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上,有人說宋朝是“積弱”的朝代,為何《清明上河圖》卻顯示出如此繁 華的景象?

譖璨TDiz6670


北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極端的王朝,如果從紙面上的數字來看,北宋是一個非常富庶的王朝,甚至遠超過了漢唐時期。但拋開紙面上的數字,再看宋朝,就會發現,宋朝的經濟發展,並不像是明面上說的那麼好。

首先,正如《清明上河圖》上畫的那樣,北宋的汴京城的確非常繁華,幾乎所有人都是很有錢的樣子。這種繁華,一直持續到北宋末年,甚至可以說持續到金國圍城之前。但在汴京城外面,卻是另外一幅景象,老百姓面有飢色,村莊十分貧困。而這種現象,僅僅是汴京城附近的村落,而北宋國家其他部位,百姓的生活好不到哪去。

有一句話,叫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的就是北宋王朝的這個現象。《清明上河圖》以及《京華煙雲錄》中描繪的繁華,只是一種粉飾太平的繁華,並不是真正的國力昌盛的表現。我可以打個比方,清朝末年的時候,慈禧太后還可以花幾百萬兩銀子修頤和園,但沒有人說,清朝末年就是富庶繁華的國都度。

這種情況,到底源自於何處?應該源自於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在他的帶領下,整個宋朝有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面貌,那就是溫和仁愛。但這種溫和仁愛,絕大多數成為官員的特權。

為了保證北宋的穩定,冗官冗費成為宋朝的國策,這種國策一直持續到宋朝滅亡。而且,北宋王朝的官員待遇,相當好,大量官員,以及皇親國戚,侵吞了大量的北宋財政收入,這就形成了嚴重的貧富差距。

而掌握話語權的官員,尤其是那些有文化的官員,他們作為宋朝國策的既得利益者,自然會不斷地宣揚宋朝的好,以及國家政策的好。而汴京城由於記錄了大量的達官貴人,而這些人有足夠的錢財,也有想到大的消費能力。這才讓汴京城繁華無比。

這種表面上的繁華,對於老百姓沒有太多的好處。老百姓依舊在貧困線掙扎。

有人說,北宋商業發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老百姓獲得一些收入。理論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現實情況是,蛋糕就這麼大,而按照當時的生產力,無法繼續把蛋糕做的更大,而官員、禁軍、以及每年數十萬兩白銀的歲幣,已經讓這塊蛋糕所剩無幾。北宋王朝的國策,又不允許改變這種分配方式,於是,百姓受到更大的壓榨,而獲利的,並不是國家,因此,巨大的財政收入無法變成實實在在的綜合國力。

當不公正的分配方式一直持續,國家看似富庶,紙面上的賦稅看似很高,但北宋王朝依然受到嚴重財政赤字的困擾。

在傳統觀點裡,宋王朝的關鍵詞,就是“積貧”和“積弱”。但很多人在研究宋史的時候,發現,宋朝實際很富有,於是認為積貧積弱是後世對宋朝的抹黑。

其實,一切原因都很簡單,宋朝的確有錢,但缺乏合理的分配方式,導致貧富差距過大,而一個國家真正強大,不是官員的有錢,而是百姓的安居樂業。在北宋無法把蛋糕做大的前提下,也沒有更合理的分配方式,這種懸殊越來越大,國家就會越來越弱。這種弱,可不是一張《清明上河圖》可以粉飾的。


舊書齋


國富不一定兵強!

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甚至往往是一個國家越富有,軍隊戰鬥力反而越弱。這很奇怪,但卻是歷史事實。

比如戰國末年,富庶的東方六國,被苦寒之地的秦國吞併。歷代富庶的中原王朝,常常被北方遊牧民族困擾。


世界上同樣如此,當年無比富有的羅馬帝國,被一群貧窮的蠻族消滅。歐洲第一富豪西班牙王國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打的落花流水。

當今世界土豪沙特,更是被也門胡塞武裝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像美帝國主義這樣,國家無比富有,軍隊戰鬥力世界第一,長盛不衰幾百年的國家,真的是舉世罕見、古今罕有!

總得來講,工業革命以前,國家富裕程度與軍隊戰鬥力沒有必然聯繫,並不是國家富裕了,軍隊戰鬥力就強。

宋朝就是如此,國富而兵弱。

兩千年封建歷史,宋朝可以說是最富裕的王朝。偏偏很不幸,又是最慫的王朝!


宋朝為什麼有錢?

因為這個朝代比較開放和開明,允許做生意,允許搞海洋貿易。做生意嘛,當然來錢快了,所以國家賦稅蹭蹭的往上漲。大把大把的金子銀子進了國庫。

為什麼戰鬥力弱呢?

