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韭菜,企業如何找到“苟且紅利”?

在中國經濟的一邊是強大的生產能力,另一邊是不斷增長的消費能力,但在這兩種力量的中間,隔著一道鴻溝。

如果你能想辦法連接中國巨大的生產能力和不斷增長的消費能力,就能獲得巨大的市場機會。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很少有人去做這件事情呢?

很簡單,有三個原因。

看不遠;

不自信;

不真誠。

如果哪一個企業染上了這三個毛病,就會變成苟且者。

在近幾年,總是聽到同行抱怨說,超市的生意真的是越來越難做了。但還有一句話:不是零售不行了,是你家的店不行了。

這對應的是“趨勢紅利”還是“苟且紅利”。超市的生意,入門低(競爭大),週期長(成本高),守業難(開的紅火守的艱難)。所以,這樣的經營性質更要求我們要認真。

比如供應鏈的“家樂福模式”。中國超市人模仿能力強還特別的能“創新”,超市的收費是連“孫悟空七十二變”都趕不上的。而這些依賴於收費的超市活著的超市,現在活得不太好了。

就是因為還停留在趨勢紅利時候,等著供應商上門,而這同時弱化了自己的經營能力。

在2016年到2018年中,很多傳統超市的倒閉了,而倒下的大都是因為粗放式管理和依賴式盈利。那誰在這一波“無孔不入”的競爭中,活的更好了呢?真的是那些不急功近利,認真不“苟且”的人。

這樣的連鎖超市有這些特點:

1、企業有經營信仰。在我考察的企業中,有些企業主告訴我,我們的選品原則就一條:連我們自己都不願意買的商品,堅決不要進到店裡來。

2、尊重供應商。把供應商當合作夥伴,而非呼來喝去的夥計。

3、員工穩定性強成長快。這樣的企業員工平均收入高,成長機會更多。一個我經常交流的連鎖超市企業,對員工的培養是非常捨得投入的,每年定期都會送店長及各部門主管、優秀員工出國考察學習。

超市如何抓住“苟且紅利”,真誠對待你的顧客、合作者、員工,反過來每個人都願意幫你活的更好,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你要有信仰的“不苟且”。


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韭菜,企業如何找到“苟且紅利”?


1.苟且紅利

咱們先說變成苟且者的第一個原因:看不遠。

中國經濟的變化速度很快。這就會帶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企業特別推崇唯快不破。

當然,這是有道理的。但是,這也是有問題的。這會讓很多企業看不遠。

咱們既然講演化算法,你就得了解,企業選擇某一種策略,跟它所處的環境很有關係。

想想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策略吧。生物學家發現,如果一個自然環境的氣候變化很快,生物種群的密度還沒有達到環境負載量,那這裡的生物很可能會選擇多生不養的策略,先生出來再說,誰能活下來全憑運氣。生物學家把這種策略叫做r-對策。

那如果相反,一個自然環境裡氣候穩定,生物種群的密度已經接近環境負載量,這裡的生物很可能會選擇少生精養的策略,保證每個後代都能活下去,再生下來新的後代,生物學家把這種策略叫做K-對策。

昆蟲就是典型的r-對策,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就是典型的K-對策。這兩種策略哪一種更好呢?其實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它們各自有各自適合的環境。

說到這裡,你可能就能聯想到,中國的企業為什麼推崇唯快不破呢?因為中國的市場環境變化快,而且過去市場競爭還不夠飽和,那這種唯快不破的打法,其實就是r-對策。

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新時期,市場競爭也基本飽和了。

那這個時候,還是一味推崇唯快不破,可能就不再適合市場環境的變化了。

要是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應該調整為K-對策才對,也就是說,你得願意為看起來費時費力,需要積累,需要沉澱,需要儲備的事情付出更多的資源。

這是因為,你要考慮的不是一時的得失,而是長久之計,如果這樣做,你自然會有更強的定力,更宏大的戰略。你知道,時間是你的朋友,時代會為你加持,長期主義能給你帶來更多的複利。


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韭菜,企業如何找到“苟且紅利”?


咱們再說變成苟且者的第二個原因:不自信。

過去,我們是模仿者的心態,很多人還沒有調整為創造者的心態,模仿者雖然進步很快,但沒辦法給你帶來真正的愉悅。

我們過去以為所有的問題都已經有了標準答案,就像當學生的時候,我們一邊做題,一邊會去猜,習題本後面的標準答案是啥。

我們的心態就是個學習者,那在剛剛啟蒙的時候,你會覺得很興奮,從不懂到懂了,但越到後面,你刷題越熟練,越會感到無聊,你就會變得敷衍了事。一個模仿者,是很難保持那種不斷進步的內驅力的。

可是,你明明已經具備了當一個創造者的能力。

你來到世間,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事物。這事物可能恢弘巨大,也可能微小精緻,但美好的東西才能給你帶來愉悅,才能讓你真正入迷,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心流狀態。

你要相信自我到什麼程度,才不會成為苟且者呢?你要發自肺腑地感慨:這麼美好的東西居然是我創造出來的!這麼美好的東西只能是我創造出來的!

