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共讀怎麼選擇時間?共讀多久為宜?

xiaolong281at


陪孩子共讀怎麼選擇時間?共讀多久為宜?

作為一個與孩子有了7年親子共讀經驗的媽媽,很高興我能回答你的問題。


一、親子共讀時間的選擇

這個時間,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父母的時間,家裡的環境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

許多家長希望每天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段陪孩子閱讀,但實際上往往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法按計劃進行。

那如果錯過了固定的時間,是不是就要放棄閱讀而進行下一項安排了呢?

當然,這不是我們希望的。

所以,我建議時間上可以靈活變通。

但是有一點要保證:

孩子閱讀時的狀態是非常好的。身體和心靈都是愉悅的。這點很重要。


有些人喜歡在睡前和孩子閱讀。這個習慣也很好,但不適合所有的孩子。

比如我的孩子,我是基本不會選擇睡前閱讀的。

因為即使他明明很困,一讀起故事,就變得精神起來。

而且,讀完之後,他又有許多的問題想探討。。

這樣,入睡的時間就會被嚴重推遲。

第二天起床特別困難,孩子也沒休息好。


所以,親子共讀的時間選擇原則:

1. 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閒時光。

2. 孩子身心狀態良好的時光。(當然,大人狀態也需要良好)

3. 不影響孩子休息的原則

4. 一天中親子共讀的次數不限,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幾次。


二、親子共讀多久為宜?

這個也是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不同家長需要酌情的。


比如一歲的寶寶,那麼可能讀一個繪本5分鐘就好了,如果孩子還表達出想繼續讀的慾望,那麼不妨再讀一本。

另外,共讀時間上我建議堅持兩個原則:

1. 一定不要讓孩子有厭煩之感

比如我們讀一個故事,讀完了孩子很開心,可是孩子已經顯露疲態了,這個時候就不要再繼續了。

只有孩子覺得喜歡了,他才沒有牴觸心理,下次閱讀的時候,也會保持興致沖沖。


2. 最好讓孩子有意猶未盡之感

不疲憊,還意猶未盡,更加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第二天會更願意親子共讀。


三、親子共讀的目的

無論我們用何種方法,讀多久,都不要忽略了最初的目的:

讓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獨立閱讀。


所以,閱讀時選書是很重要的。

孩子一歲左右,要選擇圖多字少的繪本,繪本的內容,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領域。

而且在讀的時候,媽媽可以用不同的聲音和誇張的動作引導孩子一起做,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另外,親子閱讀是為了引導孩子愛上閱讀。

所以不要刻意去計較今天讀了多少書,學會了多少道理,讀了幾個故事。

有一個階段,我兒子極其喜歡一個故事,一天裡他要把那本書拿到我面前N遍,讓我給他讀,就聽這個。

我知道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掃了孩子的“興致”,所以就翻來覆去的重複這個故事,當時真心累啊。


四、讓孩子自主閱讀

如果前期親子共讀做的好,那麼在4歲左右,孩子基本就可以實現自主閱讀了。

這個時期家裡要多多營造閱讀氛圍,少開電視、電腦等電子產品。

給孩子準備一個舒適的讀書環境,孩子會更喜歡閱讀。

早期的獨立閱讀其實孩子並不能完全認識書上的字。

即使有拼音(況且拼音孩子也不一定認識)但是隻要認識大多的字,是不影響孩子的理解力的。

這個時候如果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會問的。

但是大多數孩子不會問,他們會覺得麻煩。

而且孩子小,我們選的書也是那種圖多字少,淺顯易懂的。


當孩子獨立閱讀以後,家長如果有時間,還是建議家長能陪同孩子閱讀。

就是說孩子讀孩子的書,家長讀家長的書,在一個空間裡,不同的知識海洋中,精神境界的陪伴。

這樣也有助於親子關係的拉近。日後也會有更多的話題。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書籍,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所以,為了孩子能愛上閱讀,我們的親子共讀尤為重要,即使很累,也要堅持。


願我們每一位媽媽的辛苦付出都能得到回報,願我們的寶寶都能腹有詩書氣自華。


雅瀟老師


我家老大正在讀小學二年級,在閱讀方面目前他的主要特點是

  1. 涉獵相對較廣,唐詩宋詞、漫畫、小說、科技、歷史、自然…… 他幾乎都能看進去,且每本書至少讀2遍以上;