第一,國家雖然有錢,但是並沒有真正用到軍隊和國防建設上來。

大家都知道,宋朝官員待遇非常非常好。據說包拯包青天的年薪高達2000多萬!宋朝的文官武將又特別多(叫做冗官),國家的錢都用來給文官武將發工資了。所以以前的史學家認為宋朝“積貧”!就是從這裡來的。

宋朝的軍隊也特別多,據說有八十萬禁軍。這麼多軍隊要養活,發給每個士兵的錢就很少了。用在武器裝備上的錢本來就不多,再經過層層盤剝,所剩無幾。

第二,宋朝的武將地位太低。

這個大家都很清楚。趙匡胤是武將出身,造反當了皇帝,反過來對武將非常不放心。就制定了種種制度約束武將。導致武將在前線打仗都沒有臨機專斷之權,事事靠請示皇帝打仗,戰場瞬息萬變,這樣貽誤戰機,不打敗仗才怪!

我們看兩宋三百多年,打仗打的最好的,就是靖康之亂以後十年中興四將。為什麼打得好,就是因為在當時一片混亂的情況下,他們能夠比較自由的指揮作戰。一旦兵權交給皇帝,宋軍又變成了屢戰屢敗的軟蛋窩囊廢!

第三,就是武器裝備。

漢唐強盛,就是因為漢軍唐軍的武器裝備太先進了。這才有一漢當五胡的盛景!能夠碾壓敵人。

宋朝雖然富有,但是武器裝備反而不如周邊的遊牧民族。


西羌、西夏有堅固的冷鍛甲、西夏有神臂弓,金國鐵浮屠。另外他們都有非常多的戰馬。

宋朝呢?戰馬缺乏。這就是重大缺陷。但還不致命。關鍵是鎧甲不如人,強弩不如人,騎兵不如人。後來雖然引進了神臂弓。但是武器裝備與周邊遊牧民族處於同一水平,難以彌補騎兵的巨大差距。導致屢戰屢敗。


上將噯福斯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巔峰,展示了北宋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但是與之相對的另一方面是我們有些人認為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時代,那麼這樣一來二者產生了矛盾,有人可能會發問清明上河圖描述的究竟是事實嗎?我可以肯定的對這個問題做出肯定的答案。

一、正確理解歷史

我們產生這樣的一個疑問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對歷史本身並不是清晰的瞭解,而是斷章取義。接受了初、高中文化教育的人,宋朝給我們留下的傳統印象是冗兵冗官冗費三冗,以及積貧積弱,在北宋的時候甚至發生了靖康恥。

這些都是清晰的歷史史實擺在那裡沒有人可以改變,但是這只是一方面,只能反映了宋朝的軍事實力不行,這也和宋朝開國以來一貫的就是政策有關,除了軍事之外在其它方面比如經濟,政治,文化等其實宋朝,想到了我國古代的巔峰,所以才會有清明上河圖這樣的盛況。

二、開明皇帝顯國運

從宋朝結國字滅亡以來,尤其是北宋時期,整體上宋朝的皇帝政治清明,幾乎沒產生什麼昏君,最後北宋亡國之君宋徽宗生錯了地方,如果他是不是帝王一定會成為名垂青史的藝術家。

總體上宋朝顯示所有這樣的政治景象,下不敢殘虐百姓上不敢苛待士大夫,以及不殺大臣及言事官等再這樣寬鬆的環境裡誕生了一大批文人學士,比如我北宋五子張載,程頤,程灝,周敦頤邵雍構成了中國古代哲學史又一個的高峰;

蘇東坡,范仲淹,歐陽修,李清照等人,則都在詞壇上熠熠生輝,文化空前的繁榮,文化生活也是空前昌盛,瓦子勾欄興盛,這是在前代從來沒有過的現象,四大發明也有三個誕生在宋朝,所以積弱是我們的一種錯誤理解。

三、千古清明上河圖

宋朝在經濟領域還有一個開創性的措施,就是以工商立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重農抑商的朝代,所以才鑄就了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

清明上河圖以長528.7釐米,寬224.8釐米的畫卷,全面的顯示了汴河兩岸的風光,將整個北宋的都城繁榮景象納入畫中,從郊外的小橋流水人家景象已經開始散發出了繁榮的氣息。

茶館酒店貨運碼頭車如流水馬如龍,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好不熱鬧,整幅畫卷在這裡也無法一一描述,這就是我們泱泱華夏,泱泱大宋朝的真實寫照。

李約瑟曾經說過“談到11世紀,我們猶如來到最偉大的時期”而這個最偉大的時期就是我們的宋朝。同樣還是英國的史學家,湯因比更是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可見真正的宋朝並不是我們想象的積貧積弱宋朝,那是一個經濟發達,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的宋朝。


