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湖北和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也正因如此,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已源源不斷地馳援湖北,盡銳出戰,同心戰疫情。

目前,來自全國的154支醫療隊、18700餘名醫護人員正匯聚湖北抗疫一線,與當地醫護人員並肩戰鬥。北京大學的三家綜合附屬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427名白衣戰士組成的醫療隊就是其中之一。

2月10日,央視《新聞聯播》聚焦國家援鄂醫療隊,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院長姜保國詳細介紹了國家醫療隊重症專家組的工作情況。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2月7日,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隊長,姜保國帶領著110人組成的醫療隊奔赴武漢。而在此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已經派出了兩批醫療隊,抵達前線開展救治工作。

在疫情防控膠著對壘的關鍵時刻,姜保國介紹,這支醫療隊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地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挽救更多的生命。

這支英雄的隊伍,是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的縮影。

全力以赴

患者的救治情況,始終是專家團隊最關注的情況。對於重症患者的治療,專家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危重症患者監測評估和支持治療,並建立了會診系統,為重症救治保駕護航。

“一定要盡全力保障物資供應,而且要做打持久戰的準備。”對於管理保障和物資供應工作,院長姜保國這樣說。

“大部隊來了,領導來了,我們就更加有信心、更加踏實了。隨著醫療資源逐步到位,管理逐步規範,工作開展會越來越順利。”醫療隊員們表示。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8臺V60呼吸機抵達重症隔離病房,將有更多的重症患者看到希望。

2月8日晚21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獨立接管的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新病區正式啟用。該院區收治的患者以重症為主。

從病房啟用至2月10日凌晨5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線重症隔離病房50張病床已經全部收滿。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

緊鑼密鼓

2月9日下午15:00,大量重症患者陸續抵達病房。

醫療隊員李明介紹道:“剛穿上防護服就一身汗,感覺喘不過氣,還沒來得及看病房裡的病人,第一位患者已經躺在平車上推進病房,他後面是更多等待住院的患者。說實話,我的汗一下子就開始呼呼地往外冒。”

據醫療隊員陳博介紹,第一位患者病情危重,到病房時已經休克,吸氧情況下血氧飽和度70%,血壓80/40mmHg。

“立即高流量吸氧!”醫療隊員李冉第一時間說道。護士迅速默契地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和相應的護理治療。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在前線工作。

大年初二從北京到達武漢之後,李冉已經連續工作兩週,用他的話來說,自己已經是個經驗豐富的“老大夫”了,但依然緊張到頭痛。

“我們除了搶救第一位危重患者,還要接收同時到來的其他入院患者。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都很嚴重,每一位患者都渴望儘快得到救治。我們特別理解,開醫囑、問病史、查體、搶救……不願意耽誤任何一點時間。當時恨不得自己長出三頭六臂。”

李明、陳博是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本想讓他們工作幾個小時後到醫生辦公室脫下隔離服緩一緩。但電話不停地響起——“120送來患者,準備接收!”

“我們能撐得住!”兩位小夥子打起精神,強忍住第一次穿防護服的頭痛胸悶大汗,一直在堅持。

重症醫學科董桂英感嘆,15:00到21:00共收治了重症患者16名。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危及生命的狀況,比如呼吸衰竭、休克、腎功能衰竭等等多臟器功能衰竭的表現。同時下午正是住院病人化驗結果回報的時候。大量的化驗指標需要逐一判斷、大量的入院病歷和醫囑需要書寫,面對這種收治時間緊迫,病情嚴重的情況,隊友們充分體現了臨危不亂、合理有序安排救治工作的專業素質。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緊張的工作過後是從未有過的劇烈頭痛和虛脫般的精疲力竭,曾經在2017年參加“組團式”援藏在藏區工作一年的李冉笑稱:“防護服下的缺氧感,比我在拉薩還嚴重,讓我恍惚間回到援藏的日子。”

但當交班時看到第一位入院的休克患者血氧飽和度升到90%,循環恢復、呼吸平穩的狀態,他感到特別欣慰: “一切都值得!”

溫暖感動

抵達武漢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隊先後接管了三個重症隔離病房,創傷救治中心醫生郭維每次都自告奮勇加入到首發陣容中。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在大夫裡,我算年齡大年資高的,急診和危重症醫學專業出身,臨床經驗比較豐富;在黨員裡,我已經快20年黨齡了,應該是醫生里黨齡最長的。作為老大哥、老黨員,這種時候我衝在前面,責無旁貸!”