上面說的是看不遠,不自信,接下來,咱們再來說說變成苟且者的第三個原因:不真誠。


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韭菜,企業如何找到“苟且紅利”?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企業都在感慨,用戶的需求越來越難以琢磨,過去行之有效的營銷辦法似乎都不管用了?很多企業都急於找到新的“賽道”、新的“模式”。可是,這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新的“賽道”、新的“模式”?

那你換一個角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就能理解為什麼這些企業理解不了消費者了。

如果你是一個消費者,當你聽到企業在談論你的時候,用的詞彙是“消費下沉”,你會怎麼想?哦,原來人家是高高在上,現在要紆尊降貴,“下沉”到你這裡了,你心裡會舒服嗎?

如果你是一個消費者,當你聽到企業在談論你的時候,用的詞彙是“流量”,你又會怎麼想?哦,原來在人家的眼裡,你就是一個數據啊,你在人家的算法裡面,人家怎麼計算你,你無從所知,你到底心裡怎麼想,人家根本不關心,你心裡會舒服嗎?

所以,你就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企業會變成苟且者,因為它們只是把消費者當成“韭菜”,根本就沒有用心去體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可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你是否真的理解了你的用戶。你和你的用戶接近到了能促膝談心的距離嗎?你是否能夠體察他們的喜怒哀樂?你能夠理解他們每一個人獨特的習慣和經歷嗎?

再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尊嚴和夢想,好,你能夠感受到他們的那些看起來卑微,卑微到他們自己都不願啟口的追求嗎?你有沒有觸及他們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個最柔軟的地方?

你看,很簡單的三個原因:看不遠、不自信、不真誠,這三個原因,製造出了一大批苟且者。


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韭菜,企業如何找到“苟且紅利”?

很多企業一開始就不學好,都想著幹一票就走;很多企業只想抄襲別人現成的東西,根本就沒有創新的衝動;很多企業天天想的都是去割消費者的韭菜,它們琢磨的是下一茬韭菜到底在哪兒。

這些企業看起來數量眾多,但都是雜牌軍,只要你肯扎硬寨、打呆仗,就會發現它們中的大部分都不堪一擊。

如今,中國經濟最大的紅利不再是什麼人口紅利,也不再是什麼後發優勢,最大的紅利就是苟且紅利。

也就是說,當別人做事都不認真,苟且、敷衍、糊弄的時候,你認認真真地做事,就會消滅一大批苟且者。

我有個朋友是半個心理從業者,在一個培訓上,他談到他去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時和一個外國大師談及中國的問題時,那個外國大師說到,當前中國人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太快了”,這個“太快了”創造了中國奇蹟,但現在也帶來了中國問題。

現在國內的大部分人都被焦慮困擾,而焦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太快了”造成了,現在的中國人學不會怎麼慢下來,專注在一個慢的事情上。

也因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人的問題,讓很多心理學的專家逐步積聚到中國來做學術。

2.如何收穫紅利

去年有幸受邀參加了三源裡菜市場的新書發佈會,可以談談自己的觀感。

(由於時間有間隔,以下回憶涉及具體數據時可能有些微偏差)

說是發佈會,其實更類似於一個發佈活動,因為當時是週五到週日連著辦了三場。

從接受邀請開始,我就已經感受到了活動策劃團隊的用心:每一場只邀請了十位得到的用戶,有負責人(當時是小七姐)專門負責提前聯繫,還讓我們每個人準備了三個問題,

週六當天到現場之後,有邀請的同學有在門口簽到,然後每一位都分配了耳機,講師和小七姐一路拿著麥克風在每一個展臺前做講解,完全不用擔心聽不清聲音。沒有邀請的、來參加活動的同學也沒有被拒絕,大家都可以跟著老師一起聽講解,請老師合照、簽名。

每一個展臺都和菜市場中售賣的商品有關,並且都關聯了至少一個經濟學原理。展臺間隔佈局很合理,沒有特別密集的情況出現。

在展覽講解完之後,應該是軼男姐讓我們每三個人組一組,然後每組發了五十塊錢,讓我們在市場裡買水果,儘可能把錢花光,這些水果後來用來做了小遊戲,最後被我們分著吃完了

整個流程中、包括後來回想起來的時候,作為一個沒有做過活動策劃的外行,我都能體會到 這一次活動無論是從籌劃、場地佈置、活動安排到預辦物資,每一步都花了心思,並且確實摳到了特別小的細節——這些細節甚至和活動是否成功、是否能最大化宣傳效果已經無關了,只是為了讓參與活動的得到同學有更好的體驗。


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韭菜,企業如何找到“苟且紅利”?