微光人文


軍事上的弱者

傳統意義上認為宋朝是“積弱”的朝代,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因為兩宋都是亡於外族的,北宋亡於金,宋亡於元,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尤其是給傳統的士大夫階層帶來的恥辱。

在軍事上兩宋與少數民族作戰,並沒有取得多大的勝利,反而用金錢換和平,的確讓人感覺很窩囊。

在軍事上的確不算是一個強國,但也並不是徹頭徹尾的弱國,如果畢竟北宋以步兵為主,遊牧王朝為騎兵為主,如果真的很弱的話,那早就被滅掉了。

商品經濟發達,藏富於民

但是兩宋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經濟文化相當的發達,老百姓相當富裕,在清明上河圖上都是可見一斑。

清明上河圖描寫的是開封的景象,在唐朝的末年的時候,開封不過是一個郡的治所,舊城牆不足三里也不對稱。

而在五代時期,一些王朝在此建都使得開封城的規模越來越大。等到北宋將開通作為都城的時候,皇宮並不居於城市的中心,而且坊市也已經土崩瓦解,老百姓可以沿街做生意,甚至在自家的院子上鑿洞就可以做生意了,

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宵禁令已經取消了,北宋朝人民的夜生活相當的豐富,自從有了夜生活,整個城市就喧囂起來了,

因為沒有了宵禁,那麼生意便無處不在。開封城也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中心,而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繁華的開封

開封城為什麼如此繁華呢?宋太祖在選擇都城的時候在長安 洛陽 開封之間猶豫不決,

但是歷經戰亂,關中平原已經變得貧瘠了,無法供養整個帝都,如果定都在長安那邊,一切的開支都要從外地輸送,運費非常的貴,根本划不來。

雖然長安這個地方地形相當好,但是也無法作為帝都,而開封卻有水利之便,發達的水運系統能夠讓人才物力通過水運,四通八達。

宋朝人都喜歡水,所以老百姓在河邊開店,在汴河的兩岸碼頭林立,到處都是人聲鼎沸。小販,腳伕在河上來來往往,整個集市非常的熱鬧,

在晚上汴河的兩岸,家家都是,燈火通明,黑夜如同白天一樣,各種酒樓飯莊美食應有盡有,物美價廉,童叟無欺,還有各種走街串巷的小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出售的都是私家的美食。不光價格低廉,而且味道鮮美。

威武莊嚴的東京城

你從高處看東京城,就會發現開封是一個不規則的矩形,雖然有外城內城和皇城,但是皇城並不居住在城市的中心,而是左上方的位置。

在城門之上,最壯觀的就是宣德門。在城門之上有宣德樓,樓的兩邊有裙樓。

城樓的大門上塗滿了紅漆,還有裝飾的釘子,宣德樓是大宋極有象徵意義的建築。每當有重要的節日,皇帝就和群臣一起與民同樂,四海昇平,

樓下就是御街是東京城的中軸線。長達十餘里,兩排有排水溝,在排水溝上還有也種有蓮花。每年春夏之交,香氣襲人,就像天上人間一般,御街的兩邊,樓閣店鋪鱗次櫛比,相當的繁華。

而整個皇城被東西南北兩條大街分為三個區域,大街的南面主要是能文武百官辦公的地方,中書省和樞密院就在這個地方,大慶殿是國家舉行重大祭祀活動的地方,街的北面是皇城的住宅區,北大街與南北大街一分為二,

西邊是龐大的宮殿群是生活區,皇帝和他的眾多妃子公主以及15歲以下的皇子都居住在這裡。

而東區主要是太子的東宮,除此之外還有衙署以及皇家圖書館。在西區的右下角就是知名的御花園,整個御花園。一年四季繁花似錦,好似人間仙境。

總結

兩宋雖然在軍事上不給力,但是商品經濟相當的發達,商品經濟越繁榮整個社會就繁榮,給人一種太平盛世的感覺,

僅僅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可以看出,宋朝的開封城是相當的繁榮的。張擇端是一個畫家,不是一個政治家。他畫出這麼一幅清明上河圖顯然是事實,而並不是虛假的繁榮。所以說不能因為宋朝的軍事力量不強大,就否認它商品經濟不發達,宋朝的經濟還是相當發達的,要不然也不會拿錢買到和平。


武經總要


我是北派說書人,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當初說書人也認為,宋朝是一個積弱的朝代,但是如果給給你一張地圖,你就會發現,宋朝並非積弱,反倒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個處在這樣的地理環境,能夠延續國祚319年,實屬不易,反觀唐朝,也不過是289年,高下立判。

