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从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宣布疫情,到现在已近五十天。在这段时间里,感慨有耄耋之年殚精竭虑的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有冲在前线、“不想跟家人说,怕他们担心”的90后护士。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但是,令人痛心的是,截止2月11日,包括李文亮和武汉同济医院教授、博导林正斌在内,不知不觉,病毒至少夺去了7名医护人员的生命。

1月25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他也是第一位倒在疫情前线的医生。

2月3日,湖南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的宋英杰医生,因为过劳猝死于宿舍,年仅28岁;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2月4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北街村卫生室村医姚留记医生,倒在疫情防控前沿,享年68岁。

2月7日,武汉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去世;2月10日,37岁的长葛市董村镇新王庄村村医王土成,抛下妻子和13岁的儿子、4岁的女儿,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新冠肺炎防治指挥部副组长徐辉,面对疫情,她说,“这就是打仗,和病毒战斗、和时间赛跑,跑赢了,我们就能挽救更多生命、获得更多安全。”

连续18天,她研究防控工作,巡查急诊、门诊一线,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医疗队伍、设置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休息区、筹集防控物资。2月7日凌晨,从事妇产科工作28年的徐辉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2月10号,著名的器官移植专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教授林正斌,因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林教授在1983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医疗系,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留过学,从事器官移植专业30余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不想“神化”那些战斗在疫情前沿的医护工作者。这场疫情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国家损失了那么多栋梁之才。他们多年苦读、考进医学院,经过五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医生,“救死扶伤”成为他们职责。

很多一线医生的工作体量大,照顾患者,分析搜集新冠病毒数据,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非常紧张,好好睡一觉更是一种奢侈。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疫情当前,被感染的风险、对家人的担忧和内疚、面对患者病情恶化的无奈、患者家属的抱怨甚至谩骂,这些都需要医护人员默默承担,生死之间,生命之痛,医生承受的压力之大,超乎想象。

记者曾问起几位马上走进病房的医护人员,问她们紧不紧张时,她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只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完成任务,都没有提到自身的安危。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在2003年参与抗击非典战役,2008年前往汶川地震救灾现场,这次,他是上海第一批援鄂专家,平均每日在金银潭工作10-11个小时。

在接受凤凰卫视时,钟鸣说,最大挑战是这次危重症病人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似乎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方法难以奏效,坦承“这一次真的很难。”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当记者最后问钟鸣医生:“疫情过了之后,您第一件事想做什么?”钟鸣医生的回答令人泪目:

“我想去平常地上一天班,我想平常地过一个周末,然后重新体味一下过去每一天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么重要的这么珍惜的平凡的生活,是那么的重要那么的可贵。我下次还要回来,我要脱掉口罩,自由地呼吸着武汉新鲜的空气,这是我的想法。”

武汉疫情至少夺走七名医生的生命:记住医者不易,不要再“医闹”

今天,钟南山院士预计二月中下旬出现拐点,疫情有可能在四月前结束。扶危渡厄,医者担当。看到一名名病人康复,一个个家庭重新团聚,重新过上平凡而珍贵的生活,这就是医者逆行的最大动力与信念。

请记住医者的不易,也请不要再发生“医闹”。

?�\u0005o\u0006 \u0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