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道菜證明你有苦過?

晨晨東方夜談


用一道菜證明自己有苦過?唉!跟你說,那種苦用一道菜豈能證明?!生於七十年代廣西農村的我們,貧窮、落後、兄弟姊妹多,父母靠生產隊掙公分養活一大家子人,買什麼東西都必須要有指標,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比如買米要糧票,買肉要肉票,買白糖和黃砂糖也要糖票……說不苦那就太虛偽了!

在那個缺衣少糧的年代,

我們吃得最多的就是紅薯芋頭,既可當主食,又可當我們小孩子的零食。我們無論是去野外放牛,還是去上學,兜裡永遠揣著幾個紅薯芋頭,餓了或者饞了就從兜裡摸一個來嚼嚼。

但是吃紅薯芋頭容易脹氣,而且後果很嚴重,課堂上常常屁聲此起彼伏,不絕入耳。有些調皮的熊孩子還故意使出洪荒之力放得山響。有一次,我們班一個超搗蛋的男生使勁放了一串連環屁,同學們埋頭伏桌憋笑到內傷。女老師壓不住火,拿起教鞭就走下講臺,準備懲罰一下那男生。可能老師火大又走得急,自己也憋不住放了一長串……哈哈哈哈 ,我的個天啊!教室裡頓時炸開了鍋,同學們鬨堂大笑!當老師反應過來時,自己也滿臉通紅地忍不住“噗嗤”笑岔了氣。那年頭窮,不同於北方人以麵食為主,我們廣西人白天多以粥(稀飯)為主,晚餐才有米飯吃。而粥又根據不同地域和喜好分為玉米粥、玉米糊和米粥等。有時實在沒有菜送粥,就用火煨幾個青辣椒,加上蒜米、姜、紫蘇和鹽,放入擂缽搗碎,將就著胡亂喝兩碗粥下肚。

要不就在房前屋後的菜園摘一把指天椒,扯幾棵小蔥和芫荽,再加幾顆蒜米,切碎後放醬油和幾滴麻油拌勻即可送粥了。那時候也沒有電風扇、空調之類的電器,炎熱的夏天

,為了能消暑降溫,家裡常常會去荷塘採摘回新鮮荷葉,搗爛後去渣留汁,然後跟大米一起熬成粥,放涼後再吃。還別說,這荷葉粥吃起來倒是另有一番風味,米香夾雜著荷葉的清香味,冰冰涼涼的令人回味無窮。冬天有時不煮粥,但是煮飯也沒什麼菜送,我們一般都是舀一碗飯,加些醬油和麻油攪拌均勻就吃了。那種醬油拌飯的滋味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誰記得?那時候,更多

的送粥下飯“神”菜當屬各類鹹菜或醃菜了。上圖叫“欖角”的鹹菜當時在兩廣不少地方流行,味道鹹香,拇指大的一塊夠吃兩碗粥了。
還有一種生長在廣西大山裡的野果“山黃皮”,摘回家用鹽醃製一年半載,可作烹飪的配料,也可作下粥的配菜。還有野生的青梅和小檸檬

,做法跟醃製山黃皮差不多,口感鹹酸,送粥也是一絕。不過鹹檸檬是醃製越久越好吃,對咳嗽感冒也有一定療效。那年頭,我們農村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數不清的罈罈罐罐,門背、牆角、碗櫃下面,甚至床頭床尾都擺放著形狀各異的罈子,罈子裡塞滿了各種鹹菜、醃菜及醬製品。其中香脆可口的姜酸是最典型最常見的一種。豆角酸(豇豆)

也是其中之一。醃製好的豇豆酸可以切段直接食用,也可以放辣椒蒜米爆香以後放入煸炒一下即可。藠頭酸(又稱蕎頭)
也是我們夏天送粥最多的菜。這種藠頭氣味兒較大,喜歡吃的覺得香,不喜歡的聞都聞不慣,別說吃了!這種是芋檬梗酸。不是