我們知道,宋朝的疆域沒有長城能夠抵禦遊牧民族,只有黃河天塹,但是黃河天塹背不過是包圍了半壁江山,一半還被遼金佔據,西邊還有西夏和大理國。

可想而知宋朝的壓力有多大。所以宋朝一直處於防禦守勢,而宋朝對外的戰略在加大防禦的過程當中,向遼金等威脅比較大的國家,上供歲幣,在這裡大家不要說這是宋朝的軟弱,宋朝若真的軟弱的話,為何多年和遼金髮動戰爭?這只不過是一種戰略而已,曾經有人算過,宋朝每年向遼金提供歲幣絲綢也不過那麼一點點,比起連年戰爭所花銷的軍費來,也不過是九牛一毛,這樣不僅僅可以避免和遼金髮生衝突,而且還可以建立國與國之間的貿易。

再者說來,這點錢,真心在經濟強大下的宋朝不算個什麼,這些錢對於宋庭來說,頂多算是多養了一名二品官員。

至於《清明上河圖》上所顯示的,確實是宋朝時期,經濟繁榮的體現,當時的海運已經開始出現,宋朝與南海方向各國之間的交易也是非常的繁瑣,國內也是一片欣欣向榮,只是宋庭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向遼金低頭罷了,我們簡單跳躍式的來看,在對抗蒙元的時候,南宋毫不含糊,它竟然成了對抗蒙元存活最久的朝代,這一點我們應該認同的。


北派說書人


1、宋朝弱嗎?確實軍事很弱,兩宋319年比明朝多了43年,人口約1.2億,卻從未完成國家完全統一;但是經濟,尤其商業上,宋朝非常發達,堪稱中國歷史第一!而且你敢想象,早先北宋神宗年間,宋朝的非農收入就佔據70%以上,為中國歷史之最!


這是偏見者最不該抹黑宋朝的一點。


我告訴你,清明上河圖還不是宋朝汴京最繁華的區域!後面再說。先繼續看經濟中最基礎的數據——人口。


據葛劍雄等《中國人口史》估計,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過億的時代,巔峰時候約1.2億人(靖康之變前)。也是中國佔比世界人口最多的時代。


而公元1100年,世界人口約有3.2億。所以宋朝人口占比世界37.5%!


作為對比,明清人口因為農業革命超過宋朝。但是同期佔比明朝大約為35%,清朝為23%,這說明,宋朝才是橫向對比下,中國歷史人口最多的時代!


因此,我認為,富宋當之無愧!gdp因人口基數巨大之故,亦可能為中國佔比世界最多的時代。



(1)、據《中國財政通史》:神宗熙寧年間賦稅總收人為7070萬貫,兩稅為2162萬貫,佔30%;其他稅收為4911萬貫,佔70%。


(2)、據《中國人口史》:自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至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的129年間,宋朝著籍戶數由642萬戶增加到2088萬戶,翻了3.25倍,人口約11275萬,年均增長率達到千分之9.2;此後繼續增長,達1.2億人。無論戶數、還是人口數量,都超越隋朝、唐朝。


(3)、據wj百科,公元1100年,世界人口數量約3.2億。



(宋代人口戶數一)

(宋代人口戶數二)


2、還不信?我給你看看宋朝人的經濟思想。


如歷經孝宗、光宗、寧宗的思想家、兵部侍郎葉適,是個抗金派,卻同樣反對重農抑商,主張“通商惠工,以國家之力扶持商賈,流通貨幣”(《學習紀言》),主張扶貧不抑富,理財不聚斂;這與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權商賈”、李覯的“反對專賣,主張通商”,王安石的“理天下之財”一脈相承。


我們不比之前的漢唐,畢竟從後往前比不公平。你們再去看看200、300明朝思想家的較保守經濟思想,你就知道宋朝的經濟思想多開放了。



3、還不信?宋朝圖文記載。


更不必說國寶名畫《清明上河圖》,更不必說《東京夢華錄》、《夢梁錄》對繁華都城的記載。



而且據《東京夢華錄》說,宋朝最繁華的地方是四條御街,並非是汴河一帶,即是說,北宋、南宋要比我們眼前所在的地方還要繁華!


