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育兒過程中和另一半產生各種分歧引發的家庭矛盾?

Model控


夫妻二人來自不同的家庭,難免育兒觀念不同,首先要從為孩子著想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多溝通,多交流,共同瞭解育兒知識,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遇到問題商量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矛盾衝突,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好媽媽修煉


所以很多時候,家庭一旦交往觀念不一致就成了教育路上的"絆腳石"。

雙方教育觀念不在教養觀念不一致的問題上,最容易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難以立規矩,所以在給孩子立規矩或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家人的態度應該協商之後決定,如何去支持到孩子完成作業,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全家人的態度應該是一致的,不應該有第二個聲音,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否則孩子就會鑽空子,變的是非不分,不講道理,蠻橫無理,難以教育,所以一旦形成這種局面的話,如果想要再控制的話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在育兒過程中如何避免教養觀念不一致所帶來的教育問題呢?

①在孩子面前可以討論,但是千萬不要吵架

比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可能都想讓孩子趕上學習的進度,從而讓成績變得優異,可是雙方出現不同聲音的時候,這就會對孩子產生保護傘,他認為可以不學習也可以,所以這樣就會使孩子的學習態度扭曲。所以在遇到這個問題可以和爸爸一起商量,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讓孩子學習或者今天學習多少內容,留出多長時間讓孩子盡情的玩耍和放鬆,這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體驗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的面紅而赤,而且在爭吵當中孩子也學到一點:誰的嗓門高誰就贏了,或者直接把門一關就可以逃避問題。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爸爸媽媽可以讓孩子聽到講道理或者是討論的聲音,但是不要讓孩子聽到爭吵或者是吵架的聲音。

②設定第一責任人的身份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要確定一個第一責任人,比如爸爸孩子的學習教育,媽媽負責孩子的生活,以及生理上的需求,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有一個第一責任人的承擔方向,孩子也就更加明確,那麼如果爸爸媽媽覺得我不能夠擔當,或者還沒有做好父母的準備,覺得爺爺奶奶有這個這個可以去教育孩子,那也沒有問題,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爸爸媽媽一定要把這個責任給接過來,做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但是必須要明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就是其他人再有分歧也要保守意見,由第一責任人作最後的判定。比如第一責任人說:孩子到家之後要先寫作業,不能先吃飯,那麼其他人也要堅定的維護這個規矩。即便是第一責任人不在現場的情況下,其他人也要遵守,不可以讓孩子放學之後,說媽媽不在,我們趕緊吃飯,這種會讓孩子形成一些錯誤的認識,並且認為規則是可以打破和違反的,這樣的孩子他會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甚至沒有規則感。

③保持自我成長

在做了孩子的第1責任人之後,除了守護原則的問題,還有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不要耳根子軟,比如他人說什麼,我們就隨意改變這個計劃,需要在聽取別人建議的同時,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優化,保持自我成長。因為在育兒當中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是非常贊同的,育兒先育己,只有你的一言一行讓孩子得到欣賞和贊同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學習。所以在這點上馬伊俐其實是做的不錯的,在二女兒開始出生之後,他也不停的優化自己的教育理念,兩個孩子的性格也出現反差,也讓馬伊俐意識到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能管好孩子,而是讓孩子更加逆反。

所以她開始學著用平等的方式去對待女兒。而且對於一歲的孩子來說,講道理有點早。再回想起當時女兒拿飯扣在自己腦袋上,可能僅僅是因為好玩,並且換作其他懂得育兒的家長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很有創造力,而馬伊俐卻認為孩子當時是在踐踏糧食,打她的手心。所以家長需要成長,孩子才能夠更受益,不管我們在什麼時候,學習都不晚,只要我們有孩子,只要我們在養孩子,我們都需要不斷的優化,這樣才能給孩子在一個更加穩定的環境下與父母一起成長。

結語:

家庭觀念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影響,而且還會破壞家庭和諧的氛圍,使孩子的身心雙重受傷害。所以為了給孩子健康而又溫暖的家庭環境,父母應該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相互討論,制定規則,不要輕易打破,站在同一觀念上,支持孩子的成長。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嘻嘻


  孩子是夫妻愛的結晶,夫妻二人都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但是由於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成長經歷,性格特質、價值觀存在差異,在教育孩子時會往往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有些家庭常常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產生爭吵,那麼,該怎麼處理呢?婚姻家庭心理諮詢為您解讀。

  “孩子兩歲了,我希望我的孩子獨立,樂觀,自信,讓她自己自由玩,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我老婆則嫌這裡髒,那又危險的,不讓孩子嘗試,搞得孩子很膽小。有時候她還說我不關心孩子,不在乎她的感受,經常因為孩子的事情跟我吵架,很煩,怎麼辦?”