  2. 愛專,對於自己喜愛的題材或者問題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自己愛去尋找書籍或其他素材一探究竟,比如5-6歲熱衷恐龍的時候,他就經常讓我們帶他去自然博物館看化石。

同時我們也幫助他通過繪本、電影(如侏羅紀公園)、百科、故事等來豐富他的見識和想象力,那段時間他玩的是恐龍,說的是恐龍,畫的是恐龍,就連英語都在學tyrannosaurus(霸王龍)…… 但在真正意義的閱讀能力培養方面,我不得不提一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準確說是這套書裡的兩本:《三國演義(注音版)》和《西遊記(注音版)》,每本約35回,在原著基礎上大幅改編和簡化),這套書籍陪伴了我孩子快二年了。

幼兒園期間,我注意到他對一件事的興趣似乎持續不了多久,尤其是當他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弄懂了或是這件事已沒有多少可吸引他的時候,他就會經常開小差。為了培養他的專注力、耐心和求知慾,更為了讓他順利的從繪本閱讀過渡到文字閱讀,以便儘快適應小學學習,我有意識的想選擇幾本書來對他進行相關能力的培養。選來選去,在他快要上小學的那個暑假,我給他買了這套少兒版(注音版)的四大名著。俗話說,“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我告訴他只讀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這兩本(但是他還是偷偷的把水滸讀了兩遍,當然,那是後話了……)。

因為這個時候他的識字量極少,更不要說拼音了,我就給他播放了一遍隨書附帶的音頻,讓他邊聽邊自己指著字看。開始的時候確實很難,有時候他聽著聽著就不知道人家讀到哪兒去了,這個時候,我也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只是偶爾會糾正他一下,告訴他現在讀到哪裡了。就這樣,記得當時用了大約一週的時間,他就把這兩本書聽了兩遍。從聽第一遍開始,他有時會指著一些插圖,讓我給他講故事;偶爾,我也會主動挑選幾幅插圖來給他拓展一下情節,畢竟,男孩子對於打打殺殺、兵來將往這些事基本都不會拒絕。就這樣,我陪著他幾乎把這兩本書所有的插圖都講了一遍。在上小學一年級學拼音的時候,為了鞏固拼音學習,又附帶讓他看了看這兩本書;到了小學一年級上期快結束的時候,他又把這兩本書看了不少於三遍……小學一年級結束的時候,三國那本書他至少看了7遍,西遊記不少於5遍。

從他開始真正意義的文字閱讀開始,我就給他灌輸一個觀點,“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當他看完一本書或是其中某一章(回)的時候,我會問他是否能用自己的話把看過的內容再敘述一遍。開始的時候他會原封不動的把原文背出來(小孩子的記憶力真不賴!),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你不是在讀書,你是在背書!你讀完這本書,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話去歸納、總結和敘述所讀過的情節、故事等內容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概括——這就是‘把書讀薄’。當你能夠‘把書讀薄’的時候,你就有能力去體會、想象作者透過文字所烘托、詮釋或講述的更生動,更恢宏,更曲折的情節或場景,你想象一下‘萬馬奔騰’這四個字所體現的畫面?你會主動去想還有什麼是我不懂的?一遍遍,一次次,主動或是偶然,你會再次去翻看那些曾經熟悉的文字,慢慢的,你會悟出很多的東西——這就是‘把書讀厚’”。

有一次,當他覺得自己已經對《三國演義(注音版)》的故事爛熟於心的時候,我告訴他,“兒子,你現在看的是少兒版的三國,等你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你還會看到更完整、更有趣的三國故事……”。“那什麼是最完整的三國?”兒子問我。“哦,那就得看原版了,等你長大了,你可以自己去看……”,我本來準備這麼搪塞他。“我現在就想看!”。看著兒子滿懷期待的眼光,沒法,我就給他瞄了一眼下面這本共120回半文半白幾乎原版的《三國演義(評註本)》……

就這樣,這本三國正式成了父子間的精讀用書之一。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看了一大半了(基本是文言文,我的語文功底也重新撿了回來,或許後面還要和他精讀西遊記……),兒子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二年級下期都還沒正式開始讀(因為這次的疫情延遲開學),這本書35%左右的文字他基本都能讀懂。這個過程,他弄懂了原著中很多人物是怎樣出場的,一些重要故事情節的來龍去脈,還有原來傳國玉璽有這麼曲折的故事:鳳凰棲石、文王得玉、李斯篆刻、復歸於秦、高祖得璽、光武得寶、十常丟璽到孫堅匿玉璽背信棄約……

寫了這麼大篇,個人覺得,其實孩子的閱讀培養歸根到底就這麼幾點:

  • 早日培養

  • 家長引導

  • 親子共讀

  • 廣泛涉獵

“好奇害死貓”,求知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要因勢利導,從單純、功利的培養興趣轉變到幫助孩子培養有益的習慣和能力,這些習慣和能力,一定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永遠不會嫌父母陪他/她的時間長了,有機會就就多陪陪,關鍵是一定要堅持!