用芋頭梗做的啵,是一種跟芋頭梗相似的植物。芋檬梗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為碰到它的汁液會讓人皮膚過敏,而且發紅發癢,醃製或者煮不透吃下去喉嚨也會發癢。

如果想炒它,就剝皮切段、用少許鹽醃製兩三個小時後,再清洗乾淨、捏去部分水分再炒。如果想放壇裡醃酸,洗淨、晾乾、切段,再加適量鹽和醋拌勻,放罈子醃製十天半月即可。醃製的酸菜也是當年吃到吐的菜品之一。但是總比喝白粥吃白飯好一點點。

還有這種用土黃瓜(白色或黃色)醃製而成的黃瓜皮,切碎再用蒜米辣椒煸炒幾下,吃起來脆到耳朵“嗡嗡”響。有時晚飯沒菜吃,就炒一碟苦麻菜、紅薯苗或者燜空心菜梗加番茄辣椒就過一天了。
虎皮椒這道菜,也幾乎是我們整個夏天餐桌上的主打菜。主要是食材信手拈來,做法又極其簡單。偶爾吃得好點的菜,也不過是家裡的男孩子去小溝小河

撈回些小魚仔,用火烘乾以後留下一半給家裡的貓仔吃,剩下的才輪到我們吃。還別說,這些魚仔跟炒香的黃豆一起燜煮,送粥下飯配酒都百搭。酸筍燜魚仔也是我們這邊的特色菜,但是吃這道菜會讓人感覺越吃越餓,越餓越吃,兩三碗飯不知不覺就下肚了,但是依然沒飽……所以我們的老輩人常說“酸筍煮菜,鼎鍋刮到爛”。

唉!回首艱苦歲月吃過的那些菜,心裡依然酸澀不已!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陪我們走過苦日子的菜餚,如今世人美其名曰“開胃菜”或“下飯菜”囉!


美食桃淘


以前我叫它酸酸菜,現在才知道它叫“馬齒莧”,以前一種路邊常見的野菜。。父母都是白手起家、辛勤勞動、努力打拼才有了現在的生活。以前從漢陽縣(現在沌口開發區)轉過來時(88還是89年從郊縣(區)轉到市區),當時父親單位省測繪局外業隊分了房子,所以我和媽才轉過來的(按他當時的級別分的兩室一廳)。記得當時爺爺奶奶,也就給了他們一個碗櫃、幾個碗和幾雙筷子……而在這之前,父母還要每月把生活費交給爺爺奶奶,畢竟我和媽吃喝要開銷。再則,爺爺那個年代,他們的子女都偏多。。父親這邊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他們的子女偶爾還要過來蹭蹭飯什麼的……再加上當時家裡土房翻修紅磚房不久,所以估計在那個年代裡父母也沒存下什麼錢來。。後來我就讀於魯巷小學,他們當時交了學費以後手頭上就沒有什麼餘錢了,而魯小屬於省級/市級示範性小學,記得當時教學很有特色,課外還開設有音樂、手工、體育、種植、航模、無線電、繪畫……等等的興趣班和特色小組,非常豐富,費用上比一般小學要高出不少,記得當時一學期學費加雜費都得100-200,當時大多數人工資只有1、20一個月,多的也不過3、40……父母作風又都很硬派,又不願拉下臉找單位同事鄰居開口借,所以吃了一段時間那種帶點酸味的、未曾見過的菜,我叫它“酸酸菜”(蘿蔔、白菜、菠菜、茄子、黃瓜、瓠子……這些應該屬於常見。後來才知道它是野草一樣的菜- - 野菜。)時至今日,我才知道它叫“馬齒莧”,那種放在任何惡劣環境都能頑強生長的,猶如野草一般的野菜。。其實,現在媽偶爾還是會弄上一點來涼拌。。畢竟過過苦日子,憶苦思甜。也會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輝YJH


我是八零後,其實相比我們上一輩人,我們這一代真的算是幸福了。爸爸媽媽吃過的苦不願我們再吃,所以他們盡全力讓我們過得更好。 先在此祝全天下的父母身體健康!