張柳也是是前線的“老隊員”了,他所在的那一組,從21:00到凌晨3:00接收了18位患者,其中有8名危重症患者。

“儘管工作任務如此繁重,大家仍是鬥志高昂。讓人感動的是,很多第三批來的同志都沒有進過隔離病房,但他們都搶著進去。來的都是好漢!沒有人害怕,沒有人退縮,沒有人叫苦喊累。”張柳說道。

得知病房新收治患者多、病情重,剛剛下夜班的朱鳳雪連夜打車趕到醫院支援,指導危重患者救治,直到凌晨3點還堅守在病房。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 別怕,有我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在救治患者。

2月10日一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友仲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曹照龍早早趕到醫院參加聯合會診。每一位危重症患者的安全都牢牢記掛在每一位醫護人員心中。

59歲的安友仲,是北京大學三家附屬醫院第二批援鄂抗疫醫療隊的成員,也是北京大學赴武漢醫療隊專家組組長。2月1日,上飛機前,他在朋友圈留下一句話:“老夫聊發少年狂,赴漢口,跨長江,醫亦凡人,匹夫盡責滅疫狼。”

在這麼短時間內收治如此大量的危重症病人,不僅是對醫生的挑戰,對護士的要求更高。

護士長李立感慨道:護士們除了要負責危重病人的生命體徵的監測外,還要做一些為病人發飯打水等生活上的照顧工作。很多護士都是第一次在隔離病房工作,大家顧不上進入隔離區的緊張,還沒完全適應穿著厚重的隔離服工作產生的不適感,就開始為其他患者問診、測體徵、入院宣教、整理床位、執行治療護理外聯傳輸等工作。因為女護士較多,難免趕上生理期,但是沒有人叫停工作。經常聽到他們說,出汗出到流進了嘴裡,很是心疼。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控感專家幫助隊員穿好防護服。

前方的工作充滿了各種困難,但是醫療隊員們都積極克服,展現出了極高的專業素養。本來每組6小時的班,實際上包括穿脫隔離衣、交接班、完成各種防護流程,前前後後加在一起需要十個小時。大家在隔離病房裡穿著悶熱的防護服,需要消耗更多的體力說話、工作,而大家為了節省防護服,又都儘量選擇減少吃喝。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護士吳文芳和朱先娜都是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她們不僅實時給大家傳授經驗,進入病房後還主動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幫助新進入病房的同事順利過渡。

“年輕孩子們多,第一次進隔離病房容易緊張不適應。”護理部主任王泠笑著說,“我一定要跟他們一起。我在,他們就都覺得踏實了。”

護士長趙禮婷表示:“我們都經歷過SARS的洗禮,有經驗,我們多幹點,可以減少他們工作的壓力。”

“我們雖然都來自一個大集體,但又是一個新的團隊。我很快地感受到了熟悉的家的溫暖,感受到團結、友愛、奮進和凝聚。”重症醫學科趙秀娟醫生感慨道。

淚目家書

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出征之時,他們義無反顧,但留給家庭的卻是無盡的思念。看看孩子們的家書吧——

這位剛剛8歲的小男孩是高偉波醫生的兒子,他的媽媽是協和醫院感染科醫生。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他向遠在武漢前線的爸爸和即將出徵的媽媽寫下《保證書》——

我會照顧好弟弟,保護這個家!

小小的“醫二代”,稚氣未脫卻滿滿擔當!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那天早上,我沒有賴床,其實我醒了……父親即使要去那麼危險的地方,卻依舊在笑……我心裡五味雜陳,我受不了,可又不想在送父親離開時哭,索性把自己悶在被子裡,很悶很熱,卻又很冷……

這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男護士楊繼鵬女兒的日記,多麼真實,多麼讓人心疼。

孩子,別怕,有千千萬萬像你爸爸這樣的戰士衝鋒在前,一定會打贏這場戰役!孩子,別哭,爸爸打贏這場仗一定平安回來!

正如重症醫學科護士長丁璐在前線日記中寫道——

在平凡的日子裡,我們在不同的科室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在各自的生活裡承擔著不同的角色。但在此時,我們捨棄各自的生活和家庭,奔赴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我們是無所畏懼的戰士。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在傳染性最強的隔離病房,由於缺氧和疲勞,我們節省說話的氧耗,用手勢相互問候,相互鼓勵,傾盡所能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

我最最親愛的兄弟姐妹,看著你們的堅韌和無私付出,我只想你們、我們都好好地,好好地工作,平平安安地回家。


這支援鄂醫療隊,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縮影|戰“疫”故事

圖片設計by宋垚學——“我們在一起”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招貼設計公益徵集活動。


素材來源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新華社、中國新聞網、新京報、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