在自己的命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但是,不必為這些遺憾。貧窮曲折的人生經歷,可能令你的生活更有滋有味,回味無窮。

  10、時間。年輕時常常不知愁滋味,卻常常對天悲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四十歲之後才知道,時間其實只有被自己浪費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做個率性的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個時間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只有時間屬於你自己,你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而且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出成效來。

  11、金錢。金錢是個好東西。能夠更加客觀理性地明白的金錢的內涵。然而金錢只有在自己努力掙來的時候,你才會深刻體驗金錢的意義。錢,只要在被你花掉了的時候,才算是真正屬於你的。除此之外,無論放在股票上、證券上,還是存在銀行裡,甚至放在錢包裡,都不能夠證明這些金錢就是你的。金錢的良性循環應該是在健康的市場規則裡,而不是在別處。

  12、愛情,可遇不可求。世界上總有一些人是非常適合你的,可是,那需要適當的時間與恰當的地方與時機。四十歲之後會遇到適合你的人,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夠相逢只恨未娶(嫁)時。年輕時有真愛的時候,常常會讓人膽怯。因此,心儀已久的那個人,常常不敢去碰。絕大多數找到的伴侶,其實都是缺乏真愛的。

  

  13、家庭。組建家庭,與你相伴的人,學歷、經濟狀況、高矮胖瘦,甚至美醜都不是最重要的。再美的人,也經不住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反覆觀察。因此,與你相伴的人,一定要在內心裡與你一致。特別是基本的價值取向與你一致。心靈伴侶,才是真正可靠的伴侶。這樣的人,能夠貧富相守,風雨同舟。

  14、無論怎樣,都要充分接納自己,原諒自己的過錯。認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有一點點自戀,是有自信心的表現。好好愛護自己,才有能力去愛他人,才能夠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15、幸福與快樂是自己的終極目標。儘量不要讓自己煩心。如果有一些外在因素要讓你不高興,那麼,你就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比如,失敗與成功也是平等的。

  16、四十歲的人,如果還沒有體驗過思想智慧的樂趣,那是一種悲哀。因為四十歲是智慧成熟的季節。學習與思考狀態應該是四十歲的常態。

  17、不要急,死亡總有一天會等待到你的。悠著點。慢慢走,觀賞啊,好好體驗此時此刻的感受。四十歲之後,人對時間的感覺常常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那就是越來越快了。四十歲之後的神態應該是淡定與寧靜。水流深處自然靜。

  18、學會向一切優秀人物學習——而不是簡單模仿。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包括自己。這是獲得他人尊重的重要前提。對他人尊重,也就是對自己尊重。也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即使可能真是好的想法。給他人自由,也就是給自己自由。但是,如果你意外獲得影響力,那應該是你的一些想法獲得了他人的共鳴。



新新愛三農


到了四十歲人生將走了一半行程,有了豐富的人生經歷與閱歷,形成了比較成熟的人生觀。說四十不惑就是活明白了,活透徹了。主要有以下以點:

一是學會了識人。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有過很多朋友。對人性、人品看的比較通透了,開始避免無用社交,精化自己的朋友圈,不再與爛人爛事糾纏。也避免了識人不準受到的傷害,看人不再走眼了。

是做事有了章法。有了豐富的工作經歷,形成了一定的做事套路。不在眼高手低,更加註重解決具體問題與實際問題。做事目標清晰,章法明確,效果明顯。

三是做人比較自律有底線。知道什麼事該怎麼做,能很好的把握對人對事的度,做事有板有眼有分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不做突破自己人生底線的事。穩重成熟有原則是不惑的標籤。

總之,四十的人穩重成熟,做人有原則,做事有章法,知道與什麼人共事,遠離哪些人與哪些事,可以趨利避害,是人生最通徹的年齡階段。


五月冰河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人到中年當不惑

人到中年當不惑,是對生命歸宿的不惑,船望碼頭車過半,不遠就是終點站,上帝不會為你的優秀而改變生命規律,也不會因你的失敗而讓時光倒流,一秒一秒的嘀嗒你少不了一下也多不了一下,太陽西落、大河東流,你我是奔騰浪花中的一滴,或化作淚水、或化作彩虹、或隨波逐流,也必將湧入那海,那孕育生命又接納生命的海。

人到中年當不惑,是對大是大非的不惑,八陣圖三分國,風波亭跪生鐵,功名自有後人說,你扭轉不了乾坤,改變不了世界,看不破多少紅塵事,參不透多少隱秘心,理不清多少過往路,辯不明多少枉曲直,說不完多少煙雨情,流不盡多少辛酸淚,且罷,難得糊塗,活著真好。

人到中年當不惑,是對功名利祿的不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聰明諸葛輔佐劉禪,老鼠是各有各的洞,凡人是各有各的命,且把你的夢想當茶飲下,品味那一縷清新,且把你的勵志當酒對歌,品味那一絲瘋狂,且把你的努力當歌唱出,品味那一瞬成就,且把你的淚水當作一首小詩,品味那一抹憂傷,且罷,人生的舞臺充滿了配角,你我自是那路人十三。

人到中年當不惑,是對愛恨情仇的不惑,桃花謝了春紅,匆匆太匆匆,萌動的情感還沒完全化在春風的記憶裡,卻已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鐵馬冰河難入夢,耳邊多有詛咒聲,十月生死恩未報,鬢角白髮成老人,相怨相恨不平事,回眸原是陌生人,且把恩怨置腦後,無怨無悔麻木人,且罷,人生的舞臺是生命的溫床,你我恨的種子不要在此瘋長。

