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南陽醫專一附院的“神荼和鬱壘”


記錄南陽醫專一附院的“神荼和鬱壘”

為什麼叫他們“神荼和鬱壘”呢?!

在這個人心惶惶的戰疫時刻,我們都在為奮鬥一線的戰士們擔憂,為他們加油鼓氣時,也不能忽略了站在我們身後的這兩個門神,他們就是南陽醫專一附院醫學裝備科和後勤保障科,是他們在戰疫開始之時即刻到位,隨叫隨到,不分晝夜保證一線人員的防護措施,設備充足,隨時供應,他們可以做到大型設備消毒到位讓一線臨床人員沒有後顧之優,小到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營養均衡,讓一線人員有充足的抵抗力及免疫力,他們就像神荼和鬱壘門神一樣守護著我們的戰士。

“請大家堅守崗位,全力保障一線科室醫療用品充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南陽醫專一附院醫學裝備科從接到“疫情”命令開始,南陽醫專一附院醫學裝備科由賈棟科長帶領下的倉庫管理郭衛東,周燕,李秀玲,張振宇從年前28號就開始加班加點清點庫存,分類,規整,沒有一天休息,儘自己的一己之力,迅速投身於為一線人員出力的後勤人員,然而這是一場難打的硬仗,隨著疫情的加重,防護物資頻頻告急。如何緩解防護物資緊缺的問題成了醫學裝備科最重要、最緊急的工作。因此,從除夕至今,醫學裝備科賈科長及倉庫管理郭老師等所有人不放過任何機會,不斷通過電話、微信、QQ等渠道時刻聯繫獲取物資信息,每天工作到晚上一兩點鐘,可仍然效果不佳,愛心人士物資捐贈遠遠不夠一線人員的使用,望著賈科長無力疲憊的身軀,看著倉庫老師們那雙雙熬紅的雙眼,可以感受到這一群鐵骨錚錚大老爺們兒的那不易顯露的擔優,害怕,然而只聽他們堅定的說了一句“我們不能讓打前線的兄弟姐妹有危險”,不禁讓我紅了眼眶……

醫院裝備設備維修部由羅列斌老師帶領下幾位同志,他們不眠不休,毫無怨言的響應醫院號召,科室調配,隨時聽從任務,醫院設備維修是個技術活,一分鐘都不可以斷電,在這個節骨眼上,維修部的老師更是一天24h輪流睡在臨時“搭建”的那張躺椅上,他們說“住在這裡守在這裡我們心裡踏實,隨時呼喚我們即刻就到”,這群可愛的人啊,這群鐵骨柔情的漢子,這就是他們心中那份責任和擔當。

記錄南陽醫專一附院的“神荼和鬱壘”


記錄南陽醫專一附院的“神荼和鬱壘”

嚴把溯源關,加強源頭防控。

嚴把製作關,規範人員管理。

嚴把衛生關,確保規範操作。

嚴把安全值守關,嚴格執行值班制度。


何思森,南陽醫專一附院後勤保障科科長,在接到醫院的通知後,沒有任何怠慢迅速通知到他帶領的後勤保障科的同志,並制定“四個嚴”,工作人員接到通知後,深知任務重大,不可耽誤,所有人放棄春節休假,嚴格落實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配合醫院感染辦護理部醫務部加強對一線人員的隔離病區,醫院食堂、病房大樓等人員密集區域管理,實行每日疫情報告。他們組織保潔公司使用84消毒液對醫院進行全面保潔、消毒、通風;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後勤保障人員舍小家顧大家,尤其為了一線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完成交付的各項任務,沒有任何的怨言,全力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為了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協助保衛科同志加派安保力量將住院部進出實現了嚴格的24小時管控,所有人員持工作證件、陪護證明進入住院部大樓,就醫秩序明顯改善,極大的減輕了病區防護壓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安全生產工作絲毫不放鬆,動力、治安、消防等關鍵崗位24小時值班檢查,橫到邊,豎到底,以“零容忍”的態度杜絕任何隱患問題,為抗擊疫情做好大後方工作。說到最後,我問何科長“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是什麼”,他看向窗外笑著說:“回家吃頓餃子”;原來何科長一家老小年前就定好了去上海過年的機票,但是一個通知讓他立即退了上海的機票,同時和家人做好溝通工作,得到家人的強烈支持並將家人送至上海的飛機就毫不猶疑的投身於醫院後勤保障工作中。

在這場災難面前,南陽醫專一附院醫學裝備科和後勤保障科竭盡所能的獻出自己的力量,他們沒有催人淚下的故事,沒有寫請戰書,只接到一個通知,就加班加點、默默無聞的完成工作和使命;為抗擊疫情提供著強有力的物資保障。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們堅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必將戰勝病魔,迎接春天。

記錄南陽醫專一附院的“神荼和鬱壘”

我相信陽光一定會再次純淨

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推開門便是陽光燦爛

我相信我的戰友

我相信我 我們 我們大家

我更相信我們南陽醫專一附院的明天

會更好!


文章來源:南陽醫專一附院 醫學裝備科和後勤保障科

記錄南陽醫專一附院的“神荼和鬱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