(我個人研究宋史,曾經標註的汴京地圖)


4、發達的經濟下,宋朝的黑點也非常明顯。


濤說亂世史用調度思想研究歷史,不捧殺、也不棒殺任何一箇中國曆史朝代。


富宋當之無愧,但軍事的孱弱、貧富分配不公卻是宋朝最大的黑點,富宋之外,還有文宋。


要知道,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不抑兼併、不立田制”的時代,這種情況下錢基本集中在皇帝、士大夫手中;據專家綜合分析,宋代農民的生產壓力大於均田制下的隋唐農民,每天都在為生計奔波忙碌,很多沒了土地,只能經商或者從事手工業。


如歷史大家錢穆所說,“人要對其本國曆史有起碼的溫情與敬意”,宋朝就是這樣的一個時代,一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時代。


濤說亂世歷史


金戈鐵馬朝天闕,徒失燕雲十六州!一幅冠絕古今的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畫不盡大宋的車馬喧喧、朱門酒肉、百姓安生、金山銀海、大國氣象。大宋這個歷史上的“積弱”之朝,真是象人們所說的“風流文弱”?畫中的市井百態、盛世明景,難道是一種畸形的繁榮?大宋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這些……


|楔子: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在歷經五代十國半個世紀的分裂之後,華夏再次實現一統,趙官家黃袍加身,一條棍棒打下四百座軍州,以鋒銳無匹侵掠如火之勢,經數年而得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商業得以繁榮昌盛,軍力得以日漸強盛,文化得以百花齊放,與唐並稱“唐宋”。


一、大宋在軍事地理上的“先天不足”,決定了終宋一朝在軍事上的劣勢

大宋立國,始於“陳橋兵變”。顯德七年,時禁軍統領、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與北漢和契丹作戰時,“被迫”擁立為帝,後周恭帝禪位而登基,改元建隆,大宋由此而立。

有人說,與歷史上其它朝代相比,終北宋一朝,沒有太過於出色的軍事家,事實上,這是因為趙匡胤本人過於出色,掩蓋了部下的光輝而已。敢問高懷德、曹彬、慕容延釗、呼延贊、潘美、楊業、曹瑋、楊延昭、狄青等可稱名將否?

大宋一朝,兵鋒極盛!趙氏崛起於亂世割據當中,先後滅南唐、南漢、後蜀、荊南和武平,勢如破竹,短時間內完成了大部的統一。

在下面的對決中,趙老大率領的部隊,基本上沒有碰到過太難打的對手,然而,宋朝在軍事地理上卻先天不足!後晉敬瑭為了稱帝,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以此換得契丹的軍事支持。

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幽雲十六州是華夏北部的天然屏障,地勢險要,據此而守則中原無恙。此十六州一失,沃土千里、繁華昌盛的中原大地,變成了無險可守的牧馬之地,契丹人的騎兵旬日即可馳於開封城下。

沒有幽雲十六州,就沒有大宋的平安。宋太祖登基之後,為奪回十六州,數次用兵皆功敗垂成!其後還曾設立“封樁庫”試圖贖回十六州,然終未競功!

所以說,大宋的羸弱,與幽雲十六州的歸屬息息相關——不僅牽制了大宋的兵力,還迫使大宋投入了鉅額的軍費用以防範北方的遊牧民族,在經濟上也是個沉重的負擔!


二、五代十國的餘亂,讓華夏邊境諸國得以趁亂而興,終宋一朝,始終強敵環伺

五代十國,王朝更替、大旗變換,稱為華夏文明史上最混亂的五十年毫不為過。最為繁華的中原地區連年陷於戰火,導致農業生產、經濟發展、人口增長陷於停頓,甚至倒退。


連年的征戰,更造成了百里無人煙、千里無雞鳴的蕭條影像,期間雖有短暫的局部和平,但缺乏大一統的有效治理和休養生息,中原地區在整體實力上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在華夏與周邊遊牧民族的戰爭中,華夏始終是佔有優勢的,這種混亂積弱,客觀上給了遊牧民族發展壯大的機會,他們得以蓄養牲畜、繁育後代,生產力和戰爭潛力有了極大的提升。


而且,遊牧民族更利用這難得的發展時機,基本上實現了各自內部的統一。我們打開北宋時候的地圖就能夠看到,在華夏的西部、北部,唐盛極一時的吐蕃,佔領了藏地廣大的領土,彪悍如風的西夏王朝,對中原形成了極大的威脅;內政高效、政令一統的遼國,正日漸強盛;而遊牧於草原的蒙古諸部,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揮動手中的皮鞭征服歐亞大陸!


那麼,處於這樣一個強敵環伺、危機四伏的宋朝,佔領了肥沃的中原之地,有著發達的商品經濟,高超的農業生產技術,難道不是一塊擺在諸國面前僅人垂涎三尺的肥肉嗎?!如果宋朝真的那麼弱,如何能夠延續國祚319年?難道居於西北苦寒之地的諸強,真的安於現狀對中原沒有一點想法?要知道,我們極力稱讚的盛唐,也僅有289年的江山傳承啊!

不是諸強不想,而是不能啊!無險可守的大宋,與諸強並立而不失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算不算強國?