人到中年當不惑,是對細枝末節的不惑,條條大路通羅馬,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法,尊重他人比藐視他人心情好,指點他人比指責他人心情好,幫助他人比拆臺他人心情好,為了你我心情好,小事小情不攪擾,細枝末節不探討,你睡床我睡鋪,你吃醬油我喝醋,各人去走各人路,不爭吵不輕藐,你好我好大家好,心跳正常實在好,且罷,人生本是一臺戲,你方唱罷我登場,生旦淨末演一場,唱唸做打如流水,王侯將相不上樑。

人到中年當不惑,且將淡酒伴不惑,不惑之人飲不惑,不惑不惑就不惑。





一哥於一


大家知道,四十而不惑,源自《論語 · 為政》篇孔子的一段人生自述: " 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孔子是“聖人”,可能是天才,有他的獨到之處,而一般人則很難達到他所說的那些境界——尤其是知天命、從心所欲等。

現在的一般解析是,四十不惑並非是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而是指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

我的理解,對於普通人來說,“四十不惑”起碼應該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人到四十歲,應該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其他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知識,而且善於理論聯繫實際,正確解決具體問題。

人到四十歲,不論在哪個行業從事何種工作,都應該是行家裡手、骨幹力量,獨當一面。

人到四十歲,應該不再青澀和衝動,應該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成熟理智,能夠穩妥地處理工作、婚姻家庭和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若谷5606


朋友您好!四十不惑做到這“三心二意”,你認可嗎?

四十不惑是建立在三十而立的基礎上的。不過“三十而立”不應理解為三十歲已經成家立業,而是三十歲為人處世都比較成熟,足以在世上立身,可以坦然面對困境了。

到了四十歲,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裡的頂樑柱,負擔正重的時候,你說怎能不惑?四十不惑不是對任何事都沒有疑惑了,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成不了仙,不可能對一切都沒有疑惑。四十不惑是對自己的原則不要再疑慮。四十不惑需要我們做到三心二意。

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四十歲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心裡坦蕩,才能心安。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對父母有孝心。

四十歲人很忙,也很累,也越來越能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辛苦和無私付出,會突然開始夢到童年,開始更想念自己的父母,看到他們頭髮漸白,皺紋更深,越來越有老人態,疾病也越來越好,我們更想多孝敬他們一些,不想留一點遺憾。

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只看到孩子飛快的長大,一年趕上了自己高,又一年超過自己好許,不知道自己已經人到中年,突然照鏡子發現了自己的白髮,真是觸目驚心。但是我們還是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吧,我們不老,不敢老,也不願老,稍稍修飾一下,我們仍然青春靚麗。

不在意:對得失不在意,對榮辱不在意。看雲捲雲舒,花開花落,寵辱不驚。自己已經很努力,追求不到的,看淡一些,有些東西,無可無不可。

有情義:人越老,情越深。對朋友重情義,夫妻之間重情義,沒事能找到喝酒的朋友,有事能找到幫忙的哥們姐們,困境中有相濡以沫的愛人。這些人是你的陪伴和支撐,那麼即使苦點窮點,也會有幸福感。

其實四十不惑就是心安,你認可嗎?


清影書房


40歲不惑是孔子說的。但是40歲絕對不是指年齡。在我看來,想要不惑從始至終,經歷過幾件事第一青春期的迷茫。第二人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是自帶光環。開始吧未來的路七彩般的美麗。



李向勇


四十是人生的一個分界點,事業可能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於天,順其自然,知足常樂就是不惑


Destiny1019


四十歲的男人,如果還沒有結婚,就別結了。無論你是一次未娶還是多次失敗,你的身心已經到了不健康的地步,再把這種不健康帶給別人是不負責任的。如果可以做到清心寡慾,獨自漫步,也能活得自在。

四十歲的男人,如果一事無成,就難成了。十幾年的教育,二十幾年的社會,這些都沒整出點動靜來,就不要為難自己了。

  當然,沒出息的也有沒出息的活法:好吸的抽兩根小煙,好喝的咪兩口小酒,好玩的打兩副小牌,好色的看兩張小碟。放低目標、擺平心態,日子也照樣能過得舒舒服服。

  四十歲的男人,如果還沒去過K房或者桑拿,最好抽空去一次。倘若在美酒當前卻依舊心性不亂,那麼,你就真正達到了不惑的境界。不惑是一種高度,是一種層次,這其中的美妙待我四十歲時再與你細細道來。


青海V哥


所謂四十不惑之年是🈯:四十歲,人到中年,經歷了許多,不再懵懂無知,真正的成熟,專注自我提升。已經有自己的判斷洞察世力,懂得明辨是非,善惡美醜……🈶些事情不該懂得的就不想弄明白了,反之,年輕時都想弄明白到底是咋回事。

原文出自孔子:《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都說四十不惑,其實,人生四十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上🈶老下🈶小,懂得感恩,善待父母家人,給孩子做榜樣;四十歲,正是努力奮鬥拼搏的時代,但是,力不從心,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要隨時注意日常飲食保健養生。四十歲,對於工作和生活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不再爭名奪利,懂得珍惜現在生活,離愁別緒一切隨緣,一切都覺得身體健康最為重要,生命中與生俱來的都最為珍貴。四十歲,懂得了自己是家裡離不開的頂樑柱;懂得了常回家看看,應該多陪伴家人,性福是很重要的幸福之源。家始終是我們自己的根源,溫暖溫馨的港灣。.

引用兩句古詩詞▼

歲月忽如流,行年向不惑。——《和陶淵明飲酒詩》宋·滕岑

歲月消逝,如流水一般,我的年紀也接近四十。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飲酒·十六》魏晉·陶淵明

行年漸至四十歲,長久隱居無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