說到苦日子應該是上學的時候吧,我小學就開始寄宿了。每星期回家一回。那個時候學校沒有食堂只有鍋爐房。自己淘米蒸飯,而菜吃的最多的就只有兩樣:臭豆子和辣子

臭豆子很鹹,拌了很多調料,能長時間保存,也很下飯。有的時候媽媽想讓營養豐富些就炒些菜在裡面,但那樣子一般不能超過兩天就壞了,特別是夏天。

辣子也是常備菜之一,菜籽油做的辣子很香,也是我最愛的下飯菜!可能是那個時候辣椒吃的太多,現在我一吃辣椒就胃疼。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辣椒了。

記得那個時候學校旁邊有人做大鍋菜賣,一毛錢一勺,勺子還不小。但從來不捨得買來吃。留著零花錢到放假的時候給妹妹買零食吃。長長的辣棍兒一毛錢一根,糖一毛錢兩顆,方便麵五毛錢一包、、、說起這些都是滿滿的回憶啊,現在想來仍記得當時夏天的酷熱,冬天的酷冷。但當時周圍的同學都是如此,倒也沒覺著苦。


阿遙愛吃蛋炒飯


雞蛋炒西紅柿必須上榜!

小時候家裡窮,冬天幾乎都是吃白菜,燉白菜,炒白菜,酸菜,突然吃上一頓雞蛋炒西紅柿,我就想用菜湯泡米飯,結果我爸說,泡菜湯就不許吃菜,吃菜就不許泡湯!記得那頓飯就我和我爸在吃飯,時間久遠不記得媽媽和弟弟去了哪裡,只記得那盤雞蛋炒西紅柿……


獅子座傻姑娘


灰菜吃過嗎?吃多了臉腫。1995年我媽帶我和我姐來到威海兩手空空一無所有,路邊有很多灰菜,我媽說58年大饑荒她們吃過,於是我們天天放學跟媽媽去路邊野地裡掐灰菜回去燉著吃,吃完第二天眼都是腫的,沒辦法沒有吃的還要接著吃,後來媽媽四處開荒種地,第二年我們終於不用吃灰菜了。再後來媽媽找到了工作,閒暇之餘依舊四處開荒,勞作不停,別的小孩放假到處玩,我就跟著媽媽拿著钁頭去刨地,都是過窮日子窮怕了。現在母親已經故去,每天想起她我的心裡就酸楚萬分,悲傷不已!





海闊天空129708546


用一道菜證明你有苦過?

這道菜充滿著兒時的回憶,

小時候,從記事起吃飯的土豆絲雞蛋餅,

奶奶去到哪裡都會帶著我,

小時候沒有鞋子,去爬樹,

鞋子掉進了帶刺的叢林裡,

奶奶去小店裡賒了一雙鞋子給我,

回憶起小時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

去河裡玩耍,被河裡的玻璃把腳割傷了,

透明的河水裡有玻璃

一路被夥伴揹著回去,一路滴著血,

奶奶為我包紮,

現在奶奶已經不在了,看不到摸不著








君子125


我是90年的,當時對於60後70後80後來說我們算是很幸福的人了,條件比他們好很多,經常聽60後的爸媽說他們那時候吃的是地瓜渣丸子,穀糠丸子條件好的就地瓜片配菜湯!對於我們90後來說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我們那時候吃的是白飯配黴豆腐,配炒酸菜,或者炒芋頭絲。在校當寄宿生的時候我們會炒其中的一個菜帶到學校吃可以很久,這樣就不用在學校買菜了。我就得最能證明我苦過的就要數這黴豆腐了。