三、生產力和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宋朝,擁有著巨大的戰爭潛力和動員能力

史家常將“唐宋”並列,充分說明了宋朝的繁華與強盛。尤其是宋仁宗年間,政治清明、風氣開放、經濟強盛,對內對外貿易紅紅火火!戰爭打的是什麼?打的是經濟!打的是潛力!打的是動員能力!


因為經濟的發展、製造工藝的提升,宋朝的軍事裝備在冷兵器時代首屈一指,宋朝的軍事技術在當時也是獨步天下!當時發明的鐵火炮、突為槍、霹靂炮、震天雷等火器,令敵聞風喪膽!《水滸傳》中的“轟天雷”凌振,就是專門玩火器的!此外,宋朝的重裝步兵堪稱當世最強,著“步人甲”的步兵,是野戰的大殺器!

沒有強大的經濟後盾,哪有強大的軍事裝備!北宋時期的造船、陶瓷、紡織、印刷、火器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規模化工業生產。

席捲歐亞的蒙古騎兵,滅掉強盛一時的遼金,用時不及十載,滅掉“文弱”的宋朝,卻用了近半個世紀,損兵折將不計其數,終蒙元一朝,何曾打過如此艱難的滅國之戰?

所以要說宋弱,只怕趙匡胤氣得要爬出來給你一棍子!須知,他可以五千年帝王中唯一被認證為武術家的猛人啊!


四、宋之“文弱”不在於軍事國力,而在於當朝一以貫之的國策


宋朝立國,是因為五代十國之亂!五代十國之亂,緣於唐後期的武將亂國!唐後期,武將權勢極盛,所分封的節度使,掌數州的軍、政、民、刑,是名副其實的土皇帝,朝廷對他們的掌控力日漸勢微,最終形成了“安史之亂”,導致盛唐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


而那些掌握兵權的地方割據勢力,野心日漸膨脹,終於形成了征戰不休的混亂局面,華夏由此陷入了半個多世紀的刀兵血火!


所以,宋太祖吸收了武將亂國的教訓,形成了以文抑武的完備的文官制度,武將在宋朝的地位遠不能跟文臣相比!最終導致了大宋兵強而將弱的局面。

世民多謀求以文而仕,恥於為兵伍!地位不高、還挺憋屈。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武將的最高階是太尉,當時的太尉是誰?是不知兵事、以球獻媚的高俅!滿朝上下,哪有武將說話的份啊!

所以,在宋朝的一貫國策之下,揚文抑武讓宋朝的文學、藝術、教育、哲學和科技能夠得到極大的發展,兵事卻長期處於“積弱”,在對外作戰中沒有太大的建樹!從而讓形成了固有“國富兵弱”的印象。

但是,宋朝最讓我欣賞的一點就是趙匡胤對待武將的態度,“杯酒釋兵權”,君臣相合,富貴等身,武將多得善終,敢問歷朝歷代,哪個君主有此胸懷和肚量?

結語: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皇圖霸業、不世功名、青史縱橫、名將輩出,不若國泰民安、天下無事!


脂肪故事


我是九州君,這個問題截取筆者曾經撰寫的青雲文章《從宋元“崖山海戰”入手,試論“崖山之後無中國”的宏觀歷史偏見》的部分內容可以很好的予以解答。

軍事上四處受氣的“弱宋”

太祖趙匡胤從五代十國的紛亂之中建立了宋王朝,為避免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之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強化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藉此鞏固皇權。在通過極具藝術的“杯酒釋兵權”解決了眼前最棘手的武將兵權威脅之後,趙匡胤心理明白,僅此而已,並不足以讓皇權永固,必須繼續改革,消除遠期隱患。於是在第一謀臣趙普提出的“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的建議之下,趙匡胤在鞏固皇權方面深化改革,採取了針對性極強的舉措,大致如下:

九州配圖:杯酒釋兵權

  • 首先,實行“更戍法”,將兵分離,有效削弱武將兵權。針對一直以來的將領固定帶兵容易形成依附坐大的隱患,太祖實施了兵制改革,推行“更戍法”,做到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所謂“元戎不知其將校之能否,將校不知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以謙讓自任。”說得就是這種情況。這種將兵分離制度,有效杜絕了武將兵變的風險。

