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前言
从2004年进入茶界,迄今已历16载。尤其身处普洱茶主产区,见证了市场数轮跌宕起伏的「大行情」与「大低谷」,记忆犹新。
本文阅读对象主要针对茶行业茶企、茶馆、茶店、茶空间的经营者与投资人。这也是弘益大学堂茶学院办学11年来面对的主力学员群体。也算是在非常时刻,对茶学院万余位毕业同修的一次答疑解惑,希望大家都能迎接挑战,共渡难关。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也建议上述机构的员工同仁阅读。理解了这些,接下来才会真正的和企业甘苦与共。现在的加倍付出,一定会迎来未来发展的加倍回报。
也强烈建议把这篇文章推送给少部分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老板之忧与我无关」,尚沉醉于游戏与追剧不能自拔之人。这不是「假期」,而是一场战斗。这次疫情改变了一切,无人能够幸免。唯有积极配合团队,才是个体存活发展的最大保障。
虽然我目前的身份已转型为茶文化学者,是一位校长。然而十余年的顶尖品牌运营与大型茶企一线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已经到来。每个人,都要披挂上阵。
此时此刻,独自风雅,修心修性的「闭门抱头」思维,很难解决茶企生存的难题。茶文化、生活美学,在非常时期,也必须成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力。我们必须率先贡献经验和智慧,助益茶产业中的大多数能健康的活下来,善莫大焉。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第一篇 格局与理念
建议1 转变思维,灾后重建
茶企、茶馆、茶店、茶空间的经营者与投资人应尽快从「灾前、灾中」思维,转变为「灾后重建」思维。企业负责人的格局,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
当前国家疫战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家都很焦心,夜不能寐。不少有能力的茶企已经行动起来,值得肯定和赞扬。但大部分茶企,尤其是中小散茶企,是我国茶行业的基本盘,怎么办?
灾时应急是专业者的职责。灾后重建是所有人的使命。尤其是企业家,让你的企业持续活下来,让你的行业持续获得尊重,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病毒无情,市场无情,这恐怕只是开始,中国茶消费市场,面临大考。
率先清醒「自救」的茶企,才是负责任有担当的茶企。
中国茶产业不是纳税最高的产业,不是最富裕的产业。但却是解决就业能力最广泛、稳定农业、加工业、流通业的复合民生型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涉茶人口规模巨大。仅云南省129个县(市、区)里就有110个县(市、区)产茶,一个云南省茶农就有800万,涉茶人口接近1100万。今天,茶在很多乡村,是脱贫致富的最佳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
中国茶企业家,责任重大。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建议2 严控成本,店小兵精
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近日的建议是:“这一次,我更强调

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其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期待中小企业保住现金流”。
对于连锁茶企来说,此刻的方针应是:不要扩张、不要扩张、不要扩张。
对于手里有闲钱,脑子有点热的朋友来说,此刻的方针应是:不要创业、不要创业、不要创业。
舍弃大店面、大会所、大场面思维。做好小店面,精服务、优体验的转变升级。
要持续提升全员的专业能力,做好内训与外培的强力结合。少招聘,但要坚决把留下来的老员工,培训成精兵。
精兵又不能简政。是一个管理难题,必须提前思考,必须长期思考。
有人说,疫情压抑了这么久,一旦散去消费将会爆发。这次恐怕尚不能乐观,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说的“2019年是过往十年最差的一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犹如警钟在耳。
如果控制尚需三个月,重建需要半年,重启需要一年。你的资金储备与人员规划,必须趁早安排。
从现在开始,茶企、茶馆、茶店、茶空间的经营者与投资人们,向你们致敬!接下来,你们将会非常辛苦!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第二篇 收茶与做茶
建议3、原料谨慎,择优合作
春茶即将到来?收不收?收多少?怎么收?
应彻底放弃炒作某某树王,强调所谓树龄、小微产区、野放等等之片面原料思维。这个时候对于原料的收购,第一位是成本思维与价值思维相结合的性价比模型。


原料收购必将趋于理性。对于春茶的茶价,持谨慎乐观态度。
有潜力,有明显资源优势的茶区,可以布局。患难见真情,开春之后,茶农首先遭遇难题。此时茶企对于有价值,有成本优势的茶区,可以出手,必能收获感恩与信任。
茶企和茶农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时机已经成熟。甚至在股权合作上,聪明的茶农和务实的茶企可以先行先试。痛定思痛,解决一锤子买卖的简单利益分配机制。茶农群体也要在价格上,快速做出调整,谁能率先理解市场之难,理解茶商之苦,谁的茶就会好卖,谁的茶就会先卖光。
我一直在课堂强调。有能力的茶企,必须布局第一产业链,解决初制的质量问题。只收毛茶的压饼思维,将逐渐被淘汰。未来三年,或将迎来一个中小茶企,潜心布局茶原料产区,性价比适宜的机遇期。想长线做茶的企业家,当视挑战为机遇。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建议4、控制库存、茶会营销
务必尽快打开仓库看一看,哪些茶增值了?哪些茶贬值了?哪些茶风味提升?哪些茶风味降低了?
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已到了决断时刻。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在茶行业一直不被重视,做的极不彻底。
从产能和库存上来看,目前茶行业产能过剩明显,库存持续增多。疫战之后,这两大难题恐将出现报复性的显现。
茶必须喝掉,喝的越干净越好,喝的越快越好!
一旦疫战胜利,在相关健康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启动大规模的线下品饮茶会。把库存里相当的一部分茶,用于茶会上普及口感,教育市场,大方赠送潜在客户。片面的线上思维,不适合所有茶企。网红不是人人能红,也不一定一直红,红的成本也不一定低。踏实而快速的线下收割,是任何品饮消费行业,必备的童子功。
把相当一部分库存「送」出去,「喝」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日渐成熟的区域市场和一群建立了口感与滋味认同的忠实客户。


记住,茶会推广,品饮推广,比任何广告都有效,都节约成本。
当然,如何办好茶会?茶会如何组织?什么样的茶会有效?是一件专业的事情,我们下篇继续谈。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 武汉加油,与你同在 |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你有什么问题想咨询作者?你有什么见解想和大家分享?欢迎留言!作者将在下一篇文章中选择重点问题做出答复。


- 作 者 介 绍 -


疫情之后茶业怎么办?茶界16年老兵的8条真情建议(上)

李乐骏

茶文化学者,生活美学教育专家。现为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云南省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国家人社部茶艺师国标审定专家,云南弘瑞君益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云南省青联委员。

● 2004年至2014年,十年耕耘,参与建设中国规模最大的茶业企业之一,大益集团。


● 2014年至今,二次创业,投身教育。创办弘益大学堂,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成为中国最年轻的茶校校长,累计培养学员12000余人。创办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内容平台,收获四十余万读者的订阅与认可。创办弘益手造,正在成为中国手造产业的先驱力量之一。发起弘益茶会500余场,公益奉茶超过50万杯,领军大中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机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