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阅读100遍的人文社科经典著作:《心理治疗基础》

一本值得阅读100遍的人文社科经典著作:《心理治疗基础》

你能把一本好书读一百遍吗

当我大言不惭写下这个题时,我分明看到自己内心那个坏笑的我不怀好意瞅着自己。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是除了人家共情高手一看即懂我的防御外,还有如我这类只有亲身经历才可觉察到的内在情感。

“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好书读一百遍”,这是李克富老师推荐经典书籍时,无数次苦口婆心,一再明示的,而且以身作则向我们示范他是如何读书的,以及如何使用书籍的。

我坚信不疑,因为有些书问我读了三遍就大有收获,可是我没有做到李老师的要求,目前为止没有把任何一本书读够一百遍,哪怕如同热恋般获得的经典好书,比如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的这本《心理治疗基础》。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类似电影《闻香识女人》说的,“每当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就知道,但我从来不走,为什么,因为他妈的太苦了。”

微信群里讨论时候,我说自己太懒了,李克富老师说“懒,是最好的防御!能防一切!”我又说自己太笨了,李老师给我棒喝,“是啊,你笨得都知道自己笨啦,真是笨啊!”

书归正传,抓紧进入主题,说说这本许又新教授写给如我普通者看的心理咨询入门读物。

说是心理治疗书籍,其实在我看来适合所有人看,这根本就是一本人文社科书籍,通俗、易懂、深刻、启迪、人性、真实、案例、意义,一应俱全,无论你是否有心理学基础都不影响愉快阅读。

参加这次读书小组活动,非常荣幸,非常激动,可是事实证明激动越早效果越差,无外乎紧张过早导致愉快感过早释放,加上上面的“懒”“笨”以及说不出的各种防御机制,导致我没有按照读书要求完成任务,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每天阅读十页,打卡,摘录五句话,听讲解录音课程,参加晚上定时讨论。

我实际做到的也就赶着读十页书了,这是无论如何无法自我原谅的(说这话时候,已经脸不红心还跳,防御太好了!)

这本书我读过几遍,但是细致完整阅读,勾勾画画,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多么难忘啊!

检讨完毕,又该嘚瑟说说自己体会了,题目给出了高度,总要自圆其说嘛。


一本值得阅读100遍的人文社科经典著作:《心理治疗基础》


读书心得体会

一是心理知识齐全,文笔朴实流畅,阅读体验美好。

本书内容包括四部分,心理治疗内容与理论方法,心理治疗技术理念,四个案例报告故事,六项心理健康标准。

第一部分“心理治疗内容与理论方法”,前半部分从人际关系开始的前五章是一般心理问题介绍,逻辑主线是:人际关系导致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冲突,有了心理冲突出现防御机制缓解痛苦,心理冲突同时还表现为外在行为,最后问题解决归纳到适应与调节。

毕竟,适应社会,调节自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后半部分,即第六、七、八章,集中阐述了心理治疗各种理论流派与导致治疗有效的共同因素。

第二部分“心理治疗技术理念”,是许又新教授2017年在北大讲课的录音整理,距离第一部分成书差不多20年了,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有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带着许教授经历20年的更深体会,也可以看做对于第一部分的最新注释注解。

举例谈“态度”,说到“第一点是平等对待,第二点是尊重病人的独立自主性。”单独看这个话谁都会说,可是用来心理治疗中不是深刻经验说不出来,按照佛学五种眼睛说法,这对应的正是最高级的“法眼与佛眼”。

再比如在“关系”中直言,“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等级制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这种现实认识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在精神分析四个概念技术中明确指出,“帮助病人”看清楚自己、自己找解释、有自知之明,强调心理治疗本质正是“助人自助”。

这部分谈了十项技术,个人认为这七种更接近理念,“态度、关系、信任、价值中立、对质澄清解释领悟修通、借口、得失”;后面三种更接近实用技术,“重构、对焦、七步程序”。

后面两个部分内容不多,但是非常重要,因为心理治疗目的是帮助别人,同时也是自我成长,这都是后面两部分要表达的。

助人,也是自助,促人成长,也是自我成长。

二是人文情怀满满,极为接地气,说真话,可共情。

心理治疗要想取得效果,必须建立在深刻洞察人性基础上,也就是真实实在,让人信服,而且还要激励人性积极向上,激发自身潜能。

我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本人庸俗不堪,买架钢琴就想培养出孩子高尚的情操,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其他还有很多,经典洞察比比皆是,如:

“心理冲突,人皆有之。”

“道德情感是人类心理的最高层次。”

“心理治疗者尽量多多体验生活,至少别老想着占有,那对心理治疗是大有好处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某些部分或侧面。所以我们跟病人,从根本上说是一样的。”

“心理健康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所以才值得我们大家去追求。”

三是如何有效进行心理治疗给了示范,具有可操作性。

这次增加的四个咨询案例故事,就我个人而言认为是本书画龙点睛之笔,因为对于我这类重视占有缺少体验且遇到咨询瓶颈的,更有借鉴学习模仿意味。

由于心理治疗要有保密性,这四个案例故事自然经过了加工处理,但是不会影响治疗精华展现。

一本值得阅读100遍的人文社科经典著作:《心理治疗基础》


为了好理解,我把这四个个案分作四个类型,事实上就是各自典型的心理问题代表。

案例一:常见一般心理问题,也可以认为是健康成长咨询,具体是焦虑问题。

来访者是家庭优越的白领女士,由于工作与婚姻导致焦虑问题,求助目的就是恢复常态生活。

咨询处理:1、心理教育,把焦虑区分为冲突焦虑、期待焦虑、控制欲焦虑三种,此人皆有。人格特质在意他人评价、依赖、不成熟、控制欲强等,重要他人是外公与父母,需要处理对外公的哀伤感。

2、针对到来婚礼的焦虑,澄清具体害怕内容,揭示背后完美主义,讨论完美不存在,过分追求完美不现实,过高期待陷入不可能实现目标的境地。方法:行为实验,向领导请假消除担心。

担心婚礼出现纰漏以及亲人讲话不够好,澄清背后掌控欲,同样不现实。方式:婚礼少关注别人,照顾好着自己内心感受,体验新娘幸福时刻美好过程。

处理过世多年的外公情结。方式,仪式化,对着外公的手表写一封信,祭扫时候烧掉,处理对外公亲密情感而放不下的哀伤。

小女生变为女人,冲突有:佩服父亲能力但不想如父亲那样担当事业,喜欢母亲的快乐享受但又不满其无能,控制丈夫但又担心关系,因故中断治疗没有实施。

案列二:抑郁症,高中女生“退学”暂时不上学,引发亲子关系问题。

咨询处理:1、原因分析:在家学习,不是真正厌学,主要是父母尤其母亲强势控制。自杀跳楼有应激原因,表示后悔。非适应性的教养模式。

2、针对孩子,点明原有解决问题方式带来更大痛苦与损失,解析人都会犯错,解释母亲过高要求不合适。

3、家长开始互相抱怨指责,认为孩子意志不够,家庭系统问题,为你好本质是说了算。

4、技术展现:

喜欢平凡妈妈是什么样子?亲近。

妈妈怎么做你感到亲近?鼓励安慰。

妈妈听到了有什么想说的吗?没想到过孩子这个需要。

家长为了孩子好,现在孩子过的并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呢?强势控制。

案例三:焦虑症,成功女士,引出夫妻关系问题。

咨询处理:1、工作压力,人格特质缺爱导致不安全感,完美,不尊重丈夫,夫妻关系中强势。

2、不回应夫妻话题,回避的恰恰是关键的。

讨论具体事件目的是启发内心体验,以及体会并说出丈夫当时内心体验。看到夫妻幸福不是强势而是尊重。

案例四:社交恐惧症,高中生学习效率差、胆小、自卑,引出亲子关系问题。

咨询处理:1、原因:社交恐惧,母爱剥夺,父亲严厉,想与咨询师一起管教孩子。

2、害怕大脑里的胡思乱想,甚至杀父亲念头,告诉“想什么别人都不知道,哪怕不好的事情。只要不去干就尽管想,甚至专门找时间天马行空想,但不要上课时想。想杀和真杀两码事,可以想杀,但不可以真杀。”

3、告诉父母原因,孩子小时候分离导致自卑胆小,现在需要亲情、尊重而不是管教,例证越管越反面,期待恰相反,还指出被视作榜样的爸爸贬低孩子让孩子更加自卑与无用感。


一本值得阅读100遍的人文社科经典著作:《心理治疗基础》

文字罗嗦长了时间不够用,总是虎头蛇尾,只好匆匆结束吧,结束语就用许又新教授的这句话,一起共勉:

“一个人要想心理健康,工作、夫妻关系和兴趣爱好是三个重要因素,彼此能够相互促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