為什麼海鮮店要叫“阿爾欽海鮮店”呢?其實也有講究。按照經濟學家阿爾欽的解釋,最好的海鮮在當地往往買不著,它們會出現在出價最高的遙遠的市場上。

我經常逛淘寶店鋪,也在上面買了不少東西,我發現買回來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有色差,以前買的那些裙子跟寶貝詳情裡面的圖片真的差了好遠,但是因為自己懶,加上稟賦效應不捨得退也沒穿。

商家也很聰明,你收到了貨之後發現有與圖片有差別,不滿意商家就給你返個20塊錢,30塊錢,讓你不想退,還不得不給好評。

而且有些大牌也是如此,比如sdeer,在上面買了一條打折的裙子,結果收到之後發現根本沒有寶貝詳情好看,穿起來版型還怪怪的。

然後我就發現有一家賣鞋店鋪 ,賣家竭盡所能的把那雙鞋子原本的顏色展示出來,原本的樣子展現出來,收到貨之後與圖片完全沒區別,我真的是感慨要是所有淘寶店鋪都像這個賣家一樣就好了。

雖然這真的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但我始終都記得這家店鋪。

“苟且紅利”就是在別人覺得沒必要的地方,堅決不吝惜地投入;在別人不那麼認真的地方,多較勁一點。深想一步,認真一點,你就能享受到別人的苟且為你所帶來的紅利。

好,我來幫你劃個重點:“苟且”的反義詞是“認真”。

在中國,假如你努力,總能做到60分,如果你認真,那就能做到80分,假如你還有天分,那可以繼續做到100分。雖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100分,但從60分提高到80分,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認真,就能收穫苟且紅利。

不過,等一下,咱們得再認真一點。我們來較個真,認真就一定能獲得“苟且紅利”嗎?那不一定的。

我舉個例子。

去年,我還去了莆田,調查那裡的鞋廠。莆田的朋友送了我一雙號稱“1:1”的椰子鞋,他們說,這是假鞋裡做得最好的。我問過當地最有經驗的鞋廠老闆,他告訴我,10雙假鞋,他大概能分辨出8雙,還有兩雙,他會看走眼,因為現在的造假者也越來越認真了。

我聽到一個小竅門。

正品的鞋子,在鞋底縫針的時候,會從腳底的中側起針,這是為了讓縫線更對稱,更容易控制產品質量,但這樣的起針方法更費事,而且,一般的消費者根本注意不到這種細微的差異,所以,一般來說,造假者縫鞋底時,會改從腳後跟起針。

收到那雙假“椰子鞋”之後,我特意去檢查了鞋底的起線。它的縫線起針也是從腳中間開始的!


不要把消費者當成“韭菜,企業如何找到“苟且紅利”?


所以,我們要再修正一下:“苟且”的反義詞是“有信仰的認真”。

我們說苟且者看不遠、不自信、不真誠,那根子就出在苟且者沒有信仰。因為不是真心相信這個時代,所以他們才看不遠;因為不是真心相信自己,所以他們才不自信;因為不是真心相信用戶,所以他們才不真誠。

那,能不能得到“苟且紅利”,秘訣就在這裡。

苟且紅利的產生,更多是因為環境決定。

在大工化時代,屬於短缺和供不應求。這個時候如果用匠心來做產品,可能是性能過度,會被市場淘汰。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中國經濟面臨轉型,中產階級崛起和消費升級,這意味著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從功能,進入了體驗和個性化時代。

這我覺得這個時候,中國特別應該向日本學習。日本一直提倡精益生產,他們在生產環節,考慮的特別的細。

比如豐田的精益生產,他現在對於流程改進,已經幾乎沒有能夠節省一秒鐘時間的改變了。現在很多的流程或者動作改善,只能夠節省零點幾秒的時間。

我們去黑貓物流參觀,他們在核算成本的時候,會細到工人從車間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取到貨物,要走多少步,要花多少時間。然後來算這個成本和改進的空間。

現在我們已經從粗放式的大工業時代,進入了精細化集約化管理,進入了品牌的時代。

真正像匠人一樣,以用戶為中心去打造好自己的產品,建立好自己的口碑和品牌,這實際上是新國貨背後崛起的真正原因。背後是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以及需求需要被看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