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產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措施

蛋雞場的主要盈利項是蛋產量,如果蛋雞的產蛋量下降,雞場的收益也會相應下降。蛋雞場產蛋率下降該如何應對?首先要找到導致產蛋率下降的原因,然後才能進行補救。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導致蛋雞產蛋率下降的原因及補救措施。

蛋雞產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措施

一、管理因素

管理方面主要分為飼養管理和環境管理兩部分,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吃和住是最重要的問題,只有保證生存環境良好,飲食營養全面,基本可以避免大部分不良問題的出現。

環境管理主要包括溫溼度、通風性能、衛生條件及光照。一般成年蛋雞舍的溫度需要控制是18-23攝氏度,冬季出入雞舍及時關門,窗戶釘上塑料薄膜,保證雞舍不被寒風直接吹入,夏季要遮蔭,防止陽光直接射到蛋雞,雞舍相對溼度控制在55%一65%之間最為適宜,過於潮溼有助於細菌滋生,過於乾燥容易起粉塵影響蛋雞呼吸道健康。保證雞場內衛生條件,勤打掃,不留糞汙;加強消毒,一週一次帶雞噴霧消毒,疫病流行期間適當增加日常消毒頻率。保持光照強度以及光照時間的穩定性有助於提高蛋雞的產蛋率,一般光照時間一天在16小時左右較為適宜,如果有必要縮短光照時間和減弱光照強度,需要每天慢慢的減少,讓雞群有個適應的過程。

飼養管理主要包括飼料營養和飼餵方法。首先,要保證飼料營養以及質量,如果營養不夠過質量不過關都會導致蛋雞產蛋量突然下降,甚至不產蛋。所以在對蛋雞進行餵養時要針對階段性使用不同的配方,並且保證雞糧的品質,比如糧食要新鮮、無農藥等,不能怕“浪費”把已經發黴類的飼料或糧食餵給蛋雞。其次,要保證日常飲水清潔充足,如果水質差或飲水少同樣會導致停產。再次,在產蛋高峰期不更換飼料品牌和配方,必須更換飼料品牌和配方時應遵循“先少後多、逐漸更換”的原則,以減少飼料更換引起的應激。最後,要保證科學飼餵,一般每 6~8 小時飼餵一次,每次飼餵量均勻。飼餵後將剩餘的飼料及時清理,以防雞群食入發黴變質的飼料。

另外,雞對聲音很敏感,而且膽子較小,經常突然性響聲會造成雞群驚恐四處奔散,對蛋雞產生刺激神經作用,有明顯的產蛋下降情況發生。所以要保證雞場周圍不能夠有經常性且突然性的響聲,包括飼餵、抓雞、免疫時都應儘量放低聲音,動作輕盈。

蛋雞產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措施

二、休產因素

蛋雞休產日同期化。如果有5%—10%的雞同時休產,產蛋量就會突然下降。這並不是雞群健康問題產生或產蛋的潛力有什麼變化,而是休產日同期化的雞數臨時增多,形成產蛋率下降假象。在較短時間內,蛋雞的產蛋量會恢復原先水平。

三、疾病因素

養殖業最怕的就是動物生病,所以平時就加強管理,維持蛋雞體正常抵抗力,並按防疫操作規程定期預防接種,不使用過期變質的疫(菌)苗,避免疾病發生。但值得一提的是,免疫接種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可使蛋雞產蛋率在 1~2 天的時間內突然下降 10%~20%,因此,在產蛋達到10%左右時給雞群接種新新城疫、支原體、禽流感疫苗,雞群進入產蛋高峰期以後的一段時間內不再進行免疫接種。

蛋雞產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改善措施

瞭解產蛋率下降的原因,儘量避免這些因素的出現。另外在飼養過程中應隨時仔細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採食情況、產蛋情況、動作行為,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查明原因、採取措施,沒有治療價值或絕產的雞應及時予以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