孩子學爸


日常最好的陪讀時間是晚上睡覺前,一般半個小時左右,或者和孩子約定好共讀故事的數量。孩子喜歡爸爸媽媽一起陪著講故事,乘機可以讓孩子自己主動進行洗漱,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日常工作不忙我一定會在睡前和孩子一起讀故事,讓她自己選擇今晚想講的故事書,講好今晚講幾個故事就睡覺。有時候孩子會持續幾天讓你講同一個故事,不要覺得每天講同個故事會比較枯燥,漸漸你會發現,孩子自己也會講這個故事了,他是在不斷的加深印象。

變著法子講故事,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也可以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如果想讓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可以在故事中結合,告訴孩子這些壞習慣的壞處,然後結果故事中主人公改正的場景引導他慢慢改掉壞習慣;也可以在故事中表揚他日常做的好的地方。

週末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去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多瞭解一些更多的知識和內容。


好媽媽成長日記


首先我們要知道,其實,從閱讀能力上來看,國外的研究證實,孩子一般到12歲,書面閱讀的能力和聽讀能力(聽媽媽講故事)才能持平,而在這之前,孩子的聽讀能力會明顯高於自己看書閱讀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12歲之前,孩子更喜歡聽媽媽講故事。因為人都會選擇自己比較舒服和方式來接受信息,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而如果是從親子關係的角度來說,對於多大的孩子,只要他想,大人都應該讀書給他聽。很多電視劇裡的女主角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在週末的午後,自己窩在軟軟的沙發一角,聽男主讀書給她聽,有時候兩個人也會互換角色。連大人都喜歡這種聽書帶來的親密感,更何況是孩子呢?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曾說過,“唸書給孩子們聽,就好像和孩子們手牽手到故事國去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充滿溫暖語言的快樂時光……”。的確,通過念這些書,家長已經在他們小時候,把一個做父母的想對孩子們說的話都說完了。

這兩年,“親子共讀”是很流行的“教養守則”,有很多家長都認同,要跟孩子培養親密的情感、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親子共讀”是很好的方法。

可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親子共讀”不應該、也不能夠只有在“學齡前”進行。

對於已經能夠識字、能自行閱讀、小學階段的小朋友,家長仍然要維持“親子共讀”的習慣——因為陪伴學齡後的孩子閱讀,才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關鍵!

很多家長會疑惑,不知道要共讀到孩子多大,才可以放他自己去看書,不用再理會他。

我覺得,“幫忙念一點”書的時間,至少到十歲左右;但一起“討論”書的年齡,卻沒有期限的。

書,是親子之間聊天的好題材。我們會忽然套用一句同一本書裡的臺詞,然後彼此會心一笑,因為,這是隻屬於我們母女兩個人之間的秘密。

一旦書讀多了,女兒不必背誦成語、看成語故事,成語就能用得呱呱叫,自然出口成章、下筆如行雲流水,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怎麼樣,你準備好陪你的小可愛讀書了嗎?


曉曉手繪畫


這個並沒有特別的規定,還是得根據自己和孩子的情況做調整。

如果是全職媽媽,時間比較充裕,只要是孩子想共讀,什麼時間都可以開始,固定在某個時間,成為習慣固然好,隨心隨意的共讀也是不錯的。以前,我做家務時,我兒子總會拿著一本書過來讓我給他讀,剛開始我很懊惱,家務做一半我不想半途而廢,就拒絕兒子,幾次以後,發現被拒絕的兒子不但心情不好也打擊閱讀的積極性,後來只要兒子讓我讀書時,當時沒有確實不可走開的事情,我都給兒子讀書。

職場的媽媽時間很緊張,就只能利用睡前的時間,很多媽媽們都選擇睡前親子共讀,既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也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至於時間也是因人因異,有時間可以多讀一會兒,沒有時間就少讀一會兒,我認為半個小時是最好的時間,大人也不是很累,孩子也保持足夠的興趣。當然每天15分鐘也可以,貴在堅持。


丁媽親子時光


婷媽一直認為:陪孩子共讀不是一件艱鉅的任務,而是一段段美好的時光,每天,婷媽和孩子都特別享受和期待這段時光,那麼,究竟是哪個時間段呢?共讀多久為宜呢?我想,這就要看家長的時間和孩子的心情了!

