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非常时期,每天只有一人能去超市(放风)购买生活必需品,家里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勇士(能出门就行),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这份艰巨的任务,于是超市里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男同胞多于女同胞的场面。怎奈多数“勇士”严重缺乏买菜(常识)经验,又领会不好“领导”的指示,去了超市常常买错东西,辛苦半天还要挨批评,也是怪委屈的。别着急,本篇买菜防挨骂(生气)指南就是为“勇士”们准备的,这个季节买菜,你可能掉的坑都在这儿了,拿好不谢~

01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命题:

区分重点:其实大部分小葱的身材都比较“纤细”,差不多只有韭菜的粗细,青蒜则往往有一指粗。还有一个容易辨别的细节是:青蒜的根部往往略微泛紫色,小葱的葱白当然是白白嫩嫩的啦,“十指春葱”嘛,冻得发紫可还行~


高阶指南:有时也会遇到格外“营养过剩”的小葱,或者“白瘦美”的青蒜,实在难以区分的话,可以拿出柯南的放大镜,细看一下白色的部分,小葱跟大葱有个共同点,有比较明显的纵向纹理,最外层尤其明显,青蒜是没有的。


作弊Tips:嗅觉灵敏的同学,拿起来闻一闻就破案了。那要是保鲜膜包好的净菜,闻不到怎么办呢?也很简单,净菜都有价签,您读一读……

02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分题:

区分重点:这俩虽然颜色一样气味一样各种基本性质都大差不差,但是身材是阿拉斯加和博美的差别,您应该不会认错的……您只需要确认一下家里打算做什么菜,就知道该买哪个了。


高阶指南:基本上普通胡萝卜可以完成任何需要“胡萝卜”担纲的烹调任务,而且价格便宜量又足。但手指胡萝卜开袋即食又Q萌可爱,口感也更加脆甜,用来做快手沙拉、给小朋友做健康零食都很不错,同时也是这几年很流行的减肥代餐。假如你家也有这些需求的话,那么买几袋回家也没毛病。

03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分题:

区分重点:同上,主要是体格差别和价格差别,用法与用量没有质的区别。如果是吃火锅的话娃娃菜更嫩更易熟,包饺子做馅儿的话就还是菜帮子多的大白菜好使,不要买错了。


高阶指南:冬季北方天气寒冷,大白菜偶尔会因为存储运输时保存不当而受冻(菜帮部分会呈现微微透明状),挑选的时候可以注意避开。娃娃菜比较金贵,基本没有冻伤的可能。

04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命题:

区分重点:细细长长的普通黄瓜(约一尺长或者更长)和矮胖短粗的小黄瓜(大约只有手掌长)/旱黄瓜/水果黄瓜/荷兰黄瓜(以下统称“小黄瓜”),差别除了高大上的title,还在于口感。普通黄瓜生吃的时候微带涩口,赶上比较老的黄瓜,里面的黄瓜籽会有明显的颗粒感,这两者不管哪个品种的小黄瓜几乎都没有,所以生吃的话小黄瓜比较好,而如果需要切黄瓜丝,小黄瓜质地幼嫩,反而不如普通黄瓜切出来漂亮有形。


高阶指南:老话儿说挑黄瓜讲究“顶花带刺儿”,其实普通黄瓜的花儿极易掉,如果非要挑“顶花”的就太难为自己了。带刺儿倒是真的,挑的时候用手摸一摸,越扎手的黄瓜越嫩。至于小黄瓜,有些品种干脆没有刺,所以连这个条件也不用看了。同一个品种的黄瓜,越“苗条”的越嫩,这个规律放之四海皆准。

05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命题:

区分重点:豇豆和四季豆本来不难区分,只是豆角家族的名称非常混乱,而且两者都会被人简称为“豆角”,所以也很具有迷惑性。外形方面一个长一个短,两者的个头儿差别很大,但近年来各种新品种的豆角不断涌现,有些四季豆的“兄弟姐妹”越进化个子越高,竟然有迎头赶上豇豆的趋势。然而目前为止,能长到蒜苔那么长的还是只有豇豆本豆。另外豇豆柔韧性很好,商家经常会把一把豇豆打成一个结,这一点其他豆角暂时都做不到。


