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自编自导的一部家庭片。豆瓣评分8.8,常年占据豆瓣电影TOP250。

电影开场,横山家的老母亲和女儿千奈美在厨房忙活,孩子们吃着冰淇淋跑来跑来跑去。次子良多带着妻子由香里和继子厚司回到横沙家。这一天,是长子纯平的忌日。家人们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散步,祭拜。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普普通通的一天一夜,其实是横山家族几十年的缩影。每个人,既粗粝又柔软。有爱也有龃龉。淡淡的散文化叙事,琐碎日常之下潜藏着暗涌,这是一部个人风格非常明显的片子。

是枝裕和原本以为,只有日本人才能看懂《步履不停》,没想到,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一位当地男子看完电影后,非常动容地问他:“您为什么这么了解我的母亲?”

这种打破地域界限的共鸣,是因为“真实”。真实自有千钧之力。《步履不停》虽然是一部虚构的电影,却具有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因此,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能感受到一种直击心底的震撼力量。

纪实美学的由来:纪录片导演出身,以及为母亲而拍的初衷

是枝裕和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进入TV MAN UION制作公司,主要拍摄电视纪录片。

在工作的第七个年头,是枝裕和前往台湾拍摄了纪录片《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

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对他影响很大的导演侯孝贤。他非常推崇侯导的创作理念“天地有情”,也学习到侯导的拍摄手法:不事先画好分镜,而是在现场根据演员表演再决定,甚至是只给出角色设定,没有剧本,任由演员发挥来进行自由拍摄。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从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纪录片在是枝裕和的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他认为:“作品不是为了表达自身内在的想法,而是为了反映和记录当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丰饶或幽微复杂的人性相遇时,产生的那份惊奇。

拍电影时,他经常把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注入到电影细节中。“纪录片和电影之间的界限是人为的,我要用影片去瓦解它。”

《步履不停》的纪实性,第二个来源是:是枝裕和的母亲。

母亲一直觉得电影这一行非常不稳定,她很担心儿子什么时候会吃不上饭。即使是枝裕和拍摄的纪录片在行业内拿到一些大奖,电影《幻之光》也使他获得了参加威尼斯影展的机会,但母亲对他的担忧,始终没有打消。

是枝裕和真正名声大噪,是因为《无人知晓》。这部电影提名第5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可惜母亲没能够看到儿子的代表作,也见不到儿子后来不凡的成就。

是枝裕和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陪她去吃饭,饭毕,他看着母亲的身影远远地消失在车站的人潮中。没过多久,母亲就去世了,非常地突然。

“没能为母亲做点什么”,这是他创作《步履不停》的初衷。在剧本的第一页,他写了一句话:“人生路上,总是有点来不及。”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我的母亲绝非温柔善良的人,言语相当刻薄,还会毫无顾忌地取笑别人的窘态,是个独一无二的人。”树木希林很像他的母亲,毒蛇,唠叨,可是对家人又很温柔。他喜欢吃母亲炸的玉米天妇罗,电影里也有同样的还原。

是枝裕和用《步履不停》这部电影,向母亲告别。

从拍摄手法,人性真相,叙事策略三个方面,解构电影的纪实美学

1、拍摄手法:大量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像个冷静的旁观者,记录家庭的琐碎日常

电影里有大量的长镜头,冷静地记录着人物的一举一动,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说两个经典的长镜头。

第一个长镜头:母亲在厨房里,一边炸天妇罗,一边说起丈夫年轻时偷玉米的趣事。千奈美偷偷跟由香里咬耳朵说,这件事母亲已经说过无数遍了。孩子们跑过来,也不拿筷子,直接伸手拿起来就吃。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第二个长镜头:饭毕,女人们相约去看家族旧照片,孩子们早就坐不住了,跑到庭院里玩耍。餐桌只剩下良多和父亲相对而坐。

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尴尬的气氛包围着这对关系最亲密也最疏远的人。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这一幕幕,真实得仿佛就发生在你我的家中。唠叨的母亲,贪吃的熊孩子,暗自吐槽的妯娌,无话可说的父子,是我们随处可见的最平凡的小人物。

漫不经心的长镜头,真实地记录着琐碎日常,让我们不由得沉浸其中,生出一种脉脉温情:哦,我的家不就是这样么?