黴豆腐的做法是自己家黃豆來做的遊漿豆腐或者買遊漿豆腐(遊漿豆腐是靠前一夜的豆漿發酵成酸漿再加到煮開的新鮮的豆漿中製作的),遊漿豆腐做好後把豆腐拿到鍋內煮開煮透,再放到瀝水籃中瀝乾水分大概瀝一天左右,待水瀝乾果拿一個竹籃放上一塊白紗布把豆腐切成小塊再裹上紗布把籃子放在通風的地方,氣溫比較高時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了,氣溫較低時要10天左右,當豆腐表面出現紅黴為最佳品質,喜歡吃味道比較重的可以多放幾天,待黴好後辣椒粉加鹽和味精放到盆裡把黴豆腐一塊一塊的裹上辣椒粉再放到玻璃瓶裡,喜歡的可以當茶油,這樣就可以吃了






chrry霞


我今年26歲,我小時候是在姥爺家長大的,在我的記憶裡我姥爺是一個打白鐵的,就是從臨沂買鐵皮,或者拆解油桶然後用錘子製成鍋、壺、爐子、舀子、桶之類的傢什的營生。我記事的時候,姥爺家已經很富裕了。 九幾年就給我舅舅蓋了樓房。逢年過節的時候前來道謝人情的鄰里街坊煙啊,酒啊,各種好吃的把睡覺那屋塞成了批發部。我的記憶裡姥爺是一個能人,大字不識一個,硬是會修鎖,修手電筒,針灸等一些巧活。聽我媽媽說以前的時候,小死孩到處都是。有的小孩在醫院裡醫生都說不行了,抱回家埋了吧。然後抱到我姥爺哪裡,脖子筋都軟了,姥爺取出銀針,丟,丟,丟,針幾下,馬上就哭了。再針幾天一天一個樣,最後就好了。我姥爺平日大煙大酒大茶。一天能喝一斤52度的黃皮湯溝大麴。煙是那種悍煙。茶葉是本地的散裝大茶。



小小頃


作為一名90後我很幸運,生活在陽光下。我們這一代人也算是世界的寵兒,中國那段艱苦的年代並未對我們造成任何影響。那時的童年是那麼的美好,相比於現在雖然還是稍微苦點但是確實承載了太多的回憶。現在想吃什麼東西超市或是各種網站無論是貴的或者是便宜的都能找出一堆,各種口味。我小時候物質並沒有這麼好,家裡條件又一般,吃一隻燒雞,大人總是把兩條雞腿一條先給老人吃在給自己吃另外一條。也許是延續了大人們艱苦樸素的生活吧,每次在集市上遇到自己想吃的東西總會先問問價格,一聽賣東西的阿姨說的價格後感覺很貴自己就主動的不要了,那種懂事總會逗樂身邊的多數人。以前吃的一些東西雖然說對身體健康不怎麼好,那時候一口饅頭一口就菜真是滿滿的幸福感。

小時候我們這邊近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口缸,用了醃製鹹菜的,其實就是把白菜,蘿蔔啥的放進缸裡然後倒進食用鹽最後蓋上缸蓋子放至一段時間就可以吃了.可別小瞧這一缸菜,它可以放很長時間,更加可以吃很長時間。每次吃飯的時候沒有就菜了又不能幹吃饅頭米飯吧,就從缸裡撈出個蘿蔔,我們這邊叫辣疙瘩。放進清水裡洗乾淨,刮皮把蘿蔔切成絲,倒點味精醬油啥的就可以吃了,我最喜歡用辣椒油拌這吃,一口饅頭一口菜的,真是滿滿的爽感。而我最喜歡的吃法就是把蘿蔔切成絲,用麵粉加點水一攪拌放進鍋裡用油煎,出鍋的時候吃起來酥酥脆脆的。可是當時條件不允許用這麼多油做菜有點奢侈了。當時確實是一缸醃菜解決了一大家子人好長時間的就菜問題。作為90後的我,對於童年的回憶確實非常美好,雖然有點小苦,但心裡總歸是甜的。


吃貨別跑


我有苦過的那是酸菜,我生於六零年代末,那時候家裡生活條件不好,每到冬天我的母親就醃了好多的酸菜,而且每頓飯都炒酸菜,我的老媽呢又是山西人,還特別愛吃麵食,愛吃醋,所以吃到肚子裡感覺酸酸的,總想吃點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吃這口酸菜有時還挺想念,也挺想念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