高阶指南:如果家里买豆角是要做酸豆角,那么请买豇豆;如果要买来切丝炖肉焖面,就买四季豆,记得问清楚用途再出门。

06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分题:

区分重点:黏玉米和甜玉米很容易区分,甜玉米的颗粒是蛋黄色的,黏玉米则接近白色。市面上还有紫玉米和半紫半白的花玉米,这两种也都是黏玉米。


高阶指南:如果只是煮来吃就可以随便买,凭个人喜好;用来炒松仁玉米、咸蛋黄玉米的话,只能买甜玉米。炖汤也是甜玉米口味更佳。

07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分题:

区分重点:只有名字容易被绕糊涂,实物很容易区分。蒜苗(也有人叫蒜苔,青蒜也有人叫蒜苗,“蒜”了看图吧)基本上都是绿色的,一把里面偶尔有几根是黄色(黄色的通常就是老了),整根从上到下都是圆滚滚的,顶端有个膨大的花骨朵。蒜黄顾名思义,整把的颜色都是很嫩的黄色,完全不发绿,上端的嫩叶是扁的。


高阶指南:两者都可以拿来炒蛋、炒肉丝,但是蒜苗(蒜苔)很容易老,一老了就咬不动了,买的时候要注意挑选,细而且绿的就是嫩的。蒜黄通常没有过老的问题。

08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命题:

区分重点:又是一场因为名字太多造成的大乱“豆”。毛豆仁,也叫青豆、青豆米,豌豆也有人叫青豆、甜豆,超市的标签更是随意,贴什么的都有,所以买豆子不要看标签,只能看豆子本豆。两种豆子乍看很像,个头差不多,颜色也几乎一样,但毛豆仁是略扁的腰子形,豌豆则圆头圆脑。


高阶指南:毛豆仁就是常吃的花毛一体里面的那位毛豆出来果奔,比较耐煮,做熟之后依然比较硬实。豌豆则是吃起来甜甜的、经常被用来煮汤的豆子,也是西餐的宠儿,稍微煮一煮就会变得很软,还可以压成豆泥,更适合老人或者小宝宝吃。

09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命题:

区分重点:盖菜和小白菜乍看很相似,体型、颜色都没有太大的差别,仔细看的话,盖菜的叶片根部更膨大、厚实一些,一般会有个弯曲的弧度,小白菜则基本没有,叶片一直到根部都是板直的。


高阶指南:如果是买来清炒或者蒜蓉,其实哪种青菜都可以;拿来炖豆腐的话习惯上只用小白菜。

10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分题:

区分重点:内酯豆腐就是俗称的嫩豆腐,软到很难用筷子夹起来的那种。只要知道了这个名词解释,剩下的要诀就是记得看盒子,记得看盒子,记得看盒子。


高阶指南:内酯豆腐可以直接用来凉拌,无需烹饪,也可以煮汤但不能拿来炒菜;北豆腐、韧豆腐、柴锅豆腐……都可以用来炒、炖、煮汤,也可以放进冷冻室做成冻豆腐。

11

防疫期老公超市买菜防挨骂指南


这是一道送命题:

区分重点:排酸肉也称为冰鲜肉,是在0-4℃条件下进行过短暂的储存的,但是从始至终没有上过冻。排酸肉的外观看起来与鲜肉无异,颜色鲜嫩,肉质紧实富有弹性,无霜,不干燥也不渗水。冷冻肉则是在-18℃以下速冻储存的,即使已经化冻,颜色上也会比鲜肉更深一些,化冻时还会出水。


高阶指南:简单地说,排酸肉是肉质更好的鲜肉。肉品经过排酸,肉里的乳酸得到分解,肉质会变得更加软嫩、口感更好。冷冻肉适合长途运输和长时间储存,很多物美价廉的进口肉都曾经经过冷冻储存(如果是进口冰鲜肉,包装上一定会进行充分说明,价格上也一定会有体现)。但是因为经过冷冻再解冻的过程,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口感上总是比鲜肉要差一些些。


假如准备买回家立刻做来吃,就买排酸肉。如果是为了囤货,买回家也是要冻起来,那就无所谓了。不过冻肉一旦化冻就要立刻吃掉,反复化冻再上冻不但严重影响口感,这样的肉食用起来也不安全。


文案|人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