因為婷媽的工作有些特殊,基本是凌晨至早上八點左右完成工作,所以,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和孩子們共處。和孩子們玩遊戲,讀書是婷媽最喜歡的工作,婷媽從來不會覺得辛苦。所以,在我們家,所有的時間都由孩子來決定。只要他喜歡,無論何時何地,婷媽無論在幹什麼,都不重要,只要他手中拿著書來找婷媽,婷媽都會放下手中的家務來陪他讀書。給他講《哪吒傳奇》,陪他畫《花園寶寶》。跟他共讀《恐龍王國》。陪他玩兒《找不同》。只要他不嫌煩,婷媽就會一直陪他玩兒,陪他讀書。沒有時間限制,沒有書本限制。重要的是孩子的心情。只要他拿上一本書,我都會認真的為他讀上一遍,兩遍,直到他不想聽了離開為止,有時候一本書可以讀上一週,一個月都是很正常的。他可以在早上一睜眼就拿一本書找姐姐為他讀,也可以在晚上睡覺時拿上一本最愛的書讓媽媽的書聲伴他入夢!

婷媽喜歡讀書,但更喜歡看孩子們讀書,晚上入睡前的時光就是我們家特別溫馨的時刻:爸爸,媽媽,姐姐弟弟,有時候是爸爸陪弟弟讀,有時候是媽媽陪弟弟讀,有時候是四個人四本書。時而開心,時而憤怒,時而難過。時而滿足。每每想起這些,婷媽就會想:“這樣的時刻,我也真是醉了!”


婷媽有話說


我們每天固定晚上睡覺前親子共讀,因為這個時間段孩子是最安靜的,每天晚上讀15到30分鐘,是我們6年來堅持的習慣,其他時間孩子也會自己看書,但大部分是自己看,看到看不懂的時候會讓我講,其他時間就是自己靜靜的看書,一本接一本的。。。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孩子一起做什麼呢?

孩子指著繪本書上畫的邊看邊笑,最後都笑得合不攏嘴了,趴在床上說:“媽媽我笑的肚子疼.“

媽媽 :我也被孩子那種發自內心的笑所感染。

孩子早上剛一睡醒就跟我說:“媽媽,今天晚上我們還看《米卡》好不好?”

媽媽:當然好啦!

你看到孩子與母親這樣的對話,是不是覺得一起看繪本真不錯啊!

下面這些能幫你更好的陪伴、共讀!開始行動吧!

共讀的三原則

閱讀只為快樂

不為認字,也不為藉機懂得某些道理。首先要讓孩子喜歡閱讀、享受閱讀的情趣,而認知、思考、識字、做事的能力與做人的道理,只是閱讀過程中可能獲得的紅利。

讀書聯繫孩子的生活經驗

繪本的選擇、閱讀的方式方法,都要以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生活經驗為基礎。“聯繫生活”是引導閱讀的主導思維。

閱讀也是一種“玩”

閱讀的過程不能脫離玩的樂趣,“玩閱讀”是幼兒閱讀的特點,家長不要在共讀中把圖畫書當教材、把閱讀限制於學習。

共讀的方法

↓以繪本《跳跳和他的妹妹》做個例子↓

《跳跳和他的妹妹》

繪者: [中] 曹珊

出版:中國人口出版社

斑馬跳跳一直希望自己有一個小夥伴,這樣,就能有人陪他一起玩了。

有一天,媽媽告訴跳跳,她肚子裡有小寶寶了,跳跳就要當哥哥了,跳跳真高興呀!

跳跳等呀等呀,小寶寶終於出生了,是個漂亮的小妹妹。

跳跳想和妹妹一起玩,他決定先表演最拿手的踢踏舞給妹妹看。

可是,跳跳剛足踩了幾下地板,媽媽就說:“噓,輕一點,妹妹要睡覺啦."

妹妹會走路了,跳跳想和妹妹一起玩,他拿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皮球,可是卻一不小心把球砸到了妹妹頭上,妹妹疼的大哭起來。

爸爸聽到哭聲跑過來,抱走了妹妹,還批評了跳跳:”跳跳,不許欺負妹妹!今天不許再踢球了”!