九州配圖:更戍法示意圖

  • 其次,制其錢糧,收歸國有管理,有效削弱地方藩鎮的儲備力量。自中唐以來,地方藩鎮及州郡常以種種藉口,截留應上繳中央的賦稅,久而久之,形成了財政上的“留使”“留州”制度,不僅給國庫造成很大損失,同時為藩鎮割據提供了財力支撐。宋太祖為改變當時現狀和杜絕隱患,強力推行“制其錢穀”的財稅體制。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發佈詔令,下令各州除必要經費外,其餘財賦中屬貨幣的部分要全部奉送到京,不準無故佔留。此後,“粟帛鹹聚王畿”,地方藩鎮失去了對抗中央的經濟後盾。這一舉措,從經濟基礎層面極大消除了藩鎮將領起兵造反的可能。
  • 再次,文官代替武將管理地方,進一步消除武將割據力量形成的風險。太祖大批起用文官,委派文官取代武將到各地掌管行政,同時設立嚴格的監督機制。“重文抑武”的風氣漸漸形成,這對於穩定國家向治世過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進一步消除了地方武將割據的風險。

這些舉措在穩固皇權上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宋朝國祚延續三百餘年,雖二度傾覆,皆緣於外族入侵,是唯一一個沒有禍起蕭牆、亡於內亂的封建王朝。

然而,正所謂盈虧同源、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些國策實行之後,傳統兵制被閹割太盛,其弊端愈發明顯的暴露出來。將兵分離的“更戍法”極大的弱化了宋朝軍隊的凝聚力,而凝聚力直接體現在了戰鬥力上。而戰鬥力的嚴重弱勢直接在宋朝三百年曆史上與北方政權之間的較量上得到了鮮明的印證。先是與遼國和西夏的拉鋸中漸漸處在下風,最終以一個“澶淵之盟”和“以遼制夏”勉強維持住了疆域的完整;緊接著公元1125年又被新崛起的金國大舉入侵,造就靖康之恥,直接導致北宋滅亡。此後,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在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然後強大的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公元1235年蒙古帝國南下攻宋,在處處受壓、頑強抵抗了近半個世紀後,於公元1276年臨安淪陷,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然後,也就沒有然後了。

九州配圖:靖康之恥

後人對於宋朝的“靖康之恥”印象太過深刻,由此自然而然的覺得趙宋王朝在歷史上就是個“積貧積弱”的形象,其實是讀史不細,從一些個體事件來以偏概全罷了,存在嚴重的誤讀。實際上,趙宋王朝雖然在軍事國防上的實力確實比較孱弱,但卻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等方面創造了高度繁榮、文明璀璨的局面。

令人驚歎的盛世文明

國學大家陳寅洛在《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一文中對趙宋王朝高度讚揚:“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著名史學家鄧廣銘、漆俠在《北大宋史專題課·第一課·宋朝在中國的歷史地位》中這樣提到:“宋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此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亦不在少數。筆者從經濟、人口、科技、文化、人文等方面概括如下:

  • 首先,在社會經濟層面。有宋一朝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繁榮之程度是此前歷朝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在趙汝適所著《諸蕃志校釋》(楊博文注)中提及,宋朝在航海業、造船業成績非常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同時,因為國土面積較小,宋代對南方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客觀上促成南方經濟的繁榮。據史料測算,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這一點,我們從後世流傳下來的《清明上河圖》可見彼時街頭之繁華盛景。

九州配圖:清明上河圖街景(截選)

  • 其次,在國家人口層面。特別是時期,“澶淵之盟”之後,北宋朝獲得長達近一個半世紀的和平穩定時期,輔之以國內所推行的“與民生息”之策,以及占城稻的大力推廣,國家人口總數得到了快速的恢復,從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的12600萬。此外,這也得益於宋朝國內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相對最少,極大減少了人口基數的意外滑落。
  • 再次,在科技發展層面。宋朝在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推動下,科技創新蔚然成風,一些改變了世界的發明譬如活字印刷術、指南針以及最早的火箭、火槍和最早的紙幣都是在兩宋時期出現的。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這不,李約瑟博士曾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實際上,兩宋時間,其科技創新的領域還有很多,本文不多作一一列舉。

九州配圖:活字印刷術

九州配圖:宋朝的科技發明

  • 第四,在文化學術層面。特別是北宋時期,儒學得以復興,傳統經學經過發展進入了“宋學”的新階段,產生了以朱熹為代表的新儒學派即理學,儒、道、佛三家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同時,北宋時期興起了“古文運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詞達到全盛,話本在中國文學史上開闢了新的紀元。此外,史學體裁方面也得到了長足發展,著作豐富,史家輩出,可以說是達到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頂峰。書院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如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九州配圖:古文運動代表人物