  “我和老公經常為怎麼管教孩子爭執,他不聽我的,我也不能接受他的方式。他對孩子比較嚴也很兇,經常對孩子大聲呵斥。我覺得他這樣對孩子不好,我很不能接受,孩子也不接受,基本不跟他爸說話。現在,我們家的氛圍很壓抑,我不敢跟他說孩子的不好的事情,因為他知道了又會這樣。我也改變不了他,怎麼辦?”

  婚姻家庭心理諮詢解讀:

  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有分歧、有差異,這很正常。夫妻二人或許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共性,但由於生活背景、受教育情況、個人性格習慣等方面的不同,雙方在對待很多問題上往往不能形成一致的看法。但育兒觀念上的不一致,不僅會影響夫妻感情的和諧,更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值得重視。

  一、教育觀不一致帶給孩子的傷害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會使孩子無所適從,不知誰是誰非。

  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時,孩子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他會利用父母不一致的意見,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一方。這不僅使教育力量抵消,家長的威信受到損害,也容易使孩子形成兩面性,利用家長的矛盾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去反思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

  而且,在有些家庭中,當發生分歧之後,一方完全主導,另一方難以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這樣孩子很容易感到壓抑,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見到困難往往感到無力而選擇逃避。

  二、伴侶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教育觀?

  沒有人教過我們該如何做家長,我們只能從生活中去模仿,模仿我們的父母或周圍的人。

  面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的時候,家長們通常會用這樣的兩個理由為自己辯解:我父母當年也是這樣教育我的,我現在不是挺好嗎?別人家的父母也是這樣教孩子的,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很多父母覺得別人在做的一定是對的,父母曾經做過的也一定是對的。面對這樣的思維模式,很多教育專家感慨道:改變孩子其實很容易,改變家長更難!

  一個父親嚴厲對待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小時候就是這樣被對待的。他只學會這種與孩子相處的方式,甚至有些人會認為這就是愛的表達方式,而不曾學習真正的愛,不曾瞭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和真正的需要。一個從小不被自己父母關愛的母親非常溺愛她的孩子,她不想自己的孩子重滔覆轍,但因為這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而阻礙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展。當父母發現自己或伴侶對孩子愛的方式存在偏差,或對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要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讓父母修通過去的創傷,真正看到孩子的需要,學會正確的愛的表達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

  三、教育觀有分歧該怎麼處理?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避免正面衝突,但這不是意外著撒手不管,而是要積極尋找解決方法。

  首先,夫妻關係要和諧。父母相互抱怨並認為只有自己的方法是對的,這不是教育,是發洩不滿。夫妻兩人關係不協調時,夫妻兩人把自己的意見、包括對彼此的不滿和抱怨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能跟自己“同仇敵愾”,從而達到“贏了”的目的。

  父母一方如果不同意另一方對待孩子的方式,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提出反對意見,甚至爭執,而是事後夫妻兩人私底下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見,共同商討。

  其次,積極解讀對方的教育方式。在孩子面前要儘可能合理化對方的行為。如孩子向媽媽抱怨爸爸太嚴厲,媽媽可以說:“那當然了,爸爸是想你長大以後有出息嘛!”同樣,若孩子向爸爸炫耀媽媽說可以玩,爸爸可以說:“媽媽是怕你學累了,玩的時候要好好玩,玩完了在好好學。”這樣,孩子不容易在父母有分歧的教育中鑽空子,使得父母皆失去權威。

  再次,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才是教育的重點,夫妻要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來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依照自己的意願,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件物品,隨意塑造。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與孩子溝通,徵詢孩子的意見和想法,一起來解決問題。

  婚姻家庭心理諮詢提醒: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分歧,這很正常,夫妻兩人需要相互理解對方,尊重對方。但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家庭中所有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應保持一致(包括態度、要求、方法),即使有矛盾、有衝突,也要避開孩子,共同商量以求一致。


李建學心理諮詢


想聽真實答案?此題無解。你去看育兒專家,育兒書籍,都會告訴你,好好溝通,求同存異。為什麼你看過就忘記了?因為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實踐和練習,付出太多才能得到一絲絲效果,都是普通人,放棄的佔大多數,有毅力的都是新聞人物。作為過來人,我想說,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得上溯到擇偶。姑娘你找對象的時候,一定要找個三觀接近的啊,後續育兒矛盾的苦惱就少很多,因為三觀接近,彼此溝通成本很低,哪怕有一些小摩擦,最後都能通過溝通朝著一個地方走。如果三觀不一致,一個喜歡讓女兒學彈鋼琴,一個認為女兒就該長大多掙錢以後一邊摳腳丫一邊付費聽別人彈鋼琴,你說這種,怎麼避免矛盾嘛!


