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標準放寬,不意味著能隨便減少降糖藥

美國醫師協會(ACP)分析了最新臨床研究結果後,更新了II型糖尿病治療指南:以前推薦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最好6.5),現有證據發現沒有必要,控制在7~8就可以了,低於6.5的患者還要減少降糖藥治療。這一消息讓很多糖友感到驚喜,是不是意味著可以放鬆血糖控制標準呢?

控糖標準放寬,不意味著能隨便減少降糖藥


標準放寬是為了預防低血糖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陳小燕指出,這一標準的放寬只是提醒我們血糖控制更需個性化對待,糖友們不要擅自調整用藥量。

針對降糖標準,多個權威指南中的數值其實一直以來都略有差異,<strong>如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協會指南中糖化血紅蛋白目標是6.5,而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南卻是7.0,中國的權威指南近年來的控制標準也是7.0。這些指南的制定都有其道理,略有差異是因許多證據顯示將血糖控制到一定水平將有助於降低血管閉塞等併發症發生的可能,但與此同時,血糖控制越接近正常,也就越增加低血糖發生的幾率。


控糖標準放寬,不意味著能隨便減少降糖藥


不同的指南提出不同的標準是由於他們的出發點不一樣。<strong>此次美國醫師協會將糖化血紅蛋白標準放寬到7~8,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減少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不過陳小燕指出,這一改變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提醒糖友血糖控制需要個性化對待。

病程不同 控糖目標不同

經常碰到這一現象,糖友們互相交流時會發現:醫生對他們的控糖目標不全相同,有些糖友糖化血紅蛋白建議控制在7以下,但有些糖友控制在8~9就可以了。<strong>陳小燕指出,由於各個糖友的病情、配合程度以及對生活質量的要求等情況不同,所以糖尿病血糖控制更需要個性化。控制目標根據人群、病情、合併症、預期壽命、既往治療等,分為6個級別:

1.建議將糖化血紅蛋白嚴格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的對象:新診斷、年輕、無併發症及伴發疾病,降糖治療方案無低血糖和體重增加等副作用;無需降糖藥物干預者;能配合嚴格監測血糖者,具體而言就是遵循“5678”標準:空腹<5.6,餐後<7.8。

2.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6.5的人群包括:<65歲無糖尿病併發症和嚴重伴發疾病者。

3.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7.0的人群包括:<65歲口服降糖藥物不能達標,合用或改用胰島素治療者;≥65歲,治療方案無低血糖風險,臟器功能良好,預期壽命>20年的糖友。

4.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7.5的人群包括: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極高風險人群。

5.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8.0的人群包括:≥65歲,預期生存期10~20年的糖友。

6.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9.0的人群包括:≥65歲或惡性腫瘤預期生存期<5年;低血糖高危人群;執行治療方案困難者,如精神或智力或視力障礙等;醫療等條件太差;或生活不能自理者。


控糖標準放寬,不意味著能隨便減少降糖藥


總而言之,糖友究竟合適哪一個血糖控制目標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嚴格也好、寬鬆也罷,一切以安全、不影響身體各個臟器的功能為前提。<strong>對於血糖控制目標寬鬆的人群來說,空腹血糖8~10umol/l,餐後血糖14~16umol/l水平,也是合適的。




指導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陳小燕

通訊員/韓文青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