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毛主席晚年著名的七首詩詞

毛主席詩詞豪邁大氣,氣勢雄渾,用典豐富,是我國現代文學寶貴的精神財富。但分析主席早年和晚年的詩詞,又略有不同。早期的詩詞主要集中在在長沙第一師範求學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期間,抒發了主宰國家、民族命運,實現民族獨立、國家解放的豪情壯志,充滿了強烈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晚年的詩詞主要集中在新中國建設,尤其是進入社會主義探索階段以後,有建設社會的一往無前的自信,有面對國內外曲折形勢的沉吟低徊,也有老年遲暮後的人生感慨。

這一時期,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中蘇關係由親密走向破裂最終走向敵對,中美關係有敵對逐漸走向緩和,國內先後經歷“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主席的詩詞也變得題材多變,詩風多變。這裡主要選擇進入社會主義階段,開始探索階段的一些詩詞。

盤點毛主席晚年著名的七首詩詞

1、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這兩首詩與消滅血吸蟲、人民戰天鬥地改造山河的現實緊密聯繫在一起,包含著對瘟神的嘲笑意味,給人一種戰勝瘟神的幽默感,表現了積極豪邁的樂觀之情,我們當下防止病毒肺炎,不正需要這種堅定、豪情嗎?


2、七律·到韶山(1959年)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這首詩是小編較早背誦的一首主席詩詞。它記述了毛主席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詩的真實感受。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讚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

3、 七律·登廬山(1959年)

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

這首詩作於1959年廬山會議前夕,毛澤東登上廬山,極目遠眺,廬山的雄偉突兀,長江的恢宏壯闊,盡收眼底。詩人心中湧動著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豪邁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謳歌奮發的詩篇。

盤點毛主席晚年著名的七首詩詞

4、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這首詞意氣風發,大義凜然。“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四個整齊的三字短句,筆力雄悍,似銅板鐵琶,促節鏗鏘;如黃鐘大呂,巨聲鏜琅。“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一聯正是對當時世界革命形勢的藝術概括和樂觀展望。


5、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1965年)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這首詞應是主席晚年詩詞中最家喻戶曉的一首,筆調明麗、輕鬆,揮灑自如,節奏優美歡快,回顧三十八年革命歷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成為多少人的座右銘。

盤點毛主席晚年著名的七首詩詞

6、念奴嬌·鳥兒問答(1965年)

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揹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嚇倒蓬間雀。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不見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這首詩是毛澤東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詞,它通過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形成了一種寓言結構。藝術地概括了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和當時所說的蘇聯現代修正主義者的大論戰。

7、訴衷腸(贈周恩來)(1975年)

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這首詞作於1975年,主席已82歲高齡,面對著國家動亂的局勢,面對著“四人幫”篡黨奪權的步伐,面對著老一輩階級革命家的逐漸凋零,未來的江山靠誰來值守?讀來一種強烈的傷感愁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