跳跳覺得自己很委屈。

妹妹開始學習識字了,跳跳想和妹妹一起玩,他拿出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書,可是妹妹卻把書撕壞了。

跳跳很生氣,他一把搶回了被妹妹撕壞的書:“哼,你把我的書撕壞了,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玩了。”妹妹嚇的大哭了起來。

爸爸媽媽聽到哭聲跑過來,抱起了妹妹,又批評了跳跳:“跳跳,你怎麼又欺負妹妹了?”

“跳跳你是哥哥,應該陪著妹妹一起玩啊。”

跳跳委屈極了,他越想越傷心,跑出了家門。外面很黑,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再也忍不住了,蹲在地上抱著被磕腫的膝蓋大哭起來。

“嗚。。。。爸爸媽媽只批評我,不責怪妹妹,他們一定是有了妹妹就不再愛我了。”

爸爸媽媽發現跳跳不見了,真著急啊!他們帶著妹妹到處找跳跳。

“跳跳,跳跳,你在哪兒啊?”

終於找到跳跳了。

爸爸已經把撕壞的故事書貼好了,他還向跳跳道了歉。

“跳跳,對不起!爸爸不應該沒弄清原因就指批評你。”

跳跳:“媽媽,你和爸爸是不是不再愛我了?”

爸爸:“傻孩子,你和妹妹都是我們的乖寶貝,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們。”

媽媽也把跳跳摟在懷裡。

妹妹也蹲下來,輕輕地吹了吹步跳受傷的膝蓋。

“哥哥,這樣你就不疼了。”

“謝謝你,妹妹。”

“妹妹,我們回家吧!”

跳跳拉起妹妹的手,和爸爸媽媽一起開心地回家了。

漸漸地,跳跳越來越喜歡妹妹了,妹妹也成了哥哥的跟屁蟲。

春天,跳跳帶著妹妹談笑風箏。

夏天,跳跳帶著妹妹去游泳。

秋天,跳跳和妹妹一起摘野果。

冬天,跳跳和妹妹一起堆雪人。

一天,妹妹從幼兒園帶回一張獎狀和一副畫。

"哥哥,我的畫得獎啦!“

”真的嗎?畫的是什麼?!

原來,妹妹畫的是《我愛哥哥》。

跳跳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哥哥。

(圖文摘自米卡成長)

為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家長可以利用書中的跳跳聯繫孩子日常對小朋友間的友愛增加談話的趣味。

故事的精彩處在跳跳總是愛著自己的妹妹即使是被爸爸媽媽誤會自己欺負妹妹,他依然保持那份愛,在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互動中,就能夠引入好習慣和是非觀,達到教育的目的。


1500996010


既然是親子閱讀,肯定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主要看父母的時間安排,全職媽媽的時間比較隨意,什麼時候想看都可以,只要孩子願意。如果孩子牴觸這件事情,剛開始時也不要強迫孩子,孩子不耐心一起看,你可以在他身邊聲情並茂的讀給他聽,孩子的好奇心很重的,聽到你讀的這麼起勁,他會湊上去看看,這樣慢慢的延長一起親子閱讀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親子閱讀習慣。

因為我要上班,我一般在中午睡覺前和晚上吃飯後陪孩子看書,中午時間短一些,因為需要睡午覺。晚上看書時間長,主要還是看孩子興趣。


Panda麻麻


我看過一些文章中講,關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問題,說是每天固定時間段,在固定的閱讀角,每天堅持多長時間之類的,然後多長時間以後,孩子就養成習慣了。我不能說人家說的不對,但是,對我們很多寶媽來講,沒有那麼多可確定的固定時間,基本上都是忙活完孩子和家務,或者中途有閒暇時間,就會陪孩子講一會兒故事或者翻一本圖書。睡覺前的半個小時堅持的比較久。


宸宸媽and豆豆爸


出入大家要上班,孩子大了要上學的考慮。親子閱讀我們選擇的時間是睡前,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心無旁貸地靜靜閱讀一本書。


共讀的時間要根據書的情況,為了讓孩子能早點休息,我們約定好睡前只講一本書,所以這本書內容多就講得久點,內容少就講得短點。

到週末的時候,一般午睡前孩子也會拿一本書來給我講,我也不會拒絕。當然,平時哪天事情比較少,他要願意看書,我也會坐下來陪他看。但這都是額外的時間。固定的時間就只有晚上睡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