2、人性真相:粗粝与温柔,幽微而复杂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里的细节,人性的幽微复杂,都藏在那些一闪而过的细节里。

我们来看三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

孩子说长大想当钢琴调音员,父亲劝他当医生更有价值。良多站在门口,脸色很差,告诫父亲:“别给他出任何主意。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父亲是家庭里的权威,脾气又臭又硬,他给良多规划的未来是当医生,继承家里的诊所,偏偏良多不听话,跑到东京当了“没用的”油画修复师。

威压与叛逆,控制与逃离,两种相反的力量互相撕扯。明明是父子,却像两只刺猬,一说话就要扎得对方鲜血淋漓。

他们把粗粝、坚硬的一面暴露在对方面前。把温柔和爱藏在对方看不见的地方。

第二个细节:

下楼梯时,父亲拄着拐杖落在后面,良多假装停下来看手机,让父亲走在他前面。他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照看着。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第三个细节:

良多一家坐上汽车,走远了。父亲期待地说:“他们会回来过年。”见了面争执不休,儿子离开了却开始想念。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最深切的爱始终隐而未言,却在细节末节里暴露无疑。真实的东方家庭,表达爱的方式,不再言语上,也不在人前,而是在人后。

在电影里,每个人都表现出复杂的人性。

由香里笑意盈盈地应对着婆婆和妯娌,温柔大方。一旦发现婆婆只给良多买新睡衣,却没给厚司买,她瞬间变了脸色。

千奈美在妈妈面前非常孝顺地说,母亲年老了应该由女儿来照顾。但,她的孝顺包藏了私心,她惦记着房产,想要一家人搬过来住。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真实的人性,支撑起电影的真实性。你无法评判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每一个人都是立体的活生生的人。

3、叙事策略:没有刻意强化冲突,也没有刻意追求和解,只是自然平淡的呈现

电影里设置了冲突,但没有让冲突戏剧性地爆发出来,处理方式非常平淡。即使是面对死亡这样重大的事情,也是平静的呈现。

每一年,在纯平忌日那天,母亲都要邀请那个多年前被纯平救了的孩子,来上香祭拜。那个孩子已经长成大胖子,大学没读完,在小广告公司做兼职。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纯平用他的生命,救了这样一个失败的人,母亲始终感觉意难平。面对害死儿子的“凶手”,母亲没有一句辱骂,没有歇斯底里。她的恨意和冷酷,是绵里藏针,包裹在和善温柔的表象之下。

母亲跟那个孩子说,下一年请再来上香。她用这种方式,一遍遍凌迟对方,让他活在愧疚和悔恨之中。

矛盾没有刻意强化,隔阂也没有刻意化解。是枝裕和认为,比起人常说的“正因为是家人才互相理解”、“正因为是家人才无话不谈”,其实“正因为是家人才不想让他们知道”、“正因为是家人才无法理解”反而更符合现实。

母亲在很多年前就知道,丈夫出轨了。她听到两人在房间里一边听音乐,一边玩笑的声音。但这件事她隐瞒了几十年。

良多答应母亲,要开车带她去购物。也答应了父亲,要和他踢一场球赛。三年后,父亲病逝,母亲没过多久也跟着去了。

良多没能够带母亲去购物,也没能够带父亲去踢球。

是枝裕和《步履不停》:我们已经走得很急了,可有些事还是来不及

所有的隔阂,没有强行破冰。所有的遗憾,没有强行弥补。没有幡然悔悟,没有痛心疾首。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常态,是枝裕和想表达的,就是“来不及”。就像良多和母亲,在归途中想起那个相扑手的名字,叫“黑姬山”。但是,那个时候,他们已然分开,各自归家。

人生步履不停,可是还是来不及。这是人生的真相。也是这部电影击中我们内心的原因。

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

是枝裕和《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