欣姨說


我認為在育兒的過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有一點矛盾,還是要看是什麼問題,不過雙方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所以我一般我是理性分析,講解利害,在孩子面前主要是講道理,有時我和我老婆講不明白的時候,我們也不會當著孩子的面爭吵的,私下會聊,假如她還是說她有道理,我也會讓著她的,你想一下,小倆口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不就是相互理解,謙讓麼,希望我的一點小看法,能對你有點幫助。




陳小小磊


這個問題是無數家庭糾結和困惑的,也是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家長在教育的問題上沒有達成統一思想。家庭教育應該建立統一戰線。在家庭教育中,你是紅臉還是黑臉?其實這樣的辦法也不利於培養子女健康的人格。統一戰線指不同集團的人為了相同目的結成的共同陣營。為避免育兒中發生分歧,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辦法:1 大人要放下控制的架子。有些家長不願意聽從家庭成員的任何意見,讓子女無條件服從自己,在孩子面前爭吵不休,相互否定,讓孩子無所適從。

2 維護主要施教者尊嚴。今天的環境中,男人在外打拼的多,男人就應該幫助女人樹立母教威信,教育子女理解母親的教育方式。

3夫妻恩愛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現場。有的家長對另一半吹毛求疵,自以為疼愛子女就是好家長。其實,夫妻雙方彼此相互尊重和氣溝通的樣子就是孩子們將來經營家庭的樣子。要尊重家人,愛家庭愛生活,注重家風家教學習。達成一致意見。


燕語父母大學堂


這問題無法避免,因為你沒選對另一半。不管對方是否真心愛孩子,所採取的方法不同,表現出來的效果就截然不同。就是所謂的好心辦壞事。

會告訴你要盡力溝通在孩子面前意見一致,溝通了就一定會意見一致嗎?這就是個官方回覆,場面話。成年人看事情得從實際出發。道不同不相為謀吶。


心有猛虎溫暖向陽


  • 育兒最怕的就是父母雙方意見不一致,這樣弊端極大。

1,家長教育專家樂善耀以他幾十年來的研究心得告訴我們,父母教育不一致對孩子造成的最嚴重、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會導致孩子的雙重人格。

2、孩子也會有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他會進行選擇,會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意見不一致去尋找有利於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說,誰護著自己,他就傾向誰。

3、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效果。

父母一方先行教育,另一方指責批評,孩子會認為前者不對,自己是對的,那麼孩子就不那麼相信父母的權威,以後管教起來也會變得不易。

4、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教育觀點不一致時,雙方容易發生爭執,甚至爭吵,使家庭氣氛變得緊張。孩子會以為是自己導致的這一切,因此變得自責、膽小。充滿指責、爭吵的家庭,孩子怎樣自信陽光的成長?

  • 那麼如何避免父母雙方教育方法不一致呢?

1,我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爸爸愛媽媽,會尊重媽媽,家庭關係和睦,其樂融融。孩子看到了爸爸的表現,學會了擔當和愛;媽媽有了爸爸的愛和尊重,心情自然會好起來,媽媽的心情覺得著一家人的情感基調。孩子在有愛的家庭中長大,自然也不乏愛, 有了充足的愛,他才會去愛別人 ,才會溫暖陽光。

2,父母雙方約定,當一個人在管孩子的時候,無論對錯,另一個人不要插手

養育孩子不是父母一方的事,兩方都要付出。兩個人出現意見不一致很正常,但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出來,尤其是指責的態度 。指責從來都不會讓人心悅誠服。

不一致的意見可以等事後私下裡再溝通,這樣給足了對方面子,雙方更容易交流,更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3,

夫妻雙方關係要高於親子關係。

孩子不是有著一顆“玻璃心”,不是說爸媽教育方法一時不當 孩子就毀了。他們也要學著在挫折中成長,也要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狀況,不要因為孩子教育毀掉夫妻感情,畢竟都是為了孩子。