  • 第五,在人本理念與實踐層面。宋太祖趙匡胤曾立下一個秘密誓約: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宋朝崇尚“虛君共治”的理念,認為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也是“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皇帝的職責是修德垂範,選賢任能,治理天下的重任則由群臣共擔,完善的審批和彈劾機制,讓皇帝並不能為所欲為。朝廷設置有慈幼局(孤兒院)、居養院(養老院)和漏澤園(公墓)、安濟坊等全套國家福利機構,雖然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人,但朝廷對於“民為本”的真諦和理解並付諸行動卻是少有的。宋朝監獄裡設置有醫院,倡導基本的人權保障:“欲生之者,吾心也,當死於法,而不當死於病也。”自上而下這樣的“人本”價值體系的引導下,人生而為人的基本權利和對他人的體恤之情萌生遍佈社會的各個角落。在《夢梁錄》一書中這樣記載,富貴人家會沿路考察孤苦艱難,到夜裡以碎金銀插於門縫。如此既不傷貧者尊嚴,也達到濟貧的目的。路上發現病倒的人,旅店必須收留,開支可以找縣衙報銷。在節日期間,即便是皇帝御駕巡遊,遊人也不必清場,而是保持同歡共慶、與民同樂。如此場景,何處尋。

九州配圖:慈幼局

九州配圖:居養院

以上五點,為大家儘量呈現出一個令人驚歎的盛世景象,但最能讓筆者所感慨的,還在於宋朝在人文理念和實踐上的成就,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有宋一朝雖不完美,但卻有人情與溫度,百姓能夠真切的感受著富足、祥和、尊嚴、自由的幸福,必然會在內心產生強烈的粘性。這也對“崖山海戰”之時,十萬軍民跟隨小皇帝長途跋涉最終以身殉國的情景做了最好的註腳,此情不再難以理解。

總結

因此說,中國傳統上,有人說宋朝是“積弱”的朝代,而實際上通過《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發現真實的宋朝的弱勢僅僅在於軍事領域,而其他各個方面都是歷朝歷代以來最為繁盛的。


九州歷史雜談


為什麼會有人說宋朝“弱”?

宋朝軍事、經濟上都出現了較大的發展,古代四大發明中,有3件出現在宋朝,其科技發展水平也不低。為什麼會說宋朝弱呢?

宋朝的弱,體現在朝廷官員整體素質弱,價值觀不正。官員腐敗,搜刮民財,皇帝多任用文人為官,真正的忠臣不多,皇帝聽信奸臣秦儈的讒言,汙衊忠臣岳飛。在前線奮勇殺敵最後卻別汙衊,上層的昏庸是一個國家弱的根基。

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硬件實力,還有人文層面,精神層面。


《清明上河圖》的繁榮並非真正的繁榮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達5米多,呈現了北宋時期首都汴梁的城市風貌和老百姓的生活。

李玉剛在《清明上河圖》這首歌中唱到,“古巷的憂鬱,寫下琵琶的旋律;飄逸的外衣,街上叫賣的小曲。”

畫中入景從郊區開始,逐漸展現繁華的商業生態,這也是宋朝商業繁盛的寫照。北宋時期,市場交易增多,人們的生活逐漸豐富,商業逐漸繁榮。

畫面所呈現出來的繁榮恰恰是作者的隱喻,畫成之時,北宋局勢已顯緊張,外,金、遼、西夏、高麗四國掣肘;,內,因賦役繁重,方臘在歙縣七賢村起義,以討伐朱勔名殺戮官吏。《清明上河圖》繁榮警醒世人,這並非真正的繁榮,賦稅重,官兵懶等內患遠遠超過了外患,祥和中卻潛藏著風雨欲來的風險。


和鹹文化


我們在談論的歷史中,都稱強漢盛唐。不以武功論世的宋朝,在人們腦海中落定了國貧武弱的形象。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貧”和“弱”,其實是今天人們對宋朝最大的誤解。

在那時候,擺在宋朝面前的對手有遼、元、金。其中元和金都在日後建立的自己的王朝。元更是逆天的存在橫跨了歐亞大陸。金也就是後來的女真族和滿族,也就是在後來以幾萬人席捲了大明朝的大清帝國。而遼也不能小看,天驕之子成吉思汗也費了大力氣和十幾年才將它消滅。在封建王朝時期的中國,同時遇到三個如此逆天的對手是絕無僅有的。

還有的是缺乏武將,太祖制定以文治國策略,直接削弱了武將的作用,大力推崇科舉考試,取文士,卻忽視武舉,導致武將人才匱乏。一百多年,也就有個狄青,武舉出身,帶兵打仗樣樣行,威震西陲,但始終不被重用,甚至多次被懷疑。武將人才匱乏,軍隊戰鬥力大大弱化。

再有就是地理位置無險可守,燕雲十六州被遼國佔據,這也導致了沒有戰略縱深和緩衝的餘地,王朝外還有西夏,金,吐蕃和蒙古的虎視眈眈。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對比就把宋比下去了,而宋朝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對外戰爭積弱的表現,所以後世才有了對宋朝“國富軍弱”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