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從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宣佈疫情,到現在已近五十天。在這段時間裡,感慨有耄耋之年殫精竭慮的鐘南山和李蘭娟院士,有衝在前線、“不想跟家人說,怕他們擔心”的90後護士。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但是,令人痛心的是,截止2月11日,包括李文亮和武漢同濟醫院教授、博導林正斌在內,不知不覺,病毒至少奪去了7名醫護人員的生命。

1月25日,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梁武東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他也是第一位倒在疫情前線的醫生。

2月3日,湖南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的宋英傑醫生,因為過勞猝死於宿舍,年僅28歲;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2月4日,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冢頭鎮北街村衛生室村醫姚留記醫生,倒在疫情防控前沿,享年68歲。

2月7日,武漢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去世;2月10日,37歲的長葛市董村鎮新王莊村村醫王土成,拋下妻子和13歲的兒子、4歲的女兒,突發急性心肌梗死。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新冠肺炎防治指揮部副組長徐輝,面對疫情,她說,“這就是打仗,和病毒戰鬥、和時間賽跑,跑贏了,我們就能挽救更多生命、獲得更多安全。”

連續18天,她研究防控工作,巡查急診、門診一線,制定應急預案、組建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的醫療隊伍、設置隔離病房和醫護人員休息區、籌集防控物資。2月7日凌晨,從事婦產科工作28年的徐輝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2月10號,著名的器官移植專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教授林正斌,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林教授在1983年畢業於同濟醫學院醫療系,在日本金澤醫科大學留過學,從事器官移植專業30餘年,臨床經驗非常豐富。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不想“神化”那些戰鬥在疫情前沿的醫護工作者。這場疫情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國家損失了那麼多棟樑之才。他們多年苦讀、考進醫學院,經過五年、八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習,成為一名令人羨慕的醫生,“救死扶傷”成為他們職責。

很多一線醫生的工作體量大,照顧患者,分析蒐集新冠病毒數據,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非常緊張,好好睡一覺更是一種奢侈。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疫情當前,被感染的風險、對家人的擔憂和內疚、面對患者病情惡化的無奈、患者家屬的抱怨甚至謾罵,這些都需要醫護人員默默承擔,生死之間,生命之痛,醫生承受的壓力之大,超乎想象。

記者曾問起幾位馬上走進病房的醫護人員,問她們緊不緊張時,她們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只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能完成任務,都沒有提到自身的安危。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在2003年參與抗擊非典戰役,2008年前往汶川地震救災現場,這次,他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專家,平均每日在金銀潭工作10-11個小時。

在接受鳳凰衛視時,鐘鳴說,最大挑戰是這次危重症病人與以往有很大不同,似乎過去積累的經驗和方法難以奏效,坦承“這一次真的很難。”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當記者最後問鐘鳴醫生:“疫情過了之後,您第一件事想做什麼?”鐘鳴醫生的回答令人淚目:

“我想去平常地上一天班,我想平常地過一個週末,然後重新體味一下過去每一天我並沒有意識到這麼重要的這麼珍惜的平凡的生活,是那麼的重要那麼的可貴。我下次還要回來,我要脫掉口罩,自由地呼吸著武漢新鮮的空氣,這是我的想法。”

武漢疫情至少奪走七名醫生的生命:記住醫者不易,不要再“醫鬧”

今天,鍾南山院士預計二月中下旬出現拐點,疫情有可能在四月前結束。扶危渡厄,醫者擔當。看到一名名病人康復,一個個家庭重新團聚,重新過上平凡而珍貴的生活,這就是醫者逆行的最大動力與信念。

請記住醫者的不易,也請不要再發生“醫鬧”。

?�\u0005o\u0006 \u0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