4,夫妻雙方要一起學習育兒知識,這樣有利於雙方達成共識。

育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說有了孩子就佩做個合格的家長,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夫妻雙方可以相互交流溝通,一起商討育兒中面對的問題,相互鼓勵、相互肯定、達成共識。

養娃不易,任重而道遠,加油(ง •̀_•́)ง


伴娃成長1234


意見不統一違背了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原則,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並且失去應有的判斷能力,還有可能導致孩子形成見風使舵,愛撒謊,愛做表

面文章的不良人格,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家長意見一定要統一,可以提前溝通,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你說東,我說西,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

互相指責數落,時間長的話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這樣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更加的困難,如果實在有分歧,我建議你們當面不說揹著孩子咱們去溝通。


中國式家教


每個家庭當中,父母雙方在育兒理念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分歧。但是,在針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與方式出現分歧時,我們該怎麼去溝通與解決呢?

首先,在孩子面前意見保持一致,不然很容易引發爭吵,在孩子面前爭吵可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行為,孩子見到父母吵架,心中會感到恐懼,很容易留下心理陰影的。所以說,不管父母雙方的意見再不統一,這樣會造成孩子困惑與糾結。打個比喻,在週末的時候,父親想要帶孩子出去散步運動,而母親卻想帶孩子出去看海底世界,這樣不就造成孩子困惑了嗎?有時候孩子可能會想,“我跟爸爸出去玩,媽媽會不會不高興啊!”又或者說“我跟媽媽出去玩,爸爸會不會不開心?”這時候家長可能就會以一個誘惑誘使孩子做出選擇,比如說一個玩具啊,糖果啊什麼之類的,這樣孩子就學會鑽空子,拿著一個玩具說,“這是媽媽給我吃的”、“這是爸爸讓我吃的。”

不能從小就讓小孩子學會鑽空子,所以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溝通好,而且兩人還要共同制定規則,必須讓孩子學會用規則來約束自己,當孩子違反規則的時候,家長應該第一時間跟孩子說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家長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不然這規則定下來也沒有什麼用。

育兒理念的不同,很大程度可以互補父母雙方的缺陷,所以這時候,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面對分歧難免升級為爭吵,爭吵並不是向對方撒氣,而是應該冷靜的想對方客觀的陳述自己的觀點。在父親眼中,孩子應該生活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成長環境,並在遊戲中可以學到動手能力,與其他孩子進行遊戲的同時,你將會發現組織起一群孩子的人,他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如果你仔細觀察,其實在孩子的團體中,其實跟大人的團體當中很相似。話又說回來,在你不認同對方之處時,不要打斷,而是去理解對方在這個行為中正確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擔心之處,從而一起改正。

當雙方靜下心來談彼此的教育理念,這樣可以更好的效果,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比較雙方的利弊之處,選出一個合適的來執行,如果雙方都有不足之處,那就融合雙方觀點,各讓一步,適當的做出調整,畢竟都是為了孩子好,該妥協的還是得妥協。也不要盲目的學習他人的教育理念,不需要太先進,也沒有必要盲目的聽從他人的意見,畢竟自己的家庭情況自己也知道,對於孩子只要選擇最合適的就可以了。

在孩子面前,給彼此一個留下一個好印象,不能把孩子拖進夫妻間的矛盾中,有一說一。即使對方真的有什麼不是,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抱怨,只是為了撒氣的詆譭跟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表現,一個孩子生活在樂觀、寬容的家庭環境比生活在抱怨中的壓力要少的多。

其實在家庭中,中心應該是父母,而不是孩子。父母最重要的是經營好夫妻間的關係,在感情級別上,夫妻間的關係是要高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在一些生活細節上,應該讓孩子明白:父母雖然是很愛你的,且會為你做許多的事情和保護你的安全,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你父親(或母親)!以孩子為中心是有道理的,這樣會讓孩子從小就以為整個世界是圍繞他轉似的。當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家長很容易患有焦慮情緒。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家長會幫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掃清障礙,這樣孩子什麼東西都沒有學到,當孩子自己遇到困難時,不會自己解決麻煩,而是向父母尋求解決的方法。所以,父母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要有分寸、有原則。既要控制自己的感情,也要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需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和掌握好分寸。社會是複雜的,而孩子早晚要成為一個社會人,過多的限制和沒有原則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就是正確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不